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届林芝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2.某植物体内合成营养物质A、B和C的控制流程如图所示(注:没有相应的酶时,营养物质的合成速率较慢,即对应的营养物质的含量低)。已知隐性基因a、b和c控制合成的酶没有活性,三对基因之间不存在相互抑制现象。若A-a、B-b 和C-c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反映出基因可间接控制生物性状以及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关系
B.基因型为AaBbCc植株自交,子代中营养物质C含量高的个体占27/64
C.该三对等位基因可构成27种基因型,所控制的表现型却只有4种
D.基因型为AaBBCc植株与aabbcc植株进行测交,子代性状比为2:1:1
3.郁金香花朵的颜色十分鲜亮夺目,其亮丽的颜色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结构决定的( )
A.叶绿体 B.液泡 C.线粒体 D.细胞质
4.某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中DNA分子的双链32P均被标记,(不考虑细胞质DNA),将其放在含31P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正确的是
A.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
B.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均不具有放射性
C.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50%具有放射性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增殖产生的子细胞具有放射性
5.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拟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R I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DNA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6.下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染色体组是AA和BB的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参与
B.c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AABB
C.过程②一般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
D.过程④和⑤必需在光下才能进行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N1—N6代表能量值)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图中的
(2)图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直接来自生产者还是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请据图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8.(10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导的团队从黄花蒿植物中提取出了青蒿素。研究发现,青蒿素在治疗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疾病方面有显著的作用。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60℃以上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青蒿素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现有四氯化碳(沸点76.5℃)和乙醚(沸点34.5℃)两种溶剂,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作为萃取剂。
(2)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对青蒿素提取液(待测样品)的鉴定结果,检测待测样品的方法是________,
①中物质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_______②中的物质。检测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
9.(10分)为了检测高原训练对运动员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需要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血红蛋白进行提取和分离,其步骤如下:
(1)在红细胞的洗涤操作中,血液离心后结果如图所示,其中血红蛋白位于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洗涤红细胞时,要用相当于红细胞液体体积5倍的___________洗涤红细胞3次,然后加入蒸馏水到原血液体积,再加40%的_____________,搅拌约10 min,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2)在样品粗分离操作中,将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放在透析袋中进行透析。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血红蛋白的纯化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杂蛋白除去,最后经___________电泳进行纯度鉴定。研究小组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蛋白质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在装填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结果显示,经过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有了明显升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图中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_____.
(2)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_____.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有_____.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
11.(15分)以现有大豆品种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其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筛选出抗病大豆新株(品)系。请据此回答问题:
(1)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_________,该过程用到的酶有________。
(2)在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时往往要用___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_细胞,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
(3)抗性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基因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其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是__________,其个体生物学水平的检测方法为_______________。
(4)转基因大豆细胞培养成转基因大豆植株,需要通过的过程是___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试题分析: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
细胞膜上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是蛋白质而非图乙中的磷脂,B错误;
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C正确;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为亲水的头部,b为疏水的尾部,故a部分与水面接触,D正确。
考点: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2、A
【解析】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依据题干信息,营养物质C含量最高的基因型是A B C 。
【详解】
生物体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错误。基因型为AaBbCc植株自交,子代中营养物质C含量高的个体基因型应是A B C ,占3/4×3/4×3/4=27/64,B项正确。每对等位基因都可以构成三种基因型,故三对等位基因可以构成3×3×3=27种基因型,表现型有: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营养物质A含量高、营养物质B含量高、营养物质C含量高,共4种表现型,C项正确。基因型为AaBBCc植株与aabbcc植株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有AaBbCc(营养物质C含量高)、AaBbcc(营养物质B含量高)、aaBbCc(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aaBbcc(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表现型比例为:三种营养物质都不含:营养物质C含量高:营养物质B含量高=2:1:1,D项正确,故选A。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如果遇到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题时,就可以把它分解为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来考虑,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
如 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Αa;Bb×bb。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的不同类型的问题,自由组合定律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因而可以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3、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郁金香花朵的颜色十分鲜亮夺目,其颜色与细胞中含有的色素有关,而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结构有叶绿体和液泡。
【详解】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使得叶片呈现绿色,A错误;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B正确;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色素,C错误;细胞质分为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范围较广,D错误。
4、A
【解析】
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个细胞周期中DNA仅复制一次,因此细胞不管是进行哪种分裂方式,经复制产生的子代DNA都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含有31P,因此子细胞中的所有DNA也都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含有31P,即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
【详解】
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所以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A正确;
B、若该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则产生的子细胞均具有放射性,B错误;
C、若该细胞是精原细胞,则其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也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子细胞100%具有放射性,C错误;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其不具有增殖能力,D错误。
5、C
【解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载体。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
(3)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 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 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在目的基因的两端、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都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的切割位点,因此可以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之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A正确;
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C导入到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段,之后再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上,B正确;
图2中显示标记基因时潮霉素抗性基因,应该在培养基中添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C错误;
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D正确;
故选C。
本题以增加菊花花色类型为材料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D
【解析】
图中①过程为去壁,②过程为原生质体的融合,③过程为细胞壁的再生,④过程为脱分化,⑤过程为再分化,⑥过程为试管苗的移栽。
【详解】
A、除去细胞壁,可利用酶的专一性,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细胞壁,A正确;
B、考虑细胞两两融合,杂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是AABB、AAAA或BBBB,B正确;
C、常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促进原生质体的融合,C正确;
D、脱分化过程应在无光条件下进行,D错误。
故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N2 N5/N2 生产者 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并未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本质上应该是生产者的部分 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解析】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涉及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即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分析图形是应是N2。
(2)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同化量之比,分析图形可知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是N2,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是N5,所以传递效率是N5/N2×100%。
(3)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直接来自生产者而不是初级消费者,因为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并未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本质上应该是生产者同化的部分。
(4)能量流动时在随着营养级进行的,而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食物关系是不能逆转的,在每一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这些是不能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所以就会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温度过高,青蒿素受热分解 不易挥发 青蒿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乙醚 水浴 使萃取剂(乙醚)冷凝,回收萃取剂 纸层析法 大于 待测样品中不含青蒿素
【解析】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蒸馏、压榨和萃取。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因此提取青蒿素时不宜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题图分析:A、B、C、D四点中,A点和D点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B点和C点属于提取样品的点,①代表β-胡萝卜素,②代表提取样品中所含有的其它色素杂质。
【详解】
(1)由于青蒿素不易挥发,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且对热不稳定,温度过高,青蒿素受热分解,所以青蒿素的提取不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由于青蒿素在60℃以上易分解,所以萃取时应该选择沸点较低的乙醚作为萃取剂。
(2)由于有机溶剂易燃,所以萃取青蒿素的过程应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时常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罝,目的是使萃取剂(乙醚)冷凝,回收萃取剂。
(3)该图所示的鉴定方法称为纸层析法。在图中的色谱中,①代表β-胡萝卜素,②代表提取样品中所含有的其它色素杂质,因此①中物质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于②中的物质;该检测结果表明待测样品中不含青蒿素。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三种方法,能够根据青蒿素的理化性质分析判断其应该采取的方法,还要能够分析题(3)图中不同数字代表的含义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9、沉淀物 生理盐水 甲苯 去除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较大 气泡会扰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使得到的红色带区歪曲、散乱,降低分离效果 高原环境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血红蛋白含量会增加
【解析】
根据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色谱法(分配色谱法):①原理: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②凝胶材料:多孔性,多糖类化合物,如葡聚糖、琼脂糖。③分离过程:混合物上柱→洗脱→大分子流动快、小分子流动慢→收集大分子→收集小分子。洗脱:从色谱柱上端不断注入缓冲液,促使蛋白质分子的差速流动。④作用:分离蛋白质,测定生物大分子分子量,蛋白质的脱盐等。
【详解】
(1)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而血液离心后的各种血细胞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因此血红蛋白位于沉淀物中。洗涤红细胞时,生理盐水可以保持红细胞不破裂,而5倍体积洗涤3次可以去除杂蛋白,得到更纯的红细胞。加入蒸馏水,红细胞吸水破裂,加入40%的甲苯,溶解红细胞膜,最终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2)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因此透析可以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血红蛋白的纯化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杂蛋白除去,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因此,研究小组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先从层析柱中洗脱出来。如果凝胶装填得不够紧密、均匀,就会在色谱柱内部形成无效的空隙,使本该进入凝胶内部的样品分子从这些空隙中通过,搅乱洗脱液的流动次序,影响分离的效果,因此在装填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
(4)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为了利用更多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运动员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有了明显升高。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核糖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细胞膜 线粒体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2)内质网有运输作用,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3)除分泌小泡外,参与酶原颗粒分泌过程的非细胞器结构有细胞膜.
(4)酶原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生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1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a2+(CaCl2溶液) 感受态 抗原-抗体杂交 用大豆疫霉菌感染大豆植株,观察其生长状况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
(2)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之前,往往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便于重组质粒的导入。
(3)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可以利用抗原-抗体杂交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也可以用大豆疫霉菌感染大豆植株,观察其生长状况。
(4)转基因大豆细胞培养成转基因大豆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