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世界现代史》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院 (系)_______ 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姓名 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内矛盾缓和
B. 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影响力薄弱
C. 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后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
D. 列宁提出的“四月提纲”主张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股票投机活动过度导致金融市场崩溃
C.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严重过剩
D. 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引发贸易战
3. 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推行了“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4.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其主要原因是( )
A. 殖民体系的瓦解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削弱
D. 世界大战的刺激
5. 下列关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印度独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埃及通过“七月革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 古巴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权
D.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一现象说明( )
A. 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失败
B. 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C.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不可替代性
D.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停滞
7. 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苏联解体
C. 东欧剧变
D. 华约组织解散
8.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为核心,其兴起的时间是( )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
B. 20世纪初30年代
C. 20世纪中期以后
D. 20世纪90年代以后
9.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指的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俄罗斯
D. 欧盟
1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
B.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贫富差距
C.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降低
D. 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列条约中,属于这一体系的有( )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慕尼黑协定》
D. 《雅尔塔协定》
2. 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协调作战计划和战后安排。下列会议中,属于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的有( )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万隆会议
3. 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其主张包括( )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C. 拒绝与任何大国结盟
D. 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4.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 促进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D. 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5. 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包括( )
A. 气候变化
B. 恐怖主义
C. 贫富分化
D. 地区冲突
三、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请简要解释下列历史名词的含义、背景及影响(每小题回答不超过150字)。
1. 罗斯福新政
2. 雅尔塔体系
3. 不结盟运动
4. 经济全球化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求逻辑清晰、要点明确(每小题回答不超过200字)。
1. 简述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并分析二战的历史影响。
2. 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类型及代表性国家,并总结改革的共同教训。
五、论述题(共1题,15分)
请结合史实,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谨(回答不超过400字)。
拓展知识: 1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简介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秉持 “明德、强能、笃行、致远” 的校训,以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外语专长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使命,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深耕外语教育与国际交流领域,致力于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化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输送专业人才。
历史沿革
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 1993 年创办的浏阳外国语进修学院,当时主要开展外语培训业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外语实用型人才,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为湖南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 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正式开启高等职业教育新征程。升格后的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在专业拓展、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学院先后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获批湖南省示范性(骨干)民办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民办外语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已发展成为湖南省外语类专业设置最全、语种最多的高职院校。
校园风貌
学院拥有长沙、浏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 560 余亩,建筑面积 21 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充满浓厚的国际化氛围。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运动区功能分明,设施完备。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风格独特,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训和生活环境。图书馆藏书丰富,纸质藏书 60 万余册,电子图书 80 万余册,各类数据库 20 余个,涵盖外语语言文学、国际商务、旅游管理、跨境电商等多个学科领域,能充分满足师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学院建有多个现代化实训基地,如多语种同声传译实训中心、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基地、国际商务模拟实训中心等,配备先进的语言教学设备、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商务谈判模拟系统等,模拟真实的国际交流与商务场景,为学生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优质平台。校园内的国际文化广场、外语文化长廊、异国风情景观等,彰显着学院独特的国际化文化特色。此外,学校还拥有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以及设施齐全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科专业
学院紧密围绕国际交流与合作产业链,构建了以外语语言文学、国际商务、旅游管理、教育与艺术等专业群为核心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 9 个二级学院,开设 33 个专业。其中,商务英语、应用日语、应用法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专业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省级一流专业群建设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国际商务操作和跨境贸易沟通能力,与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等企业深度合作;应用日语专业培养学生日语语言综合能力、日本商务文化知识和对日贸易服务技能;应用法语专业聚焦法语语言教学与法国文化传播,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旅游等领域的法语应用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学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跨境电商运营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涉外旅游服务、旅游策划与管理能力,为旅游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学院不断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新文科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相关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500 余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 30 余人,副高职称教师 120 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 350 余人。教师队伍中有省级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一批优秀人才。此外,学院还从国内外高校、企业和外事部门聘请了 100 余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行业前沿知识和实践技能。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 “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教师海外研修计划” 等一系列举措,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学术讲座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国际交流与合作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 “外语 + 专业 + 技能” 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施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国际交流” 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院与国内外 200 余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积极推进 “1 + 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院建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全国跨境电商技能大赛、中国国际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学院毕业生以扎实的外语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众多毕业生成为外贸企业、跨国公司、外事部门、教育机构的骨干力量。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联合培养、海外实习、学术交流等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