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强化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22687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强化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强化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强化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强化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强化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强化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实验题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_,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具有_;(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不能传声,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2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2、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选填符号a、b、c或d)。(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在实验中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_法。(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3利用声现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小刚敲击一个音叉,如图1所示,现放大音叉的右臂,那么此音叉臂从最左端的A位置经过B位置到达C位置后,再由C位置再次经过B位置返回最左端,这样叫做振动一次。(1)以下关于物体所做的

3、机械运动,属于振动的是_;(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A蝴蝶飞行时其翅膀的运动B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C射出枪膛的子弹向前飞行的运动D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变“胖”变“虚”了(2)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如果一个物体在1s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50次,它的频率就是50Hz。小刚从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录像中获知,音叉振动200次所用的时间是2s,则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是_Hz;利用手机的某个应用可以显示瞬间的声音波形图,仅由该音叉发声时,保持手机和音叉的位置均不变,在相同的设置下,小刚先后两次用手机显示其声音波形图,截屏如图2,可知手机接收到的声音的_(选填“音调”或“

4、响度”或“音色”)发生了变化。(3)图3中的分贝仪是检测噪声强度的仪器。根据小刚在(2)小题中手机先后截屏的声音波形图,可判断放在手机旁边位置不变的分贝仪的示数会_(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4吉他是一种通过弦振动发声的乐器。如图所示,在一个空木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0处,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钮相接,就成了一把简单的自制吉他当琴弦长60cm,发出的音为“dou”;当琴弦长45cm,为“fa”;当琴弦长40cm,为“sou”。现查到音乐中不同唱名“dou、ruai、mi、fa、sou”的频率关系如下表所示。唱名douruaimifasou频率弦长(cm)60f4540根据此

5、表,完成下列问题(1)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是频率越 _ ,则音调越高。(2)弦长对弦振动频率的影响是弦越长,振动频率越 _ 。(3)弦长为 _ cm时发出的音为“mi”。5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_;(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选填“大

6、”或“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4)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_(选填“能”或“不能”)弹起。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华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说明_;(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力敲桌子发出声响时,桌子却几乎不动。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改进方法是_;(3)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

7、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将_,并由此推理可知_。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拄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3)如图内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

8、验说明了_。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1)由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 _ 产生声音;(2)由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 _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 。(填序号)A仅起转换作用 B仅起放大作用 C同时起转换和放大作用9如图甲是小林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他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水浴法对物体加热,观察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1)实验中,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目的是_;(

9、2)小林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该固体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_,物质处于_态;(4)实验过程中如果观察到试管内的固体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最后液体沸腾,这说明试管内液体的沸点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烧杯内水的沸点。10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2)该晶体的熔点是_;(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56oC时,它处于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时间min0123456

10、789101112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8505356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11在客流量较大的区域,部分面食店为了减少顾客的就餐等待时间,会把面食的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热水与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将不同质量、不同温度的水在绝热容器中进行混合,并测出混合后的温度。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热水的质量m1(克)热水的温度t1(C)冷水的质量m2(克)冷水的温度t2(C)混合后的温度t(C)1106010103523060101047.533080302452440601010505404520030

11、640602004074075200508409040205594060402040(1)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4的数据可知;当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与冷水的质量m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随热水的质量m1的增大而_;(2)分析实验序号1(或3或8或9)的数据可以得出当热水的质量m1等于冷水的质量m2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冷水的温度t2满足关系式_;(3)某同学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当热水的质量m1冷水的质量m2冷水温度t2保持不变时,混合后的温度t与热水的温度t1成正比。请您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12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当水

12、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min11121314151617181920温度/95969798989898989898(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温度为_;在图中_(选填“甲”“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由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若在沸腾时熄灭酒精灯,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要_;(4)在图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_)(5)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13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3、(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选填“a”或“b”)图;(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C;(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4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 25 min 时该物质处于_态,该物质的熔化规律是_(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

14、内冰的质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小明同学发现一个现象,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结冰。于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比纯水的凝固点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在盛有适量纯水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搅拌均匀,把烧杯放入冰柜中,观察盐水的凝固过程,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1)分析图像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_;盐水在凝固时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由此证明了小明的猜想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2)根据实验结论,小明联想到在严寒的冬天,下雪时

15、为了保证交通安全,路政部门在道路采取在雪上撒盐的方法,这样可以_(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4)实验后小明在三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质量相等的纯水,分别加入一小勺、二小勺、三小勺的食盐搅拌后放入冰柜中,小明这是探究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_是否有关。16小新同学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4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时间/min01234567水的温度/84899

16、399999999(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是_。(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过程中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如果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沸点将_(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3)若实验时出现两种烫伤的情况A被沸水烫伤;B被与沸水温度相同的水蒸气烫伤。_(选填字母)情况烫伤更严重,其原因是_。17小红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_;图中反射角是_度。(2)将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放置在平面镜上,白色硬纸板AB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选填“一定垂直、

17、一定不垂直、可以垂直也可不垂直”)(3)将一束光紧贴硬纸板斜射向镜面上的O点时,可在AB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转折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还能探究_;如果让一束光线沿NO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平面镜绕入射点顺时针方向转20,则反射光线会沿顺时针方向转_度。18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竖直纸板可沿虚线ON折叠。(1)该实验选用纸板的目的是_。(2)如图乙,若将硬纸板绕ON折转,将F板向后折一定的角度后,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图甲中,如果将光线逆着AO反射光线

18、方向射向平面镜O点时,此时光线会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_。(4)实验中还能从甲平面镜中看到入射光线AO所成的像CO(图中未画出),当入射角i等于43o时,AOC=_o,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_是对称的。19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6mm厚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玻璃板在摆放的时候要与桌面_。实验中选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把光屏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

19、像。20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3)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如图是小红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玻璃板应_放置;(2) 如图甲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20、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像和物的_,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选填“有关”或“无关”)。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乙所示,用笔将对应点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3) 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4) 当把蜡烛放在B点时,在B位置观察到了它的像。若在B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个

21、与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纸板,从玻璃板前方_(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_形成的。22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_,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_(选填“光滑”或“粗糙”)。(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_(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_(选填“上部”或

22、“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4)分析如表所示数据可得反射角_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线_(选填“远离”或“靠近”)法线ON。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20240403606023下图为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1)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使其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

23、表面发生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红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填“实”或“虚”)像。24如图甲是小明利用蜡烛和玻璃板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桌面保持_;(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应该在玻璃板_(前/后)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 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初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_;(3)

2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_(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实验中一般选择表面白色且粗糙的光屏,其目的是能反射_光,并且发生_(漫/镜面)反射,便于正确观察实验现象;(4)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虚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左右两侧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_。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25小华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室里,老师已经为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A和凸透镜B、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

25、材。小华首先测量凸透镜A的焦距,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平行光光源发出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A上,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的光斑最小,如图甲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f1=_cm;(2)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_像(选填“虚”、“实”);这个成像规律应用在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华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像。由此现象可以判断凸透镜A和凸

26、透镜B的焦距大小关系为f1_f2(选填“或”),小华移动光屏时,是向_(选填“靠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的。2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小华在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调节凸透镜;(2)小华调整后,如图甲,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

27、刚才的要_些;(3)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甲图中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_(填“左”或“右”)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_(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4)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光源“F”移至15cm处,其大小如图丙(A)所示。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 (选填丙图中B、C、D、E)。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_cm;(2)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锻、光屏,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上,其目的是_。

28、(3)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是_实像,这与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若想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该凸透镜和光屏向_(选填“上”或“下”)移动,直到_为止。28小明和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好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1)图甲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 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2)接着,小亮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

29、镜的上半部分,他 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完整的像;(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A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B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选填“左”或“右”)移动;(4)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了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_。光屏下移一段距离蜡烛下移一段距离透镜下移一段距离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照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接着小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0、”)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华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填“同”或“异”)侧。30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明选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主

31、要实验步骤如下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_,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根据以上叙述,请回答如下问题(1)小明探究的问题中,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_和_;(2)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_)(3)请画出该实验的实验数据记录表。(_)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完成

32、下面问题 (1)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光具座 、蜡烛和火柴等。实验步骤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2安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适当的位置后,移动_找像,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像直到清晰为止;测量并记录此时的_。(2)实验过程中他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此时的物距u为_cm,像距v为_cm。32小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

33、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_;图所示的实验情景能够说明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小江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烛焰放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像距是_cm;(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将蜡烛向_移动,同时将光屏向_移动适当

34、距离。(两空均选填“左”或“右”)3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平均速度”的情形。(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cm;(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运动到位置B止,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为_s;(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m/s。34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AB、tAC。(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小”“大”),其目的是_;(3)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

35、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选填“大”“小”),经测量,tAB=3.0s,tAC=5.0s,则小车是_(选填“匀速” “变速”)直线运动。35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速度/(

36、m/s)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112.59.014.023.0225.0_74.0330.021.679.4101.0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_,致使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36如图甲所示

37、,AC、AB的距离分别是s1s2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请用给出的符号表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_。(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3)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图乙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并正确测量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他能正确测量_(选填字母序号)。AAB段的平均速度BAC段的平均速度CBC段的平均速度37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先放在斜面底端后来移至斜面的

38、中部,顶端、中部、底端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电子停表记下了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1) 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放置金属片的作用是_;(2)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s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s1的读数是_cm,小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1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 如图像中能够较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38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该实验原理是_;(2)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时,测得AB间距离sAB=40.0cm,AC间距离sAC=80.0cm,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

39、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AB间平均速度vAB=_m/s,AC间平均速度vAC_vAB(选填“”、“=”或“”),小车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9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为方便时间测量,应使斜面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2)图中 AB 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AB =_m/s;(3)测量小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的时间,如果过了A点才计时,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AB偏 _(选填“大”或“小”);(4)由实验知小车从A

40、 点运动到C点做加速运动,则平均速度AB _BC(选填“”或“=”)。40探究用钢尺进行的相关的实验(1)用无磨损的钢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此物体长_cm;(2)如图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用力压在桌面,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现钢尺_,同时发出声音;(3)保持(2)中钢尺_不变,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会发现钢尺振动变_,声音的音调变高。实验中应用了_法;(4)如果将(3)中实验放在月球上进行,实验者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的变化,因为_。【参考答案】一、实验题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法 空气 能量 真空 理想实验推理法 【详解】(1)1在图甲中,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

41、叉,球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这个探究解析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法 空气 能量 真空 理想实验推理法 【详解】(1)1在图甲中,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球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这个探究中,发声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把乒乓球弹开将振动放大,这里用到的是转换法。(2)34在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因为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了左边,而左边音叉也开始振动是由于声波具有能量。(3)56将图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的声音会变小,到最后听一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在这个实验中要将罩内空气完全抽出形成真空很难做到,所以通过空气减少声音变小而推理出当罩内为真空时,会无法传播声音,这是理想实验推理法。2a、d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控制变量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详解】(1)1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使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择琴弦a解析a、d 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控制变量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详解】(1)1要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使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长度相同,所以应选择琴弦a、d。(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