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一、 填空题。 (20 分)
1.6□8÷8的商是(______)位数;62×13的积是(______)位数。
2.今年的二月份有(______)天,是(______)个星期零(______)天。
3.找规律填数。
2800,2700,2600,(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__里填上“>”“<”“=”.
25×12__50×7 0÷21__0+21
600平方分米__6平方米 2米__1.9米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8厘米,宽是7厘米,从这个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6.里面有(______)个,再添上(______)个是1。
7.在填上合适的小数。
8.在(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小力跑100米用了12(______)。
(2)一头鲸重72(_______)。
(3)小军的手掌面积为1(_______)。
(4)教室的面积为48(_______)。
(5)小张骑摩托车每小时行38(______)。
(6)一个西瓜重5(______)。
9.东东一家三口和倩倩一家四口到餐馆用餐,餐费总共是518元.两家按人数分摊餐费,东东一家应付_____元,倩倩一家应付_____元.
10.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6份,1份是这个蛋糕的,5份是这个蛋糕的。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从上面看,哪一个物体的形状是?( )
A. B. C.
12.用1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不可能围成的是( )。
A.长9厘米,宽2厘米 B.长18厘米,宽1厘米
C.长8厘米,宽1厘米 D.长6厘米,宽3厘米
13.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可能是( )
A.6 B.7 C.8
14.4□8÷4,要使商中间有0,且没有余数,那么□里最大填( )。
A.0 B.2 C.3
15.92×19992×200-1,里应填( )。
A.> B.< C.=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3分米与0.3米同样长。(________)
17.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周长和面积也扩大2倍. (____)
18.小明的哥哥8月31日从上海回来. (_______)
19.小数点后面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______)
20.复式统计表是由若干个单式统计表合并而成的。(______)
四、 计算题。 (28 分)
21.直接写出得数。
2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5×42= ※527÷9=
2.3+7.9= 517÷5
五、 作图题。 (8 分)
23.连一连.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24.圈一圈。
(1)13×12=
(2)
25.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三年级12个班去礼堂观看演出,每班39人,礼堂的465个座位够坐吗?
26.小丽有105元,明明比小丽多82元。两个人一共有多少钱?
27.买1双鞋和3双袜子需要36元,2双鞋的价钱等于6双袜子的价钱。求一双鞋、一双袜子各多少钱?
28.去商店。
(1)王老师为24位足球队员每人买了一顶帽子,一共要付多少钱?
(2)老师给儿子买了两件村衫和一双鞋,带200元钱够吗?
(3)张老师要给儿子买一个足球和一条短裤,一个足球比一条短裤贵15元,张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
29.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20 分)
1、两 三
【分析】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可知,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
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求出62×13的积,再判断积是几位数。
【详解】6<8,则6□8÷8的商是两位数;
62×13=806,则积是三位数。
故答案为:两;三。
【点睛】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是三位数。
2、28 4 0
【解析】略
3、2500 2400
【解析】略
4、< < = >
【详解】略
5、28 49
【分析】从长方形里剪下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7厘米,然后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求出该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周长:7×4=28(厘米)
面积:7×7=49(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8,49。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剪下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原长方形的宽的长度。
6、5 3
【分析】把一个整体即单位“1”平均分成了8份,1份就是这个整体的,5个就是;+=1,即再添上3个是1。
【详解】里面有5个;
+=1,即再添上3个是1。
故答案为:5;3
【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了分数的意义,掌握即可。
7、0.7;1.6;2.8
【分析】由图中的数轴可知,数轴中从“0”向右每一大格代表的数值单位是1,每一大格被平均分成10份,根据小数的意义可知,每一份是0.1,由此数出即可。
【详解】
【点睛】
根据小数的意义得出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单位是多少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8、秒 吨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千米 千克
【解析】略
9、222 1
【详解】3+4=7,
518×=222(元);
518×=1(元);
答:东东一家应付 222元,倩倩一家应付 1元.
故答案为222,1.
10、;。
【分析】份数÷总份数=这些份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详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6份,1份是这个蛋糕的,5份是这个蛋糕的。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认识及读写,考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掌握。
二、 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B
【解析】略
12、C
【解析】略
13、A
【详解】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余数最大为:除数﹣1;据此解答即可.
7﹣1=6;
故选A.
14、B
【分析】根据题意,把各个选项中的数,分别代入4□8÷4,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A、把0代入4□8÷4可得:408÷4=102,102的中间有0,结果没有余数;
B、把2代入4□8÷4可得:428÷4=107,107的中间有0,结果没有余数;
C、把3代入4□8÷4可得:438÷4=109……2,109的中间有0,结果有余数;
所以,4□8÷4,要使商中间有0,且没有余数,那么□里最大填2。
故选:B。
【点睛】
根据题意,用代入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15、B
【解析】略
三、 判断题(对的打“√ ” , 错的打“×” 。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6、√
【分析】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将3分米换算成米,即用3除以进率10。得到0.3分米。
【详解】3分米=0.3米
即3分米与0.3米同样长。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7、×
【详解】略
18、√
【解析】略
19、×
【分析】由题意可知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如1.2≠1.02,可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点后面和小数的末尾不一样,故判断错误。
【点睛】
此题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关键是小数的末尾和小数点后面的意义不一样。
20、√
【分析】把多个统计内容(调查内容)一样的单式统计表合并在一起,统称为复式统计表。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复式统计表是由若干个单式统计表合并而成的。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复式统计表的含义,属于基础题。
四、 计算题。 (28 分)
21、200;540;91;80
2;3;912;1400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计算。
【详解】200 540 91 480÷6=80
2 3 912 20×70=1400
【点睛】
估算时把乘数看作整十数去计算。
22、1050 58……5 10.2 103……2
【详解】略
五、 作图题。 (8 分)
23、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
解:
【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能否完全重合.此题考查了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六、 解决问题。 (每题 4 分, 共 24 分)
24、(1);156
(2)
【分析】(1)13×12表示12个13相加, 图中的小花共12行,每行有13朵,正好可以表示13×12,将上面10行小花圈在一起,有13×10=130(朵),下面2行小花圈在一起,有13×2=26(朵),所以小花共有130+26=156(朵)。
(2)要在图中圈出橡皮的,要将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圈出其中的三份, 橡皮正好平均摆成了4列,圈出其中的三列即可。
【详解】(1)13×12=156
(2)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及分数的意义的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5、不够坐
【详解】12×39=468(人)
468人>465人
不够坐
答:礼堂的465个座位不够坐.
26、292元
【分析】小丽有105元,明明比小丽多82元,先用105+82计算出明明有多少元钱,再将二者相加即可得解。
【详解】105+82+105=292(元)
答:两个人一共有292元。
【点睛】
此题主要依据加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求出明明有多少元钱。
27、一双鞋18元;一双袜子6元
【分析】2双鞋的价钱等于6双袜子的价钱,则1双鞋的价钱等于3双袜子的价钱。买1双鞋和3双袜子需要36元,将1双鞋换成3双袜子,则买3双袜子和3双袜子需要36元,1双袜子的价钱是36÷(3+3)元。用1双袜子的价钱乘3,求得的积即为1双鞋的价钱。
【详解】36÷(3+3)
=36÷6
=6(元)
6×3=18(元)
答:一双鞋18元,1双袜子6元。
【点睛】
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双鞋的价钱等于3双袜子的价钱。
28、(1)360元
(2)124元
(3)85元
【分析】(1)一顶帽子15元,24位足球队员即24个15元,用24×15即可解答;
(2)根据题意,用一件村衫的价格×2+一双鞋的价格,计算出结果后与200元比较即可解答;
(3)短裤35元,一个足球比一条短裤贵15元,即比35元多15元,由此用35+15计算出足球的价格,再加上短裤的钱数即可解答。
【详解】(1)24×15=360(元)
答:一共要付360元。
(2)48×2+28
=96+28
=124(元)
200>124
答:带200元钱够。
(3)35+15+35=85(元)
答:张老师一共要付85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单价、总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三者的数量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29、10个
【解析】30÷(6÷2) 或30÷6×2
=30÷3 =5×2
=10(个) =10(个)
答:可以买10个练习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