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
B.番茄从营养液中吸收磷元素,可用于合成ADP和tRNA
C.组成细胞的元素有C、H、O、N等,其中O元素是最基本元素
D.鉴别不同生物可以采用的物质有蛋白质、DNA、RNA和核苷酸
2.单克隆抗体是指( )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B.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
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D.单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3.下列对于流动镶嵌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B.有的蛋白质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C.有的蛋白质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D.磷脂双分子层是静止不动的,蛋白质是流动的
4.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B.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D.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
5.如图表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物质表示C3,②过程除需[H]外,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
B.③④过程产生的[H]与图中的[H]不同
C.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D.植物的同一个细胞中可能同时发生①②③④⑤过程
6.科学家将120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均分为4组,分别供给等体积的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饮用水,饲养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组别
醋酸铅浓度(mg/L)
胸腺细胞凋亡率(×10-4)
甲
0
0.35±0.05
乙
125
1.03±0.52
丙
250
1.65±0.40
丁
500
3.08±0.56
A.在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乙、丙、丁三组为实验组
B.实验中醋酸铅的浓度是自变量,胸腺细胞凋亡率是因变量
C.小鼠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不会发生凋亡
D.小鼠体内铅离子含量过高,将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图甲表示某绿色盆栽植物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乙表示将该绿色盆栽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暗处理后,测得容器内CO2和O2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天气晴朗时的早6时将其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继续测量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物质Y分解的场所是_________.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__________ 、C3 的含量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减少)。
(2)图乙中该植物18时的有机物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 ),20时的有机物积累量,该植物20时以后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一致,那么,在该时刻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物质X的产生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填 >、=、< )物质Y的产生速率。
8.(10分)I.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请回答:
(1)泡菜制作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其代谢类型为_____该微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方面最主要的区别为_____。
(2)实验中利用比色法测定泡菜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其中的显色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色染料。
(3)泡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有人认为,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能够降解亚硝酸盐”。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观点(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海洋石油污染日益引起关注,利用工程菌进行降解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P450是石油降解的关键酶,用Sall和Nde I联合酶切获得的P450基因,与质粒pCom8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工程菌。
(注:黑色素合成基因表达能使白色菌落变成黑色,箭头位置表示限制酶切割位占)
请回答:
(1)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pCom8,原因是________。
(2)由于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成功率很低,所以需要经过________才能获得工程菌。操作的大致思路是:将待检菌液接种到含有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选择颜色为________的菌落扩大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的工程菌
(3)从工程菌中提取重组质粒,若用Nde I y Sall联合酶切,是否能得到P450基因?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9.(10分)材料一:玫瑰精油是玫瑰基本的药用成分。它能刺激和协调人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同时具有改善内分泌腺的分泌,去除器官硬化,修复损伤细胞等功能。
材料二:据《本草纲目》记载,中药材陈皮(即晒干的橘皮)可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的治疗。
材料三: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它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番茄(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人们可以从番茄果实中提取番茄红素。回答下列问题: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橘皮除可晒干制药外,还可用于提取橘皮精油,提取前需要将橘皮放在石灰水中浸泡至少10小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整个提取过程需要过滤________次。
(3)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常用萃取法,提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提取剂的_________;提取过程应采用________加热,以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在加热瓶口还要加________装置,以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10.(10分)下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染色体(质)形态的变化,图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显微照片,图丁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应选择区域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显微镜下寻找该区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有丝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图乙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____。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丙中B细胞对应图丁的_______________区段。
11.(15分)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影响学习记忆。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BDNFmRNA(相对值)
BDNF(pg/mg pr)
正常膳食
1.22
26
高脂膳食
2.65
19
高脂膳食+槲皮素
2.95
25
(1)实验中的对照组处理为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___________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_________,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图所示,并结合相关信息推测槲皮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组成不同生物的氨基酸和核苷酸没有个体的差异性。
【详解】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相似,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故A错。ADP和tRNA均含有P元素,番茄从营养液中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ADP和tRNA,故B正确;C元素是最基本元素,故C错;核苷酸在不同个体间无差异性,故D错。
2、C
【解析】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熟记概念即可作答。
【详解】
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体,A错误;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不能克隆化,B错误;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所产生的抗体,C正确;B淋巴细胞不能连续增殖,D错误。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D
【解析】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
A、细胞膜上蛋白质镶嵌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其分布具有不对称性,A正确;
B项和C项,有的蛋白质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蛋白质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项、C项正确。
D、磷脂双分子层可以流动,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D错误。
故选D。
4、C
【解析】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后,病毒被释放出来,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
A.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进而抗体与病毒结合,A错误;
B. 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吞噬细胞进行吞噬消化,进而消灭病毒,B错误;
C. 病毒寄生于细胞内,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产生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C正确;
D. 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能加强相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D错误。
5、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⑤是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②是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X物质为三碳化合物;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Y物质是丙酮酸;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X物质表示三碳化合物,②过程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A正确;
B、③④过程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而图中的[H] 为还原型辅酶Ⅱ,B正确;
C、③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错误;
D、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可以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同时发生图中的①②③④⑤过程,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
A、甲组无醋酸铅,乙、丙、丁有一定浓度的醋酸铅,故甲为对照组,乙、丙、丁三组为实验组,A正确;
B、本实验中四组实验的醋酸铅浓度不同,为自变量,结果引起胸腺细胞凋亡率不同,为因变量,B正确;
C、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也会发生凋亡,只是凋亡率低,C错误;
D、小鼠体内铅离子含量过高,胸腺细胞凋亡率增大,胸腺细胞与免疫能力有关,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比较数据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①② 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 减少 增加 >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8时、17时 >
【解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或酒精途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④表示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X表示三碳化合物,Y表示丙酮酸。
图乙中,两条曲线在20时前沿水平虚线上下对称,说明装置内只有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20时后不对称且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说明植物除进行有氧呼吸外还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代表呼吸作用的是①②,物质Y表示表示丙酮酸,其在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或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被分解;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光反应停止,[H]和ATP的生成受阻,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而短时间内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生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基本不变,所以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五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
(2)据图分析,图乙中该植物18时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20时的,所以其18时的有机物积累量大于20时的有机物积累量。根据以上分析已知,20时后该植物除进行有氧呼吸外还进行无氧呼吸。
(3)密闭容器内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曲线中,曲线的拐点表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即图乙中的8时和17时。由于此时只有绿色细胞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植物体内还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却还有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物质X(三碳化合物)的产生速率大于物质Y(丙酮酸)的产生速率。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详细过程,准确判断图甲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和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图2曲线图中不同时间段内可以进行的代谢类型。
8、乳酸菌 异养厌氧型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重氮化 玫瑰红 微生物大量繁殖,代谢产生的亚硝酸盐增加 取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在含亚硝酸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基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若下降,则证明该观点正确 XhoI和NdeI 用这两种酶切割pCom8质粒后,产生的末端能与P450基因的粘性末端互补 筛选 庆大霉素 白色 否 当P450基因与被限制酶XhoI和NdeI切割的pCom8质粒重组后,不存在能被限制酶SalI识别的序列
【解析】
I泡菜制作的过程运用了传统的发酵技术,泡菜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大量繁殖,并把糖转化为乳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致癌物,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坛内环境中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
Ⅱ分析图1:图1中限制酶XhoI的切割位点位于黑色素合成基因上,该基因表达能使白色的菌落变成黑色;限制酶SspI的切割位点位于庆大霉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上。
分析图2:图2表示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SaI和XhoI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
【详解】
I (1)泡菜制作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方面最主要的区别为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实验中利用比色法测定泡菜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色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3)泡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升高的原因是微生物大量繁殖,代谢产生的亚硝酸盐增加。有人认为,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能够降解亚硝酸盐”。实验验证该观点的实验思路是:取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在含亚硝酸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基中亚硝酸盐含量若下降,则证明该观点正确。
Ⅱ(1)根据题干信息“用Sall和Nde I联合酶切获得的P450基因”可知获取目的基因时用的限制酶是Sall和Nde I,由于质粒中没有限制酶Sall的切割位点,又因为乙图显示Sall和XhoI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Nde I、XhoI切割质粒。
(2)由于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成功率很低,所以需要经过筛选才能获得工程菌。由于重组质粒上含有标记基因-庆大霉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因此培养基中还必须添加庆大霉素。甲图中XhoI是黑色素合成基因,其表达能使白色的菌落变成黑色,但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该基因已经被限制酶切割和破坏了,因此导入重组质粒的工程菌不能合成黑色素,即应该选择白色菌落扩大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的工程菌。
(3)当P450基因与被限制酶Nde I和XhoI切割的pCom8质粒重组后,不存在限制酶Sall识别的序列,因此若对重组质粒再次使用上述限制酶(Nde I、XhoI)切割,由于只有限制酶Nde I能起作用,因此不能获得P450基因。
泡菜的制作工艺如下:选料→预处理→配制调料→泡制
1、 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2、 原料加工:将新鲜蔬菜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3、 配制盐水: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并煮沸冷却。
4、 泡菜的制作: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9、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 水蒸气蒸馏时,玫瑰精油和水会一同蒸馏出来 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2 性质和使用量 水浴加热 回流冷凝
【解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
【详解】
(1)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故适用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由于水蒸气蒸馏时,玫瑰精油和水会一同蒸馏出来,故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
(2)石灰水能够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故提取橘皮精油时,提取前需要将橘皮放在石灰水中浸泡至少10小时,整个提取过程需要过滤2次。
(3)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萃取时,为了由于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故应采用水浴加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还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
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的压榨液的处理:压榨液中含有橘皮精油和大量的水分,还有一些糊状残渣等杂质,在处理压榨液时,可以先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
10、基因选择性表达 ③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d→e→a→b→c→d(d→d) 分裂期时间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BC
【解析】
分析甲图: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其中①为成熟区;②为伸长区;③为分生区;④为根冠。
分析乙图:d→e表示分裂间期;a表示分裂前期;b表示分裂中期;c表示分裂后期;c→d表示分裂末期。
分析丙图:A处于分裂前期;B表示有丝分裂中期;C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丁图:甲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
(1)图甲中①②③④细胞形态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进行实验获得图乙结果时,应选择区域③分生区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寻找该区域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处于分裂状态。
(2)有丝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是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3)请用图乙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d→e→a→b→c→d(d→d)。
(4)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分裂期时间远短于分裂间期时间。
(5)图丙中B细胞对应图丁的BC区段。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正常膳食、高脂膳食 钠离子通道 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血液 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解析】
由题意可知,高脂膳食会降低BDNFmRNA和BDNF,槲皮素可以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详解】
(1)该实验要验证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故其中正常膳食和高脂膳食组均为对照组。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高脂膳食会导致BDNFmRNA和BDNF降低,而添加槲皮素后可以提高由于高脂膳食引起的BDNFmRNA和BDNF的降低。根据BDNF为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推测,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钠离子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发生改变,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分析上表数据可知,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3)由于激素存在于血液中,故可以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血液,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实验组T4和TSH减少,而T3上升,结合甲状腺激素和槲皮素均可以促进BDNF的合成可知,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
本题要分析槲皮素的作用,需要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即可推出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