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黄岛区、胶州市数学五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仔细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米15厘米=(______)米 2.09吨=(______)千克
3千米75米=(______)千米 0.7时=(______)分
2.小张的邮票比小王的3倍多2张,如果小王有a张邮票,小张有(______)张邮票;如果小张有b张邮票,小王有(______)张邮票。
3.在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
40秒=(______)分 60公顷=(____)平方千米
4.一个哈密瓜,每人吃 ,3个人吃了这个哈密瓜的________,5个人又吃了这个哈密瓜的________
5.在中,当是(________)时,是最大的真分数。
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墨水盒的体积约是168________ 一个集装箱的体积是8________
一间卧室的占地面积为30________ 一瓶眼药水的容积是5________
7.水的循环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林区降水总量的会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的水被森林吸收或渗透到地下.渗透到地下的水比蒸发掉的水少,少的部分占降水总量的.渗透到地下的和被森林吸收的水量之和共占降水总量的(_______).
8.在○里填“>”“<”或“=”.
○0.3 ○ ○5
9.5.65立方分米=(___________)立方厘米
4.05升=(____________)毫升=(_____________)立方厘米
10.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质数,使等式成立。
60=(________)+(________) 38=(________)+(________)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两个连续自然数(大于0)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1._____
12.因为4.5÷3=1.5,所以4.5是3的倍数,3是4.5的因数。(_________)
13.把一个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是它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变.(______)
14.1--=1- (____)
15.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半圆的对称轴只有一条。(______)
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学校运来8m³的沙子,铺在一个长4m、宽2m的沙坑里,可以铺( )m厚。
A.1 B.2 C.1.5
17.1—10这10个数中,所有合数的和是( )
A.38 B.37 C.39
18.把4千克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千克。
A. B. C. D.
19.从20名女同学中挑选6名身高相近的同学跳舞,应该用( )方法比较合适.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20.在下面各式中,除数能整除被除数的是( ).
A.12÷4 B.1÷3 C.2.5÷2.5
四、细想快算。(每题6分,共18分)
21.直接写出得数.
+= -=
1-= 4+= -= +=
22.脱式计算。
+- 15-5÷12-
23.解方程
X-= X-(-)=
五、能写会画。(每题4分,共12分)
24.画一画。
(1)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B。
(2)将图形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C。
(3)将图形A向右平移8格,再向上平移5格,得到图形D。
25.身高的变化.
下表示小海从一至六年级身高的变化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小海身高/cm
115
122
130
136
145
155
(1)根据表中的数据把上图补充完整.
(2)小海的身高在哪个阶段长得最快?
(3)小海的身高在( )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大,( )年级时差距最小.
(4)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cm.请你预测小海九年级时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
26.下面各图分别是某个图形的,请你画出它们原来的图形。
(1) (2)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小丁丁把他储蓄罐里所有的5角硬币取出来,先围成一个正方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三角形,也正好用完。正方形每条边比三角形每条边少用了5枚硬币。小丁丁储蓄罐里的5角硬币一共价值多少元?
28.五(1)班的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按3人一组,或4人一组都正好分完。已知五(1)班的人数在40-50人之间,五(1)班有多少人?
29.一个正方体盒子,棱长为0.3cm,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30.李老师把48个苹果和36个橘子平均分给一群小朋友,正好分完。这群小朋友最多有多少人?平均每人分到多少个苹果?
3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
一、仔细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6.15 2090 3.075 42
【分析】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把15厘米换算为米,用15除以进率100,再加上6;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把2.09吨换算为千克,用2.09乘进率1000;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把75米换算为千米,用75除以进率1000,再加上3;
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把0.7时换算为分,用0.7乘进率60。
【详解】6米15厘米=(6.15)米 2.09吨=(2090)千克
3千米75米=(3.075)千米 0.7时=(42)分
故答案为:6.15;2090;3.075;42
【点睛】
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进率。
2、3a+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等量关系是小张邮票数=小王邮票数×3+2,分别将a、b代入式子解答即可。
【详解】(1)a×3+2=3a+2
(2)(b-2)÷3=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母代表数的掌握与简化能力,关键是要分析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即小张邮票数=小王邮票数×3+2。
3、
【解析】略
4、
【解析】解:3个人吃了3个分数单位是;5个人吃了5个分数单位,是.
故答案为:;
【分析】每人吃,分数单位就是,根据吃的人数确定分数单位的个数并确定吃的分率即可.
5、13
【分析】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0<a<14(a为整数);又知是最大的真分数,那么a的值就是13。
【详解】由分析得:
在中,当是13时,是最大的真分数。
【点睛】
本题需要紧扣真分数的概念,先找到a适合取的数值的范围,再结合题意进一步确定a的数值。
6、cm3 m3 m2 mL
【解析】略
7、
【解析】略
8、< > =
【解析】略
9、5650 4050 4050
【详解】略
10、53 7 19 19
【分析】根据质数的含义,在60以内的数里找出合适的质数相加即可。
【详解】53和7都是质数,53+7=60;19是质数,19+19=38。
【点睛】
重点掌握质数的含义: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
二、准确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分析】因为两个连续自然数(大于0)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1,因此得解。
【详解】如:3和4,4和5等等两个连续的自然数(大于0)互质,
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1;
故答案为√。
【点睛】
大于0的两个连续自然数互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1.
12、×
【解析】注意因数和倍数是在整数范围内讨论的,4.5是小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3、√
【详解】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而体积不变.
故答案为√
14、×
【解析】略
15、√
【解析】略
三、谨慎选择。(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6、A
【分析】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用沙子体积÷沙坑底面积=沙子厚度。
【详解】8÷(4×2)
=8÷8
=1(米)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长方体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17、B
【分析】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含其它因数的数是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含有其它因数的数是合数;可得:1-10这10个数中,所有合数有:4、6、8、9、10,相加即可。
【详解】4+6+8+9+10=37
故答案为:B
【点睛】
明确合数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A
【解析】略
19、C
【分析】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详解】根据这三个统计量的特点,本题选择众数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察了统计量的特点,众数说明身高都一样。
20、A
【分析】整数a除以整数b(b≠0),所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数a除以数b(b≠0),所得的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而余数为0时,我们就说a能被b除尽,或b能除尽a。
【详解】A :12和4都是整数,且除得的商4是整数;
B:1和3都是整数,但除得的商不是整数而是小数,不合题意;
C:2.5除以2.5的商1是整数,但2.5不是整数而是小数,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
整除和除尽这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整除是除尽的特殊情况。也就是说能整除的一定能除尽,而能除尽的不一定能整除。
四、细想快算。(每题6分,共18分)
21、 4
【详解】略
22、;14
【分析】(1)进行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时,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2)先计算式中的除法得到15--;再根据减法的特点: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进行简算;据此解答。
【详解】+-
=+-
=-
=
15-5÷12-
=15--
=15-1
=1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混合运算,关键是要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注意细心。
23、7/48 9/4
【详解】X-= X-(-)=
解:x=1/16+1/12 解 x-13/8=5/8
X=7/48 x=5/8+13/8
X=9/4
五、能写会画。(每题4分,共12分)
24、如图:
【解析】略
25、(1)
(2)五年级到六年级
(3)一; 三
(4)168(答案不唯一)
【详解】略
26、(1)(2)
【解析】略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30元
【解析】解:设三角形每条边有x枚,则正方形每条边有x-5枚
3x-3=4(x-5)-4
解得x=21
共有五角硬币:3×21-3=60(枚)
价值:60×5=300(角)300角=30元
28、48人
【解析】略
29、0.54cm2
【解析】0.3×0.3×6=0.54 (cm2)
30、12人;4个
【分析】求出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小朋友的人数,用苹果数量÷人数=平均每人分到个数。
【详解】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
48÷12=4(个)
答:这群小朋友最多有12人,平均每人分到4个苹果。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公因数应用题,关键是理解题意。
31、;;1;
【解析】试题分析:①运用加法交换律简算;
②根据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两个数简算;
③根据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简算;
④运用加法结合律简算.
解:①,
=(+),
=1+,
=;
②,
=﹣﹣,
=,
=;
③,
=2﹣(),
=2﹣1,
=1;
④,
=(+)+(﹣),
=1+
=.
点评:本题考查了加减法中常用的简算方法,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