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骨科骨折愈合护理临床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骨折愈合过程中,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A. 1 - 2周
B. 2 - 3周
C. 4 - 8周
D. 8 - 12周
答案:C
解析: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需要4 - 8周,此期骨折断端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随着钙盐沉积,形成骨样组织,逐渐形成原始骨痂。
2.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原则,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动静结合
B. 主动为主
C. 循序渐进
D. 骨折早期即可进行高强度锻炼
答案:D
解析:骨折早期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骨折端不稳定,此时应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活动,避免高强度锻炼,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3. 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 压疮
B. 肺部感染
C. 深静脉血栓形成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肺部痰液排出不畅易引发肺部感染;下肢血流缓慢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4. 骨折愈合的第三期是?
A. 血肿炎症机化期
B. 原始骨痂形成期
C. 骨痂改造塑形期
D. 纤维连接期
答案:C
解析:骨折愈合分为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三期。
5. 骨折患者进行石膏固定后,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 观察肢端血运
B. 抬高患肢
C. 鼓励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收缩活动
D. 石膏固定部位可随意放置物品
答案:D
解析:石膏固定部位不可随意放置物品,以免造成石膏变形,影响固定效果。
6. 对于骨折患者的饮食护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骨折早期应多吃高蛋白、高钙食物
B. 骨折中期应控制饮食,避免肥胖
C. 骨折后期应多补充维生素D
D. 骨折各期饮食无特殊要求
答案:C
解析: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利于消肿;骨折中期可适当增加高蛋白、高钙食物摄入;骨折后期应多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利于骨折愈合。
7. 骨折患者进行牵引治疗时,牵引重量应?
A. 随意调整
B. 根据患者体重确定
C. 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D. 开始时重量宜大,逐渐减小
答案:C
解析:牵引重量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来确定,不可随意调整。
8. 骨折患者出现患肢肿胀、疼痛、麻木,皮肤温度降低,应考虑?
A. 骨折愈合良好
B. 感染
C. 血管损伤
D. 神经损伤
答案:C
解析:这些症状提示患肢血运不畅,可能存在血管损伤。
9.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中期重点是?
A. 肌肉收缩锻炼
B. 骨折部位的关节活动
C. 全身活动
D. 抗阻力锻炼
答案:B
解析:骨折中期骨折端初步稳定,重点是进行骨折部位的关节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
10. 骨折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不包括?
A. 促进骨折愈合
B. 恢复肢体功能
C. 预防并发症
D. 加速骨折部位的二次损伤
答案:D
解析:康复护理目的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而不是加速骨折部位的二次损伤。
11. 骨折患者在拆除外固定后,关节活动受限,主要原因是?
A. 肌肉萎缩
B. 关节僵硬
C. 骨折未愈合
D. 心理因素
答案:B
解析:长期固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引起关节僵硬,是拆除外固定后关节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
12. 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下错误的是?
A.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B. 按摩下肢
C. 应用抗凝药物
D. 下肢制动
答案:D
解析:下肢制动会使血流缓慢,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13. 骨折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8℃,可能的原因是?
A. 感染
B. 吸收热
C. 脱水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骨折患者发热可能是由于感染、骨折部位血肿吸收产生吸收热,或者患者因疼痛、活动减少等导致脱水等原因引起。
14. 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患者意愿为主
B. 家属要求为主
C. 循序渐进、个性化
D. 快速大量训练
答案:C
解析: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个性化进行,不可盲目快速大量训练。
15. 骨折患者的护理评估内容不包括?
A. 骨折部位
B. 患者心理状态
C. 患者经济状况
D. 生命体征
答案:C
解析:护理评估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如骨折部位、生命体征等,以及患者心理状态,患者经济状况不属于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包括?
A. 全身营养状况
B. 局部血液供应
C. 骨折断端的稳定性
D. 感染
答案:ABCD
解析:全身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骨折愈合;局部血液供应充足可提供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促进愈合;骨折断端稳定利于愈合;感染会破坏局部组织,影响愈合。
2.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有?
A. 肌肉收缩锻炼
B. 关节活动度锻炼
C. 助力运动
D. 器械运动
答案:ABCD
解析:肌肉收缩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关节活动度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助力运动和器械运动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3. 骨折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有?
A. 定时翻身
B.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C. 使用减压床垫
D. 加强营养
答案:ABCD
解析:定时翻身可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使用减压床垫减轻压力;加强营养可增强皮肤抵抗力。
4. 骨折患者进行石膏固定后的护理要点包括?
A. 观察肢端血运
B. 保持石膏清洁
C. 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肌肉收缩活动
D. 防止石膏折断
答案:ABCD
解析:观察肢端血运及时发现异常;保持石膏清洁避免感染;指导肌肉收缩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石膏折断确保固定效果。
5. 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
A. 心理护理
B. 饮食护理
C. 功能锻炼指导
D. 并发症预防
答案:ABCD
解析: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饮食护理提供营养支持;功能锻炼指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并发症预防保障患者康复。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骨折愈合过程中,血肿炎症机化期一般在骨折后______小时开始。
答案:6 - 8小时
解析:骨折后6 - 8小时,骨折断端的血肿开始形成凝血块,同时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出现,逐渐机化形成肉芽组织。
2.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动静结合、主动为主、循序渐进
解析:动静结合是指休息与活动相结合;主动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锻炼;循序渐进是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
3. 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的肺部并发症是______。
答案:坠积性肺炎
解析:长期卧床,肺部痰液排出不畅,易引发坠积性肺炎。
4. 骨折患者进行牵引治疗时,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患者体重的______。
答案:1/7 - 1/10
解析:牵引重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7 - 1/10 。
5. 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是______。
答案:骨折早期
解析:骨折早期开始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6. 骨折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骨折端血供不良、感染、固定不牢固
解析:血供不良影响骨折愈合所需营养物质供应;感染破坏局部组织;固定不牢固使骨折端不稳定,均不利于骨折愈合。
7.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初期主要是进行______锻炼。
答案:肌肉收缩
解析:骨折初期骨折端不稳定,先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8. 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采用______、______等方法。
答案:早期活动、应用抗凝药物
解析:早期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应用抗凝药物可防止血液凝固。
9. 骨折患者进行石膏固定后,若发现石膏内有异常疼痛,应警惕______。
答案:骨筋膜室综合征
解析:石膏内异常疼痛可能是由于肢体肿胀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10. 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包括______、______等。
答案:倾听、鼓励
解析:倾听患者心声,了解其心理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各阶段的锻炼方法。
答案:
重要性: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有利于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预防并发症。
初期(1 - 2周):主要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如握拳、足部背伸和跖屈等,通过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中期(2周后 - 骨折临床愈合):进行骨折部位的关节活动,如上肢骨折进行肩、肘、腕关节活动,下肢骨折进行髋、膝、踝关节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防止关节僵硬。
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增加抗阻力锻炼,如使用哑铃等进行上肢力量训练,通过器械进行下肢负重训练等,进一步恢复肢体功能。
解析:功能锻炼贯穿骨折康复全过程,不同阶段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采取不同锻炼方法,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2. 骨折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案:
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床垫,加强营养。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按摩下肢,应用抗凝药物。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期更换尿管(如有)。
预防关节僵硬: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包括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度锻炼。
解析:针对骨折患者易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五、病例分析题(15分)
患者,男,35岁,因车祸致右股骨骨折入院。入院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右下肢肿胀明显,疼痛剧烈,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
1. 该患者目前可能出现了什么并发症?
答案:可能出现了骨筋膜室综合征。
解析:患者右下肢肿胀、疼痛剧烈、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符合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是由于骨折部位出血、组织肿胀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引起肌肉和神经缺血缺氧。
2. 针对该并发症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答案:
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如切开减压等。
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感觉、运动情况,每15 - 30分钟观察一次。
将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避免在患肢进行热敷等,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
解析: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发生,需紧急处理,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患者肢体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