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驻马店市正阳县2025年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仔细推敲,细心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做一件工作,甲用了小时,乙用了小时,乙的效率高些。 (____)
2.如果8a=5b,那么a∶b=8∶5。(______)
3.==6÷( )=( )(填小数)。
4.÷+=1 (____)
5.所有的偶数都是偶数。 (______)
二、反复思考,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6.下面每题的两种量,( )成正比例。
A.小明星期天散步,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B.小明的体重和他的身高
C.小明洗衣服的件数和用水总量
D.小明用圆规画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与所画出的圆的周长
7.a和b互为倒数, ÷ =( )
A.
B.
C.48
D.
8.长都是1米的两根铁丝,第一根用去,第二根用去米,剩下的相比( )。
A.两根同样长 B.第一根长 C.第二根长 D.无法判断
9.下图是正方体展开图,与数字1相对的面数字是( )。
A.4 B.2 C.5 D.6
10.一瓶安慕希酸奶大约190( )。
A.mL B.L
三、用心思考,认真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1.分母是7的最小真分数的倒数是(______),4的倒数是(______).
12.李大叔在草地上围了一个周长约62.8米的圆形羊圈,羊圈的面积大约是(________)平方米。
13.=( ÷ )===( )(填小数)
14.已知a和b都是非0自然数,并且a+b=100.a和b相乘,积最大是(______),积最小是(______)。
1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10kg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______)kg,每个小朋友可分得这些糖的(______)。
17.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____),它再添上(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奇数.
1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体积是(______)立方分米。
19.小华用一根36cm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长为4cm,高为3cm的长方体,则该长方体的宽是(________)cm。
20.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______)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______)条棱长度相等。
四、注意审题,用心计算。(每题6分,共18分)
21.直接写得数.
+= ﹣= ﹣= +=
22.脱式运算
(1)-(-)+ (2)
(3)
(4)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4+3-2-1
(5)
23.解方程.
5X+0.5×3=8.5 X- =
X-6.63=0.63+0.37 X÷0.08=2.5
五、看清要求,动手操作。(每题6分,共12分)
24.看清要求,仔细作图
(1)以给出的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三角形OAB的对称图形.
(2)画出三角形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5.在下图中涂出:。
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把45厘米、6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
(1)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2)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
27.把一个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做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这个纸盒容积是多少毫升?(纸板厚度不计)
28.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半圆,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29.图中,有一个正六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正六边形保持不动,正方形绕着正六边形逆时针方向转动,正方形至少转动(______)次后,小猴的尾巴回到原来的位置。
30.如下图,一个灯笼长30 cm,宽30 cm,高75 cm,做这样一个灯笼的框架,至少要用多长的木条?要把灯笼贴上彩纸(上面不贴),至少要准备多少彩纸?
参考答案
一、仔细推敲,细心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
【解析】略
2、×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可知相乘的两个数同时作外项或内项,题中的a为一个外项,则8为另一个外项,b为一个内项,则5为另一个内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果8a=5b,那么a∶b=5∶8。原题错误。
故答案:×。
【点睛】
此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逆运用,相乘的两个数同时作外项或内项。
3、30 10 0.6
【解析】略
4、√
【解析】略
5、×
【解析】略
二、反复思考,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6、D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A、因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不一定,所以小明星期天散步,行走的速度和时间不成比例;
B、小明的身高和体重,不是比值一定,也不是乘积一定,所以小明的身高和体重不成比例;
C、用水总量÷衣服的件数=每件的用水量,因为没有定量,所以小明洗衣服的件数和用水总量不成比例;
D、因为:周长÷r=2π(一定),所以小明用圆规画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与所画出的圆的周长成正比例;
故选D。
【点睛】
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7、C
【解析】解: ÷ = × = = =1.
故选;C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再根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进而求出算式的结果.此题考查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倒数的运用.
8、A
【分析】铁丝的长度是1米,用去,剩下的长度是米,用去 米,剩下的长度还是米,所以剩下的长度相同。
【详解】第一根:
(米)
第二根:
(米)
两根铁丝剩下的长度相等,故答案选A。
【点睛】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也可以用于描述长度、重量等,有单位和没有单位,所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9、A
【分析】
此正方体展开图是1-4-1型的,上下两个是相对面,中间每相隔一格是相对面,据此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4和1,5和3,6和2是相对面。
故选择: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力,多观察勤思考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规律。
10、A
【分析】一瓶安慕希酸奶属于较少的液体,且单位前的数字是190,所以填毫升。
【详解】一瓶安慕希酸奶大约190 mL,
故答案为:A。
【点睛】
填写合适的单位要注意:一要看具体是什么物体,二要看单位前的具体数字是多少。
三、用心思考,认真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1、7
【分析】根据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求一个数的倒数,把分子和分母互换位置即可。
【详解】分母是7的最小真分数是,那么它的倒数是7;
4的倒数是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如果一个数分母知道,那么它的最小的真分数,分子是1。
12、314
【分析】根据圆的周长C=πd,d=2r,则r=C÷π÷2,代入计算出圆的半径;再由圆的面积公式S=πr2代入计算出结果即可。
【详解】羊圈的半径为:62.8÷3.14÷2=10(米)
面积大约为:3.14×102=314(平方米)
故答案为:314
【点睛】
考查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牢记公式是关键。
13、=(7÷8)===(0.875)(填小数)
【解析】略
14、2500 99
【分析】(1)要使积最大,两个因数ab越接近乘积越大,那么当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最大;
(2)当其中一个因数最小时,积最小,那么其中的一个因数为1时积最小。
【详解】(1)当两个因数都是50时积最大;
50×50=2500;
(2)当一个因数是1时积最小;
100﹣1=99;
99×1=99;
故答案为2500,99.
【点睛】
如果两个数的和一定,当这两个数相等时积最大;积最小就要考虑到其中一个因数是1的情况。
15、3 23 7 19 2 3 3
【分析】根据质数的意义: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可以先从最小的质数,进行列举,直到得出结果。
【详解】26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
26=3+23=7+19
18=2×3×3
【点睛】
根据题意,用列举法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16、
【分析】(1)直接用具体数量10除以3即可;
(2)10kg糖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
【详解】(1)10÷3=(kg)
(2)每个小朋友可分得这些糖的。
【点睛】
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和除法的关系,重点要区别量和分率,当求具体的量时,要用具体的重量来进行计算;当求分率时,就要把具体的重量看成单位“1”来进行计算。
17、 1
【详解】略
18、24 8
【分析】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代入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正方体表面积:2×2×6=24(dm2)
体积:2×2×2=8(dm3)
【点睛】
牢记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9、2
【分析】铁丝的长即后来围成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因为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即“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可知:用“36÷4”求出长方体的一条长、宽和高的和,进而分别减去长方体的长和高即可。
【详解】36÷4-3-4
=9-3-4
=2(厘米);
故答案为:2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应明确铁丝的长即后来围成长方体的棱长总和,进而根据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与长方体的长、宽和高之间的关系解答即可。
20、2 8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据此回答即可。
【详解】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知: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2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8条棱长度相等。
故答案为:2;8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体的特征,要求学生对长方体的有足够的认识。
四、注意审题,用心计算。(每题6分,共18分)
21、;;;;
【详解】略
22、1, 198000, 10, 2008, 5100
【详解】略
23、X=1.4 X= X=7.63 X=0.2
【详解】略
五、看清要求,动手操作。(每题6分,共12分)
24、
【解析】(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分别描出A、B、O的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所得到的三角形1就是三角形OAB的对称图形;
(1)根据图形旋转的方法,把三角形OAB与顶点O相连的两条边分别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再把另一条边连接起来即可得出旋转后的三角形1.
25、(黄色部分)
【分析】把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其中的3份,再把这3份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的1份(黄色部分)。
【详解】作图如下:
(黄色部分)
【点睛】
此题通过涂色加深了学生对分数乘法的理解。
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1)15厘米;(2)7段
【分析】要把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求每根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就是求45、60的最大公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可以先分别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再把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相乘,最后用两条彩带的总厘米数除以每段长度求剪成的段数,由此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45=3×3×5,
60=2×2×3×5,
所以45和60的最大公因数是:3×5=15,
(45+60)÷15,
=105÷15,
=7(段);
答:每根彩带最长是15厘米,一共能剪成这样长的短彩带7段.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应用求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意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
27、2000毫升
【解析】30-5×2=20(厘米),20×20×5=2000(立方厘米)=2000(毫升)
答:这个纸盒的容积是2000毫升。
28、如图
【解析】试题分析: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以这条线段的中点为圆心,以这条线段的一半的长度为半径,即可画出符合要求的半圆;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其对称轴,据此即可画出这个半圆的对称轴.
解:依据分析,画图如下:
.
点评:确定好圆心和半径,就能画出半圆,再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就能画出这个半圆的对称轴.
29、12
【详解】主要考查的是最小公倍数。这道题是比较有新意的,没有直接让你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而是依托猴子尾巴回到原点这一情境,让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30、540厘米
9900平方厘米
【解析】这里要求木条长,就是求灯笼框架的棱长总和.第二个问题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灯笼5个面的面积的和.
(30+30+75)×4=540厘米
30×30+30×75×4=9900平方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