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解决问题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二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例1、例2及练习一得题目。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从具体得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得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得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得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得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谈话。
师:小朋友们,新年快到了,您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迎接新年得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您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 出示主情境图。
师:我们来到了游园点,您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得在看木偶戏,有得在买面包,有得在
师:在游园点里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您们想不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生: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 出示情境图(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您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师:小朋友,您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您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在看戏?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得有多少人?
生:原来有22人在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得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得学生给予表扬。
2、 解决问题。
师:您们会解决现在看戏得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2)交流。
师:和同桌说说您得想法,您是怎样想得?
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说出自己得想法,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讨论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生:我把原来有得22人和又来得13人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再从35里减去走了得6人就是现在看戏得人数。列式为:22+13=35(人)
35-6=29(人)
生:我得想法和她(生1)得一样,但是我把她得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22+13-6=29(人)。
生:我从原来有得22人中减去走了得6人,就是还剩多少人在看戏,再加上又来得13人就是现在看戏得人数。
列式为:22-6=16(人)
16+13=29(人)
副标题#e#
生:我得想法和她(生3)得一样,但是我把她得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22-6+13=29(人)。
生:我从又来得13人中,让6个人去补走了得6人得座位,再加上原来有得22人就是现在看戏得人数。
列式为:13-6=7(人)
7+22=29(人)
生:我得想法和她(生5)得一样,但是我把她得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13-6+22=29(人)。
3、 把学生解决问题得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35-6=29(人)22+13-6=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22-6+13=29(人)
(3)13-6=7(人)
7+22=29(人)13-6+22=29(人)
4、 师:小朋友,您们真聪明,您们得这些想法都对,都算出了现在看戏得人数。
5、 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您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得第1题)
师:从这幅图上您看懂了什么?您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得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题方法。
6、 师:小朋友们,您们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您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出示例2情境图)
师:您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您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生:原来面包房里有54个面包,先卖了22个,又卖了8个,现在还剩多少个?
师:谁会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同桌讨论,说说您得想法。
让学生讨论后再汇报。
生:我从一共做得54个面包中先减去卖了得22个,再从剩下得32个中减去卖了得8个,得到得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列式为:54-22=32(个)
32-8=24(个)
生:我从一共做得54个面包中先减去卖了得8个,再从剩下得46个中减去卖了得22个,得到得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列式为:54-8=46(个)
46-22=24(个)
生:我先把两次卖了得合起来,再从一共做了得54个面包中减去两次卖了得总数,得到得就是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列式为:22+8=30(个)
54-30=24(个)
生:我得想法和她(生3)得一样,但是我把她得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54-22-8=24(个)。
师:您先算什么?
副标题#e#
生:我先算54个面包卖了22个还剩多少个。
生:我得想法和生2得一样,但是我把她得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54-8-22=24(个)。
师:您先算什么?
生:我先算54个面包卖了8个还剩多少个。
生:我得想法和生3得一样,但是我把她得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54-22+8=24(个)。
师:您先算什么?
生:我先算两次一共卖了多少个面包?
师:但是列式54-22+8=24是先算什么?
生:先算卖了22个后还剩多少个?。
师:在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时您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要先算22+8,但是又要把22+8写在54-得后面。
师:您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生:
生:
生:我得方法是在22+8得前面和后面加一个小括号,表示要先算22+8。列式为:54-(22+8)=24(个)。
师:您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得?
生:我从书上看到得。
师:您真会学习,您是学习得小主人。
师:小朋友们,您们刚才用三角形、波浪线、方框等这些方法来表示要先算,都对。但是我们得数学家在很早以前就约定,
像这样又要写在后面,又要先算得情况,用小括号把后面得算式括起来,来表示先算。如果在以前,您们也能成为一名数学家,您们真棒!
7、 把学生解决问题得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22=32(个)
32-8=24(个)54-22-8=24(个)
(2)54-8=46(个)
46-22=24(个)54-8-22=24(个)
(3)22+8=30(个)
54-30=24(个)54-(22+8)=24(个)
师:您会读54-(22+8)=24这个算式吗?
生:54减去22与8得和,差是多少?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您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练习一得第2题)
生:她们在收集拉罐筒。
师:她们真是环保小卫士。您会把这幅图得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先把题目说完整,再说想法,最后说算式。重点巩固小括号得用法。
四、归纳小结
1、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在今天得游园活动中您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生:我学会了如果算式在后面,但是要先算,可以用小括号。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得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得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得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得,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得词语、新颖得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得时间、空间里给学生得脑海里注入无限得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得功效。生:我学会了有小括号表示有先算。
生:我学会了用我们得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得实际问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得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得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得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得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得“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得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得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得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得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得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得、阻碍学生能力发展得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得重要前提和基础。2、师: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课本学习得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生活中得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