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园公厕管理维护制度
1 总体要求
1.1 公园公厕保洁和开放应与公园开放时间同步,应在公园公厕开放前对公厕全面检查, 确保干净整洁,设备设施可正常使用。
1.2 应有专人进行保洁与服务,男、女公厕宜分别由男、女保洁员保洁。
1.3 应免费提供厕纸、 擦手纸、 洗手液, 并供应充足。 厕位间内宜设置可装双卷厕纸的厕 纸盒,厕纸应选择水溶性厕纸。
1.4 第三卫生间、 无障碍厕间、 母婴室和无障碍厕位等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厕间和厕位应保 持功能完备、开放正常,不挪作他用,不堆积杂物。
1.5 公园公厕应做到公厕内地面干净、 整洁, 无杂物、无烟蒂;墙面、挡板没有污迹和蛛 网吊灰;便器内外没有积粪、粪疤、尿碱、蝇蛆;无明显臭味(臭味强度≤1 级)。
1.6 公园内无自来水通达的厕所应做到无粪便、 无尿残留、 无垃圾杂物、 垃圾及时清运。
1.7 未连接城市排污管网的生态厕所应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物应达到排放标准。
1.8 应制定公厕内保洁制度、 服务标准和设施设备的维护规程, 做到制度上墙; 定期对设
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各类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好,清洁可用,并保存相关记录。
1.9 当重大节假日或公园内举办重大活动游客人流量会明显增大时,厕所管理部门应根 据预判的人流量增设相应数量的活动厕所,并加派保洁人员、增加保洁频次,进行跟踪式清 洁维护。
1.10 鼓励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公厕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2 管理要求
2.1 标识标牌
2.1.1 基本要求
2.1.1.1 公园公厕标识标牌应符合 SZDB/Z 77-2013 的规定。
2.1.1.2 在公园平面示意图上标记公园公厕的位置分布。
2.1.1.3 标识牌应采用图形标志与文字标志组合使用的方式,标识标牌上的文字应使用中
文和英文, 并符合国际通用标准。
2.1.2 设置要求
2.1.2.1 公园公厕的标识统一设置为 “公共厕所”,样式应统一。无法设置“公共厕所”字 样的附属式公共厕所,可在合适位置设置符合 SZDB/Z 77-2013 要求的图形标识。
1
2.1.2.2 在距离公厕 50m~200m 处应设置醒目导向牌。
2.1.2.3 男厕所、女厕所、第三卫生间、无障碍厕所、母婴室、无障碍厕位等功能标识应 固定设置在醒目处。
2.1.2.4 公厕内应于厕位间门外侧设置厕位类别标识、有人/无人使用标识、推/拉门标识。 有条件的公园公厕宜在厕位间门外部采用光电指示灯表示厕位间“有人/无人”状态。
2.1.2.5 无障碍设施标识标牌应设置在无障碍厕所或者无障碍厕位门上的正上方处。
2.1.2.6 工具房、管理房标识应设置在工具房、管理房门上的正上方处。
2.1.2.7 公厕内冲水设备、干手器等设备处应设置功能标识,应在的如厕等候区、厕位间
内、男厕所的小便站位、洗手区等设置倡导“禁止吸烟”、文明如厕、节约资源等警示提示标 识,标识的文字内容参见附录 A。
2.1.3 使用维护要求
2.1.3.1 公厕标识标牌应保持清洁、清晰,无残缺、无锈迹、无歪斜。
2.1.3.2 各类导向牌应保持指示方向准确。
2.2 周边环境
2.2.1 公厕外墙周围 5m 以内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周边无垃圾、无粪便、无污水、无废 土、无乱堆乱挂杂物、无污迹、无黄土裸露、无卫生死角、无蚊蝇孳生地、无乱设摊、无乱搭 建。
2.2.2 坡道、 台阶、 扶手应保持完好无破损, 无垃圾、 无痰迹、 无积水、 无杂物、 无吊挂, 不应有障碍物。
2.2.3 化(贮)粪池应做到不满溢,周围场地应保持整洁,无垃圾、无粪迹、无污水、无 蝇蛆、无老无鼠、无蛇,臭味强度≤1 级。
2.2.4 周边环境应与公园整体环境相融合,进行绿化美化。
2.3 内部环境
2.3.1 基本要求
2.3.1.1 公厕室内应光线充足,厕位间内的地面照度≥100lx,通风良好,干净整洁、臭味 强度≤1 级。
2.3.1.2 厕所的蚊虫、蝇类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宜分别满足 GB/T 27771 和 GB/T 27772 的 要求。
2.3.2 门
门正、反面和门把手应洁净,无印记、无湿迹、无锈蚀、无尘土、无吊挂杂物、无乱张
2
贴、无涂刻; 门缝及闭门器应无垃圾、无积灰、无锈蚀。
2.3.3 窗
窗玻璃应干净明亮,窗台、 窗框、 窗纱、窗花、排风扇等处应无破损、无垃圾、无杂物、 无蛛网、无积灰、无乱张贴、无涂刻。
2.3.4 地面
地面应洁净、干爽,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杂物,保持干燥。
2.3.5 厕位
2.3.5.1 蹲便器、坐便器外侧应无水锈、无粪便、无污物;蹲便器、坐便器内应洁净,臭 味强度≤1 级,无积粪、堵塞。
2.3.5.2 小便器(槽)应清洁,无垃圾、无尿垢、无水锈,管道沟眼应保持畅通。
2.3.5.3 厕位隔离板应保持完好、洁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无乱涂乱画、无乱张 贴。
2.4 设施
2.4.1 男、女厕所内宜配备带安全带的儿童安全座椅。
2.4.2 洗手区应设置废纸收集容器。宜采用 PVC 或不锈钢材质的容器,其容积应根据公
厕的规模及实际使用人流量和保洁频次来选择, 一般不应小于 100L; 废纸收集容器宜采用敞 口式。
2.4.3 符合排污管网设计要求的男厕所厕位间内不应设置厕纸篓。女厕所内宜配置带盖的 厕纸篓,厕纸篓容积宜 10L。
2.4.4 安装坐式马桶的厕位,应提供坐垫圈清洁、消毒设施。
2.4.5 公厕内应设置防蝇、防蚊、防鼠设施。
2.4.6 当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厕所内除臭要求时, 应在公厕内增设异味净化除臭装置或机械
排风装置。
2.4.7 洗手池及台面、 搁物台、 镜子、 冲水设备完好, 无积灰、 无污迹、 无蛛网、 无水垢、 无毛发、无杂物、无乱张贴、无涂刻。
2.4.8 皂液盒、干手器、手纸盒、挂衣钩、除臭设备、通风设备、空调、灯具及开关、指 示灯箱、水龙头等设备应完好、洁净,无积灰、无污迹。
2.4.9 废物篓、垃圾桶应干净无破损,篓内废弃物、垃圾容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时应及时 清理,桶(篓) 外无遗弃物。
2.4.10 墩布池、地漏无污渍、无杂物、无臭味。
3
2.4.11 无障碍设施保持功能正常,清洁、完好,无污迹、无锈迹。
2.5 墙面及屋顶
2.5.1 内外墙面和天花板应保持洁净,无积灰、无污迹、无渗漏、无蛛网、无乱涂乱画、 无张贴、无吊挂。
2.5.2 屋顶应保持排水畅通、无渗漏、无沉积落叶、无杂灌草生长、无生活垃圾及其他杂 物,不应设置与公厕管理无关的物品。
2.6 第三卫生间
设置的成人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器、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 儿童安全座椅、挂衣钩、紧急呼叫器、安全抓杆等设施应每日检查,保持功能完好、洁净; 洗手液、纸巾等应及时补充;垃圾桶应及时清理。
2.7 无障碍厕间
设置的坐便器、安全抓杆、求助呼叫按钮、洗手池、镜子等设施应每日检查,保持功能 完好、洁净。洗手液、纸巾等应及时补充;垃圾桶应及时清理。
2.8 母婴室
2.8.1 母婴室室内设施和婴儿护理台应每日至少清洁 2 次, 并每月消毒 1 次, 保持舒适 整洁、温馨防滑,随脏随洗;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加强清洁和消毒。
2.8.2 母婴室配置的婴儿整理台、婴儿床、洗手台、桌凳等设施设备应每日检查,损坏的 设施设备应及时维修更换;
2.8.3 母婴室配置的热水、洗手液、免洗洗手液、纸巾、应急药品、儿童玩具等用品,应 每日检查, 及时补充更替。垃圾桶应及时清理。
2.8.4 母婴室内垃圾桶及废弃物应及时清理。
2.8.5 宜建立相应的使用溯源机制。
2.9 工具房和管理房
2.9.1 工具房应保持整洁,无异味;保洁工具存放整齐。
2.9.2 管理房不应挪作他用,室内保持整洁,不应饲养宠物。
2.10 等候区
2.10.1 应充分利用公园公厕外部空间,合理设置集休憩、避雨、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等 候区。
2.10.2 等候区所设置的座椅、 坐凳、 风雨廊架等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并保持完好、 洁净。
4
2.10.3 等候区的植物养护、卫生保洁参照 SZDB /Z 205 执行。
2.10.4 等候区的设施维护参照 SZDB /Z 194 执行。
2.11 应急处置
当遇到恶劣天气、 停水停电、 管道堵塞、 人流量剧增、 如厕人员身体不适等突发事件时, 应采取应急服务保障措施,确保公厕服务连续、正常。
2.12 流行性感染疾病防控措施
2.12.1 当流行性感染疾病发生时,公园应建立公园公厕专项防控方案。
2.12.2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在确保设备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提倡开门服务,保 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
2.12.3 公厕消毒应符合下列规定:
—— 公厕消毒剂应使用有效氯为 1000~2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具有同样功效的消毒 剂;
——应每天在公厕关闭前对厕所进行全面冲洗和消毒工作;
——应使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消毒液对门把手、衣帽钩、水龙头、洗漱池、墙壁等 进行擦拭, 30 分钟后再使用清水擦拭。每日消毒 3-4 次;
——应使用含有效氯 2000mg/L 的消毒液对地面、坐便器、蹲坑、小便池等进行擦拭,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全面消毒每日不少于 3 次。随游客使用情况和如厕流量可适 当增加消毒次数;
——每天应对清洁工具进行浸泡消毒; 拖把、 抹布等洁具使用后要及时清洗、 分类存放, 并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应提供免洗消毒液;
—— 宜在冲厕水中加入消毒成分。
2.12.4 当重大疫情发生时,除满足本标准要求外,公园还应按各级政府要求对公厕进行 防疫管理。
2.12.5 公厕清洁人员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 穿戴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手套、工作鞋等个人防护用品上岗; ——在上岗前和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消毒,更换洗个人防护用具;
——每天上岗前,应对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如有健康问题不得上岗。
2.12.6 公厕排污应符合下列规定:
5
—— 公厕排污管道应进行排查,疏通堵塞;
——应对化粪池进行排查,清掏疏浚,投放消毒剂;粪便不得超过化粪池容积的四分之 三。
3 服务要求
3.1 人员要求
3.1.1 保洁员应穿着统一工作服,经培训合格后佩证上岗,每小时签到一次。
3.1.2 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公厕卫生标准、作业程序、保洁服务计划进行保洁作业。
3.1.3 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在需要时,对老弱病残幼等特殊人群提供如厕帮助。
3.2 信息公开
3.2.1 应在公厕入口处醒目位置设置管理公示牌,公示公厕的保洁制度和服务标准。
3.2.2 应在公厕醒目位置设置公厕清洁记录表, 公示清洁情况、保洁人员姓名、检查情况、 检查人员姓名等信息。
3.2.3 维修设施时,应向游客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维修内容、预计重新开放时间、周边公 厕信息等。
3.2.4 可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公示公厕开放时间、厕位数目等信息;公示科普、气象、疾病 预防措施等信息;接收游客反馈的信息。
4 操作规范
4.1 保洁作业
4.1.1 保洁作业前,应在公厕入口处放置保洁作业牌。未分开男女保洁的厕所,女保洁员 在男厕所保洁、男保洁员在女厕所保洁时,应在公厕入口处放置提示牌。
4.1.2 便池随脏随冲洗。
4.1.3 地面随时有积水随时拖干。
4.1.4 垃圾桶、废物篓内的废弃物随满随清。
4.1.5 内墙面、天花板、门窗、隔离板、镜子、洗手器具、冲水设备等设施应随污随清。
4.1.6 公厕外墙周边 5m 以内每日清理两次。
4.1.7 外墙面每月清理一次。
4.1.8 屋顶每月至少清理一次, 应做到无堆积落叶、无杂灌草生长、无生活垃圾及其他杂
物。
6
4.1.9 化(贮)粪池每年至少清理一次,保持井盖遮盖严实。
4.1.10 雨天、回南天与地面保洁时,在明显位置设置醒目的防滑标志,铺设防滑垫,必 要时使用鼓风机和抽湿机。
4.1.11 清洁便池的拖把、抹布应在每完成一次清洁后及时清洗消毒,并与清洁其他设施 的拖把、抹布区分使用。
4.1.12 供游客洗手用的洗手盆不应用于保洁作业。
4.1.13 应至少每日闭园后全面清洗一次,人流量大的公厕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
4.1.14 保洁作业完毕后,应将作业工具清洁干净,统一放置在工具房内做到标识标签区
分、定用途定位使用、分区分类存放、消毒悬挂晾干。
4.2 用品补给
4.2.1 及时补充厕所应配置的纸巾、洗手液等服务用品,确保厕纸盒内始终有厕纸供应、 洗手液应维持在皂液盒容量的 1/3 以上。
4.2.2 小便器(槽)应放置清洁球。
4.3 设施维护
4.3.1 除不可抗力的因素外,停水、停电、漏水、便器堵塞、抽风机损坏等小修故障应在
1 小时内抢修,在 12 小时内恢复使用。
4.3.2 公厕门、窗、纱、厕灯、标识牌、衣钩、扶手等损坏,在 24 小时内修复。
4.3.3 洗手台、 便器、 面镜、 无障碍设施、 天花板、 地面、 墙壁、 隔离板等设施损坏在 48
小时内修复。
4.3.4 维修设施时,在公厕入口处放置维修作业提示牌。
4.3.5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隔离,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识。
4.4 消毒消杀
4.4.1 公厕内的通风管道、干手器等设施设备及内部环境,每月应至少全面消毒一次。
4.4.2 便器、扶手、洗手器具、干手器、门把手、开关等每日应至少消毒一次。
4.4.3 夏季(4 月~10 月)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消杀,冬季(11 月~次年 3 月)每月至
少进行两次消杀,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制定消杀专案,进行专项整治。
4.4.4 实施消毒、消杀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作业人员进行消毒、消杀作业时应 佩戴防护护具。
4.4.5 消毒剂应选用环保、 无毒的产品。开展消毒消杀作业前应提前做好计划,预告游客
7
待在安全距离以外;消毒消杀后厕所设施使用前应有足够的消散时间。
4.4.6 每次消毒消杀工作须对消毒消杀的范围、 使用消毒产品的品种和用量、 作业时间等 做好记录存档。
5 监督和评价
5.1 公园公厕保洁服务的提供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对卫生质量进行自查, 并做好 自查记录。
5.2 管理单位应建立监督及考评机制,对公厕卫生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5.3 管理单位应定期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 在公厕设置游客意见收集箱, 建立游客对公厕
管理服务工作评价、反馈设备设施故障、提供合理化建议的收集渠道,根据游客意见持续改 进提升公厕管理服务。
5.4 管理单位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游客投诉问题, 应及时调查、 核实、 处理, 按 规定向投诉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并做好相关记录。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