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湖南郴州汝城县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一、谨慎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12×98+2
=12×(98+2)
=12×100
=1200
_____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______)
3.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________)
4.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____)
5.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______)
二、仔细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6.一个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如果它的腰长15厘米,底边最长是( ).
A.16厘米 B.29厘米 C.30厘米
7.如果2x+1=9,那么(x+2)×2-5=( )。
A.7 B.13 C.31
8.下面各题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 )。
A.25×(5+12)=25×17 B.3×a+a×7=(3+7)×a
C.35×(6×4)=35×6×4
9.今年小刚的哥哥x岁,小刚(x﹣6)岁,再过n年,哥哥比小刚大( )岁.
A.n B.6 C.n﹣6 D.n+6
10.数与形之间存在着联系,下图与下面算式( )有着联系,图中蕴藏的运算律是( )。
4×20
4×6
10×20
10×6
A.24×16,乘法交换律 B.26×14,乘法分配律 C.42×16,乘法结合律
三、认真填一填。(每题2分,共20 分)
11.下图是淘气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请你把他的思考过程填写完整。
12.最小的一位小数是(__________),它里面有(___________)个0.001。
13.赵军骑车10分钟行了2千米,他骑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李丽买5千克鲫鱼共花了65元,鲫鱼的单价是(__________).
14.由3个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___)。
15.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在( )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72×125= ____× ((_____)×125) 99×82+99= ____× (_____(____) ____)
16.250×40的积的末尾一共有(______)个0,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______)个0。
17.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________),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________)倍。
18.根据小女孩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个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19.12.039是由(_________)个十、(_______)个一、(________)个0.01、(_______)个0.001组成的.
20.长方形有(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条对称轴。
四、细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1.直接写出得数.
40×0.3= 2.4×3= 6.16+0.8= 10-9.3=
3y-3y= 12x-6x= a+2a= 6b-4.5b=
22.用竖式计算。
576×15= 760×50= 28×307=
23.武汉动漫展览会场上要插5000面彩旗,组委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25个志愿者小组来完成,每个志愿小组有8名志愿者,请你算算平均每名志愿者要插多少面彩旗?
五、动手操作。(每题 6 分, 共 12 分)
24.把图中的三角形和相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25.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一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六、想一想,解一解。(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6.丽丽从8岁到12岁的身高统计表如下。
年龄/岁
8
9
10
11
12
身高/厘米
112
117
120
135
145
(1)根据上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丽丽从8岁到12岁的身高统计图
(2)丽丽从几岁到几岁身高长得最快?长高了多少厘米?
27.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55°,∠B是∠A的2倍,求∠C的度数。
28.一块等腰三角形菜地的周长是30米,其中一条边的长是6米,另外两条边分别是多少米?
29.两个打字员合打一份稿件,甲每分钟打60个字,乙每分钟打65个字,现在他们已打500个字,再合打16分钟就可以完成任务,这份稿件一共有多少个字?
30.王大伯家今年栽了47垄大白菜,他已经收获了5垄,每垄产量分别是:103千克、111千克、100千克、97千克和99千克.按这5垄的平均产量计算,王大伯家今年一共可以收大白菜多少千克?(能简算的要简算)
参考答案
一、谨慎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
【解析】12×98+2
=1176+2
=1178
1178<1200,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
2、√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则得出: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有四个角是直角,所以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详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应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3、√
【分析】首先要知道小数末尾的0去掉后,大小虽然不变,但是计数单位变了,在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起占位作用,不能去掉.
【详解】例如:0.495保留两位小数是0.50,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故答案为正确.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近似数表示方法,其末尾的0不能去掉。
4、
【解析】略
5、√
【详解】略
二、仔细选一选。(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6、B
【详解】略
7、A
【解析】略
8、B
【解析】略
9、B
【解析】略
10、B
【分析】先看第一行,可以看成4×20+4×6=4×(20+6)=4×26;
再看第二行,可以看成10×20+10×6=10×(20+6)=10×26;
整合在一起就是4×26+10×26=(4+10)×26=14×26,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详解】4×20+4×6+10×20+10×6
=4×(20+6)+10×(20+6)
=4×26+10×26
=(4+10)×26
=14×26
很明显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掌握和使用。
三、认真填一填。(每题2分,共20 分)
11、10;100
【分析】计算小数乘法时,一般先将其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那么把0.3扩大10倍变成3,把0.6扩大10倍变成6,先计算出3×6的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计算出的积比原来扩大了100倍,再把积缩小100倍,即可解答。
【详解】据分析得出:
故答案为:10;100
【点睛】
考查了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12、0.1 100
【解析】略
13、12千米/时 13元/千克
【解析】略
14、0.308
【详解】略
15、9 8 99 82 + 1
【详解】略
16、4 2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规则,算出答案,数出得数末尾零的个数,通过这道题推导出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两个零,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零。
【详解】250×40=10000,10000末尾一共有4个0,那是因为25×4=100,所以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零,积的末尾至少2个零。
故答案为:4;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规律,要注意250×40末尾之所以有4个零,是因为25×4的积本身就有两个零。
17、100 100
【分析】根据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规律,可知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这个小数就扩大100倍。
【详解】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故答案为:100;100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18、
【解析】略
19、1 2 3 9
【详解】略
20、2 无数
【分析】在同一个平面内,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由此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故答案为:2;无数。
【点睛】
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其特征。
四、细心算一算。(每题6分,共18分)
21、12;7.2;6.96;0.7
0;6x;3a;1.5b
【详解】略
22、8640;38000;8596
【分析】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的结果的个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用这个数的十位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的结果的个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计算得出的结果加起来即可。
【详解】576×15=8640 760×50=38000 28×307=8596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运用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计算时要仔细、认真。
23、25面
【详解】5000÷25÷8=25(面)
五、动手操作。(每题 6 分, 共 12 分)
24、
【分析】根据三角形各角的特点及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判断完成连线。
【详解】连线如下: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角对三角形分类的方法:三个角都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5、
【解析】略
六、想一想,解一解。(每题 6 分, 共 30 分)
26、(1)丽丽从8岁到12岁的身高统计图
(2)从10岁到11岁身高长得最快,长高了15厘米。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首先根据数据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10岁到11岁时长的最快,根据减法的意义,用11岁的身高减去10岁的身高即可求出长了多少厘米。
【详解】(1)丽丽从8岁到12岁的身高统计图
(2)135-120=15(厘米)
答:从10岁到11岁身高长得最快,长高了15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步骤。
27、15°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C=180°-∠B-∠A,其中∠B=2∠A,据此作答即可。
【详解】由题知∠C=180°-2∠A-∠A=180°-2×55°-55°=15°
答:∠C的度数是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28、12米 12米
【解析】略
29、2500
【解析】略
30、4794千克
【解析】(103+111+100+97+99)÷5=102(千克)
102×47=4794(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