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专题三水溶液,中考化学,(安徽专用),1/111,A组年安徽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安徽,2,2分)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漂亮中国,以下做法,不合理,是,(),A.寻找新能源降低使用化石燃料,B.施用大量农药降低植物病虫害,C.合成新型洗涤剂降低氮磷排放,D.研发易降解材料降低白色污染,答案,B寻找新能源降低使用化石燃料,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故A合理;施用大量农药可,以降低病虫害,但会污染水源、土壤,故B不合理;合成新型洗涤剂降低氮磷排放,有利于水资源,保护,故C合理;研发易降解材料,可降低塑料制品带来白色污染,故D合理。,2/111,2.,(安徽,10,2分)地球深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列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以下说法正确是,(),A.在超临界水中,NaCl溶解度大于CaCl,2,溶解度,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溶解度为0.04 g,D.450 时,可得到0.04%CaCl,2,超临界水溶液,答案,C没有说明温度,无法判断NaCl和CaCl,2,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在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溶解度为0.04 g,故C正确;450 时CaCl,2,溶解度小于0.04 g,此温度下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0%,故D错误。,3/111,3.,(安徽,7,2分)年“中国水周”活动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是,(),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B.农作物采取大水漫灌,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D.加强对水资源监测,答案,B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可节约水资源,故A正确;农作物采取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应改为喷灌或滴灌,故B错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预防水体污染,故C正确;加强,对水资源监测有利于可连续发展,故D正确。,思绪分析,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要节约用水,另首先要预防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4/111,4.,(安徽,8,2分)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以下列图。以下说法正确,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答案,C氢、氧两种元素可组成水(H,2,O),也可组成过氧化氢(H,2,O,2,),故A错误;一切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团簇中水分子也在运动,故B错误;水蒸气冷凝成水,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分,子间隔减小,故C正确;可燃冰是混合物,故D错误。,思绪分析,题目中即使给出了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但其本质上还是水,依据所学物质,组成、分子特征、物质结构等知识解题即可。,5/111,5.,(安徽,10,2分)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以下表。以下说法正确,是,(),A.高氯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B.20 时,将2 g高氯酸钾溶于98 g水可配制2%溶液,C.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7.3%,D.80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 有结晶现象,温度/,20,40,60,80,溶解度/g,1.68,3.73,7.3,13.4,答案,D从表格中数据能够看出,KClO,4,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20 时,KClO,4,溶解度为1.68 g,将2 g KClO,4,溶于98 g水时KClO,4,溶解不完全,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故B错误;60 时,KClO,4,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D.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和为饱和溶液,35/111,答案,C依据图1和图2提供信息可知,t,2,时,硝酸钾溶解度为60 g,氯化铵溶解度小于,60 g,溶液中,100 g水完全溶解了60 g M,说明M是硝酸钾,故A正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故B正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溶质质量分数要比小,不一定比大,故C错误;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和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36/111,7.,(重庆A,2,2分)餐桌上饮品种类丰富,以下饮品中属于溶液是,(),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答案,D酸奶属于乳浊液;玉米糊属于悬浊液;冰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可乐是溶液,故选D。,37/111,8.,(四川成都,14,3分)依据下表信息,相关说法正确是,(),A.20 时,NaCl溶解度为36.0,B.40 时,K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40%,C.4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 NH,4,Cl充分溶解,溶液质量为145.8 g,D.60 降温到20 时,KNO,3,和KCl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较多是KNO,3,温度/,溶解度/g,NaCl,KCl,NH,4,Cl,KNO,3,20,36.0,34.0,37.2,31.6,40,36.6,40.0,45.8,63.9,60,37.3,45.5,55.2,110,38/111,答案,CA项,20 时,NaCl 溶解度为 36.0 g,故错误;B项,40 时,KCl 溶解度是40.0 g,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6%,故错误;C项,40 时,NH,4,Cl溶解,度是45.8 g,则100 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 g NH,4,Cl,此时形成溶液质量为 145.8 g,故正确;D,项,未指明两种溶液质量,无法判断析出晶体多少,故错误。,39/111,9.,(新疆乌鲁木齐,8,2分)熟石灰溶解度曲线如图所表示,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30 时,100 g熟石灰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5%,B.将30 熟石灰饱和溶液升温至75(溶剂量不变),溶液中会出现浑浊,C.50 时,要使靠近饱和熟石灰溶液到达饱和状态,可采取蒸发溶剂方法,D.将熟石灰饱和溶液从80 降温至20,一定没有氢氧化钙析出,40/111,答案,A30 时,熟石灰溶解度为0.15 g,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0.15 g,(0.15 g+,100 g),100%0.15%,故A错误;将30 熟石灰饱和溶液升温至75(溶剂量不变),熟石灰,溶解度减小,有固体析出,溶液中会出现浑浊,故B正确;蒸发溶剂能够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将熟石灰饱和溶液从80 降温至20,熟石灰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一定没有氢氧化钙析出,故D正确。,41/111,10.,(甘肃兰州A,19,2分)如图所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形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试验现象一组试剂是,(),A.生石灰和水B.铁粉和稀盐酸,C.硝酸铵和水D.纯碱和稀盐酸,答案,CU形管内液面a低于b,说明广口瓶内压强增大。生石灰溶于水放热,使广口瓶内压,强增大,A符合;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气体增多,使广口瓶内压强增大,B符合;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广口瓶内压强减小,C不符合;纯碱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增多,使,广口瓶内压强增大,D符合。,解题关键,明确液面高度改变原理,了解物质溶于水吸热、放热情况以及物质间产生气,体反应。,42/111,11.,(广东,12,2分)KCl与KNO,3,在不一样温度溶解度数据以下表。则以下说法正确是,(),A.KNO,3,比KCl溶解度大,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温度在2030 间,C.在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 KCl可得到33.3%KCl溶液,D.在50 时,两物质各5 g分别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都有固体剩下,温度/,10,20,30,40,50,KCl,30 g,33 g,35 g,38 g,41 g,KNO,3,21 g,31 g,45 g,65 g,88 g,43/111,答案,B比较溶解度大小时必须指明温度,所以A错误;20 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溶解度,30 时,KNO,3,溶解度大于KCl溶解度,所以在2030 之间,两物质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点,在交点对应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一定相等,所以B正确;在20 时,KCl溶解度,是33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33 g KCl形成饱和溶液,所以10 g水中最多溶解3.3 g KCl即可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3 g/(10 g+3.3 g),100%,24.8%,所以C错误;50,时,KNO,3,和KCl溶解度分别是88 g和41 g,则10 g水中分别溶解8.8 g KNO,3,和4.1 g KCl即可形,成该温度下饱和溶液,当各加入5 g时,KNO,3,不能形成饱和溶液,而KCl能够形成饱和溶液,无,KNO,3,固体剩下,故D错误。,44/111,12.,(重庆A,19,4分)将80 g M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质量随温度改变曲,线如图所表示,按要求填空。,(1)A点时,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A、B、C三点所对应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是,(填字母)。,(3)在40 时,M物质溶解度为,g,若保持溶剂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溶液取得M,晶体,能够采取方法是,。,45/111,答案,(4分)(1)50%(1分)(2)C(1分),(3)160(1分)降低温度至40 以下(1分),解析,(1)依据题图可知,A点时,该溶液质量为100 g,其中水质量是50 g,则溶液中M质量,为100 g-50 g=50 g,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2)A点对应溶液中存在未,溶解M,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当温度上升到40 时,溶液质量为130 g,说明80 g M物质,恰好完全溶解,B点对应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由此推知,M物质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升高到60 时,溶液质量没有改变,说明C点对应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在40 时,80 g M物质溶于50 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40 时,M物质溶解度为160 g;,因为M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保持溶剂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溶液中取得M,晶体,能够采取方法是降温至40 以下。,思绪分析,首先看清图中纵坐标不是M溶解度,而是溶液质量,然后依据溶液质量变,化进行分析即可。,46/111,13.,(湖北武汉,29,4分)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曲线以下列图所表示:,(1),t,1,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t,1,时,将50 g硝酸钾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t,2,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有少许硝酸钾,提纯氯化钾方法是,。,(4)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蒸发10 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对于溶液a和溶液b,以下说法正确是,。,A.都是饱和溶液,B.溶液质量ab,C.溶质质量a=b,D.溶剂质量ab,E.溶质质量分数a=b,47/111,答案,(1)25 g,(2)20%,(3)蒸发结晶(或其它合理答案也可),(4)ABDE,解析,(1)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5 g。,(2),t,1,时,硝酸钾溶解度为25 g,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2.5 g硝酸钾即到达饱和,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3),t,2,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相等,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都伴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不能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可采取蒸发结晶方法提纯,氯化钾。,48/111,(4),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蒸发10 g水,降温至,t,2,都析出晶体,剩下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t,3,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钾,分别蒸发10 g水,硝酸钾析出,晶体质量大,同时因为伴随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改变较大,所以降低相同温度时析出晶,体质量大,剩下溶液质量小,故溶液质量ab,溶质质量aY,70/111,答案,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X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X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X溶解度曲线是,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吸热,Y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Y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Y溶解度曲线是,a,故A错误。因为X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降温不能使X饱和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X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X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t,3,时,Y溶解度大于X溶解度,当X、Y饱和溶液质量相等时,溶剂质量XY,故D,正确。,71/111,6.,(广东,10,2分)下列图为四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错误是,(),A.当温度为10 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B.若NH,4,H,2,PO,4,中混有少许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C.在10 时把NH,4,H,2,PO,4,和Ce,2,(SO,4,),3,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是Ce,2,(SO,4,),3,D.22 时(NH,4,),2,HPO,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70%,72/111,答案,D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10 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故A正,确。NH,4,H,2,PO,4,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要除去NH,4,H,2,PO,4,中混有少许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B正,确。在10 时把NH,4,H,2,PO,4,和Ce,2,(SO,4,),3,饱和溶液升温到30,Ce,2,(SO,4,),3,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NH,4,H,2,PO,4,溶解度增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不析出晶体,故C正确。22 时(NH,4,),2,HPO,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00%,41.2%,故D错误。,73/111,7.,(新疆,13,9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水。,(1)对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操作,净化程度相对较高是,。,(2)写出电解水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基本类型是,。,(3)A、B、C三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表示:,P点含义是,;,t,2,时,将15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质量为,g;,若A物质中含有少许B物质,提纯A物质方法是,(填“降温”或“蒸发”)结,晶。,74/111,温度/,溶解度,压强/101 kPa,0,25,50,75,100,1,1.79,0.752,0.423,0.307,0.231,10,15.92,7.14,4.095,2.99,2.28,25,29.30,16.20,9.71,6.82,5.73,(4)下表是CO,2,在水中溶解度几组数据:(单位:mL),依据数据分析:CO,2,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内气压,(填“”“=”或“(5),解析,(1)全部净化水操作中,净化程度相对较高是蒸馏。,(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该反应反应物,有一个,生成物有两种,符合“一变多”反应特点,属于分解反应。,(3)P点是A、C两物质溶解度曲线交点,表示,t,1,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t,2,时,A物,质溶解度是20 g,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A物质,所以将15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60 g;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影响改变较大,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改变较小,故A物质中含有少许B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A。,(4)依据表中数据可知,CO,2,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由表中数据可知,CO,2,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76/111,(5)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生理盐水,需先计算出需要氯化钠质量和水体积,然,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质量氯化钠,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水,放在烧杯中进行溶解,最终将,溶液装瓶、贴标签,所以正确试验操作次序为。,规律总结,溶解度曲线意义:确定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比较不一样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判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情况,从而判断是采取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方法到达提纯物质目标。,77/111,8.,(湖南长沙,42,6分)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表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P点表示含义是,。,(2)30 时,甲物质溶解度,乙物质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要使靠近饱和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方法有,(写一个)。,78/111,答案,(1),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为30 g,(2)大于(3)降低温度(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在该温度下甲、乙溶解度相,等。(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高于,t,时,甲溶解度大于相同温度下乙溶解度,故30,时,甲物质溶解度大于乙物质溶解度。(3)要使靠近饱和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方法有:降低温度、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79/111,9.,(山东临沂,25,4分)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一样温度时溶解度以下:,(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曲线(如右上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是,(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意义是,。,(3)40 时,把50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份是NaCl和Na,2,CO,3,)附近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道理,。,80/111,答案,(1)A(2)30 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3)饱和(4)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小,碳酸钠固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分析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A表示碳酸钠,B表示氯化钠。(2)M点所对应温度为30,说明在此温度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3)A物质是碳酸钠,40 时,碳酸钠溶解度为50 g,所以把50 g A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4)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小,碳酸钠固,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利于水分蒸发,便于氯,化钠结晶析出。,81/111,考点一自然界水,三年模拟,A,组 年模拟基础题组,1.(,安徽铜陵义安模拟,6,2分)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经研,究确定,我国纪念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以下关于水说法中正确是,(),A.地球是个水球,总水量很多,所以无须节约用水,B.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要科学合理使用,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照“先排放,后净化”标准,D.采取燃烧氢气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不足,答案,B地球是个水球,总水量很多,但淡水资源却极少且分布不均,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故,A错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所以要科学合理使用,故B正确;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照“先净化,后排放”标准,故C错误;采取燃烧氢气方式生产水会造成资源,浪费,故D错误。,82/111,2.,(安徽蚌埠禹会一模,7,2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普通自来水厂将带有病菌天然水经处理后到达饮用水标准,其中最关键水处,理步骤是,(),A.沉降B.过滤,C.吸附D.杀菌消毒,答案,D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过滤、吸附、消毒处理,使之到达饮用水标准。沉降,能够除去较大颗粒物,过滤能够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能够除去色素和异味,这些均不能杀死细,菌;自来水厂向带有病菌天然水中普通通入氯气杀菌消毒以到达饮用水标准。故选D。,83/111,3.,(安徽合肥包河一模,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以下相关保护水资源说法和做法正确是,(),A.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提升农作物产量,B.自然界中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C.对巢湖水质定时检测,不向其中随意扔垃圾,D.生活用水直接向南淝河排放,不会造成水污染,答案,C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会造成水污染,故A错误;自然界中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并没有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得到水仍是混合物,故B错误;对巢湖水质定时检,测,不向其中随意扔垃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正确;生活用水直接向南淝河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应该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D错误。,84/111,4.,(安徽合肥瑶海二模,6)为了创造清洁、优美城市环境,本省制订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条例要求是,(),A.居民不能够随意倾倒污水、垃圾、粪便,B.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做到分类搜集和处理,C.有毒有害物质能够就地焚烧,D.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升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答案,C居民不能够随意倾倒污水、垃圾、粪便,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做到分类搜集和处,理,都符合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升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创造清洁、优美城市环境。,85/111,5.,(安徽合肥十校五模,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以下关于水说法,正确是,(),A.水结成冰,分子间间隔减小,B.水天然循环主要是经过水分子不停运动实现,C.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可节约用水,D.为预防天然水体污染,禁止施用化肥、农药,答案,B水结成冰时分子间间隔变大了,故A错误;水天然循环主要是经过水分子不,断运动实现,故B正确;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产等,不能直接浇灌,农田,故C错误;禁止施用化肥、农药不符合实际,应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故D错误。,86/111,6.,(安徽铜陵模拟,3)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经研究,确定,我国纪念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以下相关水说法正确是,(),A.农药、化肥使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B.生活中能够用煮沸方法将硬水软化,C.水电解试验不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铜陵市紧靠长江,水资源丰富,大家没必要节约用水,答案,B农药、化肥大量使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A错误;生活中能够用煮沸方法将,硬水软化,故B正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电解试验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铜陵市紧靠长江,水资源丰富,但我,国属于缺水国家,应该节约用水,故D错误。,87/111,7.,(安徽合肥名校联考三模,7)水是生命之源。以下关于水说法中,正确是,(),A.长久饮用蒸馏水有利于身体健康,B.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后,所得水是纯水,C.试验室用蒸馏和过滤方法都能使硬水变为软水,D.在活性炭净水机里,活性炭作用是吸附水中杂质,答案,D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长久饮用对人体健康不利,故A错误;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后所得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所得水不是纯水,故B错误;蒸馏能使,硬水变为软水,但过滤不能使硬水变为软水,故C错误;活性炭含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88/111,8.,(安徽芜湖二模,11)(7分)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1)茶杯内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化学原理是,(填操,作名称)。,(2)某井水澄清透明,取少许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觉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该,井水是,(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惯用来降低水硬度方法是,。,(3)保护水资源两项办法:一项是防治水体污染;另一项是,。,(4)电解水试验中,正极产生是,该气体可用,来检验。,答案,(1)过滤(1分)(2)硬水(1分)煮沸(1分),(3)节约用水(1分)(4)氧气(2分)带火星木条(1分),解析,(1)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一个方法。(2)区分硬水和软水方法:加入肥皂,水并搅拌,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是硬水。降低水硬度方法: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试验室中是蒸馏。(3)保护水资源两项办法:一项是防治水体污染;另一项,是节约用水。(4)电解水试验中,正极产生是氧气,该气体可用带火星木条来检验。,89/111,1.,(安徽芜湖南陵一模,7,2分)以下相关溶液说法中,错误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物质溶解过程通常会伴伴随能量改变,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考点二溶液,答案,C溶液含有稳定性,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A正确;物质溶,解过程通常会伴伴随能量改变,如吸热或放热,故B正确;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在不停运动,故,C错误;改变条件,如改变温度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故D正确。,90/111,2.,(安徽蒙城模拟,10,2分)氢氧化钠分别在水、酒精中溶解度曲线如图所表示。以下说法,正确是,(),A.NaOH易溶于水,可溶于酒精,B.40 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是后者,C.只有温度对NaOH溶解度有影响,D.50 饱和NaOH水溶液降温至2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91/111,答案,B由题图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A错误;40 时,氢氧化钠在酒精中,溶解度是40 g,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度大于60 g,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分别能形成NaOH不饱和水溶液、NaOH饱和酒精溶液,故B正确;由题图可知,溶剂,对NaOH溶解度也有影响,故C错误;50 饱和NaOH水溶液降温至20,NaOH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错误。,92/111,3.,(安徽合肥瑶海二模,10)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以下列图所表示。以下说法正确是,(),A.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2,时,取少许甲饱和溶液,加入少许乙,不能再溶解,D.,t,1,时,取少许甲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成不饱和溶液,答案,D依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没有说明甲、乙两种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t,2,时,甲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甲,但加入少许乙能够溶解,故C错误;甲,物质溶解度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t,1,升温至,t,2,甲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93/111,4.,(安徽铜陵模拟,10)下表是KNO,3,部分溶解度数据,以下相关说法中正确是,(),A.KNO,3,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B.30 时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50 时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C.3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45.8 g,D.70 时,238 g KNO,3,溶液中含KNO,3,138 g,温度/,10,30,50,70,溶解度/g,20.9,45.8,85.8,138,答案,CKNO,3,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硝酸钾,不过能够继续溶解其它物质,故A不正确;因为,不知道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所以无法判断30 时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和50 时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对大小,故B不正确;30 时,硝酸钾溶解度是45.8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45.8 g,故C正确;70 时,238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KNO,3,138 g,假如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硝酸钾质量,故D不正确。,94/111,5.,(安徽芜湖二模,10)甲、乙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表示。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15 g,B.,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5%,C.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固体质量不一定大于乙,D.,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95/111,答案,D,t,1,时,甲、乙物质溶解度都是15 g,所以该温度下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15 g,A正确;,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3%,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5%,B正确;甲、乙饱和溶液质量,不确定,所以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固体质量不一定大于乙,C正确;,t,2,时,甲、乙溶液饱和程度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对大小不能确,定,故D错误。,96/111,B组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30分钟分值:2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安徽阜阳颍上模拟,8)科学家已经在试验室中制造出了冰7,这种“冰”需要在含有大,量水资源和极高压强下才能够生成,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律,冰晶,像是一个立方体牢笼聚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冰7中分子之间距离比普通冰中小,B.海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冰7,C.冰7中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D.冰7和水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97/111,答案,D冰7需要在含有大量水资源和极高压强下才能够生成,压强增大,冰7中分子之间,距离减小,比普通冰中小,故A正确;海水中含有大量水,海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冰7,故B正确;冰7由水分子组成,水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正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冰7和水都由,水分子组成,所以二者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98/111,2.,(安徽合肥长丰二模,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以下相关,说法正确是,(),A.两种物质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40 时,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质量大,C.80 时,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80 时,加热二者饱和溶液,均可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甲物质溶解度开始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以后是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A,错误;40 时,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溶液质量无法比较,故B错误;,80 时,二者溶解度相等,则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80 时,加热,二者饱和溶液,甲仍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99/111,3.,(安徽芜湖繁昌一模,8)类比是化学学习中惯用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是,(),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浓盐酸敞口久置后变稀且质量减小,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后也变稀且质量减小,C.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D.溶液含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含有均一性、稳定性物质一定是溶液,答案,C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过生成盐和水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久置后变稀且质量减小,浓硫酸含有吸水性,敞口久置后也变稀,但质,量增加,故B错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甲烷含有,可燃性,点燃甲烷前也需要检验纯度,故C正确;溶液含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含有均一性、稳定,性物质不一定是溶液,故D错误。,易错警示,浓盐酸、浓硫酸敞口久置后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浓盐酸含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溶液中溶质降低,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含有吸水性,敞口久置会吸水,溶剂质量变,大,溶液质量增加。,100/111,知识拓展,类比是依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已知相同性,把一个对象或一类事物特定,知识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类事物上去,从而推理取得后一个对象或后一类事物新知,识。因为任何物质都有个体差异性,类比在处理新问题时可能产生负迁移干扰作用,如溶液,含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含有均一性、稳定性物质不一定是溶液。,101/111,4.,(安徽合肥瑶海一模,4)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今年活动宣传主,题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方面推行河长制”。以下相关水说法正确是,(),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B.水蒸发和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改变,C.经过过滤方法能够降低水硬度,D.水沸腾时能够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答案,D冰块是固态水,水与冰块混合以后还是只有水这一个物质,是纯净物,故A项错,误。水蒸发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所以属于物理改变;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改变,故B项错误。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硬度,故C,项错误。水沸腾时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会变大,故D项正确。,思绪分析,A项,依据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进行分析;B项,依据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本质区分进行分析;C项,依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D项,依据,分子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解题关键,掌握分子基本性质,混合物特征,物理改变和化学改变本质区分是解答本题,关键。,102/111,5.,(安徽池州模拟,10)下列图是 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以下叙述正确是,(),A.若要将组成在 N 点 A 溶液转变为M点A溶液,能够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方法,B.,t,2,时,A、C 两种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将,t,3,时A、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析出A质量大,D.,t,3,时,三种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次序为 ABC,答案,AN点A溶液是,t,3,时A不饱和溶液,能够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方法将组成在 N,点 A 溶液转变为 M 点 A 溶液,故A项正确;,t,2,时,A、C溶解度相等,但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两种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B项错误;将,t,3,时A、B 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没有说明溶液质量,无法比较析出固体质量,故C项错误;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三种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D项错误。,103/111,6.,(安徽阜阳颍泉模拟,10)下列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t,1,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各60 g 后,再分别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以下叙述正确是,(),A.在,t,1,时,所得a、b两种物质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B.在,t,2,时,a溶液质量浓度大于b溶液质量浓度,C.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两烧杯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D.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b物质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104/111,答案,C在,t,1,时,a物质溶解度为40 g,10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 a,60 g a溶解不完,所得a物,质溶液为饱和溶液,故A不正确;在,t,2,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均为60 g,在两个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各60 g烧杯中,再分别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恰好形成二者饱和溶液,a溶液质量浓度等于b溶液质量浓度,故B不正确;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两烧杯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均为60 g,故C正确;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b物质溶液恰好饱,和,无固体析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