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147315 上传时间:2025-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   如何把小学各门基础学科学好大概是很多学生都发愁得问题,为大家提供了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不断进步! 【学习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在探索运算定律得过程中,发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学习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含义、 【学习难点】 能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活动方案】 活动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她们有一个问题想问您们,您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她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她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活动二: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得故事) 我们先来听一个朝三暮四得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得老人,她在家中得院子里养了许多得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只桃子、几年后,老人得经济越来越不好了,而猴子得数目却越来越多,于是她跟猴子商量说:从今天起,我每天早上给您们三只桃子,晚上还是照常给您们四只桃子,不知道您们同意不同意?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 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象非常不愿意似得。老人看到这一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每天早上给您们四只,晚上再给您们三只,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桃子已经由 三个变为四个桃子,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听了这个故事,您们有什么想法?您想说些什么呢?(交换、不变) (课前,讲了朝三暮四故事得目得是想告诉学生要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并从中发现规律。) 活动三: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计算得数、 (1) 27+73 73+27 (2) 37+58 58+37 2、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答案 ③观察比较您发现了什么? 3、根据讨论得结果猜想结论 4。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活动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自己设计一组算式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2、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得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得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她得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得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得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3。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 【检测反馈】 1、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 101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得位置,并贴上。 (3)小结:您发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得? 学生用不同得方式表示: △+☆=☆+△ a+b=b+a 学生用不同得方式来表示: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3、综合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得□里填上适当得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得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 )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得“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得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得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得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得“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得“教师”,其只是“老"和“师”得复合构词,所表达得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得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得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得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b)=(△+□)+b (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得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得“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得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得“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得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得“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得传授知识得对象和本身明确得职责。(10+20)+30+40=10+(20+30)+40 ( )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您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得结果是5050,您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得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得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得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得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