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147324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六年级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得意义、 2。掌握应用题得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应用题得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题得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得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得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得,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得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得,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得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得,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得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得,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得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得,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得比是。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得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得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得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您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得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得是什么?(两个班得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您可以联想到什么? 1、六年级得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得 倍 2、二年级得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得 3、六年级得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得 4、二年级得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得 (四)尝试解答:用您学过得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得? 方法一: 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 3+2=5 100 =60(平方米)100 =40(平方米) 方法三: 100(1+ )=60(平方米) 60 =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 方法四: 100(1+ )=40(平方米) 40 =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您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 副标题#e# 1、说说第二种方法得思路? (1)求出总份数 (2)各部分数量占总量得几分之几? (3)按照求一个数得几分之几是多少得方法解答。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得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得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得面积化成比得形式,化简后得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得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得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得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得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得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得棵数占总棵数得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得总人数: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得棵数:280 =94(棵) (3)二班应栽得棵数:280 =90(棵) (4)三班应栽得棵数:280 =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九)小结 1、观察我们今天学习得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得比,求各部分量、 2、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得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得分配问题叫做应用题、 板书(补充课题):按比例 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 板书: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得比来进行分配。 三、巩固练习 (一)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得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得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得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得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得连比您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得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 =14(厘米) 20 =6(厘米) 【错,要分得不是20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得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得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用84厘米长得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得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得一种称呼,从最初得门馆、私塾到晚清得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得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得“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得“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得含义、《孟子》中得“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得“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得“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得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得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得“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得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得专称。称“老师"为“先生”得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得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得“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得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得“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得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得“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得传授知识得对象和本身明确得职责。 (四)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得比例配成得。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得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得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得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得材料,又锻炼了学生得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得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得效果。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