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 (20 分)
1.一块正方形木板周长是320厘米,这块正方形木板的边长是(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平方分米。
2.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9吨=(________)千克 130厘米=(________)分米
8平方米=(________)平方厘米 500平方厘米=(________)平方分米
3.在括号里填“>”“<”或“=”。
6900米(__________)7千米 54平方米(__________)540平方分米
164-75-38(__________)164-(75-38) 28×2×6(__________)28×12
4.果园有苹果树50棵,平均每棵产果80千克,这些树一共产苹果(______)千克,如果把这些苹果运往市场,安排一辆载重(______)吨的货车比较合适。
5.在括号里填上“>”“<”或“=”。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平年(__________)366天 2年(__________)24个月 (__________)
6.3元5分用小数表示为(__________)元。
7.笑笑在计算17×39时,把39错看成37,这样计算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少(______)。
8.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19<380 550÷( )>80 <
+< -> <1
9.0除以( ),还得0。
10.在跳远比赛中,小亮跳1.3米,小红跳1.6米,小宝跳1.5米,(_________)跳的最远。
在百米跑比赛中,小宝跑18.6秒,小亮跑17.5秒,小红跑17.8秒,(_________)跑的最快。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下面算式中,商是三位数的是( )。
A.369÷9 B.780÷5 C.357÷7 D.1000÷125
12.小丽和小英说好上午10:00在公园见面,小丽从家走到公园需15分钟,她最晚( )要从家出发.
A.10:15 B.9:05 C.9:45 D.9:55
13.480÷2÷4的商与算式( )的商相等。
A.480÷8 B.480÷6 C.480÷5
14.口罩厂4个工人2个小时可以生产240个口罩,平均每个工人1小时可以生产多少个口罩?下面列式错误的是( )。
A.240÷4÷2 B.240÷4×2 C.240÷(4×2)
15.在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位置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 )。
A. B. C.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0×6,0×0,0÷6,0+6四个算式的结果都是0。(________)
17.用长是12分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同。(________)
18.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______)
19.小红家客厅面积是20平方米。 (______)
20.1千克铁的重量比1千克棉花的重。(________)
四、 计算题。 (28 分)
21.直接写得数.
48÷2= 400+4000= 27×3= 960÷3=
100-67= 203×2= 804÷4= 13×20=
22.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8.4-7.5 *2924
6.4+7.7 *449
五、 作图题。 (8 分)
23.估计下面各题的积,用线连一连。
38×49 32×41 38×41
大约1600 大约2000 大约1200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24.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5米,宽35米,小丽沿操场边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25.一个书包59.5元,一盏台灯48.7元,小明有100元,购买这两样物品钱够吗?
26.小明家到学校有357米,他每分钟步行48米,7分钟能到学校吗?
27.一辆长途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6千米,上午8:30出发,从甲城开往乙城,当日20:30到达乙城。
(1)这辆长途汽车从甲城到乙城用了多少长时间?
(2)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8.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60米,洒水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5分钟, 洒水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29.一盒巧克力有15块,小东吃了这盒巧克力的,小明吃了这盒巧克力的。他们各吃了几块?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20 分)
1、80 64
【分析】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和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即可解答。
【详解】边长:320÷4=80(厘米)
面积:80×80=6400(平方厘米)
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
2、9000 13 80000 5
【分析】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平方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9吨=9000千克 130厘米=13分米
8平方米=80000平方厘米 500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3、< > < =
【分析】1千米=1000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先将单位化统一,再比较。第3题,算出结果再比较。第4题,左边式子根据乘法结合律先算2乘6等于12,不用计算最终结果可以直接和右边式子比较。
【详解】7千米=7000米,6900米<7千米;54平方米=5400平方分米,54平方米>540平方分米;
164-75-38
=89-38
=51
164-(75-38)
=164-37
=127
164-75-38<164-(75-38)
28×2×6
=28×(2×6)
=28×12
28×2×6=28×12
故答案为:<;>;<;=
【点睛】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4、4000 4
【分析】先依据“总产量=一棵树的单产量×数量”计算出一共产苹果的重量;进而换算成吨,问题即可得解。
【详解】50×80=4000(千克)
4000千克=4吨
【点睛】
此题主要依据总产量、单产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5、< < = < = >
【分析】相同位数的整数比较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最高位相同的依次比较下一位即可;不同位数的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较大;末尾有0的整数乘法,0前面的因数相同,因数后面都是只有1个0,故两边的乘积相等;平年有365天;1年=12个月,把年转化成月再比较;分别计算算式两边的商再比较;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 (<); (=);
1平年=365天,所以1平年(<)366天; 12×2=24,2年=24个月; =91,=4,(>)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数的大小比较,年月的认识知识和整数的乘除知识点,仔细分析,认真比较即可。
6、3.05
【解析】略
7、34
【分析】直接将两者结果算出来再相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7×39-17×37
=17×(39-37)
=17×2
=34
故答案为:34
【点睛】
本题可列综合算式,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算。
8、19 6 6 3 4 4
【解析】略
9、任何不为0的数
【详解】略
10、小红 小亮
【解析】略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B
【解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的最高位数字大于或等于一位数,商就是三位数;三位数的最高位小于一位数,商就是两位数。四位数除以三位数的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A、商是两位数;B、商是三位数;C、商是两位数;D、商是一位数。
故答案为:B。
12、C
【详解】10时﹣15分钟=9时45分
答:她最晚9:45要从家出发.
故选:C.
【点睛】
求出发时刻,用在公园见面的时刻向前推15分,即用见面时刻减去经过时间,即可得解.
13、A
【分析】先计算出480÷2÷4的商,再分别计算出选项中算式的商,找到与480÷2÷4的商相等的选项即可。
【详解】480÷2÷4=240÷4=60;
480÷8=60;
480÷6=80;
480÷5=96,
480÷2÷4的商与算式480÷8的商相等。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各个算式的得数,在计算过程中要认真细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方法:先试除被除数的首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4、B
【分析】1个工人2小时可以生产240÷4个口罩,则平均每个工人1小时可以生产240÷4÷2个口罩;
4个工人干2个小时,一共干了4×2个小时,则平均每个工人1小时可以生产240÷(4×2)个口罩;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根据题意可列式240÷4÷2或240÷(4×2)。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也可以这样解答:4个工人1小时可以生产240÷2个口罩,则平均每个工人1小时可以生产240÷2÷4个口罩;
15、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此对三幅图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首先排除图A,因为此图中横线高度仅比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数高一点,比其他三个数都要矮,不符合题意;
再排除图B,因为此图的横线高度等于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数,不符合题意;
通过以上排除法,剩下的图C,此图中横线高度比较大的两个数矮,比较小的两个数高,所以此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
【分析】0×6,0×0,0÷6这三个算式的结果都等于0,但0+6=6,由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0×6,0×0,0÷6,0+6四个算式的结果不都等于0,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分别计算一下每个算式的结果即可判断。
17、×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则周长是12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2÷4分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假设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分米数。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5+1)×2=12,(4+2)×2=12,则周长是12分米的长方形,可能是长5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可能是长4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再与正方形的面积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判断。
【详解】12÷4=3(分米)
3×3=9(平方分米)
则用长是12分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9平方分米。
5×1=5(平方分米)
4×2=8(平方分米)
则用长是12分米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5平方分米或8平方分米。
所以用长是12分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不相同。
故答案为:×。
【点睛】
熟练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8、√
【分析】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目前所学的面积中,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详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目前掌握的知识来说是正确的。
19、√
【解析】略
20、×
【分析】根据对生活经验的认识、以及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知识的掌握,再结合题干要求来解答即可。
【详解】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一样重,因为都重1千克。
故答案为:×。
四、 计算题。 (28 分)
21、24, 4400, 81, 320
33, 406, 201, 260
, , 1,
【详解】略
22、3618;0.9;73
14.1;1980;74……5
【分析】利用整数乘除法竖式计算法则和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注意验算方法的选择。
【详解】=3618 8.4-7.5=0.9 *2924=73
验算:
6.4+7.7=14.1 =1980 *449=74……5
验算:
故答案为:3618;0.9;73;14.1;1980;74……5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整数乘除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属于基础题,计算时需要细心。
五、 作图题。 (8 分)
23、
【分析】在乘法估算时,一般要把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相乘进行估算,由此求出上一行估算的结果,再连线。
【详解】38×49≈2000,32×41≈1200,38×41≈160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整数乘法算式的估算能力,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24、640米
【详解】(45+35)×2×4
=80×2×4
=640(米)
答:一共跑了640米.
25、不够
【分析】将一个书包的价钱加上一盏台灯的价钱,求出购买这两样物品的总钱数,再和100元比较大小。
【详解】59.5+48.7=108.2(元)
108.2>100
答:购买这两样物品钱不够。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加法计算方法。小数加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根据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26、不能
【分析】每分钟步行48米,7分钟就是步行7个48米,根据乘法的意义让二者相乘求解7分钟走的米数,然后和357米比较即可。
【详解】48×7=336(米)
336<357
答:7分钟不能到学校。
【点睛】
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应用,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7、(1)12小时;(2)1032千米
【分析】(1)求用了多长时间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即可;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代入数据即可求出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
【详解】(1)20:30-8:30=12(小时)
答:这辆长途汽车从甲城到乙城用了12小时。
(2)86×12=1032(千米)
答: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1032千米。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时间的计算以及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和运用。
28、2400平方米
【分析】根据题意,所洒地面是一个长方形,首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5分钟洒水车行驶多少米,也就是所洒地面长方形的长;已知洒水的宽度是8米,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60×8×5=2400(平方米)
答:洒水的面积一共有2400平方米。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需要理解题意,得出洒水车走过的是一个长方形,求出洒水的长度是本题的关键。
29、小东5块;小明10块
【分析】根据题意,将15块巧克力平均分为3份,小冬吃了其中的一份,即15÷3;小明吃了其中的2份,即15÷3×2,由此解答。
【详解】15÷3=5(块)
15÷3×2
=5×2
=10(块)
答:小东吃了5块,小明吃了10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意义的实际应用,理解分数中分子分母所表示的意义,分子表示所占的分数,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总份数,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