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香江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285763 上传时间:2025-05-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香江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香江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 有人曾评论:单论其功绩,二者不相差。单论其才能,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但是两帝“用 心”不一。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战乱的威胁。而炀帝虽然功绩斐 然,但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与材料描写不相符 的是( ) A. 隋炀帝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 B. 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 C. 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 D. 隋文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 2 . 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 “寒素”(门第寒微)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 6.1%、17.3%和 28.4%。 这一变化有利于 A. 提高基层官员的地位 C. 保证选拔程序公平公正 B. 建立清廉的官僚队伍 D. 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3 .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 A. 稳定社会秩序 B. 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C. 忧怜百姓 D. 完善各项政策 4 . 隋唐之际,朝廷逐渐形成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 的体制。这反映了( ) A. 行政效率的降低 B. 决策过程的合理化 C. 君主权力的强化 D. 皇权受到了削弱 5 . 2018 年 2 月,下图(《步辇图》)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关于该图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它是唐明开明民族政策的体现 B. 它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 第 1页/共 8页 C. 它描绘了唐玄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D. 它是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品 6 . 1999 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 7 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 北方白瓷等。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这一考古发现 可以说明( ) ① 唐代制瓷业规模大,行销范围广 青瓷、白瓷是唐朝瓷器的代表 B. ①②④ .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 年)至中和四年(884 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 久,被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这次起义( ②景德镇已成为唐代制瓷业中心 ③ ④唐代瓷器风格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 ) A.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 推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C.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 攻入长安建立后梁政权 8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河朔型 中原型 边疆型 东南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藩镇自擅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赋税供纳 不上供 少上供 少上供 上供 兵额与功能 7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重兵守边疆 驻兵少防盗贼 8 17 9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C.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9 .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 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五代十国更迭 ) B. 太祖杯酒释兵权 C. 朱温建立后梁 D. 赵匡胤陈桥兵变 1 0.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 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第 2页/共 8页 B. 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 D.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制度 11. “保甲法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句话是王安石所说,他推行保甲法的目的是?( ) A. 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B.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C.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1 2. “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 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A. 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 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 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 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1 3.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由 此可见( ) A. 女真部落完全舍弃本族文化 B. 民族交融推动女真部落的发展 C. 女真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 D. 女真势力壮大源于南宋的帮助 1 4. 有诗云:“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达成和议形式确认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 的两个政权是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辽 D. 南宋与金 1 5. “1063 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 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材料表明当时( A. 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 B. 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 1 6. 史料记载: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于是规定:商人如能招揽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 理对外贸易的官吏如能发成通商关系,也可得到晋级的奖励。材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A. 政治比较清明 B. 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C. 实行民族和睦的政策 D 偏安江南一隅 1 7. 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告诉忽必烈“治天下必需三纲 第 3页/共 8页 五常、正心诚意”;忽必烈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这种状况( ) A. 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 B. 延缓了国家统一进程 C. 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D. 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 1 8. 自灭南宋之后,甘肃、江北、陕西数省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 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 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B. 代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C. 实现地方高度自治 D. 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 1 9. 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 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A. 宁夏 B. 西藏 0. 2020 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 ) C. 新疆 D. 广西 2 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 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C. 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B. 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 D. 人们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2 1.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 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 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2 2.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 可知元朝 A. 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C. 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B. 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D. 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2 3. 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 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第 4页/共 8页 2 4.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这句话意在 A. 肯定八股取士的积极作用 B. 说明八股取士的严重危害 D. 说明明朝实行文化专制 5. 下表中,明初到明末人口突破一亿的外部因素是( ) C. 肯定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2 朝代 隋 公元(年) 609 人口数 约四千六百万 约四千七百万 约五千六百万 约一亿 宋 1110 明初 明末 1368 1602 A. 周边国人口大量涌入中国 B. 明朝实行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 C. 引进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 D. 明朝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6 题 15 分,27 题 13 分,28 题 12 分,共 40 分) 2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 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 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 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材料三:大部分地方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 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挡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 第 5页/共 8页 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 —《明史·职官志》 ( ( ( (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该制度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此分析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北自京东路,南自海南岛,港口以十数, 数量有明显增长……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 了直接贸易。 —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三: 青花瓷,因白地青花纹饰而得名,其青(蓝)色源于一种 西亚的矿物染料。元代崇白尚蓝,与伊斯兰尚色之风相合。瓷 面装饰布局繁密,融合阿拉伯纹饰对称连续的风格。 — —摘编自刘中玉《14 世纪蒙古体系变动下的青花瓷》 宋元早期频繁的战争没有对景德镇造成重大破坏,南北陶 第 6页/共 8页 瓷工匠汇聚于此,“挟其技能以食力”,景德镇逐渐成为元代 青花瓷主要产地。 — —摘编自康青《互动互文的青花》 元代在重要商港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并由官府 直接出面招邀海外诸国商人,往来互市。当时所造海船“大船 元代青花云肩凤纹菱口 有十帆至少是三帆……每一大船役千人”。14 世纪元代官方文 大盘(伊朗出土) 献规定,海上航行必须根据针路定向航行。 —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 (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一中大运河的中心 B 是什么地方?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概况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代青花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2 8. 民族交融、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公元 630 年)三月,各路少数民族地区首领齐聚长安城,请求唐太宗担任“天可 汗”,“天可汗”的意思是“各族共同的君主”。 材料二 王善军在《南宋社会中的契丹人》中提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 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因与其他 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交融,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 材料三 就族源而言,回族先人主要包括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等中亚人,回族在形成过程中,还大量地 融进了汉,蒙(主要是汉)等族的成分。 — —摘编自《回族的形成》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位“各族共同的君主”励精图治,开创了盛世局面,历史 上将他的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与北宋之间的民族主流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依据材料指出“契丹人”“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时期,以“回族”的形成为代表的民族大交融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 ( ( (4)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第 7页/共 8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 有人曾评论:单论其功绩,二者不相差。单论其才能,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但是两帝“用 心”不一。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战乱的威胁。而炀帝虽然功绩斐 然,但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与材料描写不相符 的是( ) A. 隋炀帝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 B. 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 C. 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 D. 隋文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可知, 隋炀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故 D 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可知隋炀帝 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故排除 A 项; 根据材料“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 避免了战乱的威胁”可知,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故排除 B 项;根据材料“了一己名义,滥用皇 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可知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故排除 C 项。故选 D。 2 . 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 寒素”(门第寒微)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 6.1%、17.3%和 28.4%。 “ 这一变化有利于 A. 提高基层官员的地位 C. 保证选拔程序公平公正 B. 建立清廉的官僚队伍 D. 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寒素”(门第寒微)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 6.1%、 1 7.3%和 28.4%”,可知,从东晋到唐初,“寒门”出身的官员占比不断提高。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确立的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相对公平公正,使一些优秀的寒门子弟得以晋升,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的状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层官员地位的提高,排除 A 项;材料反映 的是官员出身的变化,无法体现官僚队伍是否清廉,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官员的选拔程序,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 3 .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 第 1页/共 16页 A 稳定社会秩序 B. 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C. 忧怜百姓 D. 完善各项政策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的信息可知,材料的大意是说 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更想让你们这些大臣能够长守富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 和大臣们都是代表统治阶级即封建地主阶级,因此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 久安,B 项正确;稳定社会秩序不是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排除 A 项;忧怜百姓明显不是本质,排除 C 项;完善各项政策不是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 . 隋唐之际,朝廷逐渐形成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 的体制。这反映了( ) A. 行政效率的降低 B. 决策过程的合理化 C. 君主权力的强化 D. 皇权受到了削弱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君主一定程度上受到宰相制约,宰相之间相互制衡,有利于决策的科学 与合理化,B 项正确;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 A 项;题干不能反映强化君权的作 用,排除 C 项;三省六部将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 . 2018 年 2 月,下图(《步辇图》)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关于该图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它是唐明开明民族政策的体现 B. 它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 C. 它描绘了唐玄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D. 它是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品 第 2页/共 16页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是汉藏两族友好情谊的历史; 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见证。A 项正确,排除 C 项;吐蕃不是外国,排除 B 项;《步辇图》的作 者是阎立本,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 1999 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上打捞到近 7 万件中国瓷器,包括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 北方白瓷等。瓷器种类多样,部分瓷器的形制、图案、色彩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这一考古发现 可以说明( ) ① 唐代制瓷业规模大,行销范围广 青瓷、白瓷是唐朝瓷器的代表 B. ①②④ ②景德镇已成为唐代制瓷业中心 ③ ④唐代瓷器风格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7 万件中国瓷器”“在印尼海域发现……唐代沉船”说明唐代制瓷业规模大,行销范围广; 材料“数量不等的越窑青瓷、北方白瓷”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代,青瓷、白瓷都较为典型;材料“部 分瓷器……有明显的西亚、波斯艺术风格”说明唐代瓷器风格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见证,所以,①③④ 均符合题意。景德镇在明朝时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 ② 不符合史实,排除所有含②的选项。故本题选 C。 .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 年)至中和四年(884 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 久,被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这次起义( 7 ) A.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 推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C.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 攻入长安建立后梁政权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符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 排除;黄巢起义没有推翻唐朝的腐朽统治,B 排除;攻 入长安建立后梁政权的是朱温,D 排除。故选择 C。 8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 “ 兵额与功能 第 3页/共 16页 河朔型 中原型 边疆型 东南型 7 藩镇自擅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不上供 少上供 少上供 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重兵守边疆 驻兵少防盗贼 8 17 9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C.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反映出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中原型、边疆型与东南型的藩镇中的官员都 由朝廷任命,上供或少上供,说明这些藩镇承认唐朝中央政府的统治;从这些藩镇的功能“防骄藩”“守边 疆”“防盗贼”,由“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可知它们延续了唐朝的统治。选项 D 符合题意;表格内容 反映了藩镇赋税是否上供,但不能说明藩镇控制朝廷财政,A 排除;从表格中的藩镇情况来看,大部分藩 镇有财权,而且河朔型藩镇拥重兵,有兵权,并有官吏任免权,说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并不都维护中央的 权威,B 排除;表格内容无法反映出藩镇间的战争(攻伐)情况,C 排除。故选 D。 9 .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 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五代十国更迭 ) B. 太祖杯酒释兵权 C. 朱温建立后梁 D. 赵匡胤陈桥兵变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可知,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陈桥驿兵变。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 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 符合题意;ABC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 D。 1 0.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 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B. 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第 4页/共 16页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 D.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制度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为了防止出现唐末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宋初制订了“重文轻武”的 国策.文官品秩低,却能节制高品级武官,D 项正确;重文轻武的政治体制决定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排除 A 项;题干未体现“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排除 B 项;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与题意无关,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 “保甲法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句话是王安石所说,他推行保甲法的目的是?( ) A. 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B.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C.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说明保甲法的推行是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平息农民起义。 保甲法规定农户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同保之人要相互监督、检举,加强了对 农民的控制。故 D 符合题意;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A 不符合题意;抵御辽和西夏的 进攻,与题干无关,故 B 不符合题意;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与史实不符,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 2. “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 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A. 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 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 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 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突厥、回纥的衰弱以及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为辽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 外部条件,说明辽的兴起与时代大环境的变迁有重要关联,C 正确;“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表 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题干的主旨,A 排除;中原政权的衰落为少数民族政权辽的发展提供了时机,但不 能说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B 排除;辽的勃兴也有自身的努力,不能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D 排除。故选 C。 1 3.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由 第 5页/共 16页 此可见( ) A. 女真部落完全舍弃本族文化 B. 民族交融推动女真部落的发展 C. 女真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 D. 女真势力壮大源于南宋的帮助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 大”反映的是女真族因学习中原制度,进行改革势力迅速壮大,突出的是民族交融推动女真部落发展的作 用,B 项正确;女真部落完全舍弃本族文化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女真经济发展超越中原地区表述 与当时的史实部分,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女真势力壮大源于南宋的帮助,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 4. 有诗云:“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通过达成和议形式确认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 的两个政权是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辽 D. 南宋与金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41 年,南宋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 形成宋金对峙局面,故选 D 项;北宋与西夏、北宋与辽均达成过和议,但分界线不在淮水大散关一线,故 排除 AB 项;南宋建立时,辽已被金所灭,二者不曾并立,故排除 C 项。 1 5. “1063 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 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材料表明当时( A. 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 ) B. 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 D.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063 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 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可知,到了宋代,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B 项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城市经济功能受到削弱,排除 A 项;材料没有考查小农经济,排除 C 项;材料不能体现政府放 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 6. 史料记载:南宋统治者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于是规定:商人如能招揽外商,可授一定官职,管 理对外贸易的官吏如能发成通商关系,也可得到晋级的奖励。材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 A. 政治比较清明 B. 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第 6页/共 16页 C. 实行民族和睦的政策 D. 偏安江南一隅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封建统治者调整对商业持 有的传统旧观念。宋朝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政府非常重视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对外贸易收入可 观。所以材料反映了南宋统治者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B 符合题意。ACD 项内容材料中没有涉及,不符合 题意,故选择 B。 1 7. 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窦默告诉忽必烈“治天下必需三纲 五常、正心诚意”;忽必烈依照儒生刘秉忠的意见定国号为大元。这种状况( ) A. 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 B. 延缓了国家统一进程 C. 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 D. 改变了汉族人民的地位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这有利于蒙古族的封建化,A 项正 确;材料内容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进程,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强调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排除 C 项;材 料反映的是忽必烈推崇儒家思想,效仿汉族制度和思想,进而促进蒙古族的封建化,与汉族人民的地位无 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 8. 自灭南宋之后,甘肃、江北、陕西数省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 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A. 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B. 代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C. 实现地方高度自治 D. 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土,实行行政制度。中央设置中书省掌管“腹里”,也就是现 在的河北、山东和山西等部分地区。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地区。地方实习行省制度,主要 是十个行省。依据材料“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可知,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地方。故 B 符合题意;材料 不是从战略地位说明行省的作用,排除 A;行省的长官是中央派驻地方,不是地方高度自治。排除 C;行省 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并不是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而是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排除 D。故选 B。 1 9. 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 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 第 7页/共 16页 A. 宁夏 B. 西藏 C. 新疆 D. 广西 【 【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西域都护是汉代 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察合台汗国是元朝在包括新疆地区在内的汗国;伊犁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 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地区建立民族自治区;故 C 符合 题意;宁夏、西藏、广西与“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无关,排除 ABD。故选 C。 2 0. 2020 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 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 A. 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C. 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B. 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 D. 人们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 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 50 余座。,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 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故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瓦子中的勾栏 内在表演蹴鞠,故 A 符合题意;南宋岳飞抗金,《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作品,明代郑和下西洋, 排除 BCD。故选 A。 2 1.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 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 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国的印刷术……而不是新思想;火药……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 南针……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三大发 明传入欧洲后,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火药有利于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指南针有利于欧洲开辟新航路、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三大发明有利于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转型,而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因此作者旨在通过三大发明在东西方应用的比较,说明其未 第 8页/共 16页 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故 B 正确,ACD 排除。故选 B。 2.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 2 可知元朝 A. 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C. 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B. 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D. 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 如行国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统一以后,疆域十分辽阔,为了加强各地之间政治、经济、文 化联系,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站体系,所以 A 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提 及丝绸之路,所以 B 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元朝驿站分布广泛,没有体现驿站最远达欧洲,所以 C 不符题意;题干材料主要体现元朝驿站分布广泛,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不是题干材料直接所体现 的,所以 D 不符合题意。 2 3. 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 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政治制度,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封 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制约,保证了皇帝的权力与威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 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 皇帝手里,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 政机构,C 错误;明朝丞相被废除,D 错误。 2 4.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这句话意在 A. 肯定八股取士的积极作用 B. 说明八股取士的严重危害 C. 肯定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D. 说明明朝实行文化专制 第 9页/共 16页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实行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就体现了八股取士的严重危害,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5. 下表中,明初到明末人口突破一亿的外部因素是( 2 ) 朝代 隋 公元(年) 609 人口数 约四千六百万 约四千七百万 约五千六百万 约一亿 宋 1110 明初 明末 1368 1602 A. 周边国人口大量涌入中国 B. 明朝实行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 C 引进马铃薯等美洲高产作物 D. 明朝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从外国一斤懒得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使得 百姓又有了食物,因此人口增加,C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BD 项都是国内因素,不是外部因素,排除 BD 项。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