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临床出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甚见角弓反张等表现,与致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风邪B. 燥邪C. 火邪D. 湿邪E. 寒邪【答案】C2、狭义之精专指A. 气B. 血C. 津液D. 气.血.津液等E. 生殖之精【答案】E3、气作为哲学概念,形成的时期是A. 远古B. 西周C. 春秋战国D. 秦代E. 两汉【答案】C4、具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经脉是A. 跷脉B. 肾经C. 肝经D. 脾经E. 胃经【答案】A5、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A. 热B. 火。.心D. 风E. 暑【答案】B6、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取决于A. 胆贮藏胆汁的功能B
2、 胆排泄胆汁的功能C. 脾主运化的功能D. 肝主疏泄的功能E. 以上都不是【答案】D7、“精汁”藏于A. 肾B. 肝。.心D. 精室E. 胆【答案】E8、属于反治的有A. 以寒治寒B. 以热治热C. 以寒治热D. 以通治通E. 以补开塞【答案】A B D E9、痰饮的致病特点有A. 阻滞气血运行B. 影响水液代谢C. 易于蒙蔽心神D. 致病广泛E. 病程较长【答案】A B C D E10、“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体现的原则是A. 早期诊治B. 防止传变C. 未病先防D. 愈后防复E. 治病求本【答案】A11、“通因通用”适用证候是A. 真实假虚B. 阴
3、阳两虚C. 阳虚阴盛D. 真虚假实E. 阴阳两虚【答案】A12、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补阴药是A. 滋阴B. 温阳C. 阴中求阳D. 阳中求阴E. 阳病治阴【答案】C13、具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经脉是A. 跷脉B. 肾经C. 肝经D. 脾经E. 胃经【答案】A14、某男,10岁。虫积日久,体虚无力,给予健脾之剂,再行驱虫,其遵循的治疗原则是A. 单用扶正B. 单用祛邪C. 先扶正后祛邪D. 先祛邪后扶正E. 扶正兼祛邪【答案】C15、不是复发诱因的是A. 劳复B. 药复C. 食复D. 阳气来复E. 重感致复【答案】D16、不属于扶正的治法是A. 益气B. 扶阳C. 消导D. 健
4、脾E. 滋阴【答案】C17、关于阴阳失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阳邪侵犯人体可导致机体阳偏盛B. 阳盛的病机特点为阳盛而阴未虚C. 阴盛的临床表现以实寒证为主D. 阴虚的临床表现以虚寒证为主E. 阴阳偏衰都属于“精气夺则虚”【答案】D18、中医学的整体宏观思维的内涵包括A. 人与自然B. 人与社会C. 人体内部D. 形与神E. 动与静【答案】A B C D19、心藏象的系统联系包括A. 在志为喜B. 在体合脉C. 在窍为舌D. 在液为汗E. 在季为春【答案】A B C D20、某女,40岁。从小喜食辣椒.花椒.姜蒜等辛辣味食物,近1年来逐渐出现大便秘结,夹带鲜血,便时肛门灼痛,渴等表现,其病因
5、病机是A. 饮食不洁,肠胃紊乱B. 饮食偏嗜,肠胃积热C. 饮食不节,消化不良D. 饮食偏嗜,脾胃虚损E. 食类偏嗜,营养失衡【答案】B21、素问痹论所谓“水谷之精气”是A. 谷气B. 清气C. 宗气D. 营气E. 卫气【答案】D22、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A. 出血量多B. 出血不畅C. 出血夹有血块D. 出血伴有疼痛E. 出血量少【答案】C23、通过骨髓和肝脏作用而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是A. 水谷之精B. 津液C. 营气D. 肾精E. 自然界清气【答案】D24、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中,气发挥的作用是A. 运动B. 升降C. 转化D. 聚散E. 中介【答案】E25、称为“阴
6、脉之海”的为A. 督脉B. 冲脉C. 阴跷脉D. 任脉E. 足厥阴肝经【答案】D26、喜乐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A. /心B. 肝5D. 肺E. 肾【答案】A27、人体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是A. 精B. 气C. 血D. 津液E. 神【答案】E28、人体之精分藏于五脏,但主要贮藏于A. 肝B. f、5D. 肺E. 肾【答案】E29、共同维持人体正常血液循行和津液代谢的重要环节是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 中介作用【答案】A D30、中医学认为人的天年寿限是A. 70岁左右B. 80岁左右C. 90岁左右D. 1岁左右E. 120岁左右【答案】E31、肺主治节是指
7、A. 肺主气的调节作用B. 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C. 肺对气血津液的治理和调节作用D. 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E. 肺对津液的调节作用【答案】C32、手厥阴经的分布部位是A. 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 上肢内侧后缘D. 上肢内侧中线E. 上肢外侧后缘【答案】D33、劳力太过致病特点主要有A. 耗气B. 耗神C. 损伤筋骨D. 损伤津液E. 损伤心神【答案】A C34、318: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有火心与肝B. 肺与肾C. 脾与肾心与脾E.脾与肺【答案】B C E35、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A. 从足走头B. 从头走足C. 从胸走手D. 从手走头E. 从足走腹【答案】B36、肝与
8、脾的关系包括A. 气的生成B. 血的生成C. 血的贮藏D. 血的运行E. 津液的生成【答案】B C D37、属于“抑强扶弱”的治法是A. 滋水涵木B. 泻南补北C. 益火补土D. 金水相生E. 培土生金【答案】B38、有关气一元论的表述,正确的是A. 精气学说是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B. 气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C. 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D. 气的运动是万物变化的根源E. 气是事物之间相互感应.传递信息的中介【答案】A B C D E39、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的脏是A. 肝B. /心5D. 脾E. 肾【答案】D40、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有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固摄作用D. 防御作用E. 中介作
9、用【答案】A B C D E41、既属致病因素,又属病理产物的是A. 戾气B. 暑邪C. 燥邪D. 痰饮E. 七情【答案】D42、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A. 热B. 火。.心D. 风E. 暑【答案】B43、小儿虫积或食积,可致疳积,其发病类型是A. 继发B. 徐发C. 复发D. 伏而后发E. 感邪即发【答案】A44、六淫致病,易袭阳位的是A. 风邪B. 暑邪C. 毒邪D. 燥邪E. 湿邪【答案】A45、关于衰老机制说法不准确的是A. 阴阳失调B. 邪正相搏C. 痰瘀毒内生D. 精气不足E. 情志失调【答案】B46、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A. 五脏B. 六腑C. 奇恒之腑D
10、 脏腑E. 经络【答案】A47、与喘息气短.呼吸困难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 脾与肺B. M与肝C. 脾与肾D. 脾与肝E. 肺与肾【答案】E48、小儿的体质特点是A. 脏腑娇嫩B. 代谢缓慢C. 形气未充D. 易虚易实E. 易寒易热【答案】A C D E49、过食寒凉,易于出现的是A. 脏气偏亢B. 阴虚火旺C. 营养失衡脾胃阳虚E.肝脾不调【答案】D50、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A. 五脏一体观B. 形神一体观C. 天人一体观D. 精气神一体观E. 人与社会统一观【答案】A B C D E51、中医养生原则确立基础包括A. 对病因及发病条件的研究B. 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C. 对预防疾
11、病的实践总结D. 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E. 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答案】A B C D E52、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说法错误的有A. 怒则气滞B. 喜则气缓C. 惊则气乱D. 劳则气耗E. 恐则气陷【答案】A D E53、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 邪气亢盛B. 正气不足C. 地域因素D. 饮食习惯E. 生活环境【答案】A54、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 /心B. 肺55E.肾【答案】C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头为诸阳之会B. 冲为血海C. 督脉为阳脉之海D. 任主胞胎E. 带脉为十二经之海【答案】E56、与食物消化密切相关的两脏是A. /心与肾B. 肺与脾C. 脾与肾D. 肝与脾.
12、心与脾【答案】D57、温补与固涩同用的适应证是A. 气虚B. 血虚C. 气脱D. 血寒E. 精虚【答案】C58、手太阴经分布部位是A. 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 上肢内侧后缘D. 上肢外侧中线E. 上肢外侧后缘【答案】A59、人体之精的功能有A. 化湿作用B. 化气作用C. 化神作用D. 化血作用E. 抗邪作用【答案】B C D E60、气作为哲学概念,形成的时期是A. 远古B. 西周C. 春秋战国D. 秦代E. 两汉【答案】C61、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A. 胀痛B. 串痛C. 灼痛D. 刺痛E. 重痛【答案】D62、结石的成因有A. 饮食不当B. 情志内伤C. 服药不当D. 体质差
13、异E. 津亏血虚【答案】A B C D63、某女,55岁。近一个月来,时感惊悸,胸闷,气短,精神不振,自汗,劳累后加重,面色淡白,脉细弱。其病位是A. /心B. 肝5D. 肺E. 肾【答案】A64、联结心肺两脏的主要环节为A. 肺气B. 元气。.心气D. 营气E. 宗气【答案】E65、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 从足走头B. 从头走足C. 从胸走手D. 从手走头E. 从足走腹【答案】C66、某男,35岁,某IT公司程序员。因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近半年逐渐出现食欲下降,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失眠,心悸等表现,其病因和病位是A. 情志抑郁伤及心肝B. 劳神过度,心神虚损C. 思虑太过伤及心脾D. 劳力
14、过度,肝肾受损E. 饮食内伤,脾胃受损【答案】C67、“元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兴起时期是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朝E. 两汉【答案】E68、“火热内生”概念内涵是A. 火邪伤人B. 阴火内生C. 火热之邪亢盛D. 火邪由外而入,伤及内脏E. 脏腑阴阳失调,火热内扰【答案】E69、属于“内火”的有A. 胃火B. /心火C. 虚火D. 五志之火E. 壮火【答案】A B C D E70、体现“脏腑相合”的脏腑有火心与小肠B. 脾与胃C. 肺与小肠D. 肝与胆E. 肾与膀胱【答案】A B D E71、与痰饮.瘀血.结石致病相关的有A. 导致疼痛B. 继发性病因C. 阻滞气机D. 病理产
15、物E. 病程较长【答案】B C D72、痰饮的致病特点有A. 阻滞气血运行B. 影响水液代谢C. 易于蒙蔽心神D. 致病广泛E. 病程较长【答案】A B C D E73、阴阳的特性包括A. 普遍性B. 关联性C. 规定性D. 相对性E. 绝对性【答案】A B C D74、手厥阴经的分布部位是A. 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 上肢内侧后缘D. 上肢内侧中线E. 上肢外侧后缘【答案】D75、中医饮食养生不提倡的是A. 药膳保健养生B. 注意饮食卫生C. 提倡饮食有节D. 克服饮食偏嗜E. 强调高营养饮食【答案】E76、祛邪兼扶正之法适用于A. 正虚之证B. 邪实之证C.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
16、证D. 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E. 真虚假实证【答案】D77、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的是A. 排出浊气B. 宣散卫气C. 将津液外达皮毛D. 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 使全身的血液汇聚于肺【答案】E78、属于“抑强扶弱”的治法是A. 滋水涵木B. 泻南补北C. 益火补土D. 金水相生E. 培土生金【答案】B79、偏阳质者,易感受的邪气是A. 阳邪B. 阴邪C. 湿邪D. 寒邪E. 燥邪【答案】A80、不属于“七冲门”的是A. 吸门B. 飞门C. 户门D. 气门E. 阑门【答案】D81、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类经B. 伤寒论C. 黄帝内经D. 景岳全书E. 临证指南医案【答案】C
17、82、属于治法的有A. 益气B. 养血C. 滋阴D. 治标E. 治本【答案】A B C83、手太阴经分布部位是A. 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 上肢内侧后缘D. 上肢外侧中线E. 上肢外侧后缘【答案】A84、影响发病的因素有A. 气候变化B. 情志异常C. 体质虚弱D. 环境污染E. 水土不服【答案】A B C D E85、化生为人的气是A. 元气B. 精气C. 烦气D. 人气E. 浩然之气【答案】B86、中医养生原则确立基础包括A. 对病因及发病条件的研究B. 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C. 对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D. 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E. 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答案】A B
18、 C D E87、脏与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气机调节的两脏是入.心与肺B. 肺与肾C. 肺与肝D. 肝与肾E. 脾与肾【答案】C88、某男,35岁,某IT公司程序员。因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近半年逐渐出现食欲下降,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失眠,心悸等表现,其病因和病位是A. 情志抑郁伤及心肝B. 劳神过度,心神虚损C. 思虑太过伤及心脾D. 劳力过度,肝肾受损E. 饮食内伤,脾胃受损【答案】C89、中国传统养生运动易筋经.太极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意意守.调息和动形的协调统一,讲究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在民间广泛流传,所体现的中医养生原则是A. 顺应自然B. 形神共养C. 保精护肾D. 调养脾胃E. 未
19、病先防【答案】B90、慢性病久治不愈,遗留某些后遗症。其疾病转归是A. 正胜邪退B. 邪胜正衰C. 邪去正虚D. 邪正均盛E. 正虚邪恋【答案】E91、某男,50岁。症见心前区疼痛,痛连左上肢内侧,胸闷气短。其病变相关经脉为A. 手太阴经B. 手阳明经C. 手太阳经D. 手少阴经E. 手厥阴经【答案】D92、“热因热用”适用证候是A. 真寒假热B. 真热假寒C. 表寒里热D. 上热下寒E. 表热里寒【答案】A93、与唾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 心B. 肝5D. 肾E. 脾【答案】D94、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流注的部位是A. 经别B. 别络C. 奇经D. 皮部E. 浮络【答案】C95、体现火.燥
20、暑三种外邪的共同致病特点的是A. 上炎B. 耗气C. 伤津D. 动血E. 扰乱心神【答案】C96、化生为人的气A. 元气B. 精气C. 烦气D. 人气E. 浩然之气【答案】B97、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补阴药是A. 滋阴B. 温阳C. 阴中求阳D. 阳中求阴E. 阳病治阴【答案】C98、与手太阴肺经交接部位叙述正确的是A. 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B. 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C. 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D. 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E. 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答案】C99、六淫中,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A. 燥邪B. 风邪C. 湿邪D. 暑邪E. 寒邪【答案】D1、未病先防中防止病邪侵害的方法是A. 顺应四时B. 调畅情志C. 饮食有节D. 起居有常E. 药物预防【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