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十中2024-2025学年生物高二下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①为T淋巴细胞、②为B淋巴细胞、a为淋巴因子
2.如图表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3是透明带,7是原肠腔 B.发育的先后顺序是A→C→B
C.1部位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D.A、B、C时期的细胞都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
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可能会诱发动脉硬化
D.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4.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跨膜运输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
B.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一定不同
C.主动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
D.线粒体外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载体
5.图为人工种子,下列与其培育生产过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种子一般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
B.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C.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可以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
6.如图为某一酶促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反应中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A.ATP的水解 B.麦芽糖的水解
C.乙醇发酵 D.在光下将水分解成H+和O2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下图为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进行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图解,a~d表示相应的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致癌基因导入ES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2)ES细胞可取自囊胚的______,过程b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再进行细胞移植以治疗相应的疾病。治疗人类I型糖尿病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移植该胰岛细胞,理由是______
(3)c过程要求培养液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
(4)d过程表示________,进行此操作前,需对代孕小鼠注射相应激素,以促使其________。
8.(10分)下图为人体有关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D,G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 C, E, F为调节物质):
(1)血液中物质C的含量过高,而抑制下丘脑和A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
(2)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中的_____ (填代号)増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 (填代号)的过程,同时图中结构_______ (填代号)合成分泌功能降低,以維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通过突触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
(5)图中A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B,说明激素调节具有_____的特点。请列举一种能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的激素______
9.(10分)利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菌体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甲为选育及提取获得β胡萝卜素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选出高产突变菌种,还应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从用途上分析,该培养基类型是________。在接入菌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以避免杂菌污染。
(2)某同学进行②接种操作后,培养的平板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所用接种工具是_______,使用前把它浸在盛有_____的烧杯中;由于_______,所以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能生长形成菌落。
(3)进行③过程时,应选取________色的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进行该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经过程⑥浓缩后,可用________法对色素分离并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
10.(10分)下图是某真核生物细胞内基因 m 的表达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为______,其模板链为基因 m 中的______链。
(2)过程②中,某些 RNA 能够将 hnRNA 剪接而形成 mRNA,这说明 RNA 具有_____功能。过程③中翻译的方向是_____(填左→右或右→左),判断的依据 是_________。
(3)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 RNA 分子,再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反映到蛋 白质的分子结构上。这种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能实现不同物质分子之间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 依靠的是_____和_____两种机制。
11.(15分)如图为人在饮水过多情况下的水盐平衡调节简图,请回答:
(1)饮水过多和调节后引起的内环境直接变化A、D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感受A、D变化的感受器名称叫__________________。
(3)腺体B为____;激素C为____,由_____产生,由_____释放,其作用是__________。
(4)F的作用是_____(填“+”或“-”),G的作用是____(填“+”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据图可知:图示过程为细胞①能分泌某种物质a,a通过运输作用于细胞②的膜受体上,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详解】
A、①为前一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a与②后一神经元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传递兴奋,A正确;
B、①为垂体细胞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②为甲状腺细胞,B错误;
C、①为下丘脑细胞分泌 a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②为肾小管细胞,促进对于原尿水的重吸收,C正确;
D、①为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a作用于B淋巴细胞,D正确。
本题考查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某些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可准确判断各选项。
2、A
【解析】
1、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 [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
2、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图中A表示桑椹胚时期;B表示囊胚期,其中1为滋养层,2为内细胞团,3为透明带,4为囊胚腔;C为原肠胚,其中5为外胚层,6为滋养层,7为原肠腔,8为内胚层。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3是透明带,7是原肠腔,A正确;图中A是桑椹胚,B是囊胚,C是原肠胚,胚胎发育的先后顺序为A→B→C,B错误;图B中1是滋养层,2是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各种组织的是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C错误;桑椹胚和囊胚中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原肠胚时期已经分化,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C时期的细胞不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A。
本题结合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几个阶段图解,考查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动物胚胎发育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胚胎所处的时期及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C
【解析】
糖类可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除了多糖和蔗糖,其它均属于还原性糖。
【详解】
A、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还含有S。多糖的组成元素均为C、H、O。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B错误;
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缺少运动,就有可能导致肥胖,若多吃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C正确;
D、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均可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根据该现象不能推知淀粉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
A、氧气跨膜运输为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所以与膜内外氧气的浓度差有关,故运输速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A错误;
B、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分泌蛋白和神经递质均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
C、主动运输的速率不仅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还与载体蛋白有关,当能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再增强,主动运输的速率不变,C错误;
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氧气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故线粒体外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载体,D正确。
故选D。
易错点: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故线粒体膜上无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5、B
【解析】
A、人工种子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然后包上人工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子,A正确;
B、人工种子是由人工种皮和胚状体组成,胚状体已具有根、芽的分化,仍然具有分裂能力,B错误;
C、由于人工种子是由组织培养而来,遗传物质都相同,C正确;
D、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的,离体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的,D正确。
故选B。
6、A
【解析】
据图分析,R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R表示酶,则S代表反应底物;此外反应底物还有水,Q和P表示生成物,即S水解产生了两种产物Q和P。
【详解】
A、ATP的水解需要水和ATP水解酶的参与,产物是ADP和磷酸,A正确;
B、麦芽糖的水解需要麦芽糖酶的催化,但是产物只有葡萄糖一种,B错误;
C、乙醇发酵不需要水的参与,C错误;
D、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2,反应物只有水一种,没有图中的S,该过程也不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
故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显微注射法 内细胞团 分化诱导因子 不能 (ES细胞来自小鼠,)移植后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激素等 胚胎移植 同期发情
【解析】
图中a为转基因技术,b为胚胎干细胞的分化,c为早期胚胎发育,d为胚胎移植过程。
【详解】
(1)把致癌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
(2)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未分化,属于胚胎干细胞;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可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图中ES细胞来自小鼠,给人类移植该胰岛细胞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不能用于人类I型糖尿病的治疗。
(3)c过程要求培养液的成分一般比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激素等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以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4)d过程表示胚胎移植,进行此操作前,需对代孕小鼠注射相应激素,以促使其与供体处于同期发情状态。
早期胚胎培养液与动物细胞培养液成分的比较
项目
早期胚胎培养液
动物细胞培养液
盐类
无机盐、有机盐
无机盐、微量元素
营养物质
氨基酸、核苷酸
糖、氨基酸
调节物质
维生素、激素
促生长因子
特有成分
血清
血清、血浆
8、负反馈调节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 F 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生长激素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A为垂体、B为甲状腺等腺体,C是B分泌的相关的激素;E分泌的激素B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D为胰岛B细胞,激素E为胰岛素;G分泌的激素F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G为胰岛A细胞,激素F为胰高血糖素。
【详解】
(1)据图可知,血液中物质C的含量过高,而抑制下丘脑和A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
(2)图中下丘脑既参与通过释放激素对A、B的体液调节,又参与通过有关神经对G的神经调节;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3)由题图分析可知,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中的F胰高血糖素増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同时图中结构D胰岛素合成分泌功能降低,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通过突触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图中A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B,说明激素调节具有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能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的激素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
易错点:激素调节具有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特点,但并不是所有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都唯一,如甲状腺激素则可作用于全身细胞。
9、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 选择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 (玻璃)涂布器 酒精 基因突变频率低 橙红 扩大所需菌体数量 纸层析
【解析】
分析图甲: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紫外线诱导基因突变,过程②表示微生物接种,过程③④表示选择培养,过程⑥表示浓缩。图乙中菌落均匀分布,利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1)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突变菌能在含有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为了选出高产突变菌种,可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从用途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在接入菌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②接种操作后,培养的平板菌落分布均匀,则该同学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接种工具是玻璃涂布器,使用前应把它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由于基因突变频率低,所以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能生长形成菌落。
(3)菌体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因此进行③过程时,应选取橙红色的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可更好地满足菌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进行该过程的目的是扩大所需菌体数量。经过程⑥浓缩后,可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并和标准样品进行对比。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考查对培养基种类、功能、灭菌方法和接种方法的理解和识记。
10、转录 m2 催化(限制酶的功能) 左à右 自左向右,核糖体上的肽链变长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tRNA对氨基酸的特异性识别(tRNA能识别转运特定的氨基酸)
【解析】
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
(1)由图示可知,过程①为转录,其模板链为基因m中的m2链,因为基因的m2链与转录出的RNA碱基序列互补配对。
(2)过程②中,某些RNA能够将hnRNA剪接而形成mRNA,这说明RNA具有催化功能。过程③中翻译的方向是左→右,判断依据是核糖体上的肽链左到右逐渐延长。
(3)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 RNA 分子,在此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将mRNA中遗传信息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主要依靠tRNA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tRNA对氨基酸的特异性识别(tRNA能识别转运特定的氨基酸)。
本题结合真核生物细胞内DNA转录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等基本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的含义。
11、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 垂体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 +
【解析】
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详解】
(1) 饮水过多时,机体吸收的水增加,导致A所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通过调节后,机体尿量增加,引起D所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 机体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A、D变化)的感受器,其名称叫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3) 腺体B为垂体;激素C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产生,由垂体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 F的作用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减小),可用“-”表示;G的作用是增加尿量,可用“+”表示。
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