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重点重症医学科解析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
A.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B.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C. 大面积烧伤
D.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答案:B
解析: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情相对较轻,一般不需要在重症医学科进行 intensive care,而 A、C、D 选项的病情严重,需要重症医学科的专业救治。
2. 关于重症患者的监测,下列哪项说法错误?
A. 中心静脉压可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
B. 动脉血氧饱和度是监测氧合的重要指标
C. 尿量是反映肾灌注的敏感指标
D. 体温监测对重症患者意义不大
答案:D
解析:体温监测对于重症患者非常重要,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等情况,低温可能影响患者预后,所以 D 选项错误。
3. 机械通气时,潮气量的设置主要依据是:
A. 患者的体重
B. 患者的年龄
C. 患者的病情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潮气量设置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以保证合适的通气和氧合,故 D 正确。
4. 下列哪种药物不是血管活性药物?
A. 多巴胺
B. 肾上腺素
C. 地塞米松
D. 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C
解析: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主要起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不属于血管活性药物,A、B、D 是常见的血管活性药。
5. 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原则不包括:
A. 早期开始
B. 全胃肠外营养
C. 合适的热卡供应
D. 营养途径个体化
答案:B
解析: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应遵循早期开始、合适热卡供应、营养途径个体化等原则,不一定都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故 B 不包括。
6. 关于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一般为:
A. 3.9 - 6.1mmol/L
B. 6.1 - 7.8mmol/L
C. 7.8 - 10.0mmol/L
D. 10.0 - 13.9mmol/L
答案:B
解析:重症患者血糖一般控制在 6.1 - 7.8mmol/L 较为合适,有利于患者预后,故 B 正确。
7. 以下哪种情况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A.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低
B.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脏器功能恢复快
C. 血乳酸持续升高
D. 机械通气时间短
答案:C
解析:血乳酸持续升高提示组织灌注不良,预后往往不佳,A、B、D 选项提示预后较好。
8. 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的目的不包括:
A. 减轻患者痛苦
B. 降低氧耗
C. 促进机械通气与患者的同步
D. 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答案:D
解析:镇痛镇静主要是减轻痛苦、降低氧耗、促进同步等,一般不会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故 D 不是目的。
9. 以下哪种监测方法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
A. 肺部超声
B. 心电图
C. 脑电图
D. 肌电图
答案:A
解析:肺部超声可通过观察肺部 B 线等情况评估患者容量状态,B、C、D 与容量状态评估关系不大。
10. 对于重症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应尽早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B. 等待病原菌明确后再使用抗生素
C. 尽量选用窄谱抗生素
D. 抗生素使用时间越短越好
答案:A
解析:重症患者应尽早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不能等待病原菌明确,一般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抗菌谱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故 A 正确。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重症医学科的主要设备包括:
A. 有创呼吸机
B. 床边监护仪
C. 血液净化设备
D. 纤维支气管镜
答案:ABCD
解析:这些设备都是重症医学科用于救治重症患者的重要设备,有创呼吸机用于呼吸支持,床边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血液净化设备用于肾脏替代等,纤维支气管镜可用于气道检查和治疗。
2. 以下哪些指标可反映患者的呼吸功能?
A. 动脉血氧分压
B.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 呼吸频率
D. 肺活量
答案:ABC
解析: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直接反映气体交换情况,呼吸频率也是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主要反映肺的通气储备能力,但在重症患者中不是最常用的反映呼吸功能的指标,故 ABC 可反映呼吸功能。
3. 重症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措施包括:
A. 早期活动
B. 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性治疗
C. 抬高下肢
D. 避免下肢静脉穿刺
答案:ABC
解析:早期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抗凝药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抬高下肢利于血液回流,避免下肢静脉穿刺不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措施,故 ABC 是预防措施。
4. 关于重症患者的液体复苏,正确的是:
A. 先快速输注晶体液
B. 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
C. 可适当输注胶体液
D. 目标是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答案:ABCD
解析:液体复苏一般先快速输注晶体液,然后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血压、中心静脉压等调整输液,可适当输注胶体液,目的是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故 ABCD 正确。
5. 重症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
A. 机械通气时间长
B. 意识障碍
C. 长期卧床
D.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答案:ABCD
解析: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重症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风险,机械通气破坏气道防御,意识障碍误吸风险增加,长期卧床肺部淤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改变胃内环境利于细菌生长,故 ABCD 都是危险因素。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途径及选择原则。
答案:营养支持途径包括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选择原则:(1)只要肠道有功能,应首选 EN,它更符合生理状态,能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2)当存在肠道功能障碍如肠梗阻、严重腹泻等,不能耐受 EN 时,考虑 PN。(3)EN 不足时可补充 PN,两者可联合应用。(4)评估患者病情、胃肠道功能、营养需求等综合决定营养支持途径。
解析: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很关键,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考虑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不佳时选择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以保证患者获得合适营养,促进康复。
2. 简述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撤离指征。
答案:(1)患者一般情况好转,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2)自主呼吸能力增强,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达到一定标准。(3)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基本正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在合适范围。(4)血流动力学稳定,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5)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通畅。(6)能自主咳嗽、咳痰,气道保护能力良好。
解析:这些指征综合反映患者具备撤离机械通气的条件,可减少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呼吸,顺利脱机。
四、病例分析题(共 15 分)
患者,男性,65 岁,因“突发胸痛 3 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糖尿病病史 5 年。入院查体:体温 36.5℃,脉搏 110 次/分,呼吸 25 次/分,血压 90/60mmHg。神志清,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钝,未闻及明显杂音。心电图示:V1 - V3 导联 ST 段抬高。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1. 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5 分)
答案:心输出量减少 与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有关。
解析:患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这是目前最突出的护理问题。
2. 针对该护理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10 分)
答案:(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2)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3)遵医嘱给予吸氧,改善氧供。(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等。(5)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6)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解析:针对心输出量减少,通过卧床休息、监护、吸氧、药物治疗等措施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关注心理状态和预防并发症,以促进患者病情稳定。
五、论述题(共 10 分)
论述重症医学科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答案:重症医学科在现代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集中收治各类危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救治平台。在地位方面,它是医院应对急危重症的核心力量,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实时、动态、全面的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脏器功能等,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2)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医护团队,可开展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高级生命支持等多种复杂治疗手段,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改善脏器功能。(3)协调多学科协作,与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等科室紧密配合,共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整体医疗质量。(4)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培养重症医学专业人才,推动学科发展,为医学进步做出贡献。总之,重症医学科在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提升医疗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解析:通过论述重症医学科在监测、治疗手段、多学科协作以及学科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阐述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关键地位,强调其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和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