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陕西省澄城县2024-2025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g****1 文档编号:11755143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2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澄城县2024-2025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澄城县2024-2025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澄城县2024-2025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2.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水解。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分子淀粉或纤维素可水解形成多个葡萄糖 B.1条多肽链可水解形成多个多种氨基酸 C.1个RNA分子可水解形成4种核糖核苷酸 D.1个双链DNA可水解形成2条脱氧核苷酸链 3.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4.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中DNA分子的双链32P均被标记,(不考虑细胞质DNA),将其放在含31P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正确的是 A.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 B.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均不具有放射性 C.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50%具有放射性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增殖产生的子细胞具有放射性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 B.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及其他异物 D.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 6.某同学从紫色洋葱植株上取该植株上最适宜做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细胞,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KNO3溶液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到如图甲所示图像,图乙表示实验过程中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中从洋葱植株上所取的细胞为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由图甲中O的通透性特点可知,Q处充满了KNO3溶液 C.只有将图甲中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质壁分离才能复原 D.图乙中①可表示K+进入洋葱细胞的方式 7.对某细胞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该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 A.CO2+H2O(CH2O)+O2 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ADP+Pi+能量ATP 8.(10分)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鸟通过鸣叫发出结群信号 二、非选择题 9.(10分)请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有关的问题。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营养成分常用的是________。 (2)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将细菌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_______。 (4)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 (5)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________处理。这样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10.(14分)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1)方法Ⅰ和方法Ⅱ均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用激素处理的目的是使B牛___________,从B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_才能与精子结合。 (3)A牛的精子必须在B牛的生殖道中经过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与B牛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能够观察到___________。 (4)___________为胚胎在受体子宫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若希望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可以使用___________技术。 (5)下图是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①②两个胚胎具有不同遗传物质 B.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 C.胚胎移植可以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③需移植到发情的母牛子宫内发育 D.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和原肠胚等阶段 11.(14分)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也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______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12.银鱼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但在其分类和进化问题上还存在不少争议。按照传统的分类观点,太湖新银鱼、小齿日本银鱼、有明银鱼三个物种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属。科学工作者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资料1:基于传统的调查法,已知三种银鱼在自然条件下的分布区域(见下图)。 资料2:三种银鱼线粒体Cytb基因脱氧核苷酸序列差异比较数据(%)(见下表)。 比较的银鱼 Cyth基因脱氧核苷酸序列差异(%) 太湖新银鱼与小齿日本鱼 26.57 太湖新银鱼与有明银鱼 24.32 有明银鱼与小齿曰本银鱼 -16.95 请依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条件下,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 (2)三种银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都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的发生可以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3)三种银鱼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___________,支持你的这一观点的证据是____________。 (4)三种银鱼都能很好地适应所生存的环境,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要求考生能透彻理解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并能迁移运用。 【详解】 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均含有,属于内环境成分,A正确;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在血浆中不可能找到,B错误;蛋白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血浆中没有,C错误;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血浆中没有,D错误。 血浆、淋巴、组织液中存在的物质: (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D 【解析】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有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A正确; 多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B正确; RNA初步水解产物为4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 1个双链DNA水解形成4种脱氧核苷酸,D 错误。 【名师点睛】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3、D 【解析】 在正式实验前应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适宜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A正确;枝条只能在形态学的下端生根,应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B正确;扦插枝条的芽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同时有利于生长成新的枝条,所以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C正确;此探究活动中存在不同组之间的相互对照,D错误。 4、A 【解析】 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个细胞周期中DNA仅复制一次,因此细胞不管是进行哪种分裂方式,经复制产生的子代DNA都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含有31P,因此子细胞中的所有DNA也都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含有31P,即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 【详解】 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所以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A正确; B、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则产生的子细胞均具有放射性,B错误; C、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也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C错误;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不具有增殖能力,D错误。 5、D 【解析】 试题分析:A、核糖体分为两类,一类附着在内质网上形成分泌蛋白和膜蛋白,一类游离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胞内蛋白,A正确; B、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B正确; 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C正确; D、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D错误. 故选D.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6、C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需注意的是: 1.实验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所选择材料都必须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未选择紫色洋葱作材料,实验效果差,原因是由于不具紫色的洋葱,细胞液无颜色,因此分辨不清,并不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另外,新鲜的水绵、黑藻叶、紫鸭跖草等也是经常使用的材料. 2.试剂种类的选择: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试剂不止一种蔗糖,只要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即可.常用的试剂是0.3g/mL的蔗糖溶液,用0.3g/mL的蔗糖溶液做分离试剂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速度比较缓慢,便于观察变化过程.用适当浓度的乙醇、乙二醇、甘油溶液、硝酸钾溶液也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但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细胞又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从而会自动复原. 3.试剂浓度的选择:试剂的浓度影响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试剂浓度越高,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越快,但试剂浓度过高,细胞会过度失水而死亡,无法复原.所用试剂浓度过低,导致质壁分离过慢,影响对实验结果的观察. 4.取材:撕取的鳞片叶颜色越深越容易观察,撕下的表皮能看到紫色,又不带有叶肉细胞时效果最好.在取洋葱鳞片表皮时,要注意不要让表皮细胞中的液泡破损,如果破损实验不会成功.判断液泡是否破损的依据是:完整的、液光未破的洋葱鳞片叶表皮是紫红色的,而液泡破损的表皮是无色半透明的. 5.引流: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进行引流换液操作,不要一次滴液太多,以免污染物镜镜头. 解:A、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材料选择的是鳞片叶外表皮细胞,A正确; B、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Q处充满了KNO3溶液,B正确; C、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也是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故浓度适宜,会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 D、由于图中需要消耗氧气,说明运输中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C 【解析】 尿嘧啶是组成RNA的成分,细胞器含有尿嘧啶,说明该细胞器中含有RNA,含有R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 A. CO2+H2O(CH2O)+O2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B.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表示脱水缩合过程,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表示有氧呼吸过程,线粒体只能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不能完成整个有氧呼吸过程,C错误; D. ADP+Pi+能量ATP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正确。 8、D 【解析】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是指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来传递的信息。 【详解】 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属于行为信息,A不符合题意;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B不符合题意;丹顶鹤在繁殖季的求偶舞蹈属于行为信息,C不符合题意;鸟通过鸣叫发出结群信号属于物理信息,D符合题意。故选D。 二、非选择题 9、牛肉膏和蛋白胨 不同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pH不同 稀释涂布平板法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不同 灭菌 【解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使用对象主要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详解】 请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有关的问题。 (1)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营养成分常用的是牛肉膏和蛋白胨。 (2)由于不同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pH不同,故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 (3)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由于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不同,故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 (5)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灭菌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防止污染环境。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及菌落的特征的记忆与理解。 10、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 胚胎移植 超数排卵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精子获能 两个极体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胚胎分割移植 B 【解析】 据图分析,方法Ⅰ是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得试管牛E的过程,因此试管牛E属于有性生殖产物;方法Ⅱ是采用核移植技术获得克隆牛F的过程,因此克隆牛F属于无性生殖产物。 【详解】 (1)试管动物技术(方法Ⅰ)涉及到的技术有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核移植,克隆技术(方法Ⅱ)涉及的技术有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因此两者均用到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2)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得供体母牛(B)超数排卵;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与获能精子结合。 (3)精子在生殖道内经过相应生理变化后,才能与卵子结合,称为精子获能;卵子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能够观察到两个极体。 (4)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子宫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利用胚胎分割移植技术可以同时获得多个性状相同的家畜个体。 (5)①②两个胚胎来自于同一个胚胎的分割,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A错误;A细胞不一定是受精卵细胞,也可能是核移植获得的重组细胞,B正确;分析图形可知,胚胎移植过程中经过了有性生殖,不能定向改造动物遗传性状,C错误;图中a过程包括卵裂、囊胚等阶段,但是不包括原肠胚,D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克隆牛和试管牛培育过程的原理以及涉及到的生物技术,弄清楚超数排卵的方法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的准备和卵子的制备。 11、E1和E4 甲的完整 甲与载体正确连接 转录 翻译 细胞核 去核卵母细胞 核DNA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核移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特别是明确PCR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作用、限制酶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详解】(1)要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能够正确表达,目的基因的首端应有启动子,尾端应有终止子。甲是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ˊ末端而获得的L1-GFP融合基因,据此结合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如果用E2或E3,则目的基因不完整,而使用E1和E4这两种限制酶进行酶切保证了甲的完整,而且也保证了甲与载体正确连接,因此,使用的两种限制酶,是E1和E4。 (2)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1中含有GFP基因,而GFP基因的表达产物“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若在导入P1的牛皮肤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表达。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3)若要获得含有甲的牛,可采用核移植技术,即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获得重组细胞,并将该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成重组胚胎,再经过胚胎移植等获得含有甲的牛。 (4)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的缩写,是一种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断的核酸合成技术。若利用PCR方法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则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核DNA作为PCR模板。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1)的解答。解题的关键是:以题意“获得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的过程为切入点,围绕“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及其作用”和图示呈现的“酶切位点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12、两个物种存在地理隔离 不定向性 有明银鱼与小齿日本银鱼 这两种银鱼的Cyt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比较差异的数据最小 自然选择 【解析】 本题以“三种银鱼的分布图及线粒体Cytb基因脱氧核苷酸序列差异的表格数据”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隔离、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1) 资料1 的三种银鱼在自然条件下的分布区域图显示:自然条件下,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因此二者不会发生基因交流。 (2) 资料2显示:三种银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都存在一定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3) 三种银鱼中,有明银鱼与小齿日本银鱼的Cytb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比较差异的数据最小,说明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 (4)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可见,三种银鱼都能很好地适应所生存的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此题的切入点是从“分布图和表格”中提取关键信息:太湖新银鱼和小齿日本银鱼、小齿日本银鱼和有明银鱼均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太湖新银鱼和有明银鱼可分布在同一区域,三者的线粒体Cytb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都存在一定差异。据此,围绕“隔离、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