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临床医学综合模拟题技能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关于人体生理功能调节错误的是( )
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来完成的
C. 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
D. 神经调节迅速、精确、作用时间长
答案:D
解析:神经调节迅速、精确、作用时间短,体液调节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
2.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它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3. 正常情况下,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会危及生命( )
A. 5%
B. 10%
C. 20%
D. 30%
答案:D
解析: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30%会危及生命,因为此时机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4. 平静呼吸时,肺内压在下列哪一个时相中低于大气压( )
A. 吸气初
B. 吸气末
C. 呼气初
D. 呼气末
答案:A
解析:吸气初,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内;吸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初,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呼出;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5. 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
A. 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B. 1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C. 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D. 氧化1g食物,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答案:C
解析:食物的氧热价是指食物氧化消耗1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
6.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
A. 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B. 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C. 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D. 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终尿量
答案:B
解析: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7.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 )
A. 甲状腺激素
B. 甲状旁腺激素
C. 抗利尿激素
D. 糖皮质激素
答案:D
解析: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为胺类激素,甲状旁腺激素为肽类激素,抗利尿激素为肽类激素。
8. 下列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儿童平均体温偏高
B. 女性排卵后体温降低
C. 老年人平均体温偏低
D. 昼夜温差不能超过1℃
答案:B
解析:女性排卵后体温升高,而不是降低。
9.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
A. 血液的重力作用
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D. 胸内负压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是心室血液充盈的主要动力,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占次要地位。
1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A. 每搏输出量B. 心率
C. 外周阻力
D. 呼吸运动
答案:D
解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和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呼吸运动主要影响肺通气,对动脉血压影响较小。
11. 下列关于红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正常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10¹²/L
B. 正常女性红细胞数为(3.5~5.0)×10¹²/L
C.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₂和CO₂
D. 红细胞破裂后的残余部分称为血浆
答案:D
解析:红细胞破裂后的残余部分称为血红蛋白,血浆是血液中除血细胞外的液体部分。
12. 下列哪种物质是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 )
A. 血管紧张素Ⅰ
B. 血管紧张素Ⅱ
C. 肾素
D. 肾上腺素
答案:B
解析:血管紧张素Ⅱ是最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可使血管强烈收缩,血压升高。
13. 下列关于血型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ABO血型系统是临床应用最广的血型系统
B. 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C. 父母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子女血型不可能为O型
D.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
答案:C
解析:父母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子女血型可能为A型、B型、AB型或O型。
14. 下列关于胃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胃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B. 胃的入口为贲门
C. 胃的出口为幽门
D. 胃大部分位于腹上区
答案:D
解析: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15. 下列关于小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B.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C. 十二指肠球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
D. 空肠和回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下动脉
答案:D
解析:空肠和回肠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肠系膜上动脉,而不是肠系膜下动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哪些属于人体的基本组织( )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
答案:ABCD
解析:人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 下列关于心脏泵血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房收缩期,心房内压力高于心室,血液进入心室
B. 等容收缩期,心室容积不变,压力升高
C. 快速射血期,心室容积减小,压力快速升高
D. 减慢射血期,心室容积继续减小,压力逐渐下降
答案:ABD
解析:快速射血期,心室容积减小,压力快速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进入减慢射血期,心室容积继续减小,压力逐渐下降。
3. 下列哪些因素可使尿量减少( )
A. 大量出汗
B. 静脉注射甘露醇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 醛固酮分泌增多
答案:ACD
解析: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同时促进水的重吸收,均可使尿量减少;静脉注射甘露醇可引起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
4. 下列关于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正确的是( )
A. 特异性
B. 高效性
C. 信息传递作用
D. 允许作用
答案:ABCD
解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包括特异性、高效性、信息传递作用和允许作用等。
5. 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B.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C. 胸膜腔是一个潜在的腔隙
D.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答案:ABCD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和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胸膜腔是一个潜在的腔隙,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 )调节。
答案:自身
解析: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 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率为( )次/分钟。
答案:60~100
解析: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3.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晶体渗透压和( )渗透压。
答案:胶体
解析:血浆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4.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 )和叶酸。
答案:铁
解析: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铁和叶酸。
5.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
答案:窦房结
解析: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6.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
答案:盐酸
解析: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7.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
答案:有效滤过压
解析: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
8.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 )。
答案:生长发育
解析: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9. 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
答案:延髓
解析: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10.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 )。
答案:7%~8%
解析: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答案: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作用时间短;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两者的关系: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
解析: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反射弧实现,反应迅速且精准,但持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则依靠激素等化学物质,作用范围广但起效慢、持续久。二者相互关联,神经调节可控制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也会影响神经调节。
2. 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答案: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及作用机制如下:①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当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升高明显。机制是心脏射血时对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大。②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加快时,心舒期末主动脉中血液存留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心缩期末主动脉中血量增加不多,收缩压升高幅度较小。③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增大时,心舒期末主动脉中血液外流速度减慢,因而舒张压明显升高,动脉血压升高使血流速度加快,心缩期末主动脉中血量增加不多,收缩压升高幅度较小。④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减弱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正常时两者比例相适应,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系统容量增大时,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动脉血压升高。
解析:每搏输出量决定收缩压,其增加使收缩压显著上升;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加快时舒张压升高明显;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增大时舒张压显著升高;大动脉弹性影响血压波动,弹性减弱脉压增大;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比例失衡会影响动脉血压。
五、病例分析题(15分)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伴气促3天入院。患者10年来每年冬季咳嗽、咳痰,持续3~4个月,近3天因受凉后症状加重,咳黄色脓性痰,量较多,伴气促、呼吸困难。查体:体温38℃,脉搏100次/分钟,呼吸28次/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