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优****虫 文档编号:10285754 上传时间:2025-05-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南武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 7 年级历史期末演练卷 注意事项: 1 2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总计 50 分。) 1 .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 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这一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察举制 ) D. 科举制 2 .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唐朝时六部 中的“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为“户部”。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思想高度统一 B. 历法相时而变 C. 皇权至高无上 D. 文化博大精深 3 . “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而已”,所以“内史、纳言,是为宰相”。 材料描述的制度( ) A. 改善了选官机制 B. 初创于唐朝时期 C. 有利于加强皇权 D. 避免了决策失误 4 .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唐朝形势图,可以用来了解唐朝的 ①行政中心 ②思想政策 ③疆域四至 ④科技发展 ⑤民族关系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第 1页/共 9页 5 . 研究表明,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 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据此推测,唐代 A.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中外交流的频繁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社会风气的开放 6 . 唐朝时,中国与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大量先进技术传播到其他国家。每处有大批外国使者、 商人、学者、僧侣等人员前往长安交流,同时佛教、景教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这些现象表明唐 朝时期( A. 民族关系友好 ) B. 宗教地位提高 C. 对外贸易发达 D. 中外交往活跃 7 . 整理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轴中①处可填写的事件是 (注:安息指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A 安史之乱 B. 文成公主人藏 C. 黄巢起义 D. 鉴真东渡 8 . 图中的人物,历尽磨难,经过 4 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穷一生译经 1335 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 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下列关于他的说 法错误的是 A. 曾成为天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B.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C. 亲自执笔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D. 其思想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9 . “唐尧虞舜夏商周,( )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 )是对头,隋唐五代又( ),宋元明清帝 王休”,下列补缺此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准确的是 A. 春秋战国、东魏西魏、辽金 B. 东周东汉、南朝北朝、十国 C. 东周两头、北齐北周、西夏 D. 春秋战国、南朝北朝、十国 第 2页/共 9页 1 0. 宋代科举考试中,为避嫌疑,考官的亲属、门客等需要另外组织考试,称为“别头试”;下层官员参加 考试也另行组织,称为“锁厅试”。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科举考试( A. 突出强化君权 B. 扩大选拔范围 C. 注重公平原则 1. 下表是不同时期学者对王安石的评价。由此可知,评价历史人物( ) D. 内容逐渐僵化 1 ) 人物 评价 【 北宋】司马光 (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安石有文韬武略,实则得罪于仕宦也。 【 清】钱大昕 【当代】邓广铭 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A. 应兼顾评价者的背景和立场 B. 难以形成科学客观定论 C. 应重视被评价者的道德品质 D. 优先采信同期人物评价 1 2. 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宋人赵异曰“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 撰麻皆如此。”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这反映 出,当时( ) A. 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B. 杜绝了考官的徇私舞弊 D. 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 3. 下面两幅艺术作品可以共同用来研究我国古代( ) C. 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 1 A. 鲜卑农业发展 B. 对外文化交流 C. 民族交融状况 D. 汉族音乐成就 1 4. “地方势力的过于强大,直接把大唐的琉璃乾坤敲的粉碎,所以后来者宋太祖再也不敢让武人掌权,一 杯酒削掉了所有的武将功臣,开了一代文治盛世,但同时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轻弱受气,遭欺凌于周边异族。” 其中“异族”有( ) ① 党项族 ②女真族 ③鲜卑族 ④契丹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5. 观察如表格,其反映了(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 ) 第 3页/共 9页 城 市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 南宋临安 描 述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 “买卖昼夜不绝,绝交三四鼓,游人始 衢茫茫空有月。” 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A. 坊市界限被逐渐打破 B. 城市经济的日趋繁荣 C. 大一统下的繁华盛世 D.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1 6. 比较下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反映出的共同点是( ) A. 并立的政权都是由汉民族建立 B. 都蕴含着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C. 都是对外文化交往的繁荣时期 D. 都是北方经济发展领先于南方 1 7. 元朝在漠北设立宣慰司都元帅府既管军、也管民;云南行省下辖路、府多用当地土官世袭任职;吐蕃则 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这些措施( A. 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 ) B. 源于蒙古的固有制度 C. 主要沿用了前朝做法 D. 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1 8. 图片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场 景,更能通过对这些场景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对如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B.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C. 城市繁荣使南宋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D. 杂剧在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地区兴盛起来 1 9. 自秦朝设立丞相以来,丞相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北宋设立副宰相,明朝废除丞相。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第 4页/共 9页 ( )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 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 D.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2 0. 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饱含戚继光 A. 精忠报国,收复中原之念 B. 文韬武略,宣扬大国之威 C 大义凛然,肃清倭患之愿 D. 赤胆忠心,驱逐荷夷之志 2 1. 下侧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红楼梦》 2 2. 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下列关于元朝、清朝相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是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的大一统 B. 都把都城定在北京 C. 都重用汉人 D. 期间都拓展了中国领土,疆域辽阔。 2 3. 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对边疆的管理,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来管理琉球、澎湖列岛,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 权,成为中国领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662 年民族英雄谁收复台湾( ) A. 林则徐 4. 下图是清代开荒执照。清代规定,无主荒地准许流民屯种,民人无论原籍还是别籍,开垦荒地给以印信 执照,永准为业。它充分说明清朝( B. 戚继光 C. 邓世昌 D. 郑成功 2 ) 第 5页/共 9页 A.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B. 人口快速增长 C. 重视农业发展 D. 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2 5. 18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上半叶,广州英语迅速取代澳门葡语,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以 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本和手册及商务英语教材,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 汇》等纷纷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广州成为唯一通商口岸 ) B. 鸦片战争促进中英交流 D. 广州教材印刷业较发达 C. 人们英语学习热情高涨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卷共三道题,其中 26 题 16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2 分) 2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的秦王嬴政完成的……他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不 过他创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 2000 多年,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 (1)据材料和结合所学,指出秦王嬴政所创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公元 127 年,刘彻颁布诏书:“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外”,其余 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于是一再缩小,也没有政治特权。 —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的《中国文明史》 (2)据材料指出汉武帝政治上推行的措施和它的作用。 材料三: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而且稳定的大 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它与当时世界最先进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 第 6页/共 9页 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尽头。 —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康乾盛世“”在中国政治上达到“空前高峰”?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保存并延续了 2000 多年“帝国制度”的作用。 ( ( 2 7.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 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 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2018 年 2 月,新华社长篇报道《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我国五年来科技创新成就巡礼》 写道:天宫、神舟、天舟、嫦娥、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飞机……大批代表性重大科技创新 成果相继涌现。五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 1)结合所学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一例。据材料一概述从春秋战国至秦 汉中华传统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明清时期湖南人批判地继承发展儒学的湘系经世派代表是谁?结合所学指 出同一时期西方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 2)材料二这些科技成果的命名,应用了我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你认为这样命名有何用意? “ ( 2 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 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 “丝绸之路”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第 7页/共 9页 (2)材料二反映的远洋航海活动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请写出这场航海活动的名称。 材料三 2000 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 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 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为核心的丝路 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路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4)围绕丝路精神的核心并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第 8页/共 9页 广州市南武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 7 年级历史期末演练卷 注意事项: 1 2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总计 50 分。) 1 .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 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这一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察举制 ) D. 科举制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符合 材料中的说法,D 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是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排除 A 项;郡县制属于地方政治制 度,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察举制是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标准是孝廉,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唐朝时六部 中的“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为“户部”。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思想高度统一 B. 历法相时而变 C. 皇权至高无上 D. 文化博大精深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为了避皇帝的讳而改变了月份和国家机构的名称,这说明皇帝地位较高,体现了皇 权的至高无上,C 项正确;材料内容和思想高度统一无关,排除 A 项;历法要遵循自然规律,并不能相时 而变,排除 B 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而非文化博大精深,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 “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而已”,所以“内史、纳言,是为宰相”。 材料描述的制度( ) A. 改善了选官机制 B. 初创于唐朝时期 C. 有利于加强皇权 D. 避免了决策失误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中书省权力的上升,尚书省地位的下降,这一变化说明中枢机构的异变是利于皇权加 第 1页/共 16页 强的,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改善了选官机制,排除 A 项;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朝,排除 B 项;材料内 容没有体现避免了决策失误,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唐朝形势图,可以用来了解唐朝的 ①行政中心 ②思想政策 ③疆域四至 ④科技发展 ⑤民族关系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唐朝的行政中心是长安,疆域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 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和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 池北岸,唐朝和边疆各族的民族关融洽,①③⑤符合题意,D 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思想政策 、科技发展, ② 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 研究表明,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 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据此推测,唐代 5 A.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中外交流的频繁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社会风气的开放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 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可知唐朝时期少数民族的服饰受到人们的推崇,由此可见这 反映了唐代民族交融的加强,A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唐代的民族关系,不能体现中外交流的频繁,排除 B 第 2页/共 16页 项;仅凭唐朝服饰不足以得出社会风气的开放,排除 C 项;中央集权加强表现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 控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 唐朝时,中国与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大量先进技术传播到其他国家。每处有大批外国使者、 商人、学者、僧侣等人员前往长安交流,同时佛教、景教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这些现象表明唐 朝时期( A. 民族关系友好 ) B. 宗教地位提高 C. 对外贸易发达 D. 中外交往活跃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时,中国与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大量先进技术传播到其他国家。每处有 大批外国使者、商人、学者、僧侣等人员前往长安交流,同时佛教、景教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可 得出唐朝时期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法等,这些都促进了唐朝与其 他地区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中外交往活跃,D 项正确;民族关系友好、宗教地位提高、对外贸易发达与题 干不符,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7 . 整理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轴中①处可填写的事件是 (注:安息指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A. 安史之乱 B. 文成公主人藏 C. 黄巢起义 D. 鉴真东渡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时间轴“甘英到达安息”“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的信息可知,这都是古代中外 交往著名的史实,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是唐朝中外交往的著名史实,D 项正确;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 衰的转折点,文成公主人藏是唐朝民族交往的著名史实,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 ABC 项。 故选 D 项。 8 . 图中的人物,历尽磨难,经过 4 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穷一生译经 1335 卷,其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 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其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下列关于他的说 法错误的是 第 3页/共 16页 A. 曾成为天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B.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C. 亲自执笔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D. 其思想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唐代,玄奘历尽磨难,经过 4 年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穷一生译经 1335 卷,其 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后来,他口述、他的弟子编写了《大唐西域记》,C 项正 确;玄奘曾成为天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其思想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 财富,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 项。 9 . “唐尧虞舜夏商周,( )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 )是对头,隋唐五代又( ),宋元明清帝 王休”,下列补缺此中国历史朝代顺口溜准确的是 A. 春秋战国、东魏西魏、辽金 B. 东周东汉、南朝北朝、十国 C. 东周两头、北齐北周、西夏 D. 春秋战国、南朝北朝、十国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为,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 代十国、宋元明清,D 项正确;由于辽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但是不是统一王朝,所以没有列入正统朝代 序列,未编入朝代顺口溜中,排除 A 项;东汉在秦之后,排除 B 项;北齐北周在晋之后,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 0. 宋代科举考试中,为避嫌疑,考官的亲属、门客等需要另外组织考试,称为“别头试”;下层官员参加 考试也另行组织,称为“锁厅试”。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科举考试( A. 突出强化君权 B. 扩大选拔范围 C. 注重公平原则 ) D. 内容逐渐僵化 【答案】C 【解析】 第 4页/共 16页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科举考试中,为避嫌疑,考官的亲属、门客等需要另外组织考试,称为“别头试”; 下层官员参加考试也另行组织,称为“锁厅试”可得出宋朝的科举考试注重公平原则,C 项正确;突出强化君 权、扩大选拔范围、内容逐渐僵化与题干不符,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1. 下表是不同时期学者对王安石的评价。由此可知,评价历史人物( ) 人物 评价 【 北宋】司马光 (王安石)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安石有文韬武略,实则得罪于仕宦也。 【 清】钱大昕 【当代】邓广铭 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A. 应兼顾评价者的背景和立场 B. 难以形成科学客观定论 C. 应重视被评价者的道德品质 D. 优先采信同期人物评价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出现了对王安石的不同评论,是因为不同的学者所处的时代不 同,政治立场也不同,因而做出了不同的但是符合自己时代和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的解释,A 项正确;B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要着重的评价历史人物对过过国家民 族和世界的影响,而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道德水平,排除 C 项;同时代的人可能会受到时代的制约而有失 偏颇,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 2. 锁院制度是宋代贡举考试过程中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宋人赵异曰“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 撰麻皆如此。”同时宋神宗也规定“应发解、省试,于锁院一月前不许官员乞假出外,差官毕仍旧”。这反映 出,当时( ) A. 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B. 杜绝了考官的徇私舞弊 C. 科举制的日益严密化 D. 理学作为考试主要标准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科举考试注重保密性,反映出其管理日益严密,C 项正确;“实现了”“杜绝 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 AB 项;材料没有体现理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 3. 下面两幅艺术作品可以共同用来研究我国古代( ) 第 5页/共 16页 A. 鲜卑农业发展 B. 对外文化交流 C. 民族交融状况 D. 汉族音乐成就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依据图片信息“鲜卑壁画(扬场图)”“辽墓壁画(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并 结合所学可知,两幅艺术作品可以共同用来研究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状况。魏晋以来,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 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 展,少数民族的乐器、歌舞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C 项正确;AD 项表述 不全面,AD 项排除;在图片信息中没有体现出来对外文化交流,B 项排除。故选 C 项。 1 4. “地方势力的过于强大,直接把大唐的琉璃乾坤敲的粉碎,所以后来者宋太祖再也不敢让武人掌权,一 杯酒削掉了所有的武将功臣,开了一代文治盛世,但同时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轻弱受气,遭欺凌于周边异族。” 其中“异族”有( ) ①党项族 ②女真族 ③鲜卑族 ④契丹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地方势力的过于强大,直接把大唐的琉璃乾坤敲的粉碎,所以后来者宋太祖再也不敢让 武人掌权,一杯酒削掉了所有的武将功臣,开了一代文治盛世,但同时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轻弱受气,遭欺 凌于周边异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周边的民族政权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女真族建立的金 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①②④正确,B 项正确;五胡乱华之后,东晋时期,鲜卑各部分别建立了 7 个政权,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西晋灭亡后,未与宋朝并立, ③错误,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1 5. 观察如表格,其反映了( ) 城 唐长安城 北宋东京 南宋临安 第 6页/共 16页 市 描 述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 “买卖昼夜不绝,绝交三四鼓,游人始 衢茫茫空有月。” 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A. 坊市界限被逐渐打破 B. 城市经济的日趋繁荣 D.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 大一统下的繁华盛世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唐长安城人烟稀少,北宋东京夜市繁华,南宋临安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 市和夜市,比较可得出城市经济的日趋繁荣,B 项正确;坊市界限被逐渐打破与题干不符,排除 A 项;大 一统下的繁华盛世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材料中未体现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 6. 比较下面两幅示意图,可以反映出的共同点是( ) A. 并立的政权都是由汉民族建立 B. 都蕴含着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C. 都是对外文化交往的繁荣时期 D. 都是北方经济发展领先于南方 【 【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蜀、吴的局部统一,辽、西夏、北宋、南宋、金的局部统一,分别为西晋、 元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故 B 符合题意;辽西夏、金是少数民族政权,故 A 不符合题意;魏、蜀、吴时 期,主要是内部交流,故 C 不符合题意;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 7. 元朝在漠北设立宣慰司都元帅府既管军、也管民;云南行省下辖路、府多用当地土官世袭任职;吐蕃则 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这些措施( A. 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 ) B. 源于蒙古的固有制度 C. 主要沿用了前朝做法 D. 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A 第 7页/共 16页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 疆域辽阔,因此为了对辽阔的国土进行管辖,元代在不同的 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A 项正确;材料当中涉及到的制度都是元代建立后才创 制出来的,排除 B 项;宣政院是元代的独创,排除 C 项;材料并未反映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 1 8. 图片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场 景,更能通过对这些场景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对如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B.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C. 城市繁荣使南宋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D. 杂剧在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地区兴盛起来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子又称为“瓦肆”“瓦舍”为娱乐兼经营商业的场所,在北 宋汴京成立,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 50 余座,体现了北宋市民生活的繁华,B 项正确;在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大相国寺,是皇家寺院,排除 A 项;材料图片不能体现城市繁荣使南宋市民文化 生活丰富多彩,排除 C 项;图片没涉及杂剧信息,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 9. 自秦朝设立丞相以来,丞相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北宋设立副宰相,明朝废除丞相。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 )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 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 D.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 【 【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自秦朝设立丞相以来,丞相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北宋设立副宰相,明朝废除丞相”, 可知,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君主专制日益加强。B 项正确;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分权是加强中央权 力的有效手段,不符合史实,排除 AC 项;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第 8页/共 16页 2 0. 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饱含戚继光 A. 精忠报国,收复中原之念 B. 文韬武略,宣扬大国之威 C. 大义凛然,肃清倭患之愿 D. 赤胆忠心,驱逐荷夷之志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朝政府派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到东部沿海一带抗倭。题干诗句正表达了戚继光的 宏愿与作为,即大义凛然,肃清倭患之愿,C 项正确;精忠报国是指岳飞,排除 A 项;文韬武略,宣扬大 国之威,与题干诗句内容不符,排除 B 项;“赤胆忠心,驱逐荷夷之志”体现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 D 项。 故选 C 项。 2 1. 下侧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红楼梦》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齐民要术》”“曲辕犁、筒车的发明并推广”“占城稻的传入”都与农业的 发展有关。①所处的朝代是明朝,明朝时期与农业相关的著作是《农政全书》,《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代 科学家徐光启,它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C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时期的张仲 景所著,它成书于东汉时期而不是明朝,排除 A 项;题干所示的“《齐民要术》”“曲辕犁、筒车的发明 并推广”“占城稻的传入”都与农业的发展有关,而《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李时珍编写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与农业无关,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朝作家曹雪芹,它成书于清朝乾隆年间, 而不是明朝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2. 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下列关于元朝、清朝相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是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的大一统 B. 都把都城定在北京 第 9页/共 16页 C. 都重用汉人 D. 期间都拓展了中国领土,疆域辽阔。 【 【 【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是结束了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的大一统,而清朝 则不是,清朝是取代了明朝,并没有经历长时间的分裂割据,故 A 不正确但符合题意;BCD 均正确但不符 合题意。故选 A。 2 3. 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对边疆的管理,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来管理琉球、澎湖列岛,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 权,成为中国领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662 年民族英雄谁收复台湾( ) A. 林则徐 B. 戚继光 C. 邓世昌 D. 郑成功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了我国的台湾,进行奴役统治,1661 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 1 662 年成功击退荷兰殖民者的军队,收复台湾,D 项正确;林则徐是虎门销烟,排除 A 想;戚继光抗击倭 寇,排除 B 项;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抗击日本侵略,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下图是清代开荒执照。清代规定,无主荒地准许流民屯种,民人无论原籍还是别籍,开垦荒地给以印信 2 执照,永准为业。它充分说明清朝( ) A.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B. 人口快速增长 第 10页/共 16页 C. 重视农业发展 D. 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清代规定,无主荒地准许流民屯种,民人无论原籍还是别籍,开垦荒地给以印信执照, 永准为业”可得出清朝允许流民开垦荒地,重视农业发展,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排除 A 项;材料与人口无关,排除 B 项;材料中未体现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5. 18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上半叶,广州英语迅速取代澳门葡语,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以 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本和手册及商务英语教材,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 汇》等纷纷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广州成为唯一通商口岸 ) B. 鸦片战争促进中英交流 D. 广州教材印刷业较发达 C. 人们英语学习热情高涨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上半叶,广州英语迅速取代澳门葡语,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 国际通用语。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本和手册及商务英语教材,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 华英贸易字汇》等纷纷出现”可得出此时处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清政府采用海禁政策,规定由政府特许的 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与此同时英国逐渐成为殖民帝国,其与中国的贸易额增加,必然导致广州 《 “ 英语地位的出现,A 项正确;鸦片战争在 1840 年后,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人们英语学习热情高涨、广州 教材印刷业较发达,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卷共三道题,其中 26 题 16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2 分) 2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的秦王嬴政完成的……他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不 过他创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 2000 多年,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 —摘编自(美)费正清《费正清中国史》 (1)据材料和结合所学,指出秦王嬴政所创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公元 127 年,刘彻颁布诏书:“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外”,其余 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于是一再缩小,也没有政治特权。 —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的《中国文明史》 (2)据材料指出汉武帝政治上推行的措施和它的作用。 材料三: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而且稳定的大 第 11页/共 16页 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它与当时世界最先进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 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尽头。 —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康乾盛世“”在中国政治上达到“空前高峰”?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保存并延续了 2000 多年“帝国制度”的作用。 ( 【 ( ( 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 2)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 3)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高峰;国力空前强盛,奠定了中国版图,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统一多民族 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有利于历代封建经济文化的发 展,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 【 详解】(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