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科技馆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把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改变了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介质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规划时,工业区与居住区离得很近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B饮料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C衣柜中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是熔化现象D
2、冬天教室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4对下列物理量数值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A同学们使用的一本八年级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B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m/sC10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4cmD人的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4分钟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乙物质在5min到13min之间,温度不变,既不吸热也不放热乙物质在第14min时为液态甲物质的熔点为80C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都正确6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
3、作用D朗朗夜空中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7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的情形,凹透镜的A甲、乙、丙B甲、乙、丁C乙、丁D甲、乙、丙、丁8在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矫正做法的是()ABCD9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B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C当蜡烛向右移动时,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再次
4、获得清晰像D当蜡烛向左移动时,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二、填空题11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在振动;笛子等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靠_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_。12“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境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_像,“鸟”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_像(选填“虚”或“实”)13小刚在公园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从物理角度分析阳光下,他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知识来解释;看见红色的花朵是因为它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站在桥上,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他看见的自己是光的_形成的像。如图,201
5、9年4月10号,人类首次拍摄到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黑洞”照片,再次印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光年”是_单位。14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和_两种物态变化。15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会导致眼睛近视。近视眼看不清_(远/近)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下面_(甲/乙)图相符,应配戴_透镜予以矫正。16某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5次,测得的5个结果是25.96cm, 25.98cm, 25.39cm, 26.05cm, 25.99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cm,该物理课本的长
6、度为_cm。17晴朗的中午,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它其实是光学里的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_原理解释。如图所示,小芳用激光笔沿MO方向斜射入水槽中,水槽壁上出现一个亮点B,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要使B点下移至,应使水面_(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8如图所示,是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从_min至8min。19小强同学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上的字, 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则 _图是实像,_图是虚像,_图中成像的规律可应用在投影仪上。20如图所
7、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请根据此图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1)图像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_;(2)汽车在BC段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汽车在BC段的速度为_m/s。三、作图题21作图(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2)如图,根据凸透镜的性质,完成以下光路图。四、实验题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_,此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
8、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波具有_;(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不能传声,用到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_。23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A、B、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2)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选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3)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
9、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4某同学计划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和一把刻度尺“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平面镜与水平纸面垂直,A和B是两个形状完全相同但高度可以调节的伸缩杆,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伸缩杆A调到适当高度,用刻度尺测量其高度为h,记录在表格中。将伸缩杆A放在平面镜前5cm处,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此时B的高度为H,记录在表格中。将伸缩杆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将伸缩杆B放到平面镜的另一侧,调节B的位置和高度,从不同角度观
10、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测量此时B的高度为H,记录在表格中。多次改变伸缩杆A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1)该同学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2)他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3)改正问题后该同学重新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记录表格。(_)25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两个常见的光学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取_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其目的是_;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好实验器材后,应使凸透镜、光屏与发光体的中心大致在_;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50厘米刻度处时,平行于
11、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60厘米刻度处,凸透镜的焦距为_厘米;当蜡烛置于图中_点处能成放大的像(选填字母)。26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 _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_ (选填“大”或“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声聚焦”装置,它是
12、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参观者将耳朵靠近装置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减少了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B【详解】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工业区与居住区离得很近,噪声的影响更大,故B符合题意;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解析D【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13、;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详解】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B饮料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故B错误;C衣柜中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是樟脑球的升华现象,故C错误;D冬天教室玻璃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故D正确。故选D。【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C解析C【详解】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A不符合题
14、意;B通常情况下骑行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张10元人民币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4cm左右,故C符合题意;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脉搏跳动60次的时间约为1分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C【详解】分析图像可知,乙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C,就是物质的熔点,这是晶体熔化时的图像,因此物质乙是晶体;而甲熔化时,温度随着吸热持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物质甲是非晶体。故正确,错误;因物质乙是晶体,由图可知物质乙513min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且在13min时全部熔化完成,所
15、以在14min乙物质为液态,故错误,正确。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6B解析B【详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繁星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运动,疏密不断变化,大气层对星光折射的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星光时明时暗的闪烁,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解析B【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
16、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出选择。【详解】在下面四幅图中,从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甲、乙、丁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甲、乙、丁都是凹透镜;只有丙图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则丙是凸透镜;故选B。8D解析D【详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该用凸透镜进行矫正,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9B解析B【详解】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所以会有“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感觉,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7、故选B。10B解析B【详解】AB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所以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可得解得故A错误,B正确;C当蜡烛向右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故C错误;D当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要向左移动,才能再次获得清晰像,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1树叶 空气 被反射 【详解】1风吹树叶哗哗响,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2笛子是管乐器,声音是由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的,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12折射 虚 反射 虚 【解析】画面中,“鱼”是由于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再进入人的
18、眼睛,人眼看到的是折射形成的虚像;而“鸟”是鸟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反射形成的,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也是虚像故答案为(1). 折射 (2). 虚像 (3). 反射 (4). 虚像13直线传播 反射 反射 长度 【分析】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湖水中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详解】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2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3小刚看见湖水中另一个“自己”是自己在水面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
19、形成的。4光年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故光年是长度单位。14液化 汽化 液化 【详解】1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而成的小水滴。23当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水受热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再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即为“白气”。15远 乙 凹 【详解】123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解析远 乙 凹 【详解】123由于长时间近距离注视手机、电脑显示屏,更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
20、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其形成原理与乙图相符,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点睛】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需使光线变得发散,才能看清,因此戴凹透镜的眼镜进行矫正。1639 26.00 【详解】1225.39cm这个数据和另外四个数据差距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该舍去,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解析39 26.00 【详解】1225.39cm这个数据和另外四个数据差距较大,属于读数错误,应该舍去,该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7直线传播 上升 不变 【详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
21、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23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解析直线传播 上升 不变 【详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23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发生改变,因此过B点做OB的平行线即为光点下移的折射光线,由于两个折射光线是平行的,所以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不变,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水面需上升。如图18晶体 4 【详解】12由图象知,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4min开始,到8min熔化完成。解析晶体 4 【详解】12由图象知,物质在熔化时
22、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4min开始,到8min熔化完成。19乙 甲 乙 【详解】1在凸透镜成像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故乙是实像。2甲是放大镜成像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乙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而投影仪就是利解析乙 甲 乙 【详解】1在凸透镜成像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故乙是实像。2甲是放大镜成像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乙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而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0时间 匀速 10 【详解】(1)1该图表示的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所以图像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时间。(2)2由图可知,汽车在BC段的解析时间
23、 匀速 10 【详解】(1)1该图表示的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所以图像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时间。(2)2由图可知,汽车在BC段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大,所以汽车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3)3汽车在BC段的速度为三、作图题21(1)(2)【详解】(1)由图示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作图如下(2)由图示知,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对着光心解析(1)(2)【详解】(1)由图示知,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作图如下(2)由图示知,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
24、点,对着光心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作图如下四、实验题22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法 空气 能量 真空 理想实验推理法 【详解】(1)1在图甲中,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球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这个探究解析发声体在振动 转换法 空气 能量 真空 理想实验推理法 【详解】(1)1在图甲中,用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球被弹起,说明发声体在振动。2这个探究中,发声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把乒乓球弹开将振动放大,这里用到的是转换法。(2)34在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因为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了左边,而左边音叉也开始振动是由于声
25、波具有能量。(3)56将图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的声音会变小,到最后听一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在这个实验中要将罩内空气完全抽出形成真空很难做到,所以通过空气减少声音变小而推理出当罩内为真空时,会无法传播声音,这是理想实验推理法。23B 42 吸收 升高 【详解】(1)12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平齐,故正确的是B,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42。(解析B 42 吸收 升高 【详解】(1)12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平齐,故正确的是B,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42。(2)3图丙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由图
26、中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海波是晶体,故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3)4由丁图可知,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点,即蜂蜡是非晶体,故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24物体的高度 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多次实验 次数物体到平面镜距离s/cm物体高度h/cm像的高度H/cm123 【解析】【详解】(1)1解析物体的高度 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多次实验 次数物体到平面镜距离s/cm物体高度h/cm像的高度H/cm123 【解析】【详解】(1)1该同学想要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所以自变量是物体的高度。(2)2该同学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高度与物体高度的关系,但只改变了物体的位置
27、,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这样只根据一组数据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3)3实验中要记录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高度、像的高度,如下表所示次数物体到平面镜距离s/cm物体高度h/cm像的高度H/cm12325玻璃板 确定像的位置 同一高度 10 C、D 【详解】12玻璃板不仅能够成像,而且透明,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解析玻璃板 确定像的位置 同一高度 10 C、D 【详解】12玻璃板不仅能够成像,而且透明,所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3实验中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
28、在光屏的中央。4由题意知,焦点在60cm处,所以焦距f=60cm-50cm=10cm5C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等于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当蜡烛置于图中C、D点处能成放大的像。262m/s 小于 小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通过求出速度。(2)2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解析2m/s 小于 小 【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通过求出速度。(2)2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s,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3)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