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考知识点归纳1单选题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卓越贡献。下图是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C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D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2答案:BA、从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道核电荷数是3,不符合题意;B、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符合题意;C、由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知道,锂原子的相对原
2、子质量是6.941,单位不是g,不符合题意;D、由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则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C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答案:D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不符合题意;B、“元素论”和“原子
3、-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不符合题意;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故选D。3、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钇属于金属元素B钇的原子序数是39C钇的相对原质量是88.91克D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答案:C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
4、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从名称来分析,钇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B、从图中可知,钇的原子序数为39,B正确;C、从图中可知,钇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一般不带单位,C错误;D、根据原子的序数等于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D正确。故选C。4、“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硒B硅C铝D锡答案:B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故选:B。5、某同学从衡阳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
5、发现从衡阳带来的密封饼干包装袋鼓起了。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A袋内饼干的体积变大B袋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C袋内气体分子个数增多D袋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变大答案:D将方便面从衡阳带到西藏,西藏属于高原地区,气压低,故饼干包装袋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而饼干的体积、气体分子的体积和个数不会变化。故选D。6、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B48C70D26答案:A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2。故选A。7、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下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钛原子的电子数为22B钛为非金属
6、元素C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2D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答案:A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钛原子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均为22,符合题意;B、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钛元素名称偏旁为金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C、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钛原子中子数为48-22=26,不符合题意;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不符合题意。故选A。8、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A152m16gB152m16C152m12gD152m12答案:A分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原子的质量
7、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mg16,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152mg16=152m16g,故选A。小提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克。9、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A中子B质子C电子D质子和电子答案: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故选:B。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PQRW反应前的
8、质量(g)521418反应后的质量(g)20x413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P+Q=2R+W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答案:DA、P增加了15g,W减少了5g,所以参与反应的质量比=15g:5g=3:1,选项A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2g+14g+18g=20g+x+4g+13g,x=2g,说明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参与反应,选项B错误;C、反应后R质量为4g,Q质量为2g,两者质量比=4g:2g=2:1,选项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Q的质量未发生改变,符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特点,但是其化学
9、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无法判断,因此只能推断可能为催化剂,选项D正确。故选D。11、用锶制成的原子钟精准度极高,常用于卫星的精准计时。下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B锶是金属元素C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锶的元素符号为Sr答案:C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子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即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锶是金属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锶原子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表示元素符号,故锶的元素符号为Sr,故D正确,
10、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020年6月23号我国北斗导航组网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启北斗导航的全新时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铷的元素符号为RbB铷的中子数为37C铷属于非金属元素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答案:A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铷的元素符号为Rb,说法正确;B、铷的质子数为37,中子数为85-37=48,说法错误;C、铷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11、说法错误;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单位是“1”,不是“g”,说法错误;故选:A。1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答案:A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不符合题意;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空航天,作助燃剂,不符合题意;D、氧气能供给呼吸,与体内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不符合题意。故选
12、A。14、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其中区域代表的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答案:B区域地壳中元素含量占比27.7%,即含量排第二位,表示硅元素。故选:B。15、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答案:A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酒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芳香四溢,符合题意;B、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的本身是有新物质生成,故分子种类一定发
13、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不是分子大小,不符合题意。故选A。多选题1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答案:CDA、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A不正确;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是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B不正确;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C正确;D、水由水分子构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
14、小粒子是水分子,故D正确。故选CD。17、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的B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D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实际原子质量之比答案:BD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上,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实际原子质量之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18、如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
15、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的元素符号为ZnB锌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电子决定C锌的相对原子为65.39gD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0,y=2答案:ADA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右上方表示元素符号,锌的元素符号为Zn,故正确;B、锌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的,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0,y=30-2-8-18=2,故正确;故选:AD。19、下列元素符号和名称书写都正确的是A碳CB钠NeC贡HgD铝AL答案:AA、碳正确元素符号为C,与A选项书写相符,故A选项正确;B、金属钠正确的元素
16、符号为Na,故选项B错误;C、Hg元素正确的名称为汞,故C选项错误;D、金属铝正确的元素符号为Al,故D选项错误;故选A。20、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A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C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粒子质量答案:ADA、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说明了金原子核带正电,故A说法正确;B、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金原子并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说法错误;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
17、带电荷情况,故C说法错误;D、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AD。21、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证明分子的运动C探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D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答案:BDA、如图所示,推动注射器,会使空气由长导管进入装置,随后由短导管导出,故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B、如图所示,氨气的分子运动到A中遇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是酚酞变红,从而证明分子的运动,选项正确;C、如图,在烧杯内会出现小水滴,则会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但无法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选项错误;D、水蒸发后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
18、到玻璃片会变为小水滴,从而证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正确;故选:BD。22、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答案:BCA、从苯分子图像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A正确。B、从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可以看出,图中的文字是移走原子后所形成的,说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可以进行移动,但却不能说明原子的内部构成;B错。C、没有图示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错。D、苯由苯分子构成;硅由硅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
19、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C。23、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一分子间存在间隙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一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食物腐烂变质一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BD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跑到了对方的间隔中去,不符合题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符合题意;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
20、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D、食物腐烂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故选BD。24、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分子不可分D分子里,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等答案:CDA.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旧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错误;D.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分子里,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错误。故选CD。2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
21、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A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B物质的构成模型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关系模型D原子结构模型答案:BC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选项模型说法错误。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选项模型表示正确。C、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模型表示正确。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选项模型表示错误;故选BC。填空题2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答案:氧元素(或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22、是氧元素(或O)。2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_,相对原子质量是_。(3)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_元素相似。答案:金属;1530.97;四镁。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根据元素的名称可知均是以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2)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5,所以质子数是15,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3)
23、R2+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电子层数是4,所以位于第四周期,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的镁元素相似。28、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1)变化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填微粒名称);(2)下列关于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写序号);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3)从变化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答案:氢原子和氧原子AC物理变化分析:由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是氢气在氧
24、气中点燃生成水,变化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1)由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是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故该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2)变化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该过程分子的种类、大小都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性质就不会变,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整个过程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AC。(3)从变化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宏观信息是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29、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左图是1至18号元素、右图是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
25、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左图中,X=_。(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3)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是: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_依次递增(写一种即可)。答案:17失去Sr2+质子数分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1)根据元素周期表,X是氯元素的质子数,所以是17;(2)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因此锶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Sr2+;(3)根据题意可知,从左到右,同一周期的质子数依次增加。小提示: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性质进行作答即可。30、元素锶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锶的元素符号为Sr。
26、(1)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周期。锶离子的化学符号是_。(2)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答案:(1)五Sr2+(2)ACB分析:(1)锶元素的质子数是38可知,锶原子的核外有5个电子层,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锶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学符号是Sr2+。(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在C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由图1可知,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与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的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但其属于稳定结构,与锶原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