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泰州市高港区数学四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一、认真思考,巧填空。(每题2分,共22分)
1.分数化成小数是(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位小数,计数单位是(__________)。它有(______)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镇康县隶属于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间,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保山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二千六百四十二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为182800万人。二千六百四十二写作:(______),182800读作:(______)。
3.在下面数线上描点表示出906000和960000。
4.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______)。
5.。
6.甲筐梨是乙筐梨的3倍,如果从甲筐中取出15个梨放入乙筐中,那么两筐梨一样重。原来甲筐有(_______)个梨,乙筐有(__________)个梨。
7.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46°,它的另一个锐角是(________);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________)。
8.3个小朋友排成一排唱歌,有(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
9.把0.03扩大到它的(________)倍是30,把35缩小到它的是(________)。
10.把100张纸摞起来的厚度约为1.05cm。照这样算,一亿张纸摞起来高(______)m。
11.一个数由6个亿,7个百万,20个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______),读作(______)。
二、仔细推敲,巧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2.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再向左移动1位,得到的数是3.48,这个数原来是348。(________)
13.4.82和4.820大小相等,精确度也一样。 (____)
14.把10.54先扩大10倍,再缩小1000倍,结果是1.054。(______)
15.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______)
16.把图形顺时针旋转90°,它的形状没有改变。(________)
17.如果3x+a=9,那么x+a=9÷3。(______)
18.妈妈和爸爸今年相差3岁,再过年,他们相差岁。________
19.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小于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________)
三、仔细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20.已知◆-▲=★,根据已知条件,下面的算式( )是错误的。
A.▲+★=◆ B.★-◆=▲ C.◆-★=▲
21.9×8÷9×8的结果是( )
A.1 B.64 C.81
22.直角三角形有( )条高.
A.1 B.2 C.3 D.4
2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直角.
A.1 B.2 C.3
24.,运用了( )。
A.加法结合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D.乘法分配律
四、仔细计算。(每题6分,共12分)
25.直接写出得数.
3.5+0.9= 8.9﹣7.8= 125×7×8= 487﹣399=
24×5= 6﹣2.7= 540÷3÷18= 0.54×100=
6.3+8.5= 150×4= 1﹣0.09= 45×101﹣45=
26.竖式计算。
8-6.2= 3.04+0.26=
五、图形与统计。(每题5分,共10分)
27.看图连线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28.连一连。
46×2.5×8=46×(2.5×8) 乘法分配律
12×97+3×12=12×100 加法结合律
56+78+22=56+(78+22) 乘法结合律
六、生活中的数学。(每题 5 分, 共 30 分)
29.如图,梯形苗圃地的面积是多少?
30.以A为顶点画一个70°的角,以B为顶点画一个30°的角,组成一个三角形。
(1)这个三角形的第3个角是( )度。
(2)以AB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量出底和高。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小华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平均成绩为94分,英语97分,小华这三科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2.探险小分队组织登山活动,上山每分走50米,36分爬上山顶。立即按原路下山,下山每分走75米。那么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33.青青的身高是1.23米,她站在0.6米高的凳子上,比妈妈高0.17米。妈妈的身高是多少米?
34.余娟实验学校原来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60米、宽40米。进行绿化改造时,草坪的长增加了10米,宽也增加了10米,这块长方形草坪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参考答案
一、认真思考,巧填空。(每题2分,共22分)
1、0.035三0.00135
【解析】略
2、2642 十八万二千八百
【分析】
大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读亿级和万级时按读个级的方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详解】
二千六百四十二写作:(2642),182800读作:(十八万二千八百)。
故答案为:2642;十八万二千八百
【点睛】
本题考查大数的读法和万以内数的写法,属于基础题,需熟练掌握。
3、
【分析】观察数线可知:一个格子代表1万,906000在90万与91万之间,960000=96万,据此描点即可。
【详解】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整数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数线上每个单位长度为1万。
4、数学家
【分析】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故答案为:数学家。
【点睛】
本题属于常识性考查,注意平时多积累。
5、20;108;108;15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分母同时乘以4,即得出,分子分母同时是乘以3即得出=,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解答。
【详解】
【点睛】
此题考查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和分数除法之间关系,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
6、45 15
【解析】略
7、44° 40°
【分析】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46°,一个直角是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另一个锐角是180°-90°-46°。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则它的顶角是180°-70°-70°。
【详解】180°-90°-46°
=90°-46°
=44°
则它的另一个锐角是44°。
180°-70°-70°
=110°-70°
=40°
则它的顶角是40°。
故答案为:44°;40°。
【点睛】
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并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8、6
【分析】从左往右数分别为第一个位置、第二个位置、第三个位置,先确定第一个位置有3种排法,则第二个位置有2种排法,第三个位置有1种排法,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2×1=6(种)
答:一共有6种排法。
故答案为: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排列组合知识的掌握。
9、1000 0.35
【分析】从0.03变成30,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三位,就是把0.03扩大到它的1000倍。把35缩小到它的,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0.35。
【详解】把0.03扩大到它的1000倍是30,把35缩小到它的是0.35。
故答案为:1000;35。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扩大原数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缩小原数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
10、10500
【解析】略
11、607200050 六亿零七百二十万零五十
【分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根据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即可读出此数。
【详解】一个数由6个亿,7个百万,20个万和5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607200050,读作六亿零七百二十万零五十。
故答案为:607200050;六亿零七百二十万零五十。
【点睛】
本题是考查整数的读、写法,关键是弄清位数及每位上的数字。
二、仔细推敲,巧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6分)
12、×
【分析】根据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可知,将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再向左移动1位,小数点最终向右移动2位,得到3.48。将3.4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即可得到原数。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再向左移动1位,得到的数是3.48,这个数原来是0.0348。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就是把小数缩小为原来的;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就是把小数扩大为原来的100倍。
13、×
【解析】略
14、×
【分析】把10.54先扩大10倍,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相当于把10.5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为0.1054,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10.54×10÷1000=105.4÷1000=0.1054
故判断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反之也成立。
15、×
【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可知,所有的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它的一般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三角形不一定都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灵活运用定义来判断轴对称图形。
16、√
【分析】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在旋转运动中没有改变图形本身的形状、大小与自身性质特征;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把图形顺时针旋转90°,它的形状没有改变。
故答案为:√
【点睛】
旋转是一种物体运动现象,运动中都没有改变图形本身的形状、大小与自身性质特征,但是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17、×
【分析】方程两边同时减去或加上相同的数,等式依旧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旧成立。
【详解】如果3x+a=9,3x=9-a,所以x=(9-a)÷3。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灵活应用。
18、×
【分析】两个人的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妈妈和爸爸今年相差3岁,再过年,他们依然相差3岁,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妈妈和爸爸今年相差3岁,再过年,他们依然相差3岁,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用字母表示数,注意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
19、√
【分析】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为90度,而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是小于90度的(因为钝角大于90度,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所以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小于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于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为90度,而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是小于90度的,
所以所以钝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小于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
【点睛】
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2)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含义和特点。
三、仔细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20、B
【分析】根据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
可得◆-★=▲,▲+★=◆,
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要熟练的掌握。
21、B
【解析】略
22、C
【详解】略
23、A
【详解】何为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所以,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
24、C
【分析】在算式35×4×25=35×(4×25)中,4与25相结合,使计算简便,因此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详解】根据分析:
35×4×25=35×(4×25)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掌握与运用。
四、仔细计算。(每题6分,共12分)
25、4.4 1.1 7000 88
120 3.3 10 54
14.8 600 0.91 4500
【详解】略
26、1.8;3.3
【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详解】8-6.2=1.8
3.04+0.26=3.3
故答案为:1.8;3.3
【点睛】
考查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五、图形与统计。(每题5分,共10分)
27、
【详解】略
28、
【分析】(1)46×2.5×8=46×(2.5×8)是由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变成先算后两个数的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2)12×97+3×12=12×100是先把97加上3,再乘1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56+78+22=56+(78+22)是由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变成先算后两个数的和,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详解】根据分析连线可得:
【点睛】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算式中的数据,运用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解答。
六、生活中的数学。(每题 5 分, 共 30 分)
29、78平方米
【分析】作三角形的高如图:
通过作高发现:右边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是同一个高,长度相等。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根据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可求出三角形的高,即知道了梯形的高。已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梯形的面积。
【详解】48×2÷8
=96÷8
=12(米)
(5+8)×12÷2
=13×12÷2
=156÷2
=78(平方米)
答:梯形苗圃地的面积是78平方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从图中得出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是同一个高是解题的关键。
30、(1)80;
(2);6.1;2.8
【分析】用量角器的圆点和顶点A、B分别重合,0刻度线和AB重合,在量角器70°和30°的刻度上点上点,过A、B两个点和刚作的点画射线,相交于点C就组成了一个三角形;
(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70﹣30=80(度);
(2)过C点作出AB边上的高CD。并测量出BC、CD的长度,即可填空。
【详解】1.以A为顶点画70°的角,
2.以B为顶点在和以A为顶点作的角的同侧画30°的角,
3.两条射线的交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C。
4.过C点作出AB边上的高CD。
画图如下:
(1)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70﹣30=80(度);
(2)经过测量可知,AB=6.1厘米,CD=2.8厘米,
故答案为80;6.1;2.8.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画角的能力,关键是要在AB的同一侧画角。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1、95分
【解析】(94×2+97)÷3=95(分)
32、60米
【分析】山底到山顶的距离=上山每分走的距离×上山用的时间,那么下山用的时间=山底到山顶的距离÷下山每分走的距离,故上下山平均每分走的距离=山底到山顶的距离×2÷(上山用的时间+下山用的时间),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详解】50×36÷75
=1800÷75
=24(分钟)
(50×36×2)÷(36+24)
=3600÷60
=60(米)
答:上下山平均每分走60米。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33、1.66米
【解析】1.23+0.6-0.17
=1.83-0.17
=1.66(米)
答:妈妈的身高是1.66米。
34、1100平方米;画图略
【解析】[(60+10)×(40+10)]-(60×40)
=70 ×50-2400
=3500-2400
=11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