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2025学年云南省广南县二中高一下语文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缜密 战栗 国粹 残羹冷炙
B.憔悴 赝品 羸弱 冠冕堂皇
C.骋请 噩梦 寒喧 刎刭之交
D.辜负 款待 精彩 自鸣得意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喜欢听从英国回来的王叔叔讲海外奇谈,那迷人的异国风情让我们产生了美好的想象。
B.在国内各大旅游景点,手机支付已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先前那种对游客上下其手的失窃现象几近消失,景区安保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
C.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
D.如果每一个人都自觉履行公民职责,我们的国家便会天朗气清,每一个体也将从中受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______、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______。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以丝绸之路为例,(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______,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______,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击打着中国传统文化
B.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取得的,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打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D.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墨守成规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祸福相生
B.抱残守缺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相融相生,
C.抱残守缺 前赴后继 万人一心 相融相生
D.墨守成规 继往开来 万人空巷 祸福相生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它不是一条通商之路,而是一条文化纽带
B.它不仅是一条文化纽带,而且还是一条通商之路
C.它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而且还是一条文化纽带
D.它不是一条文化纽带,而是一条通商之路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演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C.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
D.社日是古代人祭祀谷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下面微信中语言表达有不得体之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某大学生因故不能回家参加奶奶寿宴,给父亲发了一条微信:
欣闻祖母享年九十又六,因故不能如期还乡,无法当面垂问并为祖母祝寿,请家父代为转达,祝她老人家身体康健、寿比南山!
A.错误两处 B.错误三处 C.错误四处 D.错误五处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旨劾之。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起应天府尹。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帝报从之。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②言路:言官。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孙丕扬传》)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B.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C.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D.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此处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法复核,其首长为大理寺卿,北齐设置,隋唐之后沿之。
B.畿辅,泛指京都附近的地区,畿指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
C.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刑法及狱讼事务的机构。
D.拜,有“授予官职”之意,文中有“升任”之意,文中类似的词有擢、起、左、出、进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丕扬为官清正,关心民生。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皇帝减免那些额外的赋税,减少官方收益,增加百姓收益而保护百姓性命。
B.孙丕扬治理严厉,善改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惮畏他;任刑部尚书时,他对刑部、大理寺进行改革,改变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孙丕扬品性刚正,不畏权贵。他明知冯保和张居正会对自己心生怨恨,也要拒绝张居正要他替冯保修建牌坊的要求。
D.孙丕扬刚而遭折,多受诬陷。他因为得罪高拱而受到诬陷,后又因得罪张居正而受到栽赃,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2)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
B.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
C.“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情
2.请赏析“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的精妙之处。
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6)文艺作品往往借助丰富的形象表达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雷雨》就创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如善良的鲁侍萍、自私的周朴园等。曹禺的其他作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如此。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份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竞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去,那李宫裁王熙风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说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了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是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做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命人:“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做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命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贾母一面说话,一面又记挂宝玉,忙进来看时,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众人听说,连忙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抬放凳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房中。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1.概述文中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几个阶段。
2.文中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请分条列述贾母语言的特点。
3.贾政为什么称宝玉为“孽障”?请结合《林黛玉进贾府》中两首《西江月》作简要分析。
4.选文刻画贾政运用了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手法,请选取两处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1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11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1.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2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
(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2.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4.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四、语言运用。(12分)
以下材料中有三处推理不够严密,请参照②的方式,写出另外两处推理的完整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大量富含聚氨酯的塑料垃圾,这种垃圾将会存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一堆塑料垃圾中放置了一种叫塔宾曲霉的真菌,这种真菌可能会降解聚氨酯塑料,随后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这意味着,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可以消除当下塑料垃圾的威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塑料垃圾数量减少,那么就可能是塔宾曲霉菌降解了聚氨酯塑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房子有窗户,就像人有眼睛。透过窗户,我们能看到变化万千的风景。窗,是我们瞭望的视点;窗,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窗,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大千世界,和窗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窗生发的感悟也各有不同……
请你以“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来辨析字形正误。C项,“骋请”的“骋”应为“聘”,“聘请”指公府征辟,也可指邀请人任职,而“骋”意思是“奔跑”“放开”;“寒喧”的“喧”应为“暄”,“寒暄”是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意思是“温暖”,而“喧”意思是“吵闹”;“刎刭之交”的“刭”应为“颈”,“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故选C。
2、C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海外奇谈”,指没有根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语境误把该成语理解成海外的奇闻,属于望文生义
B项,“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句中误用来形容小偷的偷盗,属于望文生义;
C项,“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文中强调的是摩崖的内容与形式同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符合语境;
D项,“天朗气清”,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而语境是国家安定的局势,不合语境,应改为 “长治久安”。
故选C。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0-9]{1,}.(9分)[0-9]{1,}.(9分)[0-9]{1,}.(9分)
3、1. D
2. B
3. C
【解析】
1.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句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借助……取得的”结构混乱,应该是“是靠……取得”或者“借助……”;第二处是“撞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故选D。
2.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句子中对应着“中国文化”,强调的应该是“陈旧的”,而没有强调“老规矩”,所以这里应该用“抱残守缺”。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根据文意,“继往开来”符合语境。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使用正确。万人一心:指一万人一条心,众人团结一致。不符合语境。相融相生: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祸福相生:指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根据文意,“相融相生”符合语境。故选B。
3.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史实可知,丝绸之路本来就是古代的通商之路,所以“通商之路”应该在前面。而“文化纽带”作为丝绸之路的又一功能,是在“通商之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通商之路”和“文化纽带”是递进关系,应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不是……而是……”表并列关系,故选C。
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祭祀谷神”错,应是“祭祀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故选D。
5、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本题要求选出“微信中语言表达有不得体之处,判断正确的一项”,微信是因故不能参加奶奶寿宴的孙子给自己父亲发的一条微信,告诉父亲自己不能回家参加奶奶寿宴,请爸爸代替自己转达,给奶奶祝寿。其中“享年”表达不得体,“享年”,敬词,称死亡的人寿命。“垂问”表达不得体,意思是“俯问,下问”,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家父”表达不得体,“家父”,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这里是直接给自己的父亲发微信。故选B。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答题技巧如下:①看对象——分你我;②看谦敬——长幼分;③看场合——析语境。
二、古诗文阅读(共38分)
6、1.C
2.D
3.D
4.(1)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
(2)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这句话的含义是“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这句话名词较多,如“隆庆”“大理丞”“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丕扬”“事”“故官”等,根据时间、官职、人名,“擢”的宾语是“大理丞”,排除A项;“劾”的宾语是“高拱”,排除D项;“拱门生事中”是指“程文”,故应放在一起,排除B项。故选C项。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升任’……文中类似的词有……起……出”错误,“起”有两个意思:一是第一次做官,二是重新起用,不含“升迁”意。“出”一般表示贬官。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但都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错,第一段写到孙丕扬得罪高拱,后来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第三段写得罪张居正,后来是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可见并非都是因皇帝信任得以保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御史按陕西者”定语后置,应为“按陕西的御史”;“按”,巡视;“憾”,痛恨;“密”,暗中;“讽”,劝告;“罗织”,无中生有地编造、构陷;“其”,代词,代指孙丕扬。第二句中,“推毂”,举荐、引荐;“耆硕”,年高而有德望的人;“雅”,素来、向来;“悉”,全都;“寝”,搁置;“报”,答复。
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他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纠正过失雷厉风行。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
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孙丕扬知道他们两人一定会生气,万历五年春天托病辞官回归故里。
这年冬天大规模审核京官,言官们迎合张居正的意旨而弹劾孙丕扬。巡视陕西的御史,知道冯保等人对孙丕扬痛恨不已,暗地里劝告西安知府诬陷孙丕扬贪污受贿。知府派遣官吏告知御史,官吏(途中)被老虎咬死了。等再派人去告知,张居正已经死了,事情于是才停止。孙丕扬起任应天府尹。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
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大闹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
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后来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他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子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反馈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皇帝答复说听从这样的建议。后来分条呈上减免肉刑、死刑和处罚的各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用褒美的诏书来嘉许并采纳了。从此刑部案子大大减少。有个宫内小臣杀了人,逃匿到帝王所居的宫内。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他,最终将其发配边关。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史。
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不是举荐贤能之士就不能用来报效国家。先后举荐隐居山林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皇帝素来的意思是不任用旧臣,全搁置不答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朝廷赠封孙丕扬为太保。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7、1.B
2.①比喻,将柳絮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柳絮的洁白、美丽;②“涨”字描写了春雨过后溪水上涨,春水丰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③描绘了南园清新淡雅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解析】
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从近处着笔”错误,应为“远处”。
2.这是议案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的精妙之处,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表达等角度分析,词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涨”字描写了春雨过后溪水上涨,春水丰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从手法的角度看,将柳絮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柳絮的洁白、美丽;从情感表达角度看,描绘了南园清新淡雅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此题综合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8、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别有幽愁暗恨生 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是当时已惘然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北京人》 《原野》《日出》(选二部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惟”“幽”“阑”“惘”“颁”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曹禺的代表作品,需要平时注意识记。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9、1.第一阶段:宝玉不守礼教,贾政暴打宝玉。第二阶段:贾政要勒死宝玉,王夫人怨怼贾政。第三阶段:贾母怒斥贾政,贾政曲意讨好。
2.①爱恨之情,溢于言表。言语中处处透露出对宝玉的溺爱和袒护、对贾政则毫不留情的怒责。②语透威严,不容辩解。对贾政的喝斥,对属下的命令,都透出贾府长者的威严。③语含讥讽,步步紧逼。不管贾政讨好、道歉、解释还是承诺,贾母都以牙还牙,寸步不让。④指桑骂槐,语意丰富。叫王夫人不必哭这段文字,既骂贾政不孝,也有责备王夫人教子失职,还有警示宝玉之意。
3.①“怕读文章”,荒疏学业,对求取功名的文章毫无兴趣。②“行为偏僻性乖张”,流荡优伶,淫辱母婢,大逆不道。③“不通世务”,不懂仕途经济,不愿遵守礼教。因此代表封建正统的贾政自然视他为“孽障”。
4.参考示例1:“贾政上前躬身陪笑”,贾政即使在盛怒之下,见到贾母过来,立马改换神情,“陪笑”这一细节描写突显了贾政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
参考示例2:“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上坐了,泪如雨下。”作为一个正统的封建家长,继承人却处处叛逆,偌大家业没有一个有为的继承人,一听到王夫人提起贾珠,不免触动愁肠,这一处动作描写突显了贾政具有人情味的一面。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概括作品的内容,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人物之间的主要矛盾,也可以结合时间、地点、人物的出场顺序等加以分析概括。
文中按先后出场顺序依次出现了宝玉、贾政、王夫人、贾母四个主要人物,第一段由“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主要是宝玉与贾政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方是宝玉不务正业、没有规矩;另一方是贾政严加管教。
第二段王夫人出场,由“贾政冷笑道……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可知,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