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空间结构,二、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区位分析,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四、中心地理论,2,一、城市区位分析,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区位是指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四)城市空间布局特点,(五)城市区位的选择,3,(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一、城市区位分析,4,A.,在邻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B.,在河流干支流会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如海口、武汉),一、城市区位分析,5,6,(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经济事物包括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等。,A.,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 (如大庆),B.,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 (如丹东),C.,邻近多条铁路,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如株洲),一、城市区位分析,7,(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是指从政治文化角度来分析某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单元的空间关系。比如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得益于它们毗邻香港、澳门的优越地理区位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圳,8,(四)城镇空间布局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并在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会合处和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3.,交通枢纽出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一、城市区位分析,9,(五)城市的区位选择,1.,城市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的地区,2.,港口和码头应建在河流凹岸处(因为水深、泥沙少),3.,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4.,就地形因素而言,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难多,山区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工程措施,5.,居住区应布置在有污染的工业区的上风向或者城区河流的上游,6.,城市周围要有良好的植被,最好还应有大面积的水面,一、城市区位分析,10,二、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城市用地类型,通常可以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以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课本:,P29,页,11,活动:,看下图,说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市政用地的分布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课本:,P30,页,12,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游览与,城市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政府机关与,公共用地,13,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按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以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等。,建成区:指在城市范围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各种城市用地。,郊区:指在城市行政界限以内、建成区外围的地区。又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课本:,P30-31,页,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14,中心商务区(简称,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课本,31,页,),15,城市功能,分区,特 征,空间分布,(位置),商,业,区,1.,占地面积小,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2.,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3.,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4.,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住,宅,区,1.,城市最基本的职能,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 方式,面积占,40%,60%,4.,建筑质量上分高级与低级住宅区,5.,位置上,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高级:市区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低级:内城和工业区附近;配套设施缺乏;环境较差,工,业,区,1.,集聚成片,;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协作和竞争性强,,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3.,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近河流、铁路、公路干线,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比较,1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17,工业付租能力,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18,工业付租能力,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19,2025/5/13 周二,20,工,业,区,工业付租能力,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21,工,业,区,工业付租能力,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住宅付租能力,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22,工,业,区,工业付租能力,住宅付租能力,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23,工,业,区,工业付租能力,住,宅,区,住宅付租能力,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24,工,业,区,工业付租能力,住,宅,区,住宅付租能力,商业付租能力,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25,工,业,区,工业付租能力,住,宅,区,住宅付租能力,商业付租能力,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26,工,业,区,工业付租能力,住,宅,区,商 业 区,住宅付租能力,商业付租能力,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距离,地租水平,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27,西方城市结构学说,一、同心圆学说,1.,城市可分为五个圈层:,过渡区先为高级住宅区,回来因为商业、工业等的不断入侵,环境质量显著下降,2.,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规律:,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层次最高;越靠近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越高,地租也就越高;越往城市外围,地租地价就越低。,1,:中心商务区,2,:过渡区,3,:工人住宅区,4,:高级住宅区,5,:通勤居民区,28,西方城市结构学说,二、扇形学说,1.,在同心圆学说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了联结中心商务区的,辐射状交通干线的影响,。,2.,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由中心商务区向外放射形成不同职能的楔形地带,交通干线两侧地租地价较高,楔形外部为低收入住宅区。,1,:中心商务区,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等住宅区,5,:高级住宅区,29,西方城市结构学说,三、多核心学说,1.,大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等多种功能区,2.,城市的多核心构成城市众多的生长点,交通区位最好的地域可形成中心商务区,1,:中心商务区,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3,:低级住宅区,4,:中级住宅区,5,:商业住宅区,6,:重工业区,7,:公共设施,8,:郊区住宅区,9,:郊区工业区,30,四、中心地理论,(一)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中 心 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主要职能是提供货物和服务;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所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门 槛,某一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31,四、中心地理论,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的趋势,中心地位于正六边形的正中间,放大,32,中心地理论示意,一级中心地,二级中心地,三级中心地,四级中心地,33,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1.,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3.,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分布特点是,金字塔形,4.,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四、中心地理论,34,活动:,读,P.35“,中心地理论示意”回答,四、中心地理论,大小不同的六边形代表什么?,图示中心地一共有几个级别?,补画完图中没有画完的中心地服务范围。,每一个级别的中心地的个数分别有多少?有什么规律?,同等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35,四、中心地理论,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2.,不同等级的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德国南部及周边地区城市体系图,36,返回,37,为枣强镇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城市,返回,38,2025/5/13 周二,3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