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光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y****6 文档编号:11755136 上传时间:2025-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6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光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光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光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 B.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它可来自于动物细胞内麦芽糖的水解 C.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D.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Ⅰ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 2.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幼年时激素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 B.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 C.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D.激素②通过作用于垂体b,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下列有关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不能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 C.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H] D.有氧呼吸只有第三阶段产生ATP 4.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D.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5.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B.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Ⅱ、Ⅲ和Ⅳ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Ⅳ作为受体细胞 6.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了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 C.1组中的甘油分子和2组中的葡萄糖都进入了细胞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如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_,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________细胞,小部分形成________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________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8.(10分)下图为A、B两种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步骤①的方法是__________。步骤②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之后___(是/否)需要筛选。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物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其中步骤④是__________。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相比,该杂种植物是新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育该杂种植物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0分)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具有___________结构。(在甲、乙、丙中选择) (2)甲图内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中结构c较大,而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 很小,这进一步表明结构c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 (3)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图和丙图分别通过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填空)扩大了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___________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 (4)丁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序号),若该细胞为人体浆细胞,细胞内抗体经①②合成后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③中,③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该过程中能量的供给主要来自___________(填序号)。 10.(10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水稻品种:甲(抗病高秆)和乙(感病矮秆),已知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甲与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其中抗病矮杆所占比例为3/16。现以甲、乙为材料,经不同育种方法培育获得矮秆抗病的植株,过程图如下。请回答问题: (1)A/a、B/b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过程①③可表示___________,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可获得新基因的是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 。 (4)过程④理论上可获得___________种单倍体,过程⑤常采用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试剂)处理单倍体的幼苗,图中与之处理相同的是过程___(填序号)。 11.(15分)下图分别是蓝藻细胞和酵母菌细胞(①为细胞壁)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蓝藻细胞中的⑤、酵母菌细胞中的②和④分别表示____、____、____。  (2)蓝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③]____,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物质)。  (3)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从细胞结构看,蓝藻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是_________。  (4)从物质合成所利用的能量看,蓝藻与硝化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  (5)蓝藻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膜性结构④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叶绿体是否为完成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本题涉及细胞内多种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可以结合细胞内化合物——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依次逐个分析每一个选项即可作答。 【详解】 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不一定是葡萄糖,A错误;动物细胞内不含有麦芽糖,B错误;T只参与DNA组成,U只参与RNA组成,在人体心肌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C错误;还原型辅酶Ⅰ即NADH,可与02结合生成水,其组成元素有C、H、O、N、P,D正确。 本题易错选项A或B,错因在于:(1)对多糖理解不全面,多糖不仅指淀粉、纤维素和糖原,还包括其他多糖,单体中不仅包括葡萄糖,还包括其他单糖;(2)对麦芽糖存在位置理解不正确,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可以水解为麦芽糖,并进一步被水解为葡萄糖,但该过程不是发生于植物细胞内,而是发生在胚乳的位置,胚乳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不是细胞结构。 2、D 【解析】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C正确;幼体时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A正确;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正确;②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作用于b甲状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错误。 3、A 【解析】 A、人体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因此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A正确; B、葡萄糖既能作为有氧呼吸的底物,也能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H],C错误; D、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D错误。 4、D 【解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详解】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以使微生物分散开,A正确; 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选择菌落数在30~300个的培养基进行计数,B正确; C、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C正确; D、若菌液浓度较大,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可能出现多个菌落相连的现象,D错误。 故选D。 5、C 【解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细胞Ⅰ为卵原细胞,细胞Ⅱ为经过复制的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Ⅲ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Ⅳ是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据此解题。 【详解】 A、据图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需要促性腺激素处理,A正确; B、图中看出次级卵母细胞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成熟的卵细胞,从而形成受精卵,B正确; C、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而Ⅳ是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C错误; D、动物基因工程中,利用动物的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因为该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和早期胚胎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考生要能够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难度适中。 6、C 【解析】 据图分析: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复原;在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葡萄糖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因为失水变短。 【详解】 A、清水组的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蔗糖组的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但是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细胞多于出细胞,15min之后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组中的甘油分子和2组中的葡萄糖都进入了细胞,C正确; D、蔗糖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因此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缩短,但是萝卜条不可能无限缩短,D错误。 故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和现象,能够根据细胞吸水和失水发生的条件分析四组实验中萝卜条长度增加、减小、先减小后增加的原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1)体温调节 甲状腺 (2)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3)浆 记忆 效应T T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 (1)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导致与产热相关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体温上升。 (2)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原尿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消灭靶细胞依赖效应T细胞.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T细胞的免疫活性下降,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 (4)通过以上图解分析,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依赖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三者密切配合,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1、H7N9病毒→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温上升。 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3、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8、酶解法 聚乙二醇 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脱分化 该杂种植株与A、B两种植物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不遵循,该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详解】 (1)步骤①是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步骤②是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PEG);诱导后形成的两两融合的原生质体有三种,所以需要进行筛选。 (2)图中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为杂种植物;其中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图中获得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间均存在生殖隔离,与A、B不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新形成的物种。 (3)图示为体细胞杂交过程,没有经过不同配子的结合,所以不属于有性生殖,因此该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确定5个过程的名称,掌握每个过程的细节及其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乙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e、h 酶 ④⑤ 囊泡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④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甲为细胞核,a为染色质、b为核膜、c为核仁;乙图为线粒体,d为外膜、e为内膜并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了线粒体的膜面积;丙图为叶绿体,f为外膜、g为内膜、h为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增加了叶绿体的膜面积;丁图中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线粒体,⑤为叶绿体。 【详解】 (1)洋葱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出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因此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只有甲乙丙中的乙(线粒体)。 (2)已知蛋白质合成活跃的卵母细胞中结构c(核仁)较大,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很小,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这说明结构c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是线粒体,通过内膜(e)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了线粒体的膜面积,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丙图为叶绿体,h为基粒,而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增加了叶绿体的膜面积,光反应在此进行。这些扩大的膜面积,为这些反应需要的酶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 (4)丁图中①为核糖体,②为内质网,③为高尔基体,④为线粒体,⑤为叶绿体,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抗体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有①核糖体(合成肽链)和②粗面内质网(将肽链加工成蛋白质),合成后通过囊泡运输到③高尔基体中,高尔基体对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再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需要④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够正确识别图中各个细胞器的名称,并能够识别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结构的名称。 10、分别位于2对(非/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② 诱变育种 4 秋水仙素 ⑦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子一代自交抗病矮杆所占比例为3/16,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 【详解】 (1)由于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过程①表示杂交,③表示自交,整个过程表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3)图中②过程表示杂交育种,可通过诱变获得新基因,该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 (4)F1可产生四种配子,分别为AB、Ab、aB、ab,所以过程④花药离体培养理论上可获得四种单倍体,过程⑤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中⑦过程为多倍体育种,与⑤处理方法相似。 本题是对育种的考查,考查对育种方法、育种原理、育种步骤等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根据育种过程的起点、过程和终点判断其育种方法,分析育种原理。 11、拟核 细胞核 核糖体 核糖体 ATP 无叶绿体 细胞质 蓝藻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进行光合作用 否 【解析】 分析题图:左图为蓝藻,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光合片层,⑤表示拟核;右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壁,②为细胞核,③为内质网,④为核糖体,⑤为细胞膜,⑥为线粒体,⑦为液泡,⑧为细胞质基质。 【详解】 (1)由图分析知蓝藻细胞中的⑤、酵母菌细胞中的②和④分别表示拟核、细胞核和核糖体。 (2)蓝藻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③核糖体,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3)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二者都是真核细胞,但酵母菌是异养生物,无叶绿体,而菠菜叶肉细胞有叶绿体,是自养生物;从细胞结构看,蓝藻细胞无线粒体,其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是细胞质。 (4)从物质合成所利用的能量看,蓝藻与硝化细菌的主要区别是蓝藻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5)由于蓝藻含有的色素是藻蓝素和叶绿素,与光合作用有关,因此蓝藻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膜性结构④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绿体不是完成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识记和理解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细胞呼吸的场所、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的区别等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