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知识点总结
1
单选题
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天空中乌云翻滚
答案:A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
A、公园里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正确;
B、春天里柳絮飞扬,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柳絮是宏观物体,故B不正确;
C、海面上浪花飞溅,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浪花是宏观物体,故C不正确;
D、天空中乌云翻滚,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乌云水蒸气形成,是宏观物体,故D不正确。故选A。
2、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ΔHg+O2↑
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
答案:B
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Δ2Hg+O2↑,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如汞由汞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
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C.氮元素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D.1个N2分子中含有7个电子
答案:A
A、由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在化学反应中,可得到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负电荷;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氮化镓的化学式为GaN,选项A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选项B不正确;
C、由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镓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选项C不正确;
D、由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故1个N2分子中含有14个电子,选项D不正确。故选A。
4、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答案:D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不需要外力作用,错误。故选D。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铜
B.氧气
C.氯化钠
D.氢氧化钙
答案:B
A、铜由铜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
A.铁B.钙C.锌D.氟
答案:D
分析: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氟元素。
故选D
7、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B
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利用了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
故选B。
8、人体内缺锌会引起多种疾病。锌元素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的原子序数为30
B.锌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5
D.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答案:A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锌的原子序数为30,符合题意;
B、由“金”字旁可知,锌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0,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金属D.维生素
答案:B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故选B。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加德罗
答案:C
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错误;
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B错误;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
D、阿伏加德罗 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各图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
A.B.
C.D.
答案:B
分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A、根据图示,图中分子相同,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该图中只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中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图中只有一种原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D.分子停止运动
答案:B
A、氢气在液化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质量不变,选项错误;
B、气体物质分子间隔较大,液态物质分子的间隔较小,所以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减小,选项正确;
C、氢气在液化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体积不变,选项错误;
D、分子总是在不停运动的,不论物质以哪种状态存在,分子都是运动的,选项错误。
故选B。
13、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答案:B
A、简易净水器是利于小卵石、沙子、膨松棉等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不能杀菌消毒,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正确,符合题意。
C、简易净水器是利于小卵石、沙子、膨松棉等将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不符合题意。
D、净化后的水会溶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故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不是蒸馏水,不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选择B。
14、下列有关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分子体积变小B.氧分子质量变小
C.氧分子数目变少D.氧分子间空隙变小
答案:D
A、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错误;
B、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氧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氧分子的数目不变,故C错误;
D、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5、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A.食盐B.水C.金刚石D.空气
答案:C
A、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多选题
16、下列表示气体分子示意图“”与“”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答案:BC
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据此分析。
A、如图,每个粒子都是由1个 原子和2个 原子构成,故是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如图,一种粒子是由1个 原子和1个 原子构成,另一种粒子是由2个O原子构成,故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如图,一种粒子是由1个 原子和2个 原子构成,另一种粒子是由2个 原子构成,故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D、如图,每个粒子都是由2个 原子构成,故是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C。
17、2019年4月,权威杂志《 Nature》报道:科学家在距离地球3000,年的一个年轻的行星状星云中,首次发现了宇宙中最早的化学反应产物氦合氢离子(HeH+)(其模型如图)。科学家认为氦合氢离子是宇宙中最早的氢气来源,并于1925年就在实验室中合成了He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测HeH+可能具有强酸性B.如图模型中大球为H+,小球为He
C.一个HeH+共含有3个电子D.宇宙中早形成的元素是相对原子质量小的元素
答案:AD
A、HeH+中含有氢元素,可能与H+的化学性质类似,具有强酸性,此选项推测正确;
B、因为H+只有一个电子,也失去了,只剩下原子核,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所以模型中大球为He,小球为H+,此选项推测错误;
C、因为He原子有2个电子,H原子有1个电子,所以HeH+的电子数为2+1-1=2个,此选项推测错误;
D、宇宙中最早的元素是氢,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它是在宇宙形成不久后,由那些粒子组成的,因为它的结构最简单,所以最容易形成,然后氢聚变,生成氦,有了氢,才有了后来的各种物质,此选项推测正确;
故选:AD。
18、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可能是( )
A.n-10B.n+10C.10-nD.n10
答案:AC
该粒子核外电子数为10,若n>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为阳离子,则该离子所带电荷数是n-10;若n<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为阴离子,则该离子所带电荷数是10-n。故本题选AC。
1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答案:BC
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和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
A、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选项正确;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同为钠元素的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1和10,故选项错误;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例如同为碳元素的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有6、7、8之分,故选项错误; D、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故选项正确。故选BC。
20、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
C.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D.都可用物质的量计量
答案:AD
A、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符合题意;
D、分子、原子属于微观粒子,都可用物质的量计量,符合题意;
故选AD。
2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5:2
B.反应物有剩余
C.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混合物
答案:AD
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的数目关系是:
A、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物有剩余,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变,故C说法正确;
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D。
22、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答案:AD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再分,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分子,错误;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AD。
23、下列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铁B.氦气C.氯化钠D.水
答案:AB
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钠是由金属阳离子钠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小提示: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24、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答案:CD
A. 该反应的生成物由一种分子构成,则生成物为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分子,生成物是一种分子,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符合题意。
故选CD。
25、“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化学式: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有一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氨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答案:AC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NH3+CO2一定条件CO(NH2)2+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生成物中水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氨分子的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将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因此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量,利于碳中和实现,减缓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填空题
26、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铱、锑等九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其中锑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1)锑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锑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_;
(3)锑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______个电子。
答案: 金属 51 5
(1)锑元素的汉字名称中有“钅”旁,锑属于金属元素;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故锑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1;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锑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
27、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微观的角度看问题。
(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水在常温下的挥发和水受热加快蒸发的情况,从以上如图中能够读出的结论是:物理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_________改变;
(2)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上图中能够看出: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是_______________;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是否发生变化:_____;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原子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填“变”或“不变”)
(4)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子之间的间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不变 变 不变 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的过程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了。
(2)从上图中能够看出: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原子是不发生变化。
(4)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的过程。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下表,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这两个周期开头的元素是______,结尾的元素是_______。(填“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3)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周期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速变规律。
①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
②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答案:(1) 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2) 15 30.97
(3) 同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这两个周期开头的元素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结尾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
(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15,故磷原子的质子数是15;
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
(3)①同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
②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29、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 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_____能支持燃烧。
(2)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原子,是因为原子_____。
(3)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
(4)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干的更快,原因是_____。
答案: 氧分子 体积很小 氧原子和汞原子 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
(1)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氧分子能支持燃烧。
(2)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测到原子,是因为原子体积很小。
(3)化学反应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氧化汞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氧原子和汞原子。
(4)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干的更快,是衣服的水以分子的形式运动到了空气中,故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
30、地壳中各元素含量按从高到低的顺序,铝元素含量仅次于________;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__________。
答案: 硅##Si 氧气##O2
地壳中各元素含量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铝元素含量仅次于硅。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氧气。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