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09188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mail:Aug.20232023年8 月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42No.3第42 卷第3 期中南林业调查规划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装卫国(河南省林业资源监测院,河南郑州45 0 0 40)摘要:通过对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的调查与研究,就石漠化土地生态恢复提供了技术模式与对策,以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关键词: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现状;河南省中图分类号:S788;X 17 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 0 3-6 0 7 5(2 0 2 3)0 3-

2、0 0 2 2-0 3D0I:10.16166/43-1095.2023.03.006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ockyDesertification Land in Carst Area of Henan ProvincePEI Weiguo(Forest Resource Monitoring Institute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40,Henan,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3、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in karst areas of Henan Provin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echnical mode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land,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protectionand restoration

4、of rocky desertification.Key words:karst area;rocky desertifica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status quo;Henan Province石漠化是我国岩溶地区首要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区域自然灾害之源,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3 。河南省岩溶地区位于全国石漠化监测区的北缘,主要分布于南阳市的伏牛山区域本文对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展开调查与研究,就石漠化土地治理与生态恢复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模式与对策,以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1研究区域概况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

5、地理坐标为3 2 17 3348N,110 5 8 113 49 E。该区域位于北亚热带北缘,属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4 15.8;年平均降雨量8 0 0 10 0 0 mm,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5 0%左右,而冬季的降水量仅占全年的5%;土壤主要是由碳酸盐岩溶蚀残余物发育而成的石灰岩土壤;植被属于亚热带北部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植被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暖性针阔混交林等。2石漠化土地基本情况2.1石漠化程度据2 0 2 2 年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河南省普查成果 4,河南省石漠化土地共计6 7

6、3 0 1.4hm。其中,轻度石漠化土地2 0 10 8.9hm,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 9.9%;中度石漠化土地3 6 140.3 hm,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5 3.7%;重度石漠化土地993 5.1hm,*收稿日期:2 0 2 2-0 8-18作者简介:裴卫国(19 7 3 一),男,河南宜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E。232023年第3 期第42 卷裴卫国: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4.7%;极重度石漠化土地1117.1hm,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7%。2.2区域分布河南省的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长江一级支流汉江流域。丹江

7、口汇集点的上游区域分布的石漠化土地面积占比最大,为8 2.0 1%。另外,从石漠化土地的县域分布情况来看,呈现区域性聚集、整体块状分散特点。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浙川县、内乡县、西峡县等10 个县(市)。其中,浙川县面积最大,为3 5 6 0 1.6 hm,占全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5 2.9%;内乡县次之,为142 7 7.2 hm,占全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 1.2%;西峡县又次之,为4185.6hm,占全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2%;其余各县(市)合计占全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9.7%。2.3地质地貌特征河南省南阳市位于全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台阶过渡的边缘坡上,属于山地、丘陵、平原组合而

8、成的盆地型地貌类型。南阳市也是全国喀斯特地貌成片分布的一个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北部边缘处。从调查的10 个县(市)来看,大部分地区岩溶地貌以岩溶山地和岩溶丘陵为主。2.4植被综合盖度据2 0 2 2 年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河南省普查成果显示,全省石漠化土地植被综合盖度分类占比如下:盖度小于10%,占0.47%;盖度10%19%,占0.8 8%;盖度2 0%2 9%,占4.3 8%;盖度3 0%39%,占7.0 2%;盖度40%49%,占8 2.5 2%;盖度50%59%,占2.3 7%;盖度6 0%6 9%,占2.3 6%。3生态恢复对策3.1分类治理根据土地石漠化程度,分类制定植

9、被修复与营造模式:轻度石漠化土地,营造生态林和生态经济林;中度石漠化土地,坡度小于2 5 的地区培育生态经济林,坡度大于2 5 的地区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不适合通过技术措施栽植乔木或灌木树种的区域,可以通过种草、围栏封育等手段促进生态系统恢复;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培育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林。3.2植被营造对于石漠化土地范围内的疏林地、灌木林地、迹地等,开展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并根据自然条件,采用人工植苗、人工直播和飞机播种等森林营造方法进行造林,进而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3.2.1人工植苗造林1)树种选择。优选抗逆性强、耐干旱、耐

10、薄、根系发达、固土力强的乡土树种。例如,侧柏、臭椿、五角枫、栓皮栎、麻栎、刺槐、国槐、楸树、核桃等乔木树种;花椒、连翘、黄、山茱萸、酸枣、荆条、金银花、山楂、蔷薇等灌木树种;茅草、龙须草、葛藤等草本及藤本植物。2)区域选择。坡度3 5 以下、交通条件尚可、有一定灌溉条件、能够实施人工造林的石漠化区域,优先选择人工植苗的方式造林。3)整地方法。应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石质山地的下坡采用穴状整地,石质山地的中上坡采用穴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结合的方式。整地时,在栽植穴的下坡外缘用石块砌成挡土墙,外沿高于内沿10 cm,充分利用造林地植被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4)造林密度。根据造林区

11、域石漠化程度、林种、树种和立地条件合理确定造林密度。一般造林密度控制在8 40 2 5 0 5 株/hm,土层较浅、土壤薄、砾石含量较大时,密度适当增大;反之,密度适当减小。3.2.2人工直播造林1)树种选择。优选发芽迅速、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的树种。例如,栎类、黄连木、臭椿、山杏、山桃等树种。2)区域选择。坡度3 5 以下、立地条件差、灌溉困难或者无法实施灌溉、难以植苗造林的石漠化区域优先选择人工直播的方式造林。3)注意事项。播种穴上应覆盖枯枝、野草,利于保。及时调整苗木密度,保证苗木在合适的密度下健康生长。春天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夏季间苗每穴留2 株,翌春定苗,每穴留1株。3.2.3飞机播种

12、造林1)树种选择。优选天然下种能力强、种源丰富的省内乡土树种;中粒或小粒种子,产量大,容易采收、贮存的树种;种子吸水能力强,发芽快,幼苗抗逆性强,易成活的树种;适宜自然立地条件,生态价值强的树种。例如,马尾松、侧柏、黄连木、臭椿、242023年第3 期第42 卷中南林业调查规划白榆、乌柏、盐肤木、黄、连翘等乡土树种。树种配置方式宜采用乔木树种混播或乔灌树种混播。2)区域选择。对于坡度3 5 以上,干旱薄,或位于深山和人难以到达的险峻石漠化区域,采用直升机或无人机进行播种造林。3)注意事项。飞播前,在种子外表采用黏着胶、药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等对种子进行包衣、丸粒化处理,以增加种子的粒径和重量、减少

13、种子漂移,促进种子发芽。在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播区,可使用小型直升机开展飞播作业;在相对分散、面积较小的播区,则可选择不同载重量的无人机实施精准飞播造林。3.3现有退化林修复退化林修复适用于石漠化土地上发生退化的森林植被,常用方法包括补植修复和综合修复。3.3.1补植修复对于退化林分,根据枯死、濒死木分布状况,采取团状、单株采伐等方式,伐除枯死、濒死木,并在林冠下补植乡土树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形成混交林。对于林木稀疏、密度较小、依靠天然更新难以达到合理密度的林分,以及林木分布不均匀、存在天窗的退化林分,宜采取补植方式进行修复。补植补造树种以调整树种结构、提升防护效果为目的,结合抽针(阔)补阔(

14、针)、栽针(阔)保阔(针)等交叉补植法,补植一种或多种生态学特性上具有互补性的其他树种,培育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补植修复以植苗方式为主,也可人工直播灌木种子,培育乔灌混交林。3.3.2综合修复适用于用一种修复方式难以完全恢复林分生态功能的退化防护林。通过多种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改善林分生境,恢复林分的正常生长。综合措施主要包括:松土除草、割灌割藤、排涝防旱、修枝、定株等。松土除草:局部去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层、松动表层土壤,促进林木生长。割灌割藤:林木生长明显受周围杂灌杂草、藤本植物等影响时,应进行局部除草或割灌割藤。排涝防旱:季节性积水的林地需挖排水沟,排除过多水分;对干旱林地,在有条件的地方修

15、建集水或引水设施,进行浇灌。修枝:修枝后阔叶树的保留冠当前树高2/3、针叶树的保留冠当前树高1/2。定株:调整天然萌生幼树密度,同时对保留的同一穴中多株幼树进行选择性伐(割)除,伐(割)除后每穴保留1 2 株。3.4封山育林对具有一定植被盖度的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为基础,以封禁为基本手段,通过人工调节树种组成,诱导针阔混交,提高林分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分防护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封山育林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的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区域。根据封育区域实际情况,可包括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等封育类型。对封山育林区繁育能力不足或树(苗)分布不均的间隙地、林中空地

16、,采取成块补植、见缝插针、零星补植及补播等育林措施,补植补播乡土树种。对封育区内有较强天然下种能力的乔木、灌木的种子,因灌草覆盖度较大而影响种子接触土壤的地块,在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采取人工促进更新措施。3.5协同推进工程实施在未实施治理的石漠化土地中,治理难度逐年加大,生态修复与巩固成果压力增大 5】,除采取乔灌草等生物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如石坎梯田、修建小水窖、蓄水池、截排水沟等,协同推进石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体系建设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消落区生态修复、库区周边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等工程,提升治理成效,提高库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水源地

17、的水质安全。3.6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石漠化土地治理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如抗旱节水型整地、汇集径流整地新技术,客土造林、抗旱造林、抗逆性强的平衡根系容器育苗、圃内耐旱驯化育苗等营造林新技术。4结语2022年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河南省普查成果显示,河南省石漠化土地共计6 7 3 0 1.4hm,且以轻度、中度石漠化为主,占全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8 3.6%;重度、极重度共计占全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6.4%。(下转第5 8 页)58上接第2 4页)第42 卷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23年第3期从自治区实际出发,重点推动以下工作:1)加快制定西藏自治区林长制条例,规范林长履职尽责,明确林长办

18、公室职能职责,进一步强化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在各级林长办的协调下,广泛开展由林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部门综合执法。2)加快数字林长建设,构建起覆盖各级林长、各级林长办、各职能部门、各类生态环保组织以及社会大众等的综合性、前瞻性的信息平台,充分共享各类林长工作动态、生态修复措施、使用林草地审批、监督执法处罚、资源监测数据等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动态。3)加强社会参与,不断拓宽公众参与层次、范围和渠道,要发挥各类生态环保组织连接政府、企业、公众的桥梁作用,邀请相关组织积极参与林长制宣传、林草破坏监督、林长制实施绩效评价等工作;要完善生态环保组织、社会公众参与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免除各

19、方参与林业生态治理的后顾之忧,鼓励社会公众、环保组织参与到林长制考核评价、林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等各类工作当中,实现公众参与治理由石漠化土地因其基岩裸露度高,独特的双层水文结构,且具有富钙、缺土、少水等天然缺陷,其生态系统稳定性差6 。为促进石漠化土地的生态修复,应遵循岩溶地区自然规律,坚持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以“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封则封”为基本原则,对石漠化土地分区域、分类型实施综合治理,提高岩溶地区土地生产力,防止水土流失与土地石漠化7-8 ,实现标本兼治和综合防治。此外,可通过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采取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林草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尽快

20、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参考文献:1】吴协保,但新球,吴照柏,等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形势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 0 19,38(4):1-8.形式化向实质性转变。西藏自治区林长制建设任重道远,应当将林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秉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理念,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监管,坚决守住生态安全边界,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参考文献:1胡继平,贾刚试论安庆市林长制的实践与探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9,13(5):13-17.2宁攸?,韩锋,赵荣,等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林长制改革研究J】林业经济,2 0 19(9):93-98.3魏甫

21、,吴康娟,李林华,等构建完善林长制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 0 2 1,40(1):5-8,2 7.4】陈雅如林长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林业经济,2019,41(2):26-30.5罗会钧,许名健习近平生态观的四个基本维度及当代意蕴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8,12(2):1-5,18.6】郭晓妮,魏甫,郑红,等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 0 2 1,40(2):5-8.2吴照柏,但新球,吴协保,等中国喀斯特石漠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 0 2 0.3周学武,吴协保,宁小斌,等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主要分布特征J中南林

22、业调查规划,2 0 2 3,42(2):60-64.【4河南省林业局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河南省普查成果R郑州:河南省林业局,2 0 2 2.5】王克林,岳跃民,陈洪松,等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区域恢复效应J生态学报,2 0 19,39(2 0):7 432-7 440.6但新球,吴照柏,吴协保,等近15 年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 0 19,38(2):1-7.【7 】但新球,白建华,吴协保,等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总体思路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 0 15,34(3):6 2-6 6.8吴协保我国县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思路与技术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 0 0 9,2 8(1):5-7,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