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浙江省越崎中学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果醋、腐乳及泡菜中的乳酸都是微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成果醋
C.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如毛霉
D.泡菜泡制的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高,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2.在活细胞中,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 )
①染色体的重要成分
②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能组成多种酶
⑤性激素的主要成分
⑥调节细胞代谢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
3.甲、乙、丙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图像均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的
B.若乙图视野暗,可以通过调大光圈和凹面镜进行调节,丙图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C.乙图和丙图细胞的活性不同,材料均取自洋葱鱗片叶外表皮
D.观察颜色深的材料时,视野应适当调暗,反之则应适当调亮
4.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其中细胞学说创立的意义在于
①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②揭示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③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统一起来
④证明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5.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则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和制作人工种子,应分别选用编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②
6.如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 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
B.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都要保持滤纸干燥
C.图中①和②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其他色素和杂质、β-胡萝卜素
D.该层析的目的是鉴定提取的β-胡萝卜素粗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下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_______________ 。过程①发 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_______________ 的间期。在过程①中如果出现了 DNA 分子中若干个碱基 对的增添,而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这种 DNA 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__ 。
(2)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_____ ,图中 DNA 片段由 500 对碱基组成,A+T 占碱基总数的34%,该 DNA 片段复制 2 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_______________ 。已知甲硫氨 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 AUG、UAC,某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是 AUG,则该 tRNA 所 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__ 。DNA 一条链的碱基序列为—TGTGCGTTGACC—,若以其互 补链为模板合成 mRNA,则在转录过程中,所有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情况为(要求 DNA 的 模板碱基写在前面)_______________ 。
(3)若 a、b 为 mRNA 的两端,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 。一个
mRNA 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 。
8.(10分)下图分别为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第二个甲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单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字母_______所示的结构,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连接起来的。
(3)丙图所示多肽由_____种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中有_____个羧基。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经________过程形成的,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填化学键结构式)。
(4)若第一个甲图中 (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 ,该蛋白质分子中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
9.(10分)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该图示缺少处于__________期的示意图,而该时期细胞主要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即进行__________。
(2)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D中1结构称为__________其向四周扩展会形成__________。
(4)观察染色体最佳时期的图示是__________。
(5)A图细咆有染色体_______条,DNA分子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条;B图细胞有染体_____条,DNA分子_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__条。该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_________条染色体。
10.(10分)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甲、乙、丙、丁、戊、己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1、2、3、4代表组成大分子物质的单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所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细胞中的1与2相比特有的是___________(答案要全面)。
(2)甲的特异性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甲通过乙控制丙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少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发生由乙指导甲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叫做________。
(3)细胞中的乙除了图示作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己和丙参与构成生物膜结构,其中膜的功能主要由膜上的________决定。丁、戊都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相同质量的丁、戊含能量多的是________。
(5)5为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直接供能。通常5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____________。在绿色开花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形成5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下图分别为生物体内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分别属于动物、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的是_____,组成这三种物质的单体都是_____。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即图中字母_______________ 所示的结构表示,各基本单位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 的。
(3)丙图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经__________ 过程形成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 。检验丙和戊可以用______________ 试剂。
(4)丁和戊中的 Mg2+、Fe2+体现了无机盐具有什么功能?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果酒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是酒精,而不是乳酸,A错误;果酒制成后除需转移到温度较高环境外,还需醋酸杆菌且需在有氧环境中才可制作果醋,B错误;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先逐渐增加,后又逐渐降低,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D错误。
2、D
【解析】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①正确;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②正确;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③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④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⑤错误;胰岛素等蛋白质类激素具有调节细胞代谢的作用,⑥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化合物
3、B
【解析】
由图可知,甲表示草履虫,乙图中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丙图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
A、丙图是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的,A错误;
B、若乙图视野暗,可以通过调大光圈和凹面镜调亮视野,丙图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B正确;
C、乙图细胞可以发生有丝分裂,可以来自洋葱的根尖分生区,丙图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取自洋葱鱗片叶外表皮,C错误;
D、观察颜色深的材料时,视野应适当调亮,D错误。
故选B。
4、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①正确;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②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③正确;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没有证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和差异性,④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离体的植物组织或器官,②为愈伤组织,③为胚状体,④为新植株,据此答题。
【详解】
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因此,要制作人工种子,应选③;要获得细胞代谢产物,应该培养到愈伤组织,因此,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应选②,故选D。
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原理及条件,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是解题关键。
6、C
【解析】
题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鉴定的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也不同。点样提取样品要点加在基线中间,而标准样品应点加在基线两侧,即A、D是标准样点,B、C是提取样点。
【详解】
A、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往往含有杂质,在纸层析结果示意图中会有其它色素带,而标准样品只有一个色素带,所以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A正确;
B、对提取出的胡萝卜素进行纸层析鉴定时,为保证色素经过纸层析后,色素点清晰,易于鉴别和区分,点样时应该快速细致,圆点要小,每次点样时都要保持滤纸干燥,B正确;
C、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则在图中的层析谱中,①代表的物质是β-胡萝卜素、②代表的物质是其他色素和杂质,C错误;
D、该层析的目的是鉴定提取的β-胡萝卜素粗品,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中心法则 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 转录 990 酪氨酸 T-A A-U G-C C-G 由a到b (少量 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肽链(蛋白质)
【解析】
试题分析:(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称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过程②是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DNA分子中A与T相等,G与C相等,由题意知,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则G=C=500×2×33%=330个,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是4×2-330=990个.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对应的密码子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酪氨酸.
(3)分析题图可知,若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a到b.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少量mRNA)能迅速合成较多的肽链(蛋白质).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其中①表示DNA的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可提高翻译的速度.
8、糖原 b 磷酸二酯键 3 2 脱水缩合 -CO-NH- 5642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子组成,考查对糖类、核酸、蛋白质结构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肽链中肽键数目判断氨基酸数目,根据R基种类判断氨基酸种类,根据脱水缩合过程和二硫键形成过程计算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
【详解】
(1)第二个甲图中淀粉、纤维素属于植物中的多糖,糖原属于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乙图所示化合物为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为图中b所示的核苷酸,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3)丙图中含有三个肽键,共4个氨基酸,其中第二个氨基酸和第四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代表同一种氨基酸,所以共含有3种氨基酸,第一个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羧基,该化合物中共有2个羧基。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失去一分子水,同时形成一个肽键-CO-NH-。
(4)据图可知,第一个甲图中含有两条多肽链,共含有两条肽链,51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共失去51—2=49个水分子,同时形成两个二硫键,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两个氢原子,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1×128—18×49—2×2=5642。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由n个氨基酸分别形成1条链状多肽或m条链状多肽:
形成肽链数
形成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蛋白质相对
分子质量
1
n-1
n-1
na-18(n-1)
m
n-m
n-m
na-18(n-m)
特别提醒 ①计算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时,除了考虑水分的减少外,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一个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氢原子),若无特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
②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公式na-18(n-m)中的肽链数(m)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9、间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C→A→D 细胞板 细胞壁 C 8 8 0 4 8 8 4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部分时期示意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出现细胞板1,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1)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只有分裂期,还缺少分裂间期;分裂间期的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由以上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后期,B细胞处于前期,C细胞处于中期,D细胞处于末期,因此先后顺序依次是B→C→A→D。
(3)D图中1结构称为细胞板,其向四周扩展会形成细胞壁。
(4)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即图中C图细胞所示的时期。
(5) A图细胞有染色体8条,由于每条染色体只含1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上DNA分子有8个;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所以染色单体为0条。B图细胞有染体4条, 由于每条染色体上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单体上含1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上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8条。该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熟悉有丝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量变化规律。
10、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的表达 逆转录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催化 丙 戊 ADP和磷酸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解析】
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能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各化合物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
结合题目信息及题图中“染色体”“核糖体”以及元素组成等可推出甲为DNA,乙为RNA,丙为蛋白质,丁为糖原,戊为脂肪,己为磷脂,1为脱氧核苷酸,2为核糖核苷酸,3为氨基酸,4为葡萄糖,5为ATP。(1)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后者的五碳糖为核糖;此外,前者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后者特有的碱基为尿嘧啶。(2)甲为DNA,其特异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少数RNA病毒有逆转录酶,当逆转录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能够由其RNA逆转录形成DNA。(3)细胞中的RNA有的作为翻译的模板指导蛋白质合成,有的作为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有的作为运输工具识别并转运氨基酸,有的作为酶催化代谢过程等。(4)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其中。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决定。脂肪中氢的相对含量较等质量糖原中的多,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含能量多的是脂肪。(5)ATP供能后形成的产物有ADP和磷酸。由于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故形成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甲和丙构成染色体,丙和乙构成核糖体,根据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构成,而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从而推导出甲、乙、丙。
11、糖原和淀粉 葡萄糖 核苷酸 b ② 4 脱水缩合 双缩脲 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解析】
甲图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由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
乙图是核酸的部分结构,是由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
丙图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四肽。
丁图是叶绿素分子的局部结构,Mg2+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戊图是血红蛋白分子的局部结构,Fe2+是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
(1)甲图中的三种物质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属于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乙图是核酸的部分结构,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即图中字母b所示的结构。各核苷酸通过②磷酸二酯键连接。
(3)丙图是由4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四肽,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丙是多肽,戊是蛋白质,二者中均含有肽键,而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4)Mg2+是构成丁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Fe2+是构成戊中血红蛋白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体现了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识记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组成,结合题图进行分析解答便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