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届重庆地区高二下生物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
B.精子进入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才能实现
C.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甲状腺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
2.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目前已应用于医药卫生、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列选项中,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是( )
A.无子西瓜 B.四倍体葡萄 C.转基因抗虫棉 D.试管婴儿
3.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A.核膜 B.核酸 C.核仁 D.染色质
4.下列相关现象与生物学知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中出现黄色皱粒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性状分离
B.减I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同源染色体中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可以用来解释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D.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可以用来解释生物的性状会受环境的影响
5.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膜中蛋白质比磷脂更容易移动
B.有些膜蛋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各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等元素
D.蛋白质特定生物学功能决定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
6.科学家将120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均分为4组,分别供给等体积的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饮用水,饲养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组别
醋酸铅浓度(mg/L)
胸腺细胞凋亡率(×10-4)
甲
0
0.35±0.05
乙
125
1.03±0.52
丙
250
1.65±0.40
丁
500
3.08±0.56
A.在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乙、丙、丁三组为实验组
B.实验中醋酸铅的浓度是自变量,胸腺细胞凋亡率是因变量
C.小鼠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不会发生凋亡
D.小鼠体内铅离子含量过高,将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7.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着丝点数的二倍
B.两个中心粒在前期倍增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活动旺盛
D.如果抑制了间期DNA的复制,则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
8.(10分)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其中①③⑤表示三种细胞外液,①⑤存在于不同的管道内,②④表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表示组织液
B.血红蛋白属于①中的成分
C.②所处的液体环境是血液和淋巴
D.与①相比,③⑤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二、非选择题
9.(10分)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 RNA干扰现象(RNAi),他们认为:双链RNA—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Dicer能特异识别双链RNA,以ATP依赖方式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段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RNA的一条链通过碱基配对把复合mRNA切断毁掉,RISC复合体连接到mRNA链上,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如下图所示
(1)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指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路径包括(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___________,后来在一些病毒中又发现了RNA复制酶和___________酶,从而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_________两条传递路径。根据RNAi机理,RNAi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_过程受阻。
(2)通过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使基因“沉默”的条件是SiRNA上有___________的碱基序列。
(3)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导致基因的改变,但不一定会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请根据所学知识从基因结构的层面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4分)请回答下列关于食醋酿制的相关问题:
(1)食醋的天然发酵醋醅中存在多种醋杆菌,拟从中分离出高产酸醋杆菌。取10g醋醅样品加入装有90mL_______的锥形瓶中,混匀后用_______法接种于培养基(用溴甲酚紫做指示剂,根据有无变色圈判断是否产酸)上,适宜条件下培养48h,挑取________的菌落,纯化培养。
(2)醋醅中常混入一些麸皮、谷糠来增加疏松程度,其作用是_______。除醋杆菌外,醋醅中还有红曲霉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赋予了食醋独特的风味。若要分离出其中的红曲霉菌,可用_______(A.LB培养基 B.MS培养基 C.土豆培养基 D.牛肉汤培养基)培养。红曲霉菌具有的酯化酶、糖化淀粉酶等,除能赋予食醋独特的风味,还能_______,以增加产量。
(3)使用果胶酶处理可使食醋澄清。为减少果胶酶的使用量,常用脱乙酰几丁质为载体、戊二醛为偶联剂固定果胶酶,这种固定化方法属于_______。为了解固定化果胶酶的特性,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如下结果。据图分析,固定化果胶酶的优点是_______。
11.(14分)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抗疟疾药物。通过组织培养获得青蒿素的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在接种前通常可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的酒精进行消毒。
(2)分化培养基一般不用2,4 - D,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高产细胞系,通常利用酶在________________(填“蒸馏水”或“一定浓度的甘露醇溶液”)中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对_______________进行诱变处理,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通过个体筛选可培育出青蒿素高产植株。与从植株提取青蒿素相比,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2点)。
12.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__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__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______,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3)图中抗体Y3与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病。其中,____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5)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除了胰岛素之外,最主要的激素是____,它与胰岛素之间表现为__作用。
(6)已知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来调节血糖的含量,则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如精卵细胞的结合;也可以通过信息分子,如激素和神经递质;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A错误;
B、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相互识别,B正确;
C、相邻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直接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至全身,但只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二者的结合具有特异性,D正确。
故选A。
2、C
【解析】
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3)抗逆转基因植物;(4)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2、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2)改善畜产品的品质;(3)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4)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5)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详解】
A、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实例,A错误;
B、四倍体葡萄也是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实例,B错误;
C、转基因抗虫棉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C正确;
D、试管婴儿技术是胚胎工程的应用实例,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3、D
【解析】
在电镜下观察经过固定、染色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知其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详解】
由于染色质(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而细胞中的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质(体)上,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故选D.
4、A
【解析】
1、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详解】
A.性状分离指的是后代出现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性状的现象,A错误;
B.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减I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同源染色体中非等位基因的重组,B正确;
C.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的体现,C正确;
D.同一株水毛茛,基因型相同,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说明生物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D正确。
故选A。
5、B
【解析】A、质膜的骨架是磷脂分子,蛋白质只是镶嵌在其中,蛋白质的运动受(除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等)磷脂的限制,故磷脂比蛋白质更容易移动,A错误;B、质膜中的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如ATP酶,B正确;C、并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S,各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C、H、O、N、S等元素,C错误;D、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特定生物学功能,D错误。故选:B。
6、C
【解析】
A、甲组无醋酸铅,乙、丙、丁有一定浓度的醋酸铅,故甲为对照组,乙、丙、丁三组为实验组,A正确;
B、本实验中四组实验的醋酸铅浓度不同,为自变量,结果引起胸腺细胞凋亡率不同,为因变量,B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也会发生凋亡,只是凋亡率低,C错误;
D、小鼠体内铅离子含量过高,胸腺细胞凋亡率增大,胸腺细胞与免疫能力有关,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比较数据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7、D
【解析】
染色体数目=着丝点数。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的倍增也发生在间期;前期: 间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染色体散乱排列。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在星射线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末期: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形成子细胞核,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
A. 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等于着丝点数,A错误;
B、两个中心粒在间期倍增并在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
C、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活动旺盛,参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C错误;
D、如果抑制了间期DNA的复制,则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D正确。
故选D。
8、A
【解析】
细胞外液是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①是红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所以①是血浆,存在于血管内,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是充满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液体,因此③是组织液。④是组织细胞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⑤是淋巴,存在于管道内。
【详解】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生活的环境,存在于血管中。因此,图①表示血浆。淋巴是人和动物体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管中。组织液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液体,不存在管道内。由题干“①⑤存在于不同的管道内”可知,⑤是淋巴,③是组织液,A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不属于①组织液中的成分,B错误;②是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①血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③组织液和⑤淋巴,D错误。故选A。
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并结合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和结构的名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9、 逆转录 RNA流向DNA 翻译 与mRNA互补配对 基因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它不一定位于基因的外显子部位
【解析】
对RNAi机理分析可知,Dicer能异识别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段,SiRNA片段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
【详解】
(1)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的图解如下:。后来在一些病毒中又发现了RNA复制酶和逆转录酶,从而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RNA流向DNA两条传递路径。由“RISC复合体连接到mRNA链上,导致蛋白质不能合成”可知,RNA干扰的实质是阻断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SiRNA片段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只有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mRNA上,才能切割该mRNA,使蛋白质不能合成。因此,SiRNA上要有与mRNA同源的碱基序列。
(3)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的改变,有以下2种情况。从基因结构的层面上来分析:基因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它不一定位于基因的外显子部位;从密码子的特点来分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对RNAi机理进行分析,明确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无菌水 涂布分离 变色圈大 增加通气性,以利于醋酸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所需的氧气条件) C 提高淀粉等原料的利用(提高淀粉分解转化成葡萄糖) 共价偶联法 对pH的稳定性增加(pH改变不易失活、适用的pH范围更广)
【解析】
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固定化酶的方法包括:包埋法(将酶、细胞或原生质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其固定化的方法。)、交联法(选择适宜的载体,使之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与酶结合在一起的固定化方法。)、吸附法(利用各种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的方法。)、交联法(用双功能试剂或多功能试剂进行酶分子之间的交联,使酶分子和双功能试剂或多功能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
【详解】
(1)分离出高产酸醋杆菌首先需要将样品加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起到稀释的目的,用涂布分离法接种,48h后,目的菌落有变色圈,变色圈的大小可以反映菌落产醋酸的能力,因此需要挑选变色圈大的菌落纯化培养;
(2)由于醋酸菌是好氧菌,醋醅通常加入麦麸以增加通气性,利于醋酸发酵。红曲霉菌为真核生物,可以利用淀粉,要分离出红曲霉菌,可用土豆培养基培养。红曲霉菌有淀粉酶,可以提高淀粉等原料的利用,增加产量;
(3)用偶联剂固定果胶酶属于共价偶联法。从pH对果胶酶的活性影响图示可看出,固定化后的果胶酶对低pH的耐受度更高,在较低pH下仍保持较高活性。
本题考查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培养、固定化酶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识记微生物培养的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70% 2,4-D趋向于抑制植物形态的发生,一般不用于分化培养基 一定浓度的甘露醇溶液 获得的原生质体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获得的原生质体要在一定浓度的甘露醇溶液中才能维持形态) 愈伤组织 产量高、产物纯度高、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图示为通过组织培养获得青蒿素的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再从茎叶中获得相应的产物;二是采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细胞,进而获得细胞产物。
【详解】
(1) 在接种前对外植体进行消毒,通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2) 在分化培养上培养的目的是将愈伤组织诱导出试管苗。由于2,4-D趋向于抑制植物形态的发生,所以一般2,4 - D不用于分化培养基。
(3) 植物原生质体获得的方法是: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环境(较高渗透压)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实验材料,将细胞壁消化除去,获得球形的原生质体。这是因为获得的原生质体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而在一定浓度的甘露醇溶液中才能维持其形态。
(4) 愈伤组织是经过脱分化形成,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所以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与从植株提取青蒿素相比,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优点有:产量高、产物纯度高、降低生产成本。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2、(1)浆细胞 胰岛素
(2)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3)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4)自身免疫病 ①
(5)胰高血糖素 拮抗
(6)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试题分析:
(1)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由图可知,②过程表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该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3)由图可知,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攻击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
(5)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之间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浓度相对稳定。
(6)下丘脑发出的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是神经调节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的含量属于体液调节,可见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