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清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zj****8 文档编号:11755125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1.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清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清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清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无子西瓜的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产生、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分离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③②① B.④①② C.①③④ D.④①③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的基因不再表达 B.造血干细胞因辐射发生突变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C.机体中肝细胞与肌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基因不同 D.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无法合成 3.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一般需要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诱导 B.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C.体外培养时,一个B淋巴细胞不但能形成细胞株,而且还能形成细胞系 D.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优越性明显 4.如图是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核DNA含量相同 B.甲、乙和丙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中均含2条染色体 C.根据乙细胞可判断该细胞取自雄性动物 D.丙细胞中基因A和a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不会进化 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 6.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细胞通过跨膜运输的方式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当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 7.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每种蛋白质的A都有20种 B.多肽中B的数目多于A的数目 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高温、低温、强酸、强碱等都会使蛋白质永久失活 8.(10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9.(10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水稻品种:甲(抗病高秆)和乙(感病矮秆),已知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甲与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其中抗病矮杆所占比例为3/16。现以甲、乙为材料,经不同育种方法培育获得矮秆抗病的植株,过程图如下。请回答问题: (1)A/a、B/b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过程①③可表示___________,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可获得新基因的是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 。 (4)过程④理论上可获得___________种单倍体,过程⑤常采用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试剂)处理单倍体的幼苗,图中与之处理相同的是过程___(填序号)。 10.(14分)囊性纤维病是北美国家最常见的遗传病,图1、图2是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基因决定一种定位在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CFTR蛋白会导致Cl-的转运异常,Cl-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CFTR蛋白的表达离不开遗传密码子的作用,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tRNA上只含有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E.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4)某地区人群中每2500人就有一人患此病。下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但父母表现正常,Ⅱ4不患红绿色盲。 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________(用分数表示)。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________(用分数表示)。 11.(14分)图甲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细胞结构,图乙表示该细胞内部分细胞器的物质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序号),能发生减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 (2)图乙中的A和C分别对应图甲中的 ___ 、______(填序号),采用_____法可分离得到这些细胞器。 (3)若图甲细胞为分泌细胞,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所形成囊泡的膜来自图甲中_______(填序号),若细胞器④不断从③上脱落下来,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4)若图甲细胞为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的 ___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12.棉纤维白色(B)和红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育种专家发现深红棉(棉纤维深红色)的基因型为bb,其单倍体植株为粉红棉(棉纤维粉红色),粉红棉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单倍体植株棉纤维少,产量低。为了获得产量高的粉红棉新品种,育种专家对深红棉做了如图(Ⅰ和Ⅱ为染色体)所示过程的技术处理,得到了基因型为ⅡbⅡ(右上角字母表示该染色体所含有的基因,没有字母表示该染色体不含此基因)的粉红棉新品种,解决了单倍体植株棉纤维少的难题。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培育新品种的处理过程发生的变异为__________,该粉红棉新品种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了一种白色棉,该白色棉新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请用遗传图解说明该白色棉新品种产生的过程。 _________ (2)通过分析,粉红棉新品种的种子不能大面积推广。欲得到能大量推广的粉红棉种子,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材料和方法即可)。  (3)图中基因A、a控制的性状分别是抗旱与不抗旱,则图中新品种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理论上抗旱粉红棉占总数的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D 【解析】 获得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④染色体变异;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①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③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知识拓展: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2、B 【解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淋巴细胞(如T细胞与B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详解】 A、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存在基因的表达,A错误; B、造血干细胞因辐射发生突变可导致T细胞与B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B正确; C、机体中肝细胞与肌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二者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 经免疫过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一般要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诱导,A正确;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因此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正确;已经免疫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在体外培养时不能无限增殖,C错误;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D正确。 熟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解析】 由图可知,甲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乙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因此甲和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核DNA含量相同,A正确;甲、乙和丙细胞中染色体组分别为2个、4个和2个,染色体条数分别为4条、8条和4条,因此甲、乙和丙细胞中的每个染色体组都含2条染色体,B正确;图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故应根据甲细胞,可判断该细胞取自雄性动物,而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判断该细胞取自何种性别的动物,C错误;由于二倍体动物细胞基因型为AA,丙图中存在a基因,因此属于基因突变产生的,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能识记和理解细胞图像分裂方式的判断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5、D 【解析】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的变异可能是可遗传变异,如受辐射等条件影响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为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另外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C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因此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2点: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2、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6、C 【解析】 试题分析:白细胞通过胞吞的方式吞噬衰老的红细胞,A错。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的方式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B错。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需要消耗能量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C正确。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自由扩散不需要,D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7、C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其中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B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CO-NH-).据此答题. 【详解】 人体内的每种蛋白质最多含有20种氨基酸,A错误;A是氨基酸,B是肽键,环状多肽中A氨基酸的数目等于B肽键数,而链状多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结构,因此不会使酶失去活性,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本题结合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考查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识记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D 【解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其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的、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使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A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B正确;新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而形成,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包括不同生物之间的影响,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D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明确基因突变及其特点,掌握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二、非选择题 9、分别位于2对(非/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② 诱变育种 4 秋水仙素 ⑦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子一代自交抗病矮杆所占比例为3/16,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 【详解】 (1)由于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过程①表示杂交,③表示自交,整个过程表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图中②过程表示杂交育种,可通过诱变获得新基因,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 (4)F1可产生四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所以过程④花药离体培养理论上可获得四种单倍体,过程⑤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中⑦过程为多倍体育种,与⑤处理方法相似。 本题是对育种的考查,考查对育种方法、育种原理、育种步骤等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育种过程的起点、过程和终点判断其育种方法,分析育种原理。 10、主动运输 基因突变 蛋白质的结构 C、D 1/153 1/32 【解析】 由题意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基因突变、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遗传信息的表达、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图1显示:Cl-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而且需要ATP供能,因此Cl-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图2显示:CFTR蛋白基因缺少3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结构异常,此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 (2)分析图2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 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可见,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A正确;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1个密码子,mRNA不含有碱基T,所以GTA肯定不是密码子,B正确;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tRNA是由许多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单链,在其一端有3个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这样的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D错误;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因此m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鼠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E正确。 (4) 系谱图显示:Ⅱ3和Ⅱ4均正常,其女儿Ⅲ8患病,据此可推知:囊性纤维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与囊性纤维病有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Ⅲ8和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Ⅱ3和Ⅱ4与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进而推知:Ⅱ6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由题意可知:在某地区人群中,囊性纤维病患者(aa)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2500,则a的基因频率=1/50,A的基因频率=1-1/50=49/50,在正常人群中,Aa∶AA=(2×49/50×1/50)∶(49/50×49/50)=2∶49,因此Ⅱ7为致病基因携带者(Aa)的概率为2/51。可见,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2/3×1/2a×2/51×1/2a=1/153。只研究红绿色盲,由题意“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XbY),但父母表现正常”可知,Ⅱ3的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进而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而Ⅱ4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2 ×1/2Xb ×1/2 Y=1/8 XbY;只研究囊性纤维病,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为均为Aa,二者再生一个孩子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1/2a×1/2a=1/4aa;综上分析,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aa×1/8 XbY=1/32aaXbY。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4)的解答。知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以此为切入点准确定位囊性纤维病的遗传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对有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1、①② ①④ ① ④ 差速离心 ③⑦ 会 糖蛋白 【解析】 图甲中,①是线粒体、②是核膜、③是内质网、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膜、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图乙表示几种细胞器的蛋白质、脂质、核酸的组成和比例。 【详解】 (1)有双层细胞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和细胞核的核膜,即①和②;碱基互补配对可发生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①线粒体内含有少量DNA,具半自主性,可自主进行DNA复制,④核糖体上可发生翻译过程。 (2)图乙中,A细胞器含有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说明该细胞器含有生物膜和核酸,由于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因此A应为线粒体,对应图1中的①;C细胞器只含蛋白质和核酸,不含磷脂,说明不含生物膜,因此C应为核糖体,对应图1中的④;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3)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构成生物膜系统,因此图甲中构成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①线粒体、②核膜、③内质网、⑤细胞膜、⑦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核糖体上分泌出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此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因此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所形成囊泡的膜来自图1中③内质网和⑦高尔基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用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因此若细胞器④核糖体不断从③内质网上脱落下来,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4)当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时,会促进癌细胞在体内的分散和转移。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掌握这种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形态、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以及与该过程对应的细胞器膜面积的变化规律。 12、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缺失) ⅡⅡ 用深红棉与白色棉新品种杂交 3/8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深红棉细胞中的Ⅰ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是A和a,所以在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因而培育的单倍体植株有两种;经过处理后 获得粉红色细胞中Ⅱ上b基因所在的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培育新品种的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由于ⅡbⅡb为深红色、ⅡbⅡ为粉红色、ⅡⅡ为白色,所以粉红棉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白色的基因型为ⅡⅡ,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粉红色基因型为ⅡbⅡ,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欲得到能大量推广的粉红棉种子,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深红棉(ⅡbⅡb)与白色棉新品种(ⅡⅡ)杂交,后代全部为粉红色棉(ⅡbⅡ)。 (3)基因A、a分别控制抗旱与不抗旱性状,位于染色体Ⅰ上,与控制颜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AaⅡbⅡ的新品种自交产生的子代中,抗旱粉红棉(A_ⅡbⅡ)的概率=3/4×1/2=3/8。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能够根据图形分析与判断新品种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