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语复习与答题指导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2578674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36.4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复习与答题指导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论语复习与答题指导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考论语选读,复习技巧与规范答题,第1页,精彩回放,09年高考,(三)、阅读论语中两则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比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成语。(1分),(2)依据孔子与子贡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标准,并加以,评析,。(3分),答案,:(1)举一反三。(2)教学标准:学生主体标准(答“自主学习标准”亦可),重视身教标准(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第2页,年高考,(三),24、论语对后人思想有深刻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示思想。(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参考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应在欧阳修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本质区分在于对义与利有不一样价值取向。,第3页,年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为政观。(1分),孔子:_ 韩非子:_,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明评析,。(4分),参考答案:,23.(1分)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24.(4分)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作用,但也有缺点,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人极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第4页,年高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句读能够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一样标点引文中孔子对人、马态度。(2分),24.对照孔子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个句读看法。(3分),参考答案:,(三)(5分)23(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4这种句读表达了后儒对孔子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本意。因为孔子“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第5页,思索:,对论语高考试题分值、内容、题型、答题技巧等方面你有何思索?,第6页,思索之一:,分值加大,由4分提到5分。,第7页,思索之二: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孔子思想到联络他人思想。,思索之三:题目类型有基础了解型和分析评价型。,第8页,年高考,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比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成语。,年高考,24.论语对后人思想有深刻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一句话。,年高考,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为政观。,年高考,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一样标点引文中孔子对人、马态度。,基础了解型:,命题基于考试说明“正确解读”论语,基础性知识,,,答案更多是材料(书本)文字了解,观点提取、整合。,第9页,年高考,24.(2)依据孔子与子贡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标准,并加以评析。,年高考,24.论语对后人思想有深刻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示思想。,年高考,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明评析。,年高考,24.对照孔子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个句读看法。,分析评价型:,命题基于考试说明“批判继承”论语,现实性,利用,,答案更多是阐述评价儒家思想,观点可在课内找,,答案也更见评述深刻性、辩证性。,做题注意观点提醒性话语。,第10页,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显古代诗文,,了解经典文化论著,,,默写常见名句名篇。,10、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第11页,论语备考有三个层次:,一是,文字,层次,,主要针对语言文字了解和积累,到达读懂文章、积累知识目标;,二是,文章,层次,,主要针对章法技巧分析和鉴赏,到达学习章法、培养能力目标;,三是,文化,层次,,主要针对文化传统评析和传承,到达传承文化、提升思想目标。,前两个层次是高二阶段开设论语学习课程就必须要到达基本要求,不妨统称,“学习”,层次,第三个层次是前两个层次深入提升,也是高考试题主要要求,也可称为,“提升”,层次,或者,“考试”,层次。,第12页,备考提议一,:,宏观上:构建论语章节内容知识网,主题,篇目,学习内容,包括点,政治,1、为政以德,孔子德政主张,德,、礼,2、克己复礼,孔子礼治主张,礼、道、孝悌、仁,4、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坚忍不拔精神,礼、入世,修身,5、仁者爱人,孔子价值(仁爱)观,孝、忠恕、仁、志向,6、君子之风,道德涵养内容和要求(行为观),义、利,,仁、知、勇,文与质,8、周而不比,孔子交往观,君子、小人,义、利,学习,与,教育,11、诲人不倦,孔子教育观,教学,、义、礼,12、高山仰止,孔子高尚品德,道德、仁,13、沂水春风,孔子礼治思想,教学、志向、理想,哲学,14、中庸之道,孔子哲学基础(处世观),中庸、义、礼、和,第13页,备考提议二,:,微观上:细化知识点包括章节内容,能简明扼要写出孔子(儒家)观点,并能与其它经典学说进行辨析。,如:“孝”,第2课,:,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认为孝乎?”,第5课,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2,孝悌与仁:孝悌是仁根本;孔子孝悌是为等级制度服务。,28,怎样做到“孝”。,16,孔子爱人是以孝悌为根本仁爱,主张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第14页,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怎么)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善?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上述材料分别表达什么观点?试作简明分析。,孔子爱人不是无标准、无差等爱,是以孝悌为根本仁爱,主张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这不但更符合人性,更切合人类社会实际,而且更含有生活艺术性。,墨子爱人是“兼爱”,即不分亲疏、没有差等“爱”,强调爱人如爱己,认为每个人都这么去爱,那么“盗贼”、“乱家”、“攻国”等一系列社会矛盾就不会出现。显然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第15页,思索之四:“分析”与“评析”答题模式渐明。,年,年,年,第16页,年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明评析。,参考答案:,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作用,但也有缺点,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人极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归纳点出、文本分析,)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联络实际评与析,),(分-总),第17页,评析型题目应对答题规范,:,第一步:归纳点出,(经过筛选信息,点出孔子观点或儒家观点),第二步:分析文本,(结合题中相关材料或论语课文中语句来分析),第三步:联络实际评与析,答案结构,:,分总、总分,第18页,评析型题目提问方式:,1、对孔子/他们观点,进行简明评析。,2、(上述文字表达了孔子什么观点、态度或思想)?,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看法(或了解)。,变式:,上述对话表达了他们各自不一样看法,,你赞成谁观点?为何?,3、孔子为何要,我们今天怎样对待这个问题?,4、孔子这段话寓意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启发?,变式:,孔子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他这种思想(或观点),有何现实意义?,第19页,例,: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甲,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乙,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1)前一章中“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基本观念中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明分析。(3分),答案,:(1)(1分)指对人尽心尽力,主动为人。,(2)(3分)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归纳点出,)在有丧事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表现。(,文本分析,),第20页,乙,帮助他人,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反观今日一些现象,令人发指。陕西一孩子溺水,家长叫来打捞队,打捞队却先与家长谈价钱,再谈救人。年末,福州一八旬老人摔倒路旁,一位好心女子向前搀扶,却被人“好心”劝阻,等等。当代社会为他人做事就这么难吗?,上述现象符合孔子思想吗?请简明说明。(3分),答案,:,不符合。孔子强调忠恕是待人基本标准,要做一个仁爱之人。(,评、归纳点出,)“忠”对人尽心尽力,主动为人,材料中“打捞队”只想着自己利益,毫无为人之心;“好心女子”虽有为人之意,却不尽心、主动。,(文本分析),他们这么行为既不能尽心对人,更谈不上推己及人了,违反了孔子“忠恕”和“仁者爱人”思想。孔子还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就要求我们要做一个仁爱之人。(,评价分析,),第21页,课堂演练:,阅读论语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5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这段文字生动反应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教育特点。,(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教育教学思想?请简明回答。(2分),(2)作为父亲,孔子这么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3分),第22页,阅读论语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5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这段文字生动反应了孔子作为老师和作为父亲两重身份教育特点。,(1)从这则材料中看,作为一个老师,孔子有怎样教育教学思想?请简明回答。(2分),(2)作为父亲,孔子这么教育儿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温情?请你就此谈谈看法。(3分),参考答案:,(1)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和有教无类、循序渐进教学思想。内容上重视诗教与礼教。,(2)示例一:我不认为孔子对儿子缺乏温情,(评),。孔子“远其子”是不偏爱儿子,说明孔子教学上不偏私,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文本分析)。,“远其子”实际上是对儿女严格要求,是君子爱子表达,(评析)。,示例二:我认为孔子对儿子确实比较疏远,(评),。无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无情。对儿子惜言如金,大约也缺乏耐心吧。首先可能工作确实忙,对儿子学习有些顾不上;另首先,可能孔鲤学习能力和水平有限,对他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气馁。从最终结果看,孔鲤学无所成,也可证实孔子教育儿子并不成功。,(文本分析与现实评析结合),(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第23页,考场误区警示:,不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联络题中提供原材料作答,或者泛泛而论,不着边际。,直接以翻译代替分析评论。,语言繁复、烦琐,不知所云。,要求发表看法题没有观点,不知所云,或者观点模棱两可。,要求联络实际题没有切身体会,套话连篇,架空作答。,第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