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初三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
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一
2.2—2.10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7.1—7.3
4
(1)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
(2)知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值求它的锐角。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
2.13—2.17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7.4—7.6 测试 讲评
5
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2.20—2.24
第八章《统计的简单运用》8.1—8.2及测试、讲评
5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
(3)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运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在教学法上,以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为主;
(2)呈现的数据信息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将统计的学习置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之中.
四
2.27—3.2
第九章《概率的简单运用》
结束课程考试
5
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随机观念的培养;
(2)古典概型的教学重点不要放在“如何计算概率“上;
(3)利用概率知识澄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五
3.5—3.9
复习中考指导书(一轮复习)
第一章 数与式(5课时)
第1课时 1.1实数
第2课时 1.2整式(一)
第3课时 1.3整式(二)
第4课时 1.4分式
第5课时 1.5二次根式
5
一轮复习目的: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教学基本模式:知识梳理——基础训练——典例精析——归纳总结——拓展提高——当堂检测——课外作业——反馈补偿.
1、关注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关注运算能力的提高
3、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表达数量关系
4、关注“新定义、新程序” 问题
六
3.12—3.16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
(4课时)
第1课时 2.1 一次方程(组)
第2课时 2.2 分式方程
第3课时 2.3 一元二次方程
第4课时 2.4 不等式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5
1、关注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关注运算能力的提高
3、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本周安排一次综合测试
七
3.19—3.23
第三章 函数(4课时)
第1课时 3.1 函数
第2课时 3.2 一次函数
第3课时 3.3反比例函数
第4课时 3.4 函数的应用
函数测验、试卷评讲
5
1、关注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确定函数关系式的多种方式
3、关注函数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八
3.26—4.1
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
(8课时)
第1课时 4.1 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2课时 4.2 三角形(一)
第3课时 4.3 三角形(二)
第4课时 4.4 四边形(一)
第5课时 4.5 四边形(二)
第6课时 4.6 圆(一)
第7课时 4.7 圆(二)
7
1、关注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关注贴近生活实际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考查
3、关注推理能力的提高
4、关注学习与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在4.2——4.4清明假期间不知1——2套中考试卷让学生完成,回校后检测。
九
4.5—4.6
第8课时 4.8 视图与投影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2
十
4.9—4.13
第五章 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
(5课时)
第1课时 5.1 图形的变换(一)
第2课时 5.2 图形的变换(二)
第3课时 5.3 图形的相似
模拟练习
试卷讲评:矫正、反馈、补偿训练
5
(图形与变换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变换的角度来研究诸如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图形,有助于对这些图形形成更为概括的应用;其二,几何变换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在作图、探索与发现图形的性质与图形的关系等方面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1、关注变换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关注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的能力考查
3、关注变换在推理论证中的工具作用
十一
4.16—4.20
第4课时 5.4 锐角三角函数
第5课时 5.5 图形与坐标
第六、七统计与概率(4课时)
《统计》
第1课时
第2课时
5
图形与坐标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是数形结合的另一重要形式;其二,它是许多几何图形问题与代数问题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1、关注对图形与坐标对应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2、关注对图形与坐标的综合应用
3、关注对坐标与探索规律的组合考查
用1~2课时进行综合题训练
十二
4.23—4.28
《概率》
第1课时
第2课时
一模考试、讲评一模试卷
3
课前做好详细分析.对错在哪里、错的原因,要一一归类,便于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偿训练.试卷应提前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查找出错的地方及出错原因,标出仍弄不清的问题.试卷的讲评,注重讲解解题策略,培养学生把握整卷的宏观驾驭能力.
十三
5.2—5.5
讲评一模试卷
专题复习训练(二轮复习)
专题——应用型问题(1)
专题——应用型问题(2)
4
第二轮复习教学模式:
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探索——师生完成——总结反思——延伸拓展.具体复习采用题组复习法:递进题组——逐步推进,揭示规律;类比题组——举一反三,归类迁移;化归题组——纵横联系,提高能力.
十四
5.7—5.11
专题——分类讨论型问题(一)
专题——分类讨论型问题(二)
专题——阅读理解型问题
专题——规律探索型问题
专题——开放探索型问题
5
要强化综合训练,强化学生在阅读理解、审题、探索思路等方面的训练,多让学生独立思考,重视运算的准确性、结题的规范性、表述的精确性以及解题速度的提高,要上好专题训练课,突出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等.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应以能力为立意,以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为复习重点,以中考热点命题和稳定风格为选题导向.以中考试题为训练的基本素材,以中档题为训练重点,以“题组”为训练的重要方式来选择第二轮复习的例题和配套练习,要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解题方法的掌握.
十五
5.14—5.18
专题——图表信息题
专题——作图题
专题——质点运动型问题(一)
专题——质点运动型问题(二)
专题—操作、设计型问题
卷讲评
5
揭示思维过程.教会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审清题意,先想后算;理清思路,把握方向;规范解答,表达清楚;反思解法,适度复查.
十六
5.21—5.25
测验及讲评
中考模拟训练及讲评(三轮复习)
5
十七
5.28—6.1
二模考试讲评二模试卷
2
十八
6.4—6.8
课题学习
模拟训练及讲评
5
十九
6.11—6.15
答疑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