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737789 上传时间:2024-10-1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试题附答案一、实验题1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_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的琴弦;(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_有关。控制因素编号琴弦材料琴弦的长度L/cm琴弦的横截面积S/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300.5D铜400.5E

2、尼龙400.52小涵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长度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材料规格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551B尼龙550.5C尼龙801D镍合金0.5(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_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在验证猜想3时,小涵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的

3、位置所缺的数据是_;为了验证猜想,小涵实验时还需要观察琴弦振动的_;(3)在验证猜想2时,若选择B和C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3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_;(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可以传声;(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玻璃罩内

4、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选填“大”或“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_(选填“能”或“不能”)传声;(4)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_(选填“能”或“不能”)弹起。4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如下实验(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肥皂膜出现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是_。(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_有关。(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_有关。具体关系是_。(4)该实验还能表明声音能传递_。5

5、小林在物理活动课上用橡皮筋(粗细不同)、图钉、宽木片、纸盒等器材制作“四弦琴”,如图所示。制完,调节后就可以用该“四弦琴”演奏简单的“乐曲”。(1)甲图可以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琴弦_的关系;(2)小林在乙图中依次用相同力度拨动木片左侧的“琴弦”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是否合理_,原因是_。6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声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1)拨动钢尺,观察到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存在的问题是_;(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轻轻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

6、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仔细观察实验过程,通过该实验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探究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理由是_。(3)如图,实验时,如果保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4)换用塑料尺按图做此实验,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振动快慢均相同时,听到的声音与钢尺的主要差异是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钢尺做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1)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每

7、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改变钢尺振动的快慢。从实验可观察到钢尺振动越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_ 。(2) 让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拨动钢尺,改变钢尺振动的幅度。从实验可观察到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 _ 。(3) 用手握住钢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 而产生的。(4) 该同学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声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_ 。该同学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面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比较好的是 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

8、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若另一同学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响度听不见声音听不见声音听不见声音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1)由对比可以说明物体的 _ 产生声音;(2)由对比可以说明声音的 _ 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3)在本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 。(填序号)A仅起转换作用 B仅起放大作用 C同时起

9、转换和放大作用9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石棉网的作用是_;(2)试管中的固体颗粒要细点好,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我们还要采取的办法是_;(3)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目的是_;(4)下表是甲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出的温度,由下表数据可知,该物质是_(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min,第6nin该物质处于_态。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39424547484848484853561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1)为完成本次实验,由表中

10、的数据表明,他们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_;(2)当他们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3)小明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时,发现开水倒入烧杯后,温度很快就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于是他先点燃了酒精灯给水加热,他的做法是为了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实验_;(4)小明用图乙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加热直至水沸腾,作“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a,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需要吸热,温度_;(5)小强实验时其他条件与小明相同,但用水量多些,他所作的实验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_。(选填 “a”“b”或“c”)。11江南农村有腌咸菜的习俗,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

11、结冰了,但腌咸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结冰。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状态、测量其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甲所示。(1)从图像中你判断盐水结成的固体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_。盐水在凝固过程中,_热量;(2)盐水凝固过程用了_,在第时,物质处于_态;(3)实验证实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_(选填“高”或“低”);(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内冰水混

12、合物中的冰会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12小亮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室温为20)(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2)水中上升的气泡在沸腾前_,沸腾时_(选填“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3)图乙是小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在时间段内水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沸水在冷却的过程中,开始阶段温度降低得_(选填“快”或“慢”),最后水温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1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选填“较

13、大”或“较小”),这就是“响水不开”的道理;(2)实验中,烧杯上盖有纸板,盖纸板的目的是_;(3)从记录数据的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的沸点是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水沸腾后,停止对水加热,水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_;(5)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考虑_的办法。14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 25 min 时该物质处于_态,该物质的熔化规律是_(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_(选填“变大

14、”“变小”或“不变”)。15如下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装置组装中出现的错误是_。(2)更正图甲中的错误后,继续实验。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3)图乙、丙是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16小明为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a所示。(1)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2)在图a中,BC段冰处于_状态

15、,这一过程需要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后,小明将试管取出,把温度计正确放在烧杯中继续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这时小明发现当水沸腾后,温度计示数_(填“升高”或“不变”)。小明发现温度计水面上的部分出现了小水珠不便于读数,小水珠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_而产生的,这时小明在烧杯上加了一个_就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加快了水的沸腾。(4)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_1个标准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7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小明选用一个空的易拉罐,在其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圆孔,并将其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将点燃的

16、蜡烛按图示的位置放置在小孔的前方(1)为让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在 _ (选填明亮/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实验中,小明利用此装置可以看到烛焰在半透明膜上成的是 _ (选填正立/倒立)的像,此成像的原理是 _ 。(3)小明增大蜡烛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在半透明膜上成的像 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4)勤于思考的小明又将小圆孔改成了小方孔,其他条件与(2)中保持相同,再观察烛焰的像,则半透明膜上所成的烛焰的像的形状 _ (选填会/不会)改变。若他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 _ (选填一/两)个。18小明利用图甲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序号121303024

17、54535050(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乙表,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3)以直线ON为轴线。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B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F,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4)接着小明又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

18、或“薄玻璃板”)。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成像后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19下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的距离;(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5

19、)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20小明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在光屏上标有角度数是为了研究_;(2)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3)在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4)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反射角是_;若入射角增大15,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则反射角

20、是_。21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了_;(2)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选填“前面”或“后面”)

21、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3)再拿一支外型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4)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选填“A”或“B”),便于确定_的位置。22如图是小红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玻璃板应_放置;(2) 如图甲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22、像和物的_,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另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选填“有关”或“无关”)。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乙所示,用笔将对应点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3) 除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用到一种测量距离的工具,它是_;(4) 当把蜡烛放在B点时,在B位置观察到了它的像。若在B和玻璃板之间放上一个与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纸板,从玻璃板前方_(选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光的_形成的。23在探究“平

23、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最好选择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便于确定观察_(选填“蜡烛A”、“蜡烛B”或“蜡烛A的像”);(2)放置好蜡烛A后在平面上移动蜡烛B,能够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像_;(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从_(选填“A”或“B”)侧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

24、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1)最好选用_玻璃板(填“薄一点的”或“厚一点的”)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3)实验刚开始时无论怎么移动蜡烛A,所成的像都无法与蜡烛B重合,原因可能是_;(4)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实”或“虚”);(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在探究“凸透

25、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cm;(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选填“倒立”或“正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眼镜(“近视”或“远视”)。(5

26、)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屛上的像_(填选项序号)。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26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3)按图所示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时所成的像为倒立、_、的实像;(4)当烛焰向远处移动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选填 “靠近”

27、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27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大于L。(1)小明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手上的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了一些,若观察纸上呈现的光斑_,则自己的推断是正确。(2)小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3)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

28、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为了更清晰地看到所成的实像,应选择_(选填“较粗糙”或“较光滑”)的光屏来进行实验。若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乙所示,则此时人眼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28为探究“物体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的特点”,选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火柴、光屏、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首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

29、整凸透镜和光屏,使其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都与光具座的轨道_(选填“平行”或“垂直”);(2)点燃蜡烛后,为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为检验是否调好,同学应进行的操作是_;(3)调整好器材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某点,如图所示,此时物距是_cm;(4)实验中如何移动光屏找到烛焰清晰的像?_;(5)某小组同学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的凸透镜有一个小缺口,并且实验室没有多余的完好的凸透镜了,该小组若用此凸透镜实验,光屏上烛焰的像能否完整?_(选填“能”或“不能”)29小明和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A凸

30、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调整好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1)图甲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 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2)接着,小亮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他 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完整的像;(3)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A凸透镜换成焦距为15cm的B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选填“左”或“右”)移动;(4)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了图乙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_。光屏下移一段距离蜡烛下移一段距离透镜下移一段距离30在探究“凸透镜成

31、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照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接着小华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华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

32、(填“同”或“异”)侧。31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明选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在表格中。_,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h,并将焦距f和像高h记录

33、在表格中。根据以上叙述,请回答如下问题(1)小明探究的问题中,需要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_和_;(2)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_)(3)请画出该实验的实验数据记录表。(_)32小明用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在水平桌面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他需要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_。(2)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_(选填“照相机”、“

34、投影仪”或“放大镜”)。(3)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到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则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_cm刻线处,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从A点由静止山发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实验原理是_。(2)图中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3)不同实验小组测得的平均速度不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_不同。(4)要测AC段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vAC=;方法vAC=;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方法_(1或2)。(5)小车从A到C运动图象是_。ABCD34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35、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小方框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 1 中信息回答vAC= 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_ (选填“大”或“小”)。(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ABCD35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

36、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AB、tAC。(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_;(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小”“大”),其目的是_;(3)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选填“大”“小”),经测量,tAB=3.0s,tAC=5.0s,则小车是_(选填“匀速” “变速”)直线运动。36小明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用它们来“比较两个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1)为了便于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两个纸锥的起点位置

37、应当放置的较_(选填“高”或“低”),且将纸锥按如图乙中的_(选填“ a”或“b ”)所示的位置释放。(2)关于比较纸锥下落快慢有以下三种方法比较两个纸锥哪个先着地,先着地的运动快;拍摄纸锥下落过程的照片,哪个纸锥在下方,哪个纸锥下落得快;测量出纸锥下落的高度和时间,算出下落的速度,速度大的运动快,针对这三种方法,小明认为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相同路程比时间,如_(填写序号,下同);第二类是相同时间比路程,如_。(3)小明想测算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他应选择_(选填“大”或“小”)纸锥,测量原理是_,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米尺和_。37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该实验原理是_;(2)用如图所示

38、装置实验时,测得AB间距离sAB=40.0cm,AC间距离sAC=80.0cm,小车从A到B所用时间tAB=2s,A到C所用时间tAC=3s,则AB间平均速度vAB=_m/s,AC间平均速度vAC_vAB(选填“”、“=”或“”),小车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38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为方便时间测量,应使斜面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2)图中 AB 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AB =_m/s;(3)测量小车从A点出发到达

39、B点的时间,如果过了A点才计时,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AB偏 _(选填“大”或“小”);(4)由实验知小车从A 点运动到C点做加速运动,则平均速度AB _BC(选填“”或“=”)。39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1)该实验的原理是_;(2)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处,测出AB的长s180cm,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滑下到达到B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5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m/s;(3)接着把金属片移到AB的中点O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点处的时间t23s,那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m/s;(4)根据测算可知小车做_

40、(选填“加速”“匀速”“减速”)直线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O段的平均速度vAO偏_(选填“大”或“小”);(6)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选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运动时间。40在“探究汽车行驶快慢”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事先用皮尺测量了汽车的实际长度是4.0m,再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4s曝光一次,照片中汽车的长度是2.0cm,照片中O到C的长度L=12.0cm。(1)观察汽车行驶的频闪照片可知OAAB=BC。由此可以得出汽

41、车从O到C过程中,行驶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汽车从O到C的平均速度约为_m/s。(2)为了从表格的信息中计算出汽车从O行驶到C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_;_。照片中O 到C 的长度 L/cm汽车的平均速度 v/ms-112.0(3)在如图(a)s-t图像中,三条曲线能大致描述汽车从O到C整个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填序号)。(4)如图(b)是汽车“行车记录仪”中APP软件记录的一段时间内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汽车行驶得最慢的时刻是_,理由是_。【参考答案】一、实验题控制变量 DE 横截面积 【详解】(1)1在物理实验中,所探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只能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要探究解析控制变量 DE 横截面积 【详解】(1)1在物理实验中,所探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只能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保持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要探究发声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保持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所以应选用表中DE编号的琴弦。(2)3A、B编号的琴弦,材料、长度都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可探究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2AB 55 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