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胃癌的TNM分期.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70200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癌的TNM分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胃癌的TNM分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胃癌的TNM分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胃癌的TNM分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胃癌的TNM分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胃癌的TNM分期胃癌u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当癌灶仅局限在黏膜内或黏膜下层尚未侵及浅肌层时为早期胃癌;相对而言,进展期胃癌是指癌灶侵及肌层以上,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MSCT的优势u多层螺旋CT 具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能够很好地显示胃癌癌肿的内部特征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不仅可以观察粘 膜情况、浆膜受累、胃壁增厚,还可以观察与周围器官结构的关系、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多层 螺旋 CT由于具有这种无创伤、低 风险、无痛苦的特点,已经广泛用于临床工作中,并逐渐成为术前评 价癌肿分期以及评价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手段。在 MSCT 增强扫描图像上,正常胃壁厚度一般

2、在 5 mm 以下,呈现 1-3 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1)明显增强的内层(对应于黏膜层、黏膜肌层)2)中间低密度层(粘膜下层)3)轻微增强的外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美国癌肿联合委员会拟订的胃癌 TNM 分期uTis 原位癌:上皮内肿瘤,未侵及固有层;uT1肿瘤侵犯固有层,粘膜肌层或粘膜下层;uT1a肿瘤侵犯固有层或粘膜肌层;u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u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uT3 肿瘤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uT4a 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uT4b 肿瘤侵犯临近结构。uN0:区域内淋巴结无转移;u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u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uN3:7-15个区域淋巴

3、结有转移;uN4:16个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uM:远处转移;u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uM0 无远处转移;uM1 有远处转移。胃癌在 MSCT(多螺旋CT)增强中的 TNM 分期 uMSCT-T0 胃壁无增厚,未见异常强化(T0 期不易诊断);uMSCT-T1:病变未穿透肌层;uMSCT-T2:病灶旁边有清晰的脂肪层,胃壁周围光整;uMSCT-T3:胃壁浆膜面部分毛糙及胃壁外层结节状增厚;uMSCT-T4:未见附近脏器与肿瘤间的脂肪层。uMSCT 对 N 分期如下:uN0 无淋巴转移;uN1 距病变距离小于 3 cm 内的淋巴结;uN2 指距病变距离大于 3 cm,包括第 7 组至第 11

4、组淋巴结。u淋巴结转移阳性,采用 Fukuya的标准,即淋巴结直径大于 5 mm 视为转移,增 强扫描时轻至中度强化,影像显示淋巴结周围高密度中心低密度或相对高密度,短/长 轴比值0.7。uMSCT 对 M 分期的判断标准如下:uM 分期: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当 MSCT 发现第 13-16 组(胰头后、肠u系膜上动脉旁、结肠中动脉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腔脏器转移灶、腹水等即u视为远处转移(MI)。T 分期判断标准uT1:局限性胃壁增厚,伴或不伴内层强化,病灶下方有或没有低密度 带(此低密度带相当于黏膜下层及肌层)/多层结构,在黏膜下层显示完整低密度带uT2:局限性胃壁增厚

5、,强化的病灶突破低密度带或低密度带消失,胃 壁浆膜层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或可见絮状影;uT3:病变所在胃壁浆膜层与邻近脏器间脂肪间隙模糊/肿瘤累及胃壁 外层,在增厚胃壁处浆膜面表现毛糙、不规则uT4:病灶所在胃壁浆膜面毛糙或呈结节状改变,或直接侵犯邻近的组织器官/肿瘤侵透浆膜层,增厚的胃壁和相邻的器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N 分期判断标准(淋巴结转移)u淋巴结直径10mm,短/长轴0.7,形态接近圆形,中央坏死,增 强扫描呈相对高密度或有一定的强化,多个10 mm 淋巴结呈团块 状、串珠状排列时或压迫周围血管视为转移。MSCT 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判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以前认为淋巴 结直径大于10

6、mm 为转移淋巴结,但多数学者研究认为不同部位的正常淋巴结大小不同,如贲门旁为 8mm,而膈脚后为 6mm。如果 以淋巴结直径10mm 为标准,虽然检出转移淋巴结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却明显降低。而病理学研究表明,淋巴结有否转移与其大 小并无必要的联系。即使淋巴结小于或等于 5 mm 也有可能存在转移。胃癌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分组u胃癌由原发病灶经淋巴管网向第一站(N1)胃周淋巴结转移,继之随支配胃的血管旁 淋巴管网,癌细胞沿周围淋巴结及淋巴管网向心性转移至第二站(N2),并可沿淋巴 管网向更远的第三站淋巴结(N3)转移。胃部不同部位的癌灶所包括的淋巴结分组 淋巴结站别淋巴结站别 全胃全胃 窦部窦

7、部 体部体部 贲门部贲门部第一站(N1)1,2,3,4,5,6 3,4,5,6 1,3,4,5,6 1,2,3,4 第二站(N2)7,8,9,10,11 1,7,8,9 2,7,8,9,10,11 5,6,7,8,9,10,11 第三站(N3)12,13,14 2,10,11,12,13,14 12,13,14 12,13,14 胃癌的淋巴结分组 NO.1贲门右淋巴结。NO.2贲门左淋巴结。NO.3胃小弯淋巴结 NO.4sa胃短血管淋巴结。NO.4sb胃网膜左血管淋巴结。NO.4d胃网膜右血管淋巴结。NO.5幽门上淋巴结。NO.6幽门下淋巴结。NO.7胃左动脉淋巴结。NO.8a肝总动脉前淋巴结

8、。NO.8p肝总动脉后淋巴结。NO.9腹腔干淋巴结。NO.10脾门淋巴结。NO.11p脾动脉近端淋巴结。NO.11d脾动脉远端淋巴结。NO.12a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淋巴结。NO.12b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胆管淋巴结。NO.12p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门静脉后淋巴结 NO.13胰头后淋巴结。NO.14v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NO.14a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NO.15结肠中血管淋巴结。NO.16a1主动脉裂孔淋巴结。NO.16a2腹腔干上缘至左肾静脉下缘之间腹主动周围脉淋巴结。NO.16b1左肾静脉下缘至肠系膜下动脉上缘之间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NO.16b2肠系膜下动脉上缘至腹主动脉分叉之间腹主动脉

9、周围淋巴结。NO.17胰头前淋巴结。NO.18胰腺下缘淋巴结。NO.19膈下淋巴结。NO.20膈肌食管裂孔淋巴结。NO.110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NO.111膈上淋巴结。NO.112中纵膈后淋巴结M 分期判断标准(远处转移)u实质脏器出现单发或多发的强化的相对低密度影,视为脏器血行转移(以肝为最常见)u腹主动脉旁、胰后及肠系膜根部等第 2 组以上处淋巴结受累,视为远处转移u腹水及腹膜增厚,腹膜增厚呈结节型、片状型及不规则型,均视为腹 腔种植转移。(胃癌可侵透浆膜通过腹腔种植转移到网膜、盆腔器官 和腹膜)T1多层结构,在粘膜下层显示完整低密度带多层结构,在粘膜下层显示完整低密度带T2动脉期粘膜强

10、化明显,胃壁表现局灶性增厚,但浆膜面光滑动脉期粘膜强化明显,胃壁表现局灶性增厚,但浆膜面光滑平整平整胃窦部胃壁增厚,但浆膜面光胃窦部胃壁增厚,但浆膜面光滑平整滑平整T3肿瘤累及胃壁外层,在增厚胃壁处浆膜面表现毛糙、不规则肿瘤累及胃壁外层,在增厚胃壁处浆膜面表现毛糙、不规则T4肿瘤侵透浆膜层,增厚的胃壁和相邻器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肿瘤侵透浆膜层,增厚的胃壁和相邻器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M1国际抗癌联盟发布了第八版肿瘤分期手册(总结)MRI较CT的优势u因其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腹腔种植转移小结节有较高敏感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MSCT 的不足,避免多层螺旋CT 对于腹腔转移 小结节的漏诊 谢谢胃癌

11、T分期uT1 分期表现为多层结构,在黏膜下层显示完整低密度带;uT2 分期表现为胃壁表面局灶性增厚,动脉期黏膜强化明显,但浆膜面光滑平整uT3 分期表现为肿瘤累及胃壁外层,在增厚胃壁处浆膜面表现毛糙、不规则uT4 分期表现为肿瘤侵透浆膜层,增厚的胃壁和相邻的器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 淋巴结在 MSCT 上的检出完全依赖于周围结构的对比,因各组淋巴结周围组 织密度差异,所以各组淋巴结的检出率不一致 胃癌 N 分期u在胃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间有广泛的毛细淋巴网吻合,然后通过浆膜 引流到胃周围淋巴结、腹腔淋巴结、乳糜池和胸导管进入左颈静脉,因此可以在晚期胃癌患者左锁骨上窝触到肿大淋巴结。胃可在癌发生

12、时导致胃周淋 巴管阻塞而改变淋巴引流方向,因此会在意想不到的部位出现转移淋巴结。由于胃壁内有广泛淋巴管网相通,因此胃壁任何部位的癌变,癌细胞都可通 过淋巴管网侵及相应的淋巴结。u MSCT 对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判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以前认为淋巴结直径 大于10mm 为转移淋巴结,但多数学者研究认为不同部位的正常淋巴结大小 不同,如贲门旁为 8mm,而膈脚后为 6mm。如果以淋巴结直径10mm 为标准,虽然检出转移淋巴结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却明显降低。而病理 学研究表明,淋巴结有否转移与其大小并无必要的联系。即使淋巴结小于或 等于 5 mm 也有可能存在转移。uN 分期不能仅以淋巴结的大小、长

13、短径及距病变的距离为参考,更不能忽略 淋巴结在MSCT 增强扫描三期中的表现,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判断标准进一 步排除非转移淋巴结。胃癌M分期u淋巴结在 MSCT 上的检出完全依赖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对比,因各组淋 巴结周围组织密度差异,所以各组淋巴结的检出率会有差异。特别是 当患者营养不良、恶病质、炎性粘连等都会造成脂肪层的减少或消失 ,对病灶在 MSCT 上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u胃癌行 MSCT 发现第 13-16 组(胰头后、肠系膜上动脉旁、结肠中 动脉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腔脏器转移灶、腹水等即视为远处 转移,常见转移器官有肝脏、胰腺、肾脏、肺、肾上腺、腹膜及卵巢等。Company LogoMRP(多平面重建)胃窦部胃壁增厚,但浆膜面光滑平整,T2期Company 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