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演练卷
注意事项:
1
2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卷为 25 道小题,每题 2 分,总计 50 分)
1
. 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某一时期部分百姓自断手足,用以逃避徭役和兵役,时称“福手福足”。这一情况
出现的原因是
A.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B. 八王之乱
D. 倭寇猖獗
2
. 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至前殿,拓跋澄等就迁都中原之事进行奏议
在木兰围场伊绵峪接受渥巴锡觐见
大殿上,主父偃慷慨陈词
户部侍郎正在介绍永济渠的开凿进度。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3
.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大食人俑,唐,高 28 厘米。俑头戴尖顶折沿帽,长脸,深目高鼻,满鬓胡须,
其形象与《新唐书》卷二三八中记载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带,足
登长筒靴,肩背行囊,手执水壶,身体前倾,作行进状。这件陶俑折射出唐朝(
)
A 唐朝与印度有着经济社会交往
B. 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C. 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
D. 唐朝文学艺术繁荣
第 1页/共 11页
4
. 下列实物资料共同说明了
A. 我国古代进入鼎盛时期
B. 洛阳是丝绸之路东起点
C. 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频繁
D.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特征
5
.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
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节度使权力的扩大直接引发了(
)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唐朝灭亡
D. 噶尔丹叛乱
6
. 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
)
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7
. “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
条重要历史线索。”下列对相关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辽和南宋签订“澶渊之盟”
)
B. 宋夏议和后,双方边界贸易兴旺
C. 北宋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D. 宋金达成议和后,金向南宋未称臣
8
. 下图为中国古代部分都城分布示意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第 2页/共 11页
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9
. 蕃坊是唐宋时来华贸易的外商、外侨在中国聚居的场所,受当地市舶司的管辖。宋政府在蕃坊中选有声
望者为蕃长,主要职责是代表当地政府管理蕃坊中的各类公事。这反映了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
D. 北方政权的加重财政负担
C. 外贸发展打破坊市界限
1
0. 按现有辖区统计,苏州历史上曾产生过 45 位文状元、5 位武状元,文状元占全国总数的 7.55%,遥居全
国地市之首;尤其是清朝时产生过 26 位状元,占全国总数的 22.8%、江苏总数的 53.0%。苏州历史上甚至
还出现过同胞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一门五状元等罕有的科第盛况。这一历史现象能够说明
A. 地方政府特别重视人才培养
B. 科举制已经为世家大族垄断
C. 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文化进步
D.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文化
11.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里的“游牧民
族”指哪一民族( )
A. 满族
B. 氏族
C. 鲜卑族
D. 蒙古族
1
2. 忽必烈在《中统建元用》中称:“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制定制。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
元。”材料体现了他
A. 放弃蒙古民族文化
C.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 推动蒙古文明融入中原文化
D. 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
1
3.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元朝形势图(1330 年)(见下图),可知(
)
第 3页/共 11页
A. 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B. 西藏已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 行省是地方管理的唯一机构
1
4. 《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而元人赵天麟也认为行省“维持错综,众建
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由此可知,元朝设置的行省
A. 具有较强独立性
B. 设置在边远民族地区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
5. 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自由出入,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
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一类的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
限。这反映了(
)
A.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 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1
6. 宋代体育项目众多。马球运动在开封有游玩的场所,蹴鞠运动广受欢迎, “瓦舍”里有各种体育表演
活动,如相扑、使拳、舞斫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体育运动的兴盛反映了,宋代(
)
A. 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重文轻武之风盛行
C. 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D.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1
7. 下表中的重要发明(
)
第 4页/共 11页
A. 都有利于汉代文化的传播
B. 都促进了宋代外贸的繁荣
C. 都加速了元朝统一的进程
D. 都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1
8. 下图是河南省两处古迹遗存,它们反映出中原地区(
)
A. 悠久的星象观测史
B. 先进的建造技术
C. 高超的耕作水平
D. 精准的测绘水平
1
9. 明太祖在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后,立下祖训“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明太祖这样做的
原因是
A. 胡惟庸罪大恶极
C. 丞相的作用不大
B.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D. 实现政治清明的调整
2
0.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这
些史实体现了
第 5页/共 11页
A. 古代中国一直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 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
C. 对外贸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
1. 明清时期某典籍记载:“甘薯,即俗名红山药也……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侵损,可当米谷,
凶岁不能灾,可充笾实,可以酿酒,用地少而利多”。该典籍是
A. 《齐民要术》 B. 《大明历》 C. 《农书》
D. 《农政全书》
2
2. 康乾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下图是
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开拓、巩固疆域的具体成就”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金瓶掣签,加强新疆管理
B. 签订条约,规定中俄边界
D. 收复台湾,设立台湾行省
C. 平定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2
3.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棉苗厖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过快增长 B. 引进高产作物
4. 小张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下表。据此他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古代(
C. 对外闭关锁国
D. 封建统治腐败
2
)
朝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措施
改“命”为“制”,改“令”为“诏”,强化皇帝“制”“诏”的法律效力
建立刺史制度
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央设御史台、谏院,谏官和台官一样,把百官作为监督的对象
第 6页/共 11页
明朝
清朝
设东厂、西厂、锦衣卫,厂卫可干预司法活动,自设特别法庭
清律以“谋反”为“十恶”之首
A.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B. 个人权利不断增加
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 思想文化不断传播
2
5. 明清小说《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用方言俗语描写人物情状,通过对两个家庭、两种姻缘的描写,呼吁
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反映了
A. 传统的等级秩序被打破
B. 近代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封建礼教束缚文学发展
D. 社会进步思想渗透其中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有 3 题,其中 26 题 16 分,27 题 12 分 28 题 12 分,共计 40 分。)
2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唐至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唐朝篇)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两宋篇)
第 7页/共 11页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
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84
材料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陆游《示儿》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
1)材料一中,唐太宗的话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与图二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何关联?
2)材料二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
(
么?图中统一全国的政权是谁建立的?
(
(
(
(
3)材料三描述的是历史上哪个事件?这件事对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4)诗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是要北上对抗当时的哪个政权?宋朝当时“北定中原”的代表人物是谁?
以史为鉴感悟历史)
5)结合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
系?
2
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
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
(
材料二
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
产量(市斤)
朝代
两汉
唐
140
154
185
宋
——(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
(2)上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
纸币名称。
材料三
欧洲著名城市规划家罗斯穆森认为“整个北京城乃至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
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第 8页/共 11页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下册
3)除北京城外,列举我国古代工程领域另外两项“世界的奇观”。
材料四 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
5 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
1
﹣﹣坦普尔《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
(
4)“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发明有哪些?
8. 2019 年 7 月 6 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界遗产公
约》的保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2
【文化遗产在中国】
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组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官网显示:迄今为止,中国已有 77 个项目先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
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青城山、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等。
(l)将材料中提及的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
【
“
(
申遗工作在进行】
据《福建日报》 2020 年 4 月 20 日报道,今年我国的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已正式更改为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材料一 《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写道:11 至 13 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
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
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材料二
(
2)运用材料一、二,从一个角度论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遗产危机在警示】
【
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有些地方在争得世界遗产的荣誉之后,无节制地进行开
第 9页/共 11页
发,无限制地招揽游客,使文化遗产和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过多,洞窟内的
壁画和雕像已蒙受无法弥补的损失。
—
—摘编白《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人教版)
(3)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协调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第 10页/共 11页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历史期末演练卷
注意事项:
1
2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卷为 25 道小题,每题 2 分,总计 50 分)
1
. 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某一时期部分百姓自断手足,用以逃避徭役和兵役,时称“福手福足”。这一情况
出现的原因是
A.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B. 八王之乱
D. 倭寇猖獗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许多老百姓为避免徭役和兵役,不惜将手足砍断,还说是“福手福足”,
这说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百姓不堪其苦,最终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陷于瓦
解,C 项正确;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西晋八王之乱,明朝倭寇猖獗,AB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项。
2
. 以下材料为四位皇帝的一日政务节录,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至前殿,拓跋澄等就迁都中原之事进行奏议
在木兰围场伊绵峪接受渥巴锡觐见
大殿上,主父偃慷慨陈词
户部侍郎正在介绍永济渠的开凿进度。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北魏,大臣拓跋澄等至前殿,就迁都中原之事向北魏孝文帝奏议;康熙在木兰
围场伊绵峪接受渥巴锡觐见;大殿上,主父偃向汉武帝慷慨陈词;在隋朝,户部侍郎正在介绍永济渠的开
凿进度;A 项正确,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3
.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大食人俑,唐,高 28 厘米。俑头戴尖顶折沿帽,长脸,深目高鼻,满鬓胡须,
其形象与《新唐书》卷二三八中记载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带,足
第 1页/共 17页
登长筒靴,肩背行囊,手执水壶,身体前倾,作行进状。这件陶俑折射出唐朝(
)
A. 唐朝与印度有着经济社会交往
B. 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C 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
D. 唐朝文学艺术繁荣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唐朝大食人俑表情生动,动作形象,说明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比较发
达,即说明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C 项正确;唐朝称阿拉伯国家为大食,称印度
为天竺,此人俑印证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有着经济社会交往,而不是体现与印度的交往,排除 A 项;材料中没
有涉及民族关系的信息,主要体现了唐朝手工业发展的情况,排除 B 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唐朝的文学艺
术,无法得出唐朝文学艺术繁荣的结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 下列实物资料共同说明了
A. 我国古代进入鼎盛时期
B. 洛阳是丝绸之路东起点
C. 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频繁
D.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特征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阳唐代墓道中胡人牵驼壁画”反映的是唐代时期和外国
人的文明交流,“洛阳北魏墓中出土的东罗马金币”反映了东罗马与中国的文明交流,“白马寺”反映的是佛教
传入中国。故三幅图片都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频繁。C 项正确;三幅图片所处时期并不相同,不能
第 2页/共 17页
反映当时我国古代进入鼎盛时期,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洛阳是丝绸之路东起点,排除 B 项;只有“洛阳
唐代墓道中胡人牵驼壁画”能反映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特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自行任免下属文武官员,地方官吏几乎成了节度使的家臣,士兵几乎成了节度使的
私家武装。节度使一旦死去,或由子嗣继任,或由部下接班。节度使权力的扩大直接引发了(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唐朝灭亡 D. 噶尔丹叛乱
)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
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
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
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因此节度使权力扩大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A 项正确;
黄巢起义指的是由黄巢领导的唐末民变,因长期流动作战,无稳定后方,缺乏经济保障和群众基础,最终
失败,而节度使权力扩大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B 项错误;节度使权力扩大并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
节度使权力扩大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C 项错误;葛尔丹叛乱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不符合题意,D 项错误。
6
. 下面“笔记卡片”记录的是中国古代某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据此可知,该王朝是(
)
中央:枢密院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地方:文官任知州,增设通判;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中央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
事为副相。在地方,包括转运使在内,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
行监控。由文官任知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据此判断,该王朝是宋朝,C
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所指的朝代为宋朝,因此,AB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7
. “宋朝先后与多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形成对峙。与这些政权的和、战关系,也成为贯穿两宋的一
条重要历史线索。”下列对相关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辽和南宋签订“澶渊之盟”
)
B. 宋夏议和后,双方边界贸易兴旺
C. 北宋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第 3页/共 17页
D. 宋金达成议和后,金向南宋未称臣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与北方民族政权的议和,客观上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经济文化交流,B
项正确;“澶渊之盟” 是辽和北宋之间的议和,排除 A 项;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排除 C 项;宋金达成议和,
南宋向金称臣,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 下图为中国古代部分都城分布示意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
【
【
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首先根据地图判断出途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或西安(汉、唐的都城)、②开封(汴梁,北宋都城)、
平城(北魏都城),④杭州(临安,南宋都城),C 项正确;汉武帝在长安颁布推恩令,孝文帝迁都是从平城迁
至洛阳,排除 AB 项;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定都南京,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 蕃坊是唐宋时来华贸易的外商、外侨在中国聚居的场所,受当地市舶司的管辖。宋政府在蕃坊中选有声
望者为蕃长,主要职责是代表当地政府管理蕃坊中的各类公事。这反映了
9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
D. 北方政权的加重财政负担
C. 外贸发展打破坊市界限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
有“蕃坊”,专供外国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
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故题干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B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经
第 4页/共 17页
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外贸发展打破坊市界限、 北方政权的加重财政负担的信息,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0. 按现有辖区统计,苏州历史上曾产生过 45 位文状元、5 位武状元,文状元占全国总数的 7.55%,遥居全
1
国地市之首;尤其是清朝时产生过 26 位状元,占全国总数的 22.8%、江苏总数的 53.0%。苏州历史上甚至
还出现过同胞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一门五状元等罕有的科第盛况。这一历史现象能够说明
A. 地方政府特别重视人才培养
B. 科举制已经为世家大族垄断
C. 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文化进步
D.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文化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苏州历史上曾产生过 45 位文状元、5 位武状元,文状元占全国总数的7.55%,遥居
全国地市之首;尤其是清朝时产生过 26 位状元,占全国总数的 22.8%、江苏总数的 53.0%。苏州历史上甚
至还出现过同胞鼎甲、祖孙状元、叔侄状元、一门五状元等罕有的科第盛况”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江南
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方面也处于优势地位,这说明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C 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地
方政府对人才的培养,排除 A 项;一个家族中举人数多仅是列举的一方面现象,不能说明科举制已经被世
家垄断,排除 B 项;题干信息未涉及北人南迁,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里的“游牧民
族”指哪一民族( )
A. 满族
B. 氏族
C. 鲜卑族
D. 蒙古族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
一王朝。D 项正确;满族不属于游牧民族,排除 A 项;氏族和鲜卑族没有建立统治全国的政权,排除 B 和
C 项。故选 D 项。
1
2. 忽必烈在《中统建元用》中称:“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制定制。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
元。”材料体现了他
A. 放弃蒙古民族文化
C.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 推动蒙古文明融入中原文化
D. 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稽列圣之洪规……体大《易》之乾元”,就是以继承祖宗的制度为前提,附会汉法,建立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体现了忽必烈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D 项正确;AB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忽必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第 5页/共 17页
1
3.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元朝形势图(1330 年)(见下图),可知(
)
A. 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B. 西藏已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 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 行省是地方管理的唯一机构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宣政院辖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表明元朝西藏已经归属中
央政府管辖,B 项正确;中书省掌管山东、山西、河北,排除 A 项;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
族,排除 C 项;行省是地方管理的唯一机构表述错误,还有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等管辖地方,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
1
4. 《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而元人赵天麟也认为行省“维持错综,众建
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由此可知,元朝设置的行省
A. 具有较强独立性
B. 设置在边远民族地区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可见行省制度分割
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说明加强了中央集权,C 项正确;材料强调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
知行省长官并非拥有较强独立性,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到行省设置在边远民族地区,排除 B 项;君主专
第 6页/共 17页
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设置,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自由出入,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
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一类的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
限。这反映了(
1
)
A.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 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北宋,城市繁荣,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甚至早市、夜市规模也很大,整
个城市因商业活动的繁盛而充满了活力,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了,A 项正确;材料不是说经济重心
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排除 B 项;材料是说商业活动,不是说管理水平,排除 C 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
会的国策,不会松弛,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
6. 宋代体育项目众多。马球运动在开封有游玩的场所,蹴鞠运动广受欢迎, “瓦舍”里有各种体育表演
活动,如相扑、使拳、舞斫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体育运动的兴盛反映了,宋代(
)
A. 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重文轻武之风盛行
C. 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D.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瓦舍”是宋代城市中娱兼营商业的场所,“马球运动”“蹴鞠运动”“相扑、
使拳、舞斫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反映了市民娱乐文化活动的丰富,而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A 项正确;体育运动大多体现了人的阳刚之气和勇武有力的性格,不能说明
重文轻武之风,排除 B 项;城市体育运动的兴盛不足以反映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排除 C 项;材料无法
体现少数民族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
7. 下表中的重要发明(
)
第 7页/共 17页
A. 都有利于汉代文化的传播
B. 都促进了宋代外贸的繁荣
C. 都加速了元朝统一的进程
D. 都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活字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的发明
推动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这些均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D 项正确;活字印刷术有利于汉代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促进了宋代外贸的繁荣,火铳加速了元朝统一的进程,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1
8. 下图是河南省两处古迹遗存,它们反映出中原地区(
)
A. 悠久的星象观测史
B. 先进的建造技术
C. 高超的耕作水平
D. 精准的测绘水平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河洛古国北斗九星遗存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郑州登封观星台是元代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古
迹遗存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人们对星象的观测,说明中原地区星象观测历史悠久,A 项正确;河洛古国北
第 8页/共 17页
斗九星遗存、郑州登封观星台无法体现建造技术的先进,排除 B 项;两处古迹遗存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人
们对星象的观测,无法体现高超的耕作水平,也不能反映测绘水平的精准,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1
9. 明太祖在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后,立下祖训“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明太祖这样做的
原因是
A. 胡惟庸罪大恶极
C. 丞相的作用不大
B.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D. 实现政治清明的调整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在政治撒花姑娘改革行政机构,其中在中央撤销中
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强化皇权,B 项正确;胡惟庸罪大恶极是废除丞相的
借口,排除 A 项;丞相的作用很大与明太祖废除丞相,逻辑不符,排除 C 项;废除丞相与政治清明没有必
然的联系,不符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0.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史实,这
些史实体现了
A. 古代中国一直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 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
C. 对外贸易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路线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繁
的表现包括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海外各国扩大政治影响,显示天朝富庶与强盛,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
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D 项正确;古代中国并不是一直坚持对外开放
政策,如明朝曾有“禁海令”,排除 A 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海外各国扩大政治影响,显示天
朝富庶与强盛,排除 B 项;郑和下西洋并未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1. 明清时期某典籍记载:“甘薯,即俗名红山药也……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侵损,可当米谷,
第 9页/共 17页
凶岁不能灾,可充笾实,可以酿酒,用地少而利多”。该典籍是
A. 《齐民要术》 B. 《大明历》 C. 《农书》
D. 《农政全书》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朝时期原产美洲的甘薯传入中国,《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
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D 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
朝时期的农书,排除 A 项;《大明历》是研究历法的典籍,排除 B 项;《农书》是元朝时出现的农业著作,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2. 康乾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下图是
某同学整理的“清朝开拓、巩固疆域的具体成就”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金瓶掣签,加强新疆管理
B. 签订条约,规定中俄边界
C. 平定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D. 收复台湾,设立台湾行省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示意图可知,“A”指新疆,“B”指西藏,“B”指东北,“D”指台湾。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
克萨之战,1689 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东段边界,B 项正确;金瓶掣签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
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排除 A 项;伊犁将军是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职官,排除 C 项;1661 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 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3.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棉苗厖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过快增长 B. 引进高产作物
C. 对外闭关锁国
D. 封建统治腐败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可知,
材料反映人们盲目开垦沿湖与沿河的土地,使其流域面积不断缩小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
口过快增长,人地矛盾突出,A 项正确;引进高产作物不是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排除 B 项;
对外闭关锁国与材料反映的人地矛盾突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 项;封建统治腐败不是人地矛盾突出的主
第 10页/共 17页
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 小张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下表。据此他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古代(
措施
2
)
朝代
秦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改“命”为“制”,改“令”为“诏”,强化皇帝“制”“诏”的法律效力
建立刺史制度
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央设御史台、谏院,谏官和台官一样,把百官作为监督的对象
设东厂、西厂、锦衣卫,厂卫可干预司法活动,自设特别法庭
清律以“谋反”为“十恶”之首
A.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B. 个人权利不断增加
C.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 思想文化不断传播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不同朝代采取的措施都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C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法律体现
不断完善,排除 A 项;不涉及个人权利不断增加、思想文化不断的传播,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
2
5. 明清小说《醒世姻缘传》中,作者用方言俗语描写人物情状,通过对两个家庭、两种姻缘的描写,呼吁
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反映了
A. 传统的等级秩序被打破
B. 近代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封建礼教束缚文学发展
D. 社会进步思想渗透其中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宣传男尊女卑,但小说里却呼吁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宾”,这体现
出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明代,社会进步思想隐隐约约地表现出来,D 项正确;尊重女性的思想还只是
萌芽,远远不是近代平等观念,材料是强调进步思想的出现,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有 3 题,其中 26 题 16 分,27 题 12 分 28 题 12 分,共计 40 分。)
2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唐至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第 11页/共 17页
题。
(唐朝篇)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
两宋篇)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
岁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84
材料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陆游《示儿》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