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物理综合试卷答案一、实验题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_,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具有_;(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不能传声,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2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
2、叉来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这种研究方法叫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被弹起。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_(选填“会”或“不会”)弹起,原因是_。3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选填符号a、b、c或d)。(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在实验中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_法。(3)若有同学
3、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4下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空气氢气氦气氮气二氧化碳03311261891337269103371284908343273203431306924349279303491328939355283(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同种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_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5在探究“影响声音响度
4、的因素”时。(1)同学们采用如图所示的器材,选择音叉做声源,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 _ 竖直悬挂着的乒乓球,他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 ;接下来,他们敲击音叉发出更大的声音,重复上述操作,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 ,实验所得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2)小明设计了另一组实验来进行探究,他用两枚钉子把一根橡皮筋固定在木板上,他用手勾住橡皮筋的中间,慢慢将它向外拉出2cm,松手后听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接下来的一步操作是 _ 。6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_;(2)如图乙所示
5、,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4)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_(选填“能”或“不能”)弹起。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_;
6、(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力敲桌子发出声响时,桌子却几乎不动。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改进方法是_;(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_,并由此推理可知_。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实验过程中,保持纸筒A和B的位置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7、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写出一条即可);(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作为反射面材料效果最好。9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两组同学在相同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 两个图像,由图像可知(1)水的沸点为_,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2)水沸腾时撤掉酒精灯,水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3)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水从开始加热到沸
8、腾所用的时间相同,则他们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mb_ma(选填“”、 “”或“=”)。10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石棉网的作用是_;(2)试管中的固体颗粒要细点好,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我们还要采取的办法是_;(3)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目的是_;(4)下表是甲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出的温度,由下表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min,第6nin该物质处于_态。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394245474848484848535611小明和小亮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
9、验中,两人组装的实验装置均如图甲所示。(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_(选填“”或“”)铁圈。(2)当水温升到时,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后停止读数,实验中某时刻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丁所示,则图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4)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人实验时水的沸点为_,小明在实验中的水比小亮实验中的水先沸腾,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写出一种即可)。(5)小明和小亮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10、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_(写出一条即可)。12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11121314151617181920温度/95969798989898989898(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温度为_;在图中_(选填“甲”“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由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若在沸腾时熄灭酒精灯,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要_;(4)在图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_)(5)实验过程中
11、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13小明同学采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规律”时,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冰的状态。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图甲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oC;(2)根据图丙可知冰属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如图丙所示,在BC阶段物质处于_状态;(4)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是_。14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
12、的_(选填“a”或“b”)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C;(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3)比较图丙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 (选填“AB”或“CD”)段温度变化快。16小新同学在探究“水的沸腾”
13、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4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时间/min01234567水的温度/84899399999999(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是_。(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过程中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如果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沸点将_(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3)若实验时出现两种烫伤的情况A被沸水烫伤;B被与沸水温度相同的水蒸气烫伤。_(选填字母)情况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_。17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小明选用一个空的易拉
14、罐,在其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圆孔,并将其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将点燃的蜡烛按图示的位置放置在小孔的前方(1)为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在 _ (选填明亮/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实验中,小明利用此装置可以看到烛焰在半透明膜上成的是 _ (选填正立/倒立)的像,此成像的原理是 _ 。(3)小明增大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半透明膜上成的像 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4)勤于思考的小明又将小圆孔改成了小方孔,其他条件与(2)中保持相同,再观察烛焰的像,则半透明膜上所成的烛焰的像的形状 _ (选填会/不会)改变。若他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 _ (选填一/两
15、)个。18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19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只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_(
16、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4)实验结束后小亮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如图乙所示反射角是_。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在分析数据可得出反射角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2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用此实验装置可以探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
17、)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选填、或);(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选填、或);(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21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
18、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了_;(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3)再拿一支外型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4)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选填“A”或“B”),便于确定_的位置。2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直放置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
19、相同的蜡烛A、B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呈接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4)小红将点燃的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很多导航软件为了让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将车外的景象
20、与导航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如图甲。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导航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其原理如图乙所示。(1)这种方法是利用_工作的,适合在外界亮度较_的环境中使用(填“亮”或“暗”)。(2)该方法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导航图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导航图像的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_(选填“厚度”或“透明度”)。(3)已知某车辆导航手机屏幕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4)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手机屏幕沿水平方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24
21、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为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同时出现在纸板上,实验中,应让纸板与平面镜_;(2)将纸板F向后弯折,则F板上不会出现反射光线,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_上;(3)分析实验数据,他得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但同组同学告诉他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接着,他又和同学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4)为能找到蜡烛像的位置,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5)找到蜡烛的像后,他在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6)当改变蜡烛位置时,蜡烛像的大小将_(选填“改变”或“不变”);(7)探
22、究中,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cm;(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选填“倒立”或“正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
23、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眼镜(“近视”或“远视”)。(5)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屛上的像_(填选项序号)。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26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如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选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24、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_、_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应从凸透镜的_(选填“右”或“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的。(4)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实像时,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选填正确的序号)。A没有影响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27小明用光具座、光源(蜡烛)凸透镜、半透明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2
25、)将凸透镇放在50 cm处固定,若将光源放在30 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倒立、等大所像,此时光屏在_cm刻度处。(3)保持透镜在图中的位置不变把光源向右移至35 cm刻度处时,应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 )适当调节,才可得到清晰的像。(4)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发生的变化是_。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_cm;(2)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锻、光屏,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上,其目的是_。(3)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6、时,该像的性质是_实像,这与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若想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该凸透镜和光屏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直到_为止。29小兰和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其中竖直放置的光屏可绕其上所在直线前后折转。(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沿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2)接着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小芳将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板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
27、,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写出一条即可)。入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322.135.440.930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调整_(填“前”或“后”)。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1)蜡烛放在_点时,当光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光屏距凸透镜最近。(2)蜡烛从a移到c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3)如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薄且透明的平
28、板玻璃,光具座上的刻度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移动右边的光屏,透过平板玻璃观察,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但是平面镜成的像是_,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 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填字母)。A2cm B1cm C0.5cm D0cm31小明用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在水平桌面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他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_。(2)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
29、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则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_cm刻线处,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完成下面问题 (1)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蜡烛和火柴等。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2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
30、的位置后,移动_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测量并记录此时的_。(2)实验过程中他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此时的物距u为_cm,像距v为_cm。33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 1
31、 中信息回答vAC= 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_ (选填“大”或“小”)。(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BCD34(1)如图, 在测量温度时, 甲、 乙、 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 正确的是_,读数是_C。(2)如图停表的读数是_s。(3)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 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_cm,用公式_可计算得出小车由 D到F 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_ m/s。35如图甲所示,在测量平
32、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1)本实验的原理是_;(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陡”或“缓”)些,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_;(3)图甲中AB段的距离sAB=_cm,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会偏_;(4)图乙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选填“A”或“B”)。36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 _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 (选
3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_ (选填“大”或“小”)。37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1)该实验的原理是_;(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1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m/s;(3)接着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m/s;(4)根据测算可知小车做_(选填“加速”“匀速”“减速”
34、)直线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O段的平均速度vAO偏_(选填“大”或“小”);(6)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选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运动时间。38图甲为“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在内径约为0.8cm、长为100cm的玻璃管中注水近满,上端留一小段空气柱,再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从0点开始计时,每隔20cm记录一下时间。(1)如图甲所示,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为了_;(2)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
35、个数据可能是_;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2040608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248(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的气泡运动的st图像;_(4)由图像可知在计时的这段时间里气泡做_运动,其速度为_m/s;(5)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小华提出把80cm分成16段,每段5cm进行研究。请对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_。39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_和_。(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锥角较_(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_(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3)小明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
36、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下落距离s/m下落时间t1/s下落时间t2/s下落时间t3/s下落时间平均值t/s_1.801.41.61.5_(4)小明所在小组又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小球从A点到B点的速度大于B点到C点速度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A B C D40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明和同学们用两个相同的纸片分别載去一个扇
37、形(如图甲所示),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小明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该选择图乙中的_(a/b)位置开始释放。(2)小明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如图丙所示。图丁中能反映出该纸维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_(填字母)。已知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照片与实际物体的尺寸大小之比为18,小明测得照片上B、D之间距离为2cm,则纸锥经过C位置时的实际速度为_ m/s。纸锥在AB间的平均速度_(大于/小于/等于)BD间的平均速度。(3)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不同纸锥从相同高度(足够高)下落的最终速度不同,请提出猜想纸锥下落的最
38、终速度可能与纸锥的_(写出一条即可)有关。【参考答案】一、实验题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法 空气 能量 真空 理想实验推理法 【详解】(1)1在图甲中,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球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这个探究解析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法 空气 能量 真空 理想实验推理法 【详解】(1)1在图甲中,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球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这个探究中,发声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把乒乓球弹开将振动放大,这里用到的是转换法。(2)34在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因为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了左边,而左边音叉也开始振动是由于声波具有能量
39、。(3)56将图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的声音会变小,到最后听一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在这个实验中要将罩内空气完全抽出形成真空很难做到,所以通过空气减少声音变小而推理出当罩内为真空时,会无法传播声音,这是理想实验推理法。2转换法 不会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详解】(1)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解析转换法 不会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传声 【详解】(1)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0、;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时不会传到左边音叉,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不会弹起。3a、d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控制变量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详解】(1)1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使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择琴弦a解析a、d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控制变量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详解】(1)1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使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择琴弦a、d。(2)23a和b相比,其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所以选择a和b,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该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4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
41、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4温度越高,声波传播速度越快 较低 【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看出,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波传播速度越快。(2)2温度越低,声音传播速度越慢,要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较解析温度越高,声波传播速度越快 较低 【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看出,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波传播速度越快。(2)2温度越低,声音传播速度越慢,要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5接触 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 乒乓球被弹的幅度变大 向外拉出更大的距离 【详解】(1)123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解析接触 乒乓球会被弹起一定的角度 乒乓球被弹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