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授课人
潘玉英
学校名称
陆川县珊罗镇初级中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科 目
历史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的第一课,也是整个世界近代史的第一课,介绍了西欧社会由中世纪向近代时期过渡的历史,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曙光。引导学生学好本课,将为他们学好本单元以及整个世界近代史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充满热情,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主要成就,理解
文艺复 兴兴起的原因、影响和本质;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以“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为题进行辩论,以“哥伦布是有功之臣还是魔鬼”为题进行辩论,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联系中外历史知识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合作释疑、思维拓展等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通过设计《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一览表》及《新航路开辟一览表》等表格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表格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科技成就的分析,鼓励学生树立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信念和意识;(2)通过对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本质及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自学指导法、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列表法、图示法等教学方法,还通过网络对学习主题进行自我探究,学会合作学习,分享合作成果。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本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图书室、电脑室等教学设施完备。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资料信息,预习结果和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上节课布置的预习提纲和有关练习。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施,每个教室的电子白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
导
入
新
课
二、
自
主
学
习
三、
小
合
作
学
习
组
四、
师
生
合
作
学
习
五、
思
维
拓
展
六、
课
堂
小
结
七、 巩 固 知 识
1、出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设问:“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的作品?创作于那个时期?
2、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
3、出示自学指导,并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
(1)、讲述文艺复兴的原因或历史背景、指导思想、意义;
(2)列表比较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作家、国别、作品)
(3)、鉴赏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
(4)、列表归纳新航路开辟过程(航海家、国别、资助国家、成果等);
(5)、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4、组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学习成果;相互解决疑难、达成学习目标;
5、深入各学习小组了解各组学习进展,孕育“二次备课”、为师生合作学习做准备。
6、出示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鉴赏;根据“二次备课”情况,指导学生巩固新知:
(1)、文艺复兴背景或原因、影响或意义、本质、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影响。
(3)、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目的、影响;
7、引导小组之间相互质疑问难并释疑。
8、引导学生列表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
9、引导学生讨论:新航路开辟后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10、组织学生辩论:“文艺复兴到底是复古还是创新”!
11、引导学生辩论:哥伦布是“有功之臣”还是“恶魔”?应该怎样客观公正地评价哥伦布的远航活动?
1
13、引导学生运用图示法将板书计划完善。
14、布置练习。
15、对练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释疑。
1、观察图片。
2、回答教师设问。
3、初步感知达·芬奇的业绩、品质。
3、根据自学指导独立自主学习,并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及疑难,以备小组合作交流。
4、小组成员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如若小组内解决不了,留给师生合作释疑环节解决。
5、实施小组内“兵教兵”模式。
6、进一步与老师、他组同学交流巩固学习成果。
7、小组与小组之间提出疑难问题,并相互释疑。
8、比较结果:
时间、规模、目的、影响不同。
9、讨论结果:
(1)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花生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2)1553年葡萄牙占据我国广东澳门。
(3)17世纪初荷兰占我国台湾。
10、辩论结论:文艺复兴是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11、辩论结论:哥伦布既是“有功之臣”又是一个“恶魔”。
13、理解各知识点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达成学习目标。
14、做练习 。
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位历史人物的成就及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鼓励学生在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让小组内所有成员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及交往能力。
(3)互帮互助,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1)合作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进一步将每一个学习小组捆绑为“学习共同体”。
(2)实施师生合作学习,使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进入高潮。
(1)引导学生掌握横向联系(中外联系)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辩驳能力;
(3)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和体系把握历史的能力。
培养学生当堂记忆新知识的好习惯。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提升和知识的拓展,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实质和影响的认识,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正确评价方法的掌握。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次运用比较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但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真正的落实,而且使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