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随着媒介融合转型进入深水区,新闻内容的生产、传播环节被新媒体平台持续介入,平台型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影响并建构当下的新闻内容生态。其中,短视频形式的新闻信息成为最主要的传播形式。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10.12 亿,占网民整体的 94.8%1。2023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获取新闻资讯、学习相关知识成为用户收看短视频的重要原因,短视频平台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渠道2。平台型媒体主要来自互联网企业,遵循的是商业与技术逻辑,平台作为“把关人”的角色定位长期模糊,而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功能又
2、不断弱化。此外,传统媒体在融媒转型的过程中还被迫迎合算法的推荐逻辑,使得短视频平台中的“新黄色新闻”泛滥。这类新闻制作粗糙、质量低劣、新闻要素缺失,但传播极为广泛、点击量颇高。信息虚假、过度娱乐化、煽情化、低俗化、情绪化是“新黄色新闻”的主要特点。短视频“新黄色新闻”的成因亟待进行深入探讨。1 相关概念辨析与阐述1.1 “把关人”传播学理论与其研究范式转型“把关人”理论最早由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 卢因提出。卢因认为,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把关人”,只有那些服膺于群体性规范、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部分信息内容才能顺利进入传播渠道。1950 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概念引入新
3、闻传播研究的领域,怀特认为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为取舍选择的过程,即新闻内容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传媒组织形成了“关口”,仅有极少数新闻素材能够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端。平台型媒体的信息生产、分发、传播、互动均受算法支配,而以算法为核心的技术逻辑正在重构“把关人”的理论范式,主要表现为把关主体从人工到人工智能,把关关系从训示到迎合,把关机制从编辑到算法,把关内容从整体到碎片3。这种新的结构必然带来对主流媒体传播主导力及影响力的消解,从而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能力,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黄色新闻”的具体表现、成因、问题及治理研究基于“把关人”理论范式转型视角朱柳默,钱毓蓓摘 要 基于“把关人”理论范
4、式转型的研究视角,阐述短视频“新黄色新闻”的传播现象及相关概念,分析其具体表现、成因、问题及治理。研究发现,以短视频为主要传播形态的“新黄色新闻”呈现出新闻内容质量低下、同质化、商品属性强化的特征,这与把关节点滞后、把关主体泛化、把关标准异化有关,导致了媒体、受众、社会层面的重重问题,亟须平台、媒体、受众多方协同参与治理,探索全面、高效、立体的把关新模式,以期形成健康、优质的新闻内容生态。关键词 短视频;把关;“新黄色新闻”;算法逻辑;标准异化;公共价值;人文精神;协同治理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3)13-0083-05作者简介:朱柳默,苏州城市学
5、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钱毓蓓,苏州城市学院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新闻教育。2023年第13期 NEW MEDIA RESEARCH84新媒体研究面临边缘化处境,不得不进入短视频领域与多元主体进行信息竞争,事实上阶段性放弃了对高质量新闻内容生产的坚持。“把关人”的角色转型,媒体从业人员让位于一个无所不在的隐形“把关人”算法。1.2 “黄色新闻”与“新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概念起源于 19 世纪末普利策与赫斯特的竞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与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争夺报业市场,毫无底线地采用煽情夸张、渲染等手法来报道新闻,其中富有代表性的是黄孩子漫画连
6、载。其内容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和性等社会问题,强调灾难和体育报道,以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为报道风格4。19 世纪末,美国社会出现的“黄色新闻”,本质上是媒体之间进行不良竞争的结果,且影响至今。“新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名词,目前尚未出现权威界定。但是针对目前网络传播领域的情况,基本可以做出以下判断:“新黄色新闻”的主要传播形态为短视频,趣味性成为其核心价值要素,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等价值要素被不断消解,5W1H 新闻六要素残缺,甚至真实性在一些情况下仍有待考察。从其传播主体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为非新闻机构账号,包括个人账号、自媒体账号等,通过短视频进行自我表达
7、、网络“爆料”,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内容相去甚远,是一种基于趣味性、娱乐性的信息传播;第二类为新闻机构账号,专业媒体依据第一类传播主体发布的内容,对当事人进行少量补充采访,然后重新包装成短视频新闻,进行二次传播,增量信息很少,新闻要素存在一定的缺失,同样为基于趣味性的“软新闻”信息传播。此类短视频样态趋同,由黑底黄字或黄底黑字这类色彩反差巨大的字体做标题,用惊悚、紧张、刺激、搞笑的音乐做背景,再加一句不痛不痒的当事人回应做采访,如标志性话语“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拍了,没想到会火。”2 “新黄色新闻”的具体表现2.1 碎片化与煽情化:新闻内容质量低下“新黄色新闻”在内容方面呈现碎片化、煽情化的
8、特征,受制于短视频时长和用户使用习惯,只截取事件中最能刺激受众的部分,而忽视了对新闻要素的交代,无法说明事件的前因后果,追求感官刺激是其主要特点。如长城新媒体5 月 25 日发布的消防员接到有马蜂窝求助 不料下一秒保安大哥“你是喊我们过来壮胆的吗”,其视频时长 13 秒,内容是监控画面中一位保安将不明物体扔出砸中马蜂窝,在场人员四散而逃,最后配上“成都消防”的评论截图:“你是喊我们过来壮胆吗”。“新黄色新闻”的画面内容搭配黄底黑字或黑底黄字、大号加粗、耸人听闻的标题、煽情性音乐以及具有主观引导性的文案,刻意渲染情感氛围,以达到煽动、刺激受众情绪的目的。泛娱乐化的短视频思维导致在新闻选题过程中过
9、分注重话题性,受众难以获得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积极的精神引导。如诸暨西施眼(诸暨市融媒体中心官方抖音号)5月 21 日发布女子吃花甲粉丝门牙掉了 在碗里扒拉半天找牙 网友:装上牙瞬间气质不一样了,视频中带有欢快的背景音乐搭配罐头笑声,营造搞笑诙谐的传播氛围,而视频本身并无新闻价值;瑞安新闻(瑞安市广播电视台)5 月 24 日发布男生戴青蛙头套送拥抱 脱衣服露出八块腹肌 网友:我以为是“青蛙”没想到是“牛蛙”其视频内容为一男子在街边戴着青蛙头套脱衣与路人拥抱,时长只有 14 秒,点赞评论量却破万。2.2 流水线产品:新闻形式内容同质化“新黄色新闻”在制作形式和内容方面同质化现象严重。新闻画面中标题通
10、常分三行,以一句事实描述加一句网友评价构成,用醒目吸睛的颜色加以凸显,核心事件的画面时长在 20 秒以内,有些情况下再附带一两句真假难辨、没有价值的采访。在专业新闻生产过程中,记者必须追求独家资源进行专业内容制作才能引起关注热点。然而大量短视频新闻制作者不再以新闻价值作为新闻选择的唯一标准,盲目跟随网络热点,模板化制作流程,从而导致“新黄色新闻”同质化现象。如无限玉环(玉环市传媒中心官方抖音账号)5 月 26 日发布男子在路上和牛对视了一眼 被牛“虚晃一枪”吓的一激灵 牛:一个假动作看把你吓得,武义融媒(武义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将标题文案改成路人被迎面而来的牛“虚晃一枪”差点吓飞起 网友:这
11、牛的虚晃放在整个 NBA 都是相当炸裂,而江西民生广播(江西广播电视台民生频率官方账号)又将标题改为女子拍路边偶遇的黄牛 被黄牛“虚晃一枪”吓一跳 网友:这牛是懂假动作的,三则视频内容一致,仅改变标题便成为另一则爆款“新闻”。2.3 流量至上:新闻商品属性强化在商业利益下,“新黄色新闻”不再以公共利益作为首要原则,而是将流量、数据、热度作为第一诉求,强化了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属性。“黄色新闻”诞生于 19 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迅速,报纸等出版物大量涌现,也导致了85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各家报纸之间的激烈竞争。同样,在网络传播时代,为了保持盈利能力,有
12、些新闻媒体只为迎合大众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报道。“新黄色新闻”以流量为导向、过分追逐媒介效果而忽视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与职能,背弃新闻专业理念和新闻真实性原则,有的不惜精心策划、自导自演制造假“新闻”。在如今的媒介环境下,一些媒体机构和公司发布这些“新黄色新闻”,主要目的是为了涨粉、吸引用户点击浏览,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曝光度,从而获取更大的广告收益和推广效果。3 “把关人”理论范式转型视角下的成因分析3.1 把关节点滞后:注意力的争夺在注意力经济下,流量比责任更具吸引力。流量逻辑下的媒体不顾把关流程,一味迎合流量、争抢注意力的失范行为是“新黄色新闻”产生的根本因素。在过分追求时效性的网络传播
13、背景下,大量记者不再遵循“先过滤后出版”的把关模式,往往采用“云采访”“云调查”代替实地采访,或是“一键转发”,轻信网民爆料的一面之词,不经核实就予以发布,造成“新黄色新闻”的泛滥。一方面,面对海量信息带来的审核压力,事前把关机制已难以高效解决巨量审核任务;另一方面,数智时代,受众对信息时效性的追求和媒体机构对注意力的争夺,都迫使其把关行为由事前把关过渡为事后把关。此外,互联网技术为媒体收集新闻线索提供了众多渠道平台,而公民新闻的加入也让大量的不实信息涌入互联网平台,把关节点的滞后无疑成为“新黄色新闻”产生的有力推手。3.2 把关主体泛化:算法逻辑主导算法技术对于新闻采编发流程的重塑是“新黄色
14、新闻”泛滥的技术因素。算法的出现改变了信息内容的生产方式,传统视域下把关理论的基本范式面临结构性转型3。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强调专业媒体的把关功能,新闻媒体在新闻生产和传播两个环节独享“守门”特权。而在去中心化的新媒体时代,把关权力下放,把关主体泛化,受众、平台、算法、机器、资本等都成为把关主体,海量的信息和遍布的渠道也使传统媒体失去了部分把控性和权威性。目前,新闻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已经逐步被算法渗透,成为传播交互行为的主导性力量。传统的“采、写、编、发”新闻生产流程显得过时、低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以大数据、算法推送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对新闻流量、热度的分析,筛选出网络空间中的时下热点事件
15、,记者只需从“热门榜单”中进行挑选。算法技术是去价值化的框架式把关,并不包括对新闻内容本身的价值把关,人文精神、价值理性被数据化,通过统计学的运算,以此来对新闻价值进行排序。人工智能技术现阶段不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很容易在处理敏感新闻时置道德伦理于不顾5。依赖算法把关进行大规模推送极易造成具有高流量数据的爆款“新黄色新闻”循环往复出现在大众视野,形成“过滤气泡”,从而进一步加剧对新闻价值诉求把关的忽视,使许多重要新闻被算法机制排除,而不重要的新闻却重复出现。3.3 把关标准异化:公共价值让位个性需求在算法把关占据主导的情况下,用户的需求决定着新闻内容的选择。因此,供需逻辑下受众触媒习惯的改变是把
16、关标准异化的重要原因,也是“新黄色新闻”泛滥的市场因素。基于受众的阅读偏好,各大媒体平台都利用算法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送内容,以其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分发推送迫使传统编辑让渡把关功能。由于“新黄色新闻”自身的内容特性,富有趣味性、轰动性、戏剧化且充满悬念,有很强的娱乐性,往往更加容易激发受众对“新黄色新闻”的关注和需求,登上热门榜单,进而被平台算法推送,导致受众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让位于个人趣味,公众应知而未知的公共性新闻未能送达至手中5。把关标准的异化,反映了新闻内容供需关系的变化。4 “新黄色新闻”把关失能后出现的问题4.1 媒体层面首先,新闻媒体专业性和公信力下降。“新黄色新闻”是在注意力
17、经济和绩效考核的双重驱动作用下产生并泛滥。媒体采编人员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顾社会责任和专业素养,缺少对于生产内容的价值把关,严重违背了作为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在此类视频下,常会有网友评论“没有新闻真的可以不发”“你要是没有新闻报的话就报天气预报,你要是怕报不准就报昨天的。”长此以往,受众接收到的都是毫无营养的新闻信息,受众对于新闻媒体的印象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新闻媒体渐渐成为娱乐工具,其专业性和权威性不断消弭,公信力也随之降低。其次,主流媒体进退失据。“新黄色新闻”的大行其道,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对于社会的认知越来越趋向于娱乐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在工作原则与流量效益之间进退两难、不断妥协。流
18、量2023年第13期 NEW MEDIA RESEARCH86新媒体研究能决定一个媒体机构的存在或崩塌,平台基于算法,捕捉到用户对娱乐的需求,为新闻的娱乐化、娱乐化的新闻提供强有力的逻辑支撑,流量压力倒逼越来越多的媒体放弃使用数十年的深度报道等新闻形式,而产出毫无营养的“新黄色新闻”。4.2 受众层面首先,受众陷入“信息茧房”,社会认识趋向娱乐化。在大数据算法推荐下,受众在表面上可以接收海量信息,但实际上却愈加窄化。美国学者桑斯坦将这种现象描述为“用户习惯性地将自己包裹在由兴趣引导的信息领域,从而如同生活在茧房中”6。一旦落入信息茧房中,在大数据算法的推荐机制下,用户总能得到符合自身喜好的信息
19、,不断接收感官刺激,沉溺在窄化的兴趣领域中,信息圈不断缩小固化。娱乐信息在充斥着一个个信息茧房的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占据受众的视野,容易导致受众对于社会的认知变化,误认为社会整体环境的泛娱乐化,从而造成用户自身思维的娱乐化和浅薄化。其次,受众理解严肃新闻的能力下降,对新闻的“黄色化”形成刻板印象。碎片化、浅薄化、煽情化的“新黄色新闻”不断呈现在网络平台中,其思维结构逐渐影响受众自身思维结构,使其难以对新闻价值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对严肃内容的理解力下降。此外,由于受众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算法技术下的个性化推送机制容易对缺乏信息筛选能力的用户形成“新黄色新闻”式“过滤气泡”,随之陷入低俗、浅薄的恶性循环
20、中,形成对于新闻的“黄色”刻板印象。4.3 社会层面首先,占用大量公共资源。受众注意力是媒体的重要社会资源,在纸媒时代,发行量是媒体的生命;在电视时代,收视率是媒体的生命;在网络时代,点击率是媒体的生命。在当下网络语境中,媒体经济收益与流量直接相关。众多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争夺受众的关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新黄色新闻”由于自身的娱乐性和猎奇性更容易吸引受众注意力。大多数互联网受众将注意力放在“新黄色新闻”上,使得真正重要的社会议题在受众视野中边缘化。其次,导致社会舆论失焦。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介垄断了信息的传播渠道,受众大多只能单方面接收信息,社会舆论指向性集中,受众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客观正确的新闻
21、信息。但随着新闻传播主体的泛化,公民新闻的介入,新闻事件中的细节被更多发掘,不同的观点评价涌现。在此背景下,媒体为了抓住受众眼球不惜制造新闻噱头、看点,新闻事件本身的主体性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舆论焦点偏移。5 “把关人”理论对于“新黄色新闻”治理的指引5.1 短视频平台层面第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履行“把关人”义务。为坚决守住网上新闻信息规范有序传播重要关卡,2023 年 4 月,国家网信办针对网络传播领域的各种乱象,开展了清朗专项行动,行动主要针对平台的热搜、热榜以及短视频领域这些重点流量环节,明确并强调了平台型媒体负有的主体性责任,全面清理那些炮制虚假新闻、违规转载、违规采编等信息。截
22、至 5 月 15 日,集中清理了仿冒新闻主播、仿冒新闻单位账号达 10.7 万个,集中清理虚假新闻信息达 83.5 万条。作为当下信息分发与流动的重要渠道,短视频平台应主动提高对黄色新闻的理性认知,树立平台把关意识,自觉抵制低俗化、煽情化新闻内容的广泛传播,以营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环境为平台责任7。第二,优化算法推荐系统,平衡个性需求与公共服务。把控迎合型把关的尺度,在受众喜好度、内容丰富度和新闻传播速度之间寻找平衡点,突破“信息茧房”和“内容窄化”的桎梏,在算法推荐上平衡推送内容的多样性,确保具有真正新闻价值的公共信息得以及时、有效传播8。同时,建立人工审核机制,通过人工调适将平台内容进行二次把
23、关和及时处理,让算法承载主流价值观和人文情怀,让新闻能发挥好舆论监督、塑造社会共识、引领主流价值等增进社会福祉的功能。5.2 短视频媒体层面第一,戳破技术中立面纱,保障新闻生产真实客观。借助于算法工具性和中立性的外衣,意识形态潜藏于智能算法技术运行的各个流程9。因此,媒体记者需要客观审视智能算法技术的意识形态性,把握算法影响下的意识形态生产传播规律,强化主流价值对算法逻辑的驾驭引领9。在正视其对新闻生产与传播带来的影响与潜能的同时,仍需警惕算法技术所呈现的图景与新闻之间的差异,避免将技术神化,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防止新闻向失真、肤浅的边缘位移。第二,深耕新闻内容,信息搬运到深化价值再造。当前,
24、随着技术赋权下用户新闻的崛起,以及算法技术对新闻生产流程的渗透,新闻内容生产的壁垒已被击破。把关工作不再仅限于信息的筛选:一方面,“把关人”发挥自身专业素养推动信息的87新媒体研究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 结构化再生产,通过全面挖掘数据、搜集资料,解读其背后的意义价值,并在与公众对话后获取其需求方向,形成专业的、深度的报道。另一方面,在宏观的信息平衡和价值导向方面,“把关人”将发挥其专业、权威的导向作用,进而规范公众的传播行为、引导社会舆论。此外,新闻人要在“人机共生”的环境中发挥其独特的主体性优势。当媒体通过大数据算法来发现新闻时,新闻从业者则应当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挖掘新闻价值、
25、采访新闻人物、深化稿件内容等,能够凝聚人类思想、施展新闻人才华、体现新闻职业理想和弘扬人文精神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被技术与资本侵蚀,陷入“算法推荐”的魔咒。通过人机协同推出有价值、有温度的优质作品。5.3 短视频受众层面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人之间不再是“使用”与“被使用”或“传播”与“被传播”的单向关系,其实质上是双向互动的,不但个体会使用或驯化媒介,媒介也能反向形塑人的感知方式、思维习惯与生存状态,进而直接介入人们的现实生活10。网络媒介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形成了“超真实”的社会,媒介不再是虚拟的现实,而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这可能导致受众现实行为的混乱,值得警惕。
26、作为受众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尤其是算法素养,掌握把关监督主动权,才不至于被“新黄色新闻”裹挟。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设有 24 小时电话人工投诉专线以及举报功能,受到重大投诉的账号会按照平台规定受到相应的处罚。抵制泛滥的“新黄色新闻”,重建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必须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集体反思新闻失范现象,从而改变新媒体环境浮躁的氛围。6 结语随着媒介融合转型进入深水区,短视频新闻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往往具有更加生动、直观、富有感染力的优势。但由于目前互联网生态下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尚不匹配,面对海量、繁杂的传播内容和分散、多级的传播渠道,“把关人”角色受到结构性冲
27、击,包括流量逻辑下把关节点的滞后、算法统治下把关主体的泛化、受众需求变化下把关标准的异化。短视频新闻领域由此陷入流量与自律的矛盾,其重音往往在“短视频”而非“新闻”,“黄色新闻”在短视频时代得以重现与演变。在“把关人”视域下,解决“新黄色新闻”的核心应落在多层主体协同把关层面,全面提升各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各个过程发挥好把关作用,共同探索对短视频新闻全面、高效、立体的把关新模式,推动短视频新闻持续打造高质量的传播内容,保障其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参考文献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3-03-02)
28、2023-05-30.https:/ 澎湃新闻.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达10亿,超过即时通讯成第一大互联网应用EB/OL.(2023-03-30)2023-05-30.https:/ 罗昕,肖恬.范式转型:算法时代把关理论的结构性考察J.新闻界,2019(3):10-19.4 周光明,姚金楠.“黄色新闻”概念的传入与演变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2(00):117-217.5 靖鸣,娄翠.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伦理失范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8(1):9-13.6 郑钦方.算法推送时代把关人角色的转变及应对J.观察与批评,2018(9):31-32.7 中国网信网.国家网信办开展“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清理一批仿冒“新闻主播”EB/OL.(2023-05-15)2023-05-30.http:/ 路小静,姚永春.“把关人”理论视角下的融媒体传播问题及对策: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为例J.出版广角,2021(19):74-77.9 吴倩倩.论智能算法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3(2):90-96.10 朱家辉,郭云.重新理解媒介素养:基于传播环境演变的学术思考J.青年记者,2023(4):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