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下列关于处古人类遗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址的古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该遗址的古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C该遗址的古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D该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 )A全部是炎帝黄帝二人亲手做出的伟大发明B是河姆渡半坡聚落生活状况的集中反映C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D证明我国在七八千年前就出现了早期国家3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里的水指的是( )A长江B淮
2、河C黄河D海河4礼记礼运一书认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什么制度使“大同社会”被打破( )A禅让制B察举制C世袭制D选举制5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BCD6史记中记载楚庄王经过长期的斗争,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于是来到洛河,耀武扬威的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A王室衰微,分封破坏B礼法破坏,百家争鸣C王室内讧,等级不再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7“岷江遥从
3、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诗句赞美的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还在守护和灌溉着成都平原,它是A黄帝陵B都江堰C灵渠D长城8最能适应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流派是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9云梦睡虎地秦简,发现于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其中秦律十八种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手工业等方面。“秦简”实证了秦朝A奉行法治思想B统治残暴无道C骄奢淫逸无度D统治好大喜功10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C设立郡县D开凿灵渠11东汉中期以后,“宗室权落,外戚兴起;
4、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A使豪强地主横行B加剧中央与地方矛盾C动摇了王朝统治D导致地方势力膨胀1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西汉的某-政策时,搜集到一-则材料,其内容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请你判断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 )A推恩令”B设刺史C察举制D禅让制13在建立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6个异姓诸侯王。刘邦剪除异姓王的 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专制皇权B深受宗法观念影响C体现他铁腕治国的决心D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14“对于曹操的统一战争,XX是个句号。从此之后,曹操退回北方,终止了南征的步
5、伐。对于孙刘两家来说,X是个逗号。他们还要继续划分曹操退出后的半壁江山.对于社会进程来说,XX是个问号,社会还要经过怎样的道路才能走向统一。”上述材料中的XX指的是A垓下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5“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故谓之实录”。这是史学家班固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评价。下列史实在这部通史中有记载的是A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B刘秀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16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表现在A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
6、凿灵渠B联络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C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D修筑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17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下图中处相关的史实是A赤壁之战B匈奴开始内迁C淝水之战D孝文帝改革18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19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A唯利是图,生活腐化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C注重门弟,鄙视富贵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
7、20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着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A顾恺之B王羲之C钟繇D胡昭二、综合题21北京人材料一 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材料二 “北京人”的化石和遗存物(下图)(1)依据材料一、二,历史小组的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文字
8、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们的描述寻找证据,填写图片序号即可。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2)由上述探究可知,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22从西周到秦,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材料二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摘自部编版七上历史教材(2)依
9、据材料二指出,各国实行变法的根本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4)材料三图中C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的实施对后世有何意义?2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七年级(1)班某同学准备以“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之最”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设计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文字是 。(2)图2是一项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
10、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的设计者是谁?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 ?(4)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某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医学水平最高的医学专著。该著作是 。(5)我国古代农业发达,技术先进。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的作者是谁?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滕福海董仲舒与
11、罢黜百家材料二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全使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四 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的
12、具体措施及其深远影响。(2)指出材料二中“这些书写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古代技术及其影响。(3)材料三中“孝文帝”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指出为“使其整体的汉化”所推行的措施及产生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解析D【详解】依据图片信息可知,处古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他们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
13、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是指元谋人,图片中的处,排除;C项是山顶洞人,图片中的处,排除。故选D。2C解析C【详解】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都是当时生产生活和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体现,而距今80006000年属于我国原始社会晚期,所以这些发现都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故选C;炎黄二帝生活的时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河姆渡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B;这些物品的发现并不能证明我国出现了早期的国家,排除D。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时期,黄河泛滥,大禹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指黄河,故C正确;
14、ABD错误。综上故选C。4C解析C【详解】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材料中的“大同社会”被打破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与题干意思不相符,排除A项;BD两项与“大同社会”被打破无关,排除BD两项。故选C项。5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种类齐备,工艺精湛。其中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王”,A项正确;“四羊方尊”、“利簋”、“毛公鼎”的重量均不
15、及司母戊鼎,排除B、C、D项。故选A项。6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楚庄王经过长期的斗争,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可知,原有的分封制度开始遭到破坏;根据题干材料“耀武扬威的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可知,周王室势力弱于楚王势力;根据题干“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可知,这反映了楚庄王欲夺取天下。因此,从题干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王室衰微,分封破坏,故选A项,排除BCD项。7B解析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岷江”、“水利工程”、“成都平原”结合所学知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是一项综合性的(
16、防洪、灌溉)工程,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B正确;黄帝陵、长城不属于水利工程,排除AD;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排除C。故选B。8B解析B【详解】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法家韩非提出实施改革,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迎合了当时强国之君变法图强、统一天下的需要,也适应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趋势,因此法家学说深受各国统治者的赏识,秦王嬴政更是以法家学说为治国思想,完成了全国统一并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正确;道家主
17、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仁”“礼”,但在当时都不是最能适应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需要,ACD排除。故选B。9A解析A【详解】秦简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其中秦律十八种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手工业等方面,这说明秦朝奉行法治思想,当时已经出现法律制度,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统治残暴无道,题干体现的是当时已经出现法律制度,秦朝奉行法治思想,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骄奢淫逸无度,题干体现的是当时已经出现法律制度,秦朝奉行法治思想,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统治好大喜功,题干体现的是当时已经出现法律制度,秦朝奉行法治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
18、0A解析A【详解】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及其残酷,所以严刑苛法能够证明秦代“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故选A;BCD是秦朝巩固统一方面的措施,与“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无关,排除。11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动摇了王朝统治,故C正确;AB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C。12A解析A【详解】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
19、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故选A;汉武帝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察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排除C;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方法,D错误。13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占有汉朝大片疆域,且手握重兵,对汉朝中央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刘邦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剪除异姓王。A符合题意;刘邦剪除异姓王与宗法制无关,B排除;体现他铁腕治国的决心不是刘邦剪除异姓王的目的,C排除;刘邦剪除异姓王解决了王国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4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
20、一全国。孙刘联合起来抗曹。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的方式打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划分了半壁江山,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正确;垓下之战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项羽兵败自刎,A排除;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实力大增,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排除;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是前期与东晋之间的战争,与题干无关,D排除;故选C。15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选项C符合题意;山顶洞
21、人,年代应介于距今3.4万年至1.6万年左右之间,不在史记记载范围内,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发生在汉武帝之后,不在史记记载范围内,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东汉末年的事件不在史记记载范围内,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6C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秦汉时期”这一时间限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指的是秦始皇修筑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导途凿空”的外拓,指的是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互通并举”指的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据此可知,C项正确;“用制险塞”指的是修筑长城,
22、而不是北讨匈奴、联络月氏、修筑驿道;“凿空”指的是张骞通西域,而非南征北战、北击匈奴、收复河套;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7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十六国时期,其交战的一方是东晋,另一方是前秦,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排除A项;魏晋以来,北方的匈奴、羯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政权的汉化,故排除D项。故选C。18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
23、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B。19A解析A【详解】根据题干“钱被奉为神物,凡今之人,惟钱而已!”可知,题干反复强调和讽刺的是钱,反映了西进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A正确;BCD与题干描述不符,不合题意。故选A。20B解析B【详解】依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选项
24、B符合题意;顾恺之是画家,排除A;钟繇、胡昭与“书圣”称号不符,CD排除。故选择B。二、综合题21(1)图一图二图四图五图三(2)化石。【详解】(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图二,能证明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从而得出正确的解析(1)图一图二图四图五图三(2)化石。【详解】(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图二,能证明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图四图五,能证明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依据题干和
25、结合所学知识,图三,能证明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没有史书记载人类起源,神话和史书依靠口口相传,许多不可信;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北京人生产生活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2(1)分封制;诸侯争霸。(2)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中央集权制。(4)皇帝;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解析(1)分封制
26、;诸侯争霸。(2)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中央集权制。(4)皇帝;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一中的周及各个封国燕、鲁、晋、宋等,可知体现的是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施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由图二中的列国纷争可知体现的是诸侯争霸形势。诸侯争霸一方面使得诸侯国数量减少,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2)依据材料二“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27、可知,各国实行变法的根本原因铁制工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由材料二“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可知变法的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依据材料三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秦实现大一统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4)依据材料三C下设太尉、丞相、太尉,可知“C”是皇帝。结合课本所学,秦统一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理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机构,由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统领;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8、,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3(1)甲骨文;(2)李冰;(3)史记;(4)伤寒杂病论;(5)贾思勰。【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解析(1)甲骨文;(2)李冰;(3)史记;(4)伤寒杂病论;(5)贾思勰。【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采取了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
29、外江供分洪,这样就控制了岷江激流,免除了水灾,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史记有关。(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医学水平最高的医学专著。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
30、他为“医圣”。(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24(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2)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东汉的蔡伦改解析(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为历代
31、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2)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东汉的蔡伦改进了纸;造纸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3)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的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等;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改说汉话、改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族人通婚、迁都洛阳等;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4)开放性题目,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成功等。【详解】(1)依据材料信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断改造儒
32、术,使儒学更具实用性,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可知,为了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全使用”可知,以前的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的蔡伦改进了纸,造纸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积累和交流,促进了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幕”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的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改说汉话、改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族人通婚、迁都洛阳等;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4)开放性题目,改革促进社会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才能成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