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耕读千年 浙江宁波走马塘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98845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读千年 浙江宁波走马塘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耕读千年 浙江宁波走马塘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 R A V E L行走宁波鄞州所处的宁绍平原濒海靠山、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江河纵横,考古发现的人群生活栖居历史,可上溯至距今7 0 0 0 年的河姆渡文化。优越的区域自然条件,使先民得以在此以农耕生产为基础聚族而居。这其中,有着深厚耕读文化传统的走马塘村,聚居人群的血缘一脉相承,成就了村落空间结构和形态特征。自然资源环境浙江省的东北部有一片临海的平原区域,处在钱塘江和杭州湾的南岸,由钱塘江、曹娥江、姚江、奉化江、甬江等多条河流冲积而成。该区域历史上为宁波府和绍兴府统辖,因而得名“宁绍平原”。此地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水热资源丰沛,稻作历史悠久,加之海岸线后退,扩大了平原的土地规模,构成宁绍平

2、原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宁波的鄞州区处在宁绍平原东部的三江平原,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并倾向东北,奉化江自南而北流过,在三江口处与余姚江汇合,使甬江自西向东流淌,再转向东北流入镇海海口。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及其支流所贯连起来的流域,因其丰沛的水利资源和便捷的灌溉条件,使流域范围内的稻作生产有了较高的产量,为较大规模的人群栖居创造了生存繁衍的保障。走马塘村位于奉化江支流东江的东岸,整个村落坐北朝南,位于2 座不高的丘陵山体茹峰和金鳖山的南边。走马塘村址为南北约2 5 0m、东西约4 2 0m的规整矩形,村落四周有河流环绕,河流外侧为平坦开阔的稻田,形成完整稳定的家族聚居单元。四面河流环绕的走马塘村,

3、为陈氏祖先将奉化江支流东江引入西边的君子河,再联通村落的东南北三面,以满足家族人群聚居的生活用水和周边农田灌溉的需要,并借此形成沟通外部的水运交通。凭借区域自然资源,经过人工改造,使走马塘村拥有了农田水利之饶、江山景观之胜、水陆交通之便,成为家族理想的栖居场所并延续千年。人文源流脉络在走马塘村聚居的人群,因其血缘家族“孝”文化的发端,以及持续千年的耕读传统,而有着明晰的人文源流和传承脉络。“走马塘”的地名始于唐代,记载为唐时“两浙兵马钤辖张仁皓骑从往来于此,故名之”。走马塘村作为家族聚居生活的村落,则是始于北宋时期。陈氏宗谱 记载,北宋开宝四年(9 7 1),姑苏人陈矜得中进士,任明州(宁波)

4、知府时,兴修农田水利、勤政爱民,死后葬于鄞州南边的茅山。其子陈轩任明州录事,因为父守陵而举家迁居到茅山南边的走马塘,陈轩则成为陈氏家族持续繁衍的先祖。走马塘因“孝”而建村,被宋徽宗敕封为“忠孝里”,孝文化成为陈氏家族世代秉持的传统。延续陈氏祖先以文入仕的家族传承,家族繁衍始终秉承耕读传家的家训和“家诗户书求功名,文武兼备甲东南”的家风。陈氏子弟一代代文化气韵传递,使得陈氏逐渐成为鄞南平原的名门望族,走马塘村也因此成为人文鼎盛的“中国进士第一村”。据 四明走马塘陈氏行五房谱 记载,自北宋至清代的近千年间,陈氏家族繁衍4 0 余代,在历代科举考试中共出了7 6 名进士,出任尚书、侍郎、大学士和翰林

5、等各级官吏的达1 5 5 人。清代有诗:“茅山山色翠嵯峨,千古文章炯不磨。柏府清阴铺锦里,柳桥流水绕忠河。祖孙接踵登瀛贵,父子捐生效节多。唯有故乡千秋树,春风秋雨长危柯。”即为走马塘村人文源流脉络的写照。得益于勤勉和入仕,陈氏家族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财富,通过家族延续千年的建设,将所处地点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人文脉络融为一体,使得走马塘村在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独具特色。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走马塘村,因其突出体现了宁波地区在农耕社会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而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落结构形态顺应鄞南平原开阔的自然地形和平原上的河流水系,对应血缘家族聚族的栖居方式以及耕读千年耕读千年浙江宁

6、波走马塘村AF I E L DW O R KO NZ O U MA T A N GV I L L A G EI NN I N G B OAF I E L DW O R KO NZ O U MA T A N GV I L L A G EI NN I N G B O,Z H E J I A N GZ H E J I A N G范霄鹏 李伯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 0 0 0 4 4)0 11 3 4O C T 2 0 2 3人群社会的结构,走马塘村呈现规整的规模形态,建立起向心的村落空间结构。走马塘村借用村落东侧8 0 0m的奉化江支流东江,将东江的水流和通航条件引入村落的建设

7、,使得村落拥有水路交通的便捷,也将水系营造成村落的结构。宋代肇基建村时,将东江的水引入村落西边的君子河,再通过村落东南北3 面的河槽,建构起由4 条河流环抱的家族聚居单元。除南北两侧各有环村河外,村落中部引入了一条东西向的河流,在村落中形成从“蟹肚脐”码头水面连通君子河的主通道。走马塘村不仅构建起“三横两纵”的村庄水系,还通过河槽,在村内各处开挖出东邻漕、邵家漕、蟹肚脐、后王漕、徐家漕等十多处水池,构成完备的水系网络。村落的水系网络引水蓄水灌溉农田,满足稻作生产所需;引水至民居院落,方便取水,满足生活浆洗排放之用,同时也具有防火功用。为跨越走马塘村的河流水系,村内建有东升桥、紫来桥、西沈桥、庆

8、丰桥等,衔接村落内部的街巷空间。农耕社会环境中,中国传统的血缘组织结构,在走马塘村的空间结构上呈现得很典型。血缘家族作为中国传统的基层人群社会组织,不仅涉及家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也涉及家族经济的保有和调整,投射在村落物质空间建设上,构成了村落空间结构的生成逻辑。社会结构对村落空间结构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家族宗祠、支祠和房族,反映在村落内空间和规模分布的差异上。村落中的街巷空间即是将宗祠、支祠等连接成为整体的路径,因此使得血缘家族的人群社会结构与街巷空间结构之间有着显著的对应同构关系。走马塘村的中心位置建有家族等级最高的宗祠,为陈氏五世祖陈曦所建的祖堂。祖堂以及堂前立有“公禁碑”的宗祠水塘,共同构成

9、整个家族的精神和文化中心。村东的东众祠堂与村西的西众祠堂,分属陈氏八世的陈大有一脉和陈大寅一脉。以东众祠堂为中心,衍生出日、月、星、辰公堂;以西众祠堂为中心,衍生出来川公堂、象公堂和瞻衮堂等。分别以东众和西众祠堂为中心建设的房族院落簇群,共同围绕村落中心的陈氏家族祖堂,清晰地构成宗祠、支祠、房族3 个层次的空间礼制结构。除了宗祠、支祠和房族所形成的村落空间结构,走马塘村的街巷空间结构中也有2 处独特之处,分别是村东的荷花池塘和村西的“蟹肚脐”。村东的中新屋院落南侧,开掘有面积达上千平方米的池塘,其上架设2 座宽1m的平梁石桥,池塘内种植陈氏家族的“族花”荷花,取其“出淤泥而不染”之意,以凸显和

10、点明家族的文化传统。村西的“蟹肚脐”码头为连接村落外部的交通起点,河道水面相对宽敞,并在水面南侧以一棵高大的重阳木构成空间标识。0 20 30 40 50 1连通君子河主航道的“蟹肚脐”码头0 2走马塘村入口空间结构0 3走马塘村入口空间界面形态0 4陈大有一脉的东众祠堂0 5“蟹肚脐”北侧瞻衮堂建筑群1 3 50 60 7行走0 80 91 00 6中轴对称的礼制空间0 7厢房夹峙狭长院落的界面形态0 8村落中祭祀建筑小堂前0 9前新屋水磨方砖砌筑的马头山墙1 0荷塘北侧房族院落构成的村落形象1 1漏窗、墙基等处的细部石材雕刻1 3 6O C T 2 0 2 3民居厅堂院落走马塘村民居院落的

11、建设,对应着陈氏家族的栖居而拥有悠久的历史,既有宋代祠堂建筑的格局,也有明清时期建造的传统民居,以及民国和现代的民宅。受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村内祠堂建筑在布局上以祭祀祖先为主体功能,因而院落空间有明确的中轴线,形成由外向内依次为前厅中明堂穿堂小明堂正堂的空间序列,层层递进和左右对称的格局,构建起有着强烈礼制特征的空间。在陈氏家族早期所建的瞻衮堂、慕川公堂和泉公堂中,就保留有这类礼制空间的布局。族谱中对瞻衮堂院落型制的记载:“东西两厢房,前后两明堂,中间是穿堂,后厅造正堂,前有照壁,东西两条弄堂。”南宋至明清时期,南方经济蓬勃发展,陈氏家族有了雄厚的财力用于民居院落的建设,因而村中明清时期的建筑

12、有较多的存留。如日、月、星、辰公堂,分别为陈氏二十七世4 位兄弟所建的独立房族院落。4 座院落围绕荷花池建造,对着村东入口的紫来桥,构成村落的主体形象。因这类独立房族院落中的祭祀建筑开间缩小,整体院落呈现东西向窄、南北向深的形态,在空间上为东西两层长厢房夹峙狭长院落的形态。村落东部荷塘北侧的中新屋(星房公堂),整个院落占地面积4 0 0 0m2,内有多个天井和层层甬道廊轩。中新屋北侧的后新屋(日房公堂)和西南侧的前新屋(月房公堂)有着与中新房相似的形态,均为水磨方砖砌筑的高大马头山墙所围绕的三合院2 层楼屋府第。除了传统的民居院落,走马塘村还有3 幢清末和民国时期的近代建筑,分别为陈树棠的老宅

13、、陈仁恩的“新流房”和陈秀惠的“慈荫堂”。虽然整个村落的建造年代持续长远,且经历过火灾,导致现当代的改建房屋混杂其中,但村中的建筑、石雕、桥梁包括古树等大都保存较好,且数量众多,除了形制完整的宗祠、祠堂和房族院落,低级别的祭祀建筑如小堂前也保存得较好。在建造的细部方面,门头、墙基等处的石材雕刻均保存得较好,构成了从村落、建筑直至装饰层面连续的风格特征。结语走马塘村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与血缘家族的人群社会结构投射在街巷空间上,使村落建设拥有了独特的结构形态。陈氏家族秉持千年的耕读家风传统,凝结在村落不同尺度物质空间的建造上,赋予多个层面的营造逻辑和个性特征,成就了走马塘村丰富的资源禀赋。持续近千年

14、的栖居营造,使走马塘村的建造逻辑和建造规则顺应了各时期人群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当今村中民居院落的改造和建设,以对应当代人群社会状况、满足人群生活诉求为目标,为发挥村落既有丰富资源的价值所在。参考文献:1 徐雅嫔,管斌君.走马塘传统村落中孝廉文化探究 J .居舍,2 0 1 9(3 0):1 8 8-1 8 9.2 何依,孙亮,许广通.基于历史文脉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宁波市走马塘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为例 J .小城镇建设,2 0 1 7(9):1 1-1 7.3 何依,孙亮.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村落院落单元研究以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 J .建筑学报,2 0 1 7(2):9 0-9

15、 5.4 鲍玥如,翁心闲,童慧颖,等.宁波鄞州走马塘古村落文化研究“进士第一村”原因探析 J .赤子(中旬),2 0 1 4(1 4):9 6-9 8.5 走马塘繁华褪尽成就千年风景 J .旅游纵览(下半月),2 0 1 2(1 8):9-1 0.6 陈建业,周秉根.中国进士第一村浙江省走马塘村古村落特征与旅游开发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 0 1 0(2 3):1 2 4-1 2 6,2 1 9.7 王志蓉,孙炜玮,傅国伟.古村落景观与新景观村落的博弈新农村建设下浙东走马塘村景观格局更新的思索 C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华民族建筑研究会.族群?聚落?民族建筑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16、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专题会议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 0 0 9:4 0 4-4 1 1.8 董芊里,张青萍.基于三维点云的江南私家园林叠山皴法的识别与分析研究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J .中国园林,2 0 2 2,3 8(1 0):1 3 3-1 3 8.D O I:1 0.1 9 7 7 5/j.c la.2 0 2 2.1 0.0 1 3 3.9 贾星星,张青萍,殷新茗等.基于三维数字化的扬州叠山技法研究 J .中国园林,2 0 2 2,3 8(1 1):8 8-9 3.D O I:1 0.1 9 7 7 5/j.c la.2 0 2 2.1 1.0 0 8 8.收稿日期:2 0 2 3-0 9-1 01 11 3 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