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电气工程照明亮度计算方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常见的照明亮度计算方法?( )
A. 利用光通量计算
B. 基于照度的计算
C. 色彩对比计算
D. 利用发光强度计算
答案:C
解析:常见的照明亮度计算方法主要基于光通量、照度、发光强度等物理量,色彩对比计算与照明亮度计算无关。
2. 已知某光源的光通量为 1000lm,均匀照射在一个面积为 5m²的平面上,则该平面上的照度为( )lx。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答案:B
解析:照度计算公式为 E = Φ / A(E 为照度,Φ 为光通量,A 为面积),将数值代入可得 1000÷5 = 200lx。
3. 发光强度的单位是( )。
A. lm
B. cd
C. lx
D. W
答案:B
解析:发光强度的单位是坎德拉(cd)。
4. 点光源在某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
A. 光源的光通量
B. 观察方向
C. 光源的颜色
D. 距离光源的远近
答案:C
解析:点光源在某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取决于光源的光通量和观察方向,与距离光源的远近有关,而与光源颜色无关。
5. 对于一个均匀发光的圆形光源,其在轴线上某点的照度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多选)?( )
A. 光源的半径
B. 光源的光通量
C. 该点到光源的距离
D. 光源的发光效率
答案:ABC
解析:均匀发光圆形光源在轴线上某点的照度与光源半径、光通量以及该点到光源的距离有关,发光效率主要影响光源的发光能力,与该点照度计算关系不大。
6. 已知一个点光源的发光强度为 50cd,距离该点光源 2m 处的照度为( )lx。
A. 12.5
B. 25
C. 50
D. 100
答案:A
解析:根据点光源照度计算公式 E = I / r²(I 为发光强度,r 为距离),可得 50÷(2²)=12.5lx。
7. 照度均匀度是指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与( )的比值。
A. 最小照度
B. 平均照度
C. 最大照度
D. 总光通量
答案:B
解析:照度均匀度定义为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与平均照度的比值。
8. 利用系数法计算照明亮度时,利用系数主要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多选)?( )
A. 灯具的光强分布
B. 房间的形状
C. 墙壁和顶棚的反射比
D. 光源的数量
答案:ABC
解析:利用系数与灯具光强分布、房间形状、墙壁和顶棚反射比等有关,光源数量不是直接影响利用系数的因素。
9. 当计算一个房间内的平均照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多选)?( )
A. 光源的光通量
B. 灯具的数量
C. 房间的面积
D. 维护系数
答案:ABCD
解析:计算房间平均照度时,光源光通量、灯具数量、房间面积以及维护系数都需要考虑。
10. 以下关于照明亮度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一定完全相符
B. 不同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C. 不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D. 只需要计算一次即可
答案:B
解析:照明亮度计算结果与实际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不同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计算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并且可能需要多次计算以优化照明设计。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光通量的单位是( )。
答案:流明(lm)
解析:光通量是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其单位为流明。
2. 照度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
答案:E = Φ / A(E 为照度,Φ 为光通量,A 为面积)
解析:该公式是计算照度的基础公式。
3. 发光强度与光通量的关系是( )。
答案:I = dΦ / dΩ(I 为发光强度,Φ 为光通量,Ω 为立体角)
解析:此公式体现了发光强度与光通量在立体角方面的关系。
4. 利用系数法中,房间的室空间比(RCR)计算公式为( )。(其中 h 为灯具计算高度,l 为房间长度,w 为房间宽度)
答案:RCR = 5h(l + w) / lw)
解析:通过该公式可计算房间的室空间比,用于利用系数法计算。
5. 计算照明亮度时,考虑维护系数的目的是( )。
答案:考虑光源老化、灯具污染等因素对照明效果的影响,保证照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维持一定的光照水平
解析:维护系数用于修正照明计算结果,以适应实际使用中的各种损耗情况。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简述基于照度计算照明亮度的基本步骤。
答案:
首先,确定光源的光通量。然后,根据房间的形状、尺寸等确定计算点到光源的距离和角度关系。接着,依据相关公式计算出该点的照度。若要计算亮度,还需根据表面的反射特性等因素,通过照度与亮度的转换关系(如对于理想漫反射表面,亮度 L = E / ρ,其中 ρ 为反射比)来计算亮度。在计算过程中,可能需要考虑灯具的配光曲线、房间的反射比等因素对光传播和分布的影响,同时对于复杂场景可能需要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如利用系数法等进行综合计算,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照明亮度结果。
解析:基于照度计算照明亮度,需先明确光源光通量,再考虑空间几何关系计算照度,最后结合表面特性等转换为亮度,计算中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确保结果准确。
2. 说明利用系数法计算照明亮度的原理及主要参数的作用。
答案:
利用系数法的原理是通过考虑灯具的光强分布、房间的几何形状、墙壁和顶棚的反射比等因素,得出灯具发出的光通量中实际到达工作面上的比例即利用系数,然后根据光源的总光通量、灯具数量等计算出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进而可根据相关关系计算亮度。主要参数中,灯具的光强分布决定了光在空间中的分布方向和强度,影响利用系数的大小;房间的形状和尺寸影响光的反射和传播路径,从而影响光通量的分布;墙壁和顶棚的反射比决定了光被反射回空间的比例,反射比越高,利用系数相对越大。通过这些参数的综合考虑,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照明亮度,为合理设计照明系统提供依据。
解析:利用系数法综合多因素得出光通量利用比例计算照度和亮度,各参数从不同方面影响计算结果,用于照明系统合理设计。
3. 简述点光源照度计算的公式及各参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
点光源照度计算的公式为 E = I / r²,其中 E 表示照度,单位为 lx;I 表示点光源的发光强度,单位为 cd;r 表示计算点到点光源的距离,单位为 m。例如,已知一个点光源的发光强度为 30cd,在距离该点光源 3m 处的某点,根据公式可得其照度 E = 30÷(3²)=3.33lx。即通过确定点光源的发光强度和计算点到光源的距离,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该点的照度。
解析:明确公式各参数含义,通过具体数值代入可求出点光源在特定位置的照度。
四、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有一个房间,长为 6m,宽为 4m,高为 3m。房间内安装了 4 盏发光强度均为 40cd 的点光源,均匀分布在房间天花板上。求房间地面中心位置的照度。
答案:
首先计算点光源到地面中心的距离 r,根据勾股定理,r = √((6÷2)²+(4÷2)² + 3²)=√(9 + 4 + 9)=√22≈4.69m。
然后根据点光源照度计算公式 E = I / r²,一盏点光源在地面中心产生的照度为 E1 = 40÷(4.69²)≈1.85lx。
因为有 4 盏点光源,所以房间地面中心位置的总照度 E = 4×E1 = 4×1.85 = 7.4lx。
解析:先求点光源到计算点距离,再用公式算单光源照度最后乘以光源数得总照度。
2. 已知某灯具的光通量为 1200lm,利用系数为 0.6,房间面积为 20m²,维护系数为 0.8。求该房间的平均照度。
答案:
根据平均照度计算公式 E = NΦUF / A(N 为灯具数量,这里未提及,假设为 1;Φ 为光通量;U 为利用系数;F 为维护系数;A 为房间面积)。
将数值代入公式可得 E = 1×1200×0.6×0.8÷20 = 28.8lx。
解析:直接利用平均照度公式,代入已知参数计算得出结果。
五、综合分析题(15 分)
某学校教室需要进行照明设计,教室长 10m,宽 8m,高 3.5m。请你根据所学的照明亮度计算方法,设计一个合理的照明方案,并计算出所需的照明参数。
答案:
首先,根据教室的使用功能和视觉要求,确定合适的照度标准,假设为 300lx。
然后,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如荧光灯。荧光灯光通量较高,光色较好,能满足教室照明需求。
计算灯具数量:
根据利用系数法,先计算室空间比 RCR = 5×3.5×(10 + 8)÷(10×8)=3.94。
假设荧光灯的利用系数 U = 0.5(可根据灯具具体参数和教室情况估算),维护系数 F = 0.8。
根据平均照度公式 E = NΦUF / A,可得 N = EA / (ΦUF)。
假设荧光灯光通量 Φ = 3000lm(常见荧光灯参数),则 N = 300×(10×8)÷(3000×0.5×0.8)=20 盏。
计算照明亮度:
通过计算得到的照度值,根据表面反射特性等因素,若假设教室墙面和顶棚反射比适中,对于理想漫反射表面,可通过亮度与照度的转换关系计算亮度。例如,若墙面反射比 ρ = 0.5,对于照度 E = 300lx 的表面,亮度 L = E / ρ = 300÷0.5 = 600cd/m²。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考虑灯具的布置方式,如采用均匀布置,使教室照明更加均匀。同时,要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如窗户位置、黑板位置等,合理调整灯具的安装高度和角度,避免产生眩光等问题,以确保教室照明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舒适度。
解析:先确定照度标准选灯具,用利用系数法算灯具数量,再结合反射特性算亮度,设计中考虑多因素确保照明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