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上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带答案)
2019届高三数学上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带答案)
2019届高三数学上第一次月考试题(理带答案)
分数 150分 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1、 若集合 , ,则集合 不可能是 ( )
A、 B、 C、 D、
2、设 ,则 是 得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定义一种运算符号 ,两个实数a,b得a b运 算原理如图所示,若输人 , , 则输出P= ()
4、已知向量 得夹角为 ,且 , ,则
(A) (B) (C) (D) ( )
5、函数 得零点个数为 ( )
(A) (B) (C) (D)
6、数列 共有12项,其中 , , ,且 , ,则满足这种条件得不同数列得个数为 ( )
A、84 B、168 C、76 D、152
7、已知函数 , 、 若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得实根,
则实数 得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8、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得正方形OABC中任取一点P,则点P恰好取自阴影部分得概率为 ( )
A、 B、 C、 D、
9、若函数 得图像在 上恰有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则 得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0、已知三棱锥得俯视图与侧视图如图所示,俯视图是变长为2得正三角形,侧视图是有一条直角边为2得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得正视图可能为 ( )
11、已知双曲线 得左右焦点分别为 , 为双曲线得中心, 是双曲线右支上得点, 得内切圆得圆心为 ,且圆 与 轴相切于点 ,过 作直线 得垂线,垂足为 ,若 为双曲线得离心率,则 ( )
A、 B、 C、 D、 与 关系不确定
12、设函数 得导函数为 ,对任意x R都有 成立,则 ()
A、 B、
C、 D、 与 得大小不确定
第Ⅱ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若复数 满足 ,则在复平面内 对应得点得坐标是 、
14、已知 得展开式中 得系数是-35,
则 = 、
15、已知实数 , 满足条件 则 得最大值为 、
16、已知 , 是以原点 为圆心得单位圆上得两点, ( 为钝角)、若 ,则 得值为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ABC得三个内角A,B,C得对边分别为a,b,c,且△ABC得面积为
(1)若 ,求角A,B,C得大小;
(2)若a=2,且 ,求边c得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公司计划在迎春节联欢会中设一项抽奖活动:在一个不透明得口袋中装入外形一样号码分别为1,2,3,,10得十个小球。活动者一次从中摸出三个小球,三球号码有且仅有两个连号得为三等奖,奖金30元;三球号码都连号为二等奖,奖金60元;三球号码分别为1,5,10为一等奖,奖金240元;其余情况无奖金。
(1)求员工甲抽奖一次所得奖金得分布列与期望;
(2)员工乙幸运地先后获得四次抽奖机会,她得奖次数 得方差是多少?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五面体 中,已知 平面 , , , , 、
(1)求证: ;
(2)求三棱锥 得体积、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焦距为 得椭圆 得两个顶点分别为 和 ,且 与 共线、
(Ⅰ)求椭圆 得标准方程;
(Ⅱ)若直线 与椭圆 有两个不同得交
点 和 ,且原点 总在以 为直径得圆得内部,求实数 得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
(1)已知函数f(x)在点(l ,f(1))处与x轴相切,求实数m得值;
(2)求函数f(x)得单调区间;
(3)在(1)得结论下,对于任意得0
请考生在第22、23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得题目。如果多做,则按所做得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得方框涂黑。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10分)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得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圆C得方程为x2+y2=4、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得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Ⅰ)求直线l和圆C得极坐标方程;
(Ⅱ)求直线l和圆C得交点得极坐标(要求极角[0,2))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3、(10分)
设函数 得最大值为M、
(Ⅰ)求实数M得值;
(Ⅱ)求关于 得不等式 得解集、
理科数学月考答案
1------6 D C A D B A ; 7-------12 B C D C C A
13、 , 14、1; 15、 ; 16、
17、解: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已知得
化简得 即 又 故 、3分
(1)由余弦定理得,
,知 6分
(2)由正弦定理得 即
由 得
又由 知 故 12分
18、
19、
所以 、 6分
20、
21、解: 由 得
(1)依题意得 ,即 2分
(2)当 时, ,知函数 在 递增;
当 时, ,由 得 ,由 得
即函数 在 递增,在 上递减、 8分
(3)由(1) 知 ,得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得“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得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得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得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得“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得“教师”,其只是“老”和“师”得复合构词,所表达得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得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得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得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对于任意得 , 可化为
其中
,其中
,即
课本、报刊杂志中得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得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得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得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得“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得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得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由(2)知, 函数 在 递减,且 ,于是上式成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得一种称呼,从最初得门馆、私塾到晚清得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得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得“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得“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得含义。《孟子》中得“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得“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得“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得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得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得“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得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得专称。称“老师”为“先生”得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故对于任意得 , 成立、 12分
2019届高三数学上第一次月考试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数学试题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