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 五 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页,水,生 物,岩 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气体、降水,氧等气体,有机物,无机盐,有机物,矿物质,尘埃,降水、风能,降水,大 气,地理环境要素包含,“相互联络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第2页,第3页,经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经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取得水分补给,经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取得了水汽,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岩石经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图中有哪几个地理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怎样转换?,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怎样传递?,完成,活动,1,第4页,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第5页,生物循环过程,第6页,动物,环境,微生物,植物,无机物质,无机物质,有机物,分解,生物循环过程,第7页,a.,生产功效:合成有机物能力,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效,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第8页,思索:生产功效主要依赖于植物光合作用。,若环境中无大气、水、土壤和岩石等要素存在,,树能不能成活?为何?,生产功效,:,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含有合成有机物能力。,生产功效即使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但此功效是在,各个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才产生。,由此可见,生产功效是自然环境整体功效,而非单个地理要素功效。,第9页,藏羚羊例子,环,境,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分,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动态平衡,藏羚羊数量在无人干扰情况下基本恒定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效?,活动,2,第10页,a.,生产功效:合成有机物能力,b.,平衡功效:使自然地理要素性质,保持稳定能力,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效,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第11页,案例,2.,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第12页,地貌,植被,水文,气候,泥沙“染”黄了河水,第13页,黄土高原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步失去了肥沃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步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久流水侵蚀使沟谷不停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自然植被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时消失。河流携带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1,)阅读以上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过程吗?,黄土高原(),土壤肥力(),形成()地貌,人类破,坏植被,黄河下游(),河道(),河流(),形成了()地貌,(,2,)由此能够得出怎样结论,流水侵蚀,下降,沟谷,泥沙沉积,淤高,改道,泛滥平原,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改变和人类活动,影响过程中形成,及自然地理环境含有统一演化过程,第14页,我国西北内陆地域最突出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在这种干旱环境下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情况怎样呢?,想一想,第15页,我国西北内陆地域自然环境,气候干旱,河流不发育、,多内流河,流水作用微弱,大片戈壁、沙漠,植被稀少,土壤贫瘠,风化、风力作用显著,第16页,“,活动”:,试分析在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怎样统一改变。,地形,水文,生物,土壤,气候,由湖泊变成了陆地,由湿润变得干燥,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逐步由湿变干,第17页,第18页,森林降低,土壤腐殖质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滞留降水功效降低,洪水,断流,沟谷综合纵横岩石裸露,风化,加速,第19页,东北森林改变造成了环境整体改变,过分砍伐,植被破坏,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土壤变薄,肥力下降,某一要素改变会造成其它要素甚至环境整体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河流径流季节改变增大,沟谷纵横,旱涝灾害增多,第20页,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人类乱,砍滥伐,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全球气,候改变,生态,环境,失调,“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1页,“,活动”,修建水库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第22页,课后练习,1,、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特殊作用有(),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B,、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地理环境组成要素,C,、生物制约着地理环境,D,、动物迁移作用,A,2,、有机质合成与分解过程,被称为,(),A.,物质与能量交换,B,、物质迁移,C,、生物循环,D,、能量流动,C,第23页,3,、普通认为,大气中氧主要起源于,(),A,、生物呼吸作用,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微生物分解作用,D,、植物根系吸收作用,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效有,(),平衡功效 生产功效,自净功效 新陈代谢功效,A,、,B,、,C,、,D,、,B,A,第24页,5,、关于水土流失叙述,正确是,(),A,、自然界中水土流失,只是土壤侵蚀过程,B,、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C,、水土流失不会造成地方气候改变,D,、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 等 统一改变过程,6,、以下地理现象改变,反应地理环境整体性是,(),A,、热带雨林被破坏,将会引发全球气候改变,B,、我国华南地域较酷热,华北地域较温凉,C,、秦岭南坡取得太阳辐射能多于北坡,D,、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高度低于北坡,D,A,第25页,7,、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地理特征表达了,(),A,、自然地理环境独特征,B,、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C,、自然地理环境非地带性,D,、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D,8,、三峡工程建设可能产生影响有(,),A,、洪涝灾害多发,B,、污染加,C,、生态失调,D,、全球气候变暖,C,第26页,9,、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读后回答以下问题。,(1),生物对地理环境作用,归根结底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进行,_,作用。图中,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在该作用中吸收,_,,释放,_,。,(2),图中箭头,a,表示植物叶片,_,作用。,(3),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_,。岩石经过风化向土壤提供,_,和,_,(4),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作用有:,_,(,列举四个作用,),。,光合,二氧化碳,氧气,蒸腾,有机质,成土物质,无机盐,调整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第2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