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程 施工升降机基础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升降机基础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工程
施
工
升
降
机
基
础
加
固
及
安
拆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公司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4
1、工程简介 4
2、参建单位 4
3、编制依据 4
4、选型、布置位置及编号 5
二、安装位置 5
三、人货梯基础承台及配筋 6
四、人货梯基础承台承载力验算 6
1、荷载计算 6
2、承台验算 7
2。1承台底面验算 7
2。2承台抗冲切验算 7
2.3承台底部配筋验算 9
2.4地下室顶板面验算 9
2。5承台面集中荷载验算 9
五、人货梯基础支撑系统 10
5.1设计思路说明 10
5。2钢格构柱的验算 10
1。 格构柱截面的力学特性 10
2。 格构柱的长细比计算 11
3. 格构柱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12
六、人货梯基础施工 12
七、施工升降机安装及拆卸安全技术要求 13
八、施工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 14
九、危险源识别 15
十、附图 17
人货梯基础地下室顶板加固示意图 17
人货梯出入口安全防护棚示意图 18
施工升降机基础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
2、参建单位
①工程名称:
②设计单位:
③建设单位:
④施工单位:
⑤监理单位:
3、编制依据
3.1 国务院令 第393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2 GB10055-1996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
3.3 JGJ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3.4 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3。5 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3.6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7 DGJ08—903-2003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8 JGJ81—91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3。9 GB50204-2000 砼结构工程施工 验收规范
3.10 GB50300—20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11 GB50310—2000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12 SCD200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说明书
3。13 国务院、建设部、省市有关规定
4、选型、布置位置及编号
因考虑该工程主楼为高层,墙体砌筑、粉刷等工作量较大,为提高人工降效,则在该工程安装11台SCD200/200人货梯,共需安装标准节40节,即60米左右,设置9道附墙(2层一道).
二、安装位置
由于本工程为地下车库1F,故人货梯设置只能安装于楼房北侧的地下室顶板上.
三、人货梯基础承台及配筋
人货梯采用SCD200/200型双箱电梯。吊笼规格3m×1.3m,基础尺寸为4.6m×3.6m,基础板厚为0.3m,基础砼强度等级取C30.配筋经过计算确定,直接浇筑于地下室顶板上.人货梯与建筑物之间每二层采用人货梯专用附墙杆连接,以防御风荷载的挠力,保证其稳定性。附墙杆于建筑物上铁件连接.铁件由150㎜×150㎜×10㎜钢板与M20螺栓加固与梁上组成,并在铁件处的梁(或柱)多加四支同号钢筋。
四、人货梯基础承台承载力验算
1、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的总高度人货梯安装高度按60米计(标准节1。5m/节),以此作安全验算。现根据有关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安全验算如下:
单重 数量 总重
标准节(导轨架)191㎏/节 40 7640㎏
围栏重 1225㎏/个 1 1225㎏
吊笼 1480㎏/个 2 2960㎏
额定荷载(载重)2000㎏/个 2 4000㎏
对重重 1258㎏/个 2 2516㎏
共重:18341kg
附墙架、动力电缆、电缆导向装置、钢丝绳、头架紧固件等重量约占导架总质量的30% :5503kg
用过道竖杆和过桥连杆的附墙结构的重量增加约为导架总质量的45% :2476kg
P=(18341+5503+2476)×1。2=31.584T
基础自重:4。6×3.6×0.3×2。5=12.42T
乘以分项系数:12。42×1.2=14。904T
总荷载G=31.584+14。904=46。488T
考虑动载、自重误差及风载对基础的影响,取系数n=2,则P=G×2(KG).
因1KG=9。8N=0.0098(KN),所以P=46488KN×2×0。0098=911.2KN
2、承台验算
承台砼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压强度fc=14.3Mpa,轴心抗拉强度ft=1。43Mpa,底面积S=4.6*3。6=16.56m2.
2.1承台底面验算
承台底面积验算,轴心受压基础基底面积应满足下式
P/fc=911。2×103/(14.3×106)=0.06372m2〈S=16。56m2 满足要求。
fc———---—轴心抗压强度(Mpa)
P—-——轴心压力(KN)
2.2承台抗冲切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应满足如下计算要求。
---基础底面承载力。按=*A,
-—-按荷载效应组合计算并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911。2/16.56=55.02kPa。
A-——冲切荷载时取用的面积,即为4.6×0.85=3。91
=55。02Kpa×3。91=215.1kN。
-—- 验算冲切面的有效高度,取两个钢筋方面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300-35=265mm
—-—轴心抗拉强度,C30为1.43Mpa.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截面高度小于800mm,取1.0.
——-最不利剪切面边长度,取4。6m。
=0。7×1。0 ×1.43×4.6×265=1220.219 kN 〉215。1KN。
满足要求。
2。3承台底部配筋验算
属于轴心抗压,在承台底部两个方向的弯距.
a-——基础底板长边尺寸,a=4.6m.
b——-基础底板短边尺寸,a=3。6m.
、—--相应的柱截面尺寸,=3。0m,=1。3m。
底板配筋计算:
实际配筋16@200,基础短边3。6m处钢筋根数24根(双层双向48根),故钢筋的截面面积为9652mm2.
所以,。
2.4地下室顶板面验算
将人货梯及其承台自重转化为4。6m×3。6m范围内面荷载,能满足人货梯承台C30的抗压值。
S=911。2×103/16。56=55.024Kpa=0.055024Mpa<14。3Mpa (满足要求)
2.5承台面集中荷载验算
标准节尺寸为800×800。验算该局部抗压强度。
人货梯总重Q=31。584T
位转换为KN即P=Q×0。02KN=31.584×0。02=711。68KN
p/fc =711。68×103/1。43×106=0。50m2<0。8×0。8=0。64 m2满足要求。
五、人货梯基础支撑系统
5.1设计思路说明
在人货梯基础标准节对应的地下室顶板处回顶钢格构柱,钢格构柱截面尺寸为1。0m×1。0m,采用4根80×8mm的角铁作为主肢,然后采用50×5mm角铁作为缀条@500mm。
施工工序:加工格构柱→地下室底板放样→格构柱定位→采用千斤顶使格构柱顶于地下室顶板→下脚采用混凝土浇筑(浇注尺寸1。2m×1。2m,厚度0.3m)。
5。2钢格构柱的验算
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 格构柱截面的力学特性
格构柱的截面尺寸为1。0×1。0m;
主肢选用:4根80×8mm角铁;
缀条选用:5号角钢b×d×r=50×5×5。5mm;
主肢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A0=12.30cm2,Z0=2。27cm,Ix0=73。49cm4,Iy0=73.49cm4;缀条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At=4.80cm2;
格构柱截面示意图
格构柱的y-y轴截面总惯性矩:
格构柱的x-x轴截面总惯性矩:
经过计算得到:
Ix=4×[73.49+12.30×(50/2—2。27)2]=25719。48cm4;
Iy=4×[73。49+12.30×(50/2—2.27)2]=25719。48cm4;
2. 格构柱的长细比计算
格构柱主肢的长细比计算公式:
其中 H ── 格构柱的总高度,取3。45m;
I ── 格构柱的截面惯性矩,取,Ix=25719.48cm4,Iy=25719。48cm4;
A0 ── 一个主肢的截面面积,取12.30cm2。
经过计算得到x=15.09,y=15.09.
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
其中 A ── 格构柱横截面的毛截面面积,取4×12。30cm2;
A1 ── 格构柱横截面所截垂直于x—x轴或y—y轴的毛截面面积,取2×4。80cm2;
经过计算得到kx=20。80,ky=20.80。
3。 格构柱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格构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轴心压力的计算值(kN);取 N=744。00kN;
A── 格构柱横截面的毛截面面积,取4×12。30cm2;
── 轴心受压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系数;
根据换算长细比 0x=20.80,0y=20。80,查《钢结构设计规范》得到x=0。97,y=0。97.
经过计算得到 X方向的强度值为166.5N/mm2,不大于设计强度215N/mm2,所以满足要求!
Y方向的强度值为166。5N/mm2,不大于设计强度,所以满足要求!
六、人货梯基础施工
1、在地下室顶板上放样后,开始绑扎Φ16@200双层双向的钢筋网片,浇筑C30砼厚度为300mm,基础平面尺寸为4600mm×3600mm。
2、浇筑砼前地脚螺栓必须牢固固定在基础钢筋网片上,螺丝的中心距的最大误差小于5mm,砼表面局部平整度小于10mm,砼表面和埋件的面应做平,砼基础的四周应设置排水沟,保证基础无积水现象。
3、基础砼浇筑时,必须做一组试块,同条件自然养护,掌握砼的强度情况。
4、在人货梯基础底板上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人货梯安装好后要进行初始值的观测,以后每半个月观察一次及时了解沉降情况,如发生沉降较大时,要对附墙拉节点进行重新安装,以便释放附墙杆的竖向应力。
5、人货梯基础四周围设置排水设施。
七、施工升降机安装及拆卸安全技术要求
1.建立安装小组,需要有熟悉电梯产品的机械安装钳工和电工各2名,安装拆卸过程有专人统一指挥,并熟悉图纸.
2.安装两节立柱后,在其两个方向调整垂直度,把平衡重、梯笼就位。
3.安装后调试梯笼,调试导滑轮与导轨间隙,并在离地面10m高度以内上、下运动试验。
4.按规定安装附壁杆连接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整机运行调试。
5.拆卸先进行运行检查,再把平衡铁拆下放平,拆下钢丝绳滚导轮组。
6。安装拆卸附壁杆及各层通道架铺板时,梯笼应随之停置在作业层高度,不得在拆除过程中同时上下运行。
7.安装和拆卸人员必须按高空作业要求系好安全带。
8.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作下一道工序作业.
9。接地保护:电梯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地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
八、施工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
1. 施工升降机司机必须身体健康,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电梯的性能、构造、机械保养、检查、维修知识,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梯操作上岗证,可独立操作。
2。工作前必须认真检查随机记录,凡上一班司机没有填写随机记录,接班司机不启动施工升降机,以保证运行安全。
3。上班前应检查施工升降机运行范围内有无妨碍梯笼运行的突出物体。
4。检查施工升降机的技术状况:
(1)检查所有螺栓的紧固情况。
(2)检查钢结构有无变形、裂纹、开焊。
(3)检查各个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器、齿轮、导向轮)的情况。
(4)检查电缆是否完整无损,供电电压是否符合380±20伏的要求。
5.凡上班时必须空载运行一次,确认安全后方可投入运行。
6。第一次满载运行时升高0。8~1米处,停车检查制动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下滑现象,必须检查和调整刹车装置,经再次试机确认制动可靠方能投入运行。
7。严禁超载运行:1T施工升降机限载1T或12人。2T施工升降机限载2T或24人.
8。在工作过程中严禁人货混载。
9。在运行中司机必须专心操作,禁止与其他人员谈话或将人货梯交给无证人员操作。
10。凡不带安全帽及穿拖鞋或正在吸烟者,司机应禁止其进入梯笼。
11。遇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运行:
(1)大雾、雷雨和六级 以上(含六级)大风.
(2)信号不明或灯光不足。
(3)机械发生故障未查清原因和排除故障.
(4)在运行中发现设备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运行和及时上报。
(5)层间出入口安全门未关闭好禁止运行。
12。总电源未切断时,司机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司机离开工作岗位应将梯笼门锁好。
13。下班后应对人货梯进行安全检查、搞好润滑和清扫卫生工作,将
梯笼降至地面,切断电源,锁好电箱。认真填写随机记录和台时记录。
九、危险源识别
装拆过程危险源清单及管理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事故
风险级别
技术和管理措施
应急预案
负责人
完成时间
1
机械施工
特种作业和机械操作工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
机械伤害
严重
1、必须严格审核持证岗,2、施工前,对装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
1抢救伤员
2保护现场
3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单位工程开工前
2
机械施工
高处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严重
1、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2、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案,3、正确使用劳保用品和工具,4、安全员机管员检查控制。
单位工程开工前
3
施工升降机
吊笼安全装置未经试验
机具伤害
一般
1、安全装置需送权威部门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2、落实专人定期进行安全装置试验。
单位工程开工前
4
施工升降机
无交底记录
机具伤害
一般
1、施工前需进行方案技术安全交底,2、监护人员检查控制
单位工程开工前
5
施工升降机
未制定安装拆卸方案
机具伤害
一般
1、必须制定按拆方案,并经上级部门审核批准,2、明确设备的状况,3、不得在恶劣的环境中装拆
单位工程开工前
6
用电
电工作业未穿绝缘损坏、电工无证上岗.漏电
触电
一般
1、电工作业需配置安全劳保用品,2、需特殊工种上岗证,3、对电工进行安全交底,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电线、设备、电箱检查
整个施工阶段
十、附图:人货梯基础地下室顶板加固示意图
800×800
配Φ16@200双层双向
1000×1000
1200×1200
10mm厚1100×1100钢板
附图:人货梯出入口安全防护棚示意图
公司
金水佳苑(二期)配套商品房2标段 井道脚手架施工方案
成都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工程
施
工
升
降
机
基
础
回
顶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四川鸿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2 -
目 录
1 工程概况 1
1.1 参建设单位 1
1.2 地理位置 1
1。3 高层结构建筑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3 施工升降机平面及高度设置 1
4 施工方案 3
4.1 材料要求 3
4。2 搭设方法 4
5 安全技术措施 5
6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5
7 应急预案 6
7。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6
7。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
7。3 组长职责织机构及职责 6
7.4 预防与预警 7
7.5 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7
7.6 应急处置 8
7。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8
8 施工升降机基础计算书 8
8。1 计算依据 8
8.2 参数信息 9
8。3 基础承载计算 9
8.4 地下室顶板结构验算 10
8.5 梁板下钢管结构验算 12
生活配套项目2标段 施工升降机基础回顶施工方案
施工升降机基础回顶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参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 成都市气象局 代理业主: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过控单位:四川川咨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成都建设城建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鸿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 地理位置
“成都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工程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长石社区四、六、七组。
1.3 高层结构建筑概况
结构类型、层数及建筑面积:
主要单位工程名称
单幢建筑面积(㎡)
层数
结构类型
高度(m)
地下车库
3380.62
地下1层
框架-剪力墙
—5。450
业务综合楼
12756。26
地上13层
框架—剪力墙
59.950
2 编制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
A. 《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
B.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2007)
C.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 施工升降机平面及高度设置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建筑物总平面布置。按照施工需要,设置一台施工升降机,基础设置在一层,设置于D-F交⑩—⑪轴为中心的(地下室顶板)板上,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布置示意图。施工升降机运行高度均为由一层板至十三层屋面板面,高度59。650m。
由于施工升降机安装在地下室顶板承载力不能满足施工升降机的安装、使用的要求,故编制施工升降机基础底部地下室回顶方案,包括电梯基础施工及地下室顶板钢管回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编制,未尽事宜参照厂家提供产品的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指标进行。基础按说明施工,不必修改,其他安装专项方案由安装单位编制。施工升降机安装位置示意图如下:
4 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施工升降机基础部位地下室顶板有足够的承载力,在施工升降机基础底座(底座为整体式槽钢底座)5.8m×5。2m范围内采用钢管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回顶。支撑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600mm,横杆步距顶部段为600mm,横杆步距非顶部段为1200mm,扫地杆距地下室地面200mm,立杆顶端采用顶托加方木对顶板进行回顶.回顶范围内纵横向由18×13排立杆,垂直方向剪刀撑设置在第一、四、七、十排立杆上,水平方向剪刀撑设置在第二、四道水平杆位置处(标高相对于地下室地面为0.8m、3。2m)。
4.1 材料要求
4.1.1钢管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钢管尺寸规格为Ф48。3×3.6,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断面等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规定,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和弯曲变形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要求,钢管上严禁打孔,偏差较大和有较大孔洞的钢管不允许使用。所有钢管必须涂刷防锈漆。
4。1.2 扣件
脚手架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有裂缝、变形的扣件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所有的扣件均需做防锈处理。
4。1。3 顶托
使用的顶托应全部符合质量要求,顶托的托盘和螺母均不应有缺损、裂缝现象,螺杆不应有弯曲、滑丝现象,不符合要求的顶托一律不得使用.
4。1.4 木方
底部和顶部支撑使用50×100mm规格的杉木方,木方应无分层开裂、无翘曲、无腐朽、无大节眼虫眼,并没有明显弯曲变形。
4.2 搭设方法
4。2。1 施工工艺
●搭设顺序
地下室顶板回顶支架的搭设顺序为:定位设置50mm厚硬木垫板或槽钢→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横杆→剪刀撑→顶托(上设50mm厚方木或槽钢)
●施工工艺
定位定距:根据要求在地下室底板上按照施工升降机安装位置对回顶部位进行定位,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用白灰点出立杆的位置,垫板准确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4.2.2立杆
立杆底部采用钢底座,立杆不再接长使用,一律采用通长立杆,立杆顶端距地下室顶板底250mm~350mm。立杆自由端长度不得大于350mm。
4.2。3横杆
横杆设置在立杆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同样采用通长钢管进行搭设,横杆四周要交圈封闭。最上层横杆距钢管顶的距离为100mm左右。
4。2.4 剪刀撑
本工程剪刀撑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从端头起沿支撑架全长全高搭设,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 60°,用通长剪刀撑沿高架连续布置。斜杆沿高架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并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节点.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最下端的剪刀撑的底部要插到垫板处。为了保证剪刀撑的顺直,同时充分考虑剪刀撑的安全作用,剪刀撑采用搭接扣件连接,钢管搭接接头的长度不小于1。0m,并应等距离设置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
水平方向剪刀撑设置在第三道水平杆上方,水平剪刀撑与立杆均用旋转扣件固定牢固。
5 安全技术措施
5。1 支撑架体搭拆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的专业架子工,并持证上岗。
5。2 作业人员必须认真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5。3 支撑架体搭设前,凡参加安装的施工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并学习熟悉本施工方案,明确安装的方法和要求,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5。4 参加安装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高处作业的规定进行,严格遵守安全纪律.
5。5项目部安全员应对架体搭设使用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禁止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的扣件,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 的钢管混合使用.
5。6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不小于100mm.顶托调节螺杆伸出长度宜小于200mm.
5.7架体搭设完毕后应经相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5.8架体使用期间,严禁对架体任何部位的杆件和扣件进行拆除和改动,并定期对架体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根据架体搭设施工的特殊性,要求施工时做到:
6。1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等,现场严禁吸烟。
6.2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要爱护场内的各种标识牌,不得随意拆除和移动标识牌。
6.3 严禁酗酒人员上架作业,施工操作时要求精力集中、禁止开玩笑和打闹。
6。4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考试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所有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6.5 架体验收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如需作局部拆改时,须经技术部同意后由架子工操作。
6.6 不得将模板支撑、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6。7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查,发现地基下沉、杆件变形严重、防护不全、拉结松动等问题要及时解决。
6。8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防止掉落伤人;登高要穿防滑鞋,袖口及裤口要扎紧。
7 应急预案
7.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电梯安装现场或维修保养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事故类别包括:
2. 电梯困人故障;
3. 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4. 由于触电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5. 其它安全事故。
6. 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或行业、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7.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7.3 组长职责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组 长: 张露
副组长: 肖栋轩
组 员: 姚中全
2、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3、组长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4、副组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5、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1)抢救现场伤员;
(2)抢救现场物资;
(3)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7.4 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方法与程序,完善危险源辩识工作,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重大事故危险的监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危险设备的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预警行动
如遇意外塔吊发生倾翻时,在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要立即用电话向项目经理汇报险情。项目经理立即召集副经理、抢救指挥组其他成员,抢救、救护、防护组成员携带着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
3、医院急救中心 120 火警 119 匪警 110
项目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通知全体指挥中心成员,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有关部门逐级上报。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联系电话、报告人、伤亡人数等简要情况。
7.5 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1、 培训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每年进行一次培训;(2)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1)困人解救;(2)井道内作业;(3)轿顶作业;(4)底坑作业;(5)厅层作业;(6)机房作业;(7)更换和割短钢丝绳;(8)扶梯桁架作业;(9)施工用电常识;(10)坠落保护;(11)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12)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13)事故报警;(14)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15)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2、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经过有效的培训,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每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7.6 应急处置
1、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公司主要领导,由总经理批准,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执行本预案。当指挥长不在时,由副指挥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立即组织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增援准备。
2、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7.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安全事故应急常用物资和设备有:
1. 常备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仁丹等)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等.
2. 抢险工具:铁锹、撬棍、气割工具、消防器材、小型金属切割机、电工常用工具等.
3. 应急器材:架子管、安全帽、安全带、防毒面具、应急灯、对讲机、电焊机、水泵、灭火器等。
4. 设备:小轿车2辆。
8 施工升降机基础计算书
8.1 计算依据
8。1。1《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8.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1。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8。1.5《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8。1.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1.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8.2 参数信息
8.2.1。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施工升降机型号
SC200/200
吊笼形式
双吊笼
架设总高度(m)
70。8
标准节长度(m)
1。508
底笼长(m)
3
底笼宽(m)
1。5
标准节重(kg)
170
对重重量(kg)
0
单个吊笼重(kg)
2000
吊笼载重(kg)
2000
外笼重(kg)
1480
其他配件总重量(kg)
2571
8。2.2.楼板参数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楼板长(m)
6
楼板宽(m)
4
楼板厚(m)
0.4
梁宽(m)
0.6
梁高(m)
0.7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HRB400 10@200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
HRB400 10@100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
HRB400 10@200
板边上部长向配筋
HRB400 10@100
梁截面底部纵筋
7×HRB400 25
梁中箍筋配置
HPB300 8@150
箍筋肢数
4
8.2.3。荷载参数:
施工荷载(kN/m2)
2
8.3 基础承载计算
导轨架重(共需47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70kg):170kg×47=7990kg,
施工升降机总自重标准值:P=((2000×2+1480+7990)+2000×2)×10/1000=349.4kN;
8.4 地下室顶板结构验算
验算时不考虑地下室顶板下的钢管的支承作用,施工升降机的全部荷载由混凝土板来承担。根据板的边界条件不同,选择最不利的板进行验算
楼板长宽比:Lx/Ly=4/6=0。67
8。4.1.荷载计算
楼板均布荷载:q=441.85/(3×1。3)=113.29kN/m2
8。4。2。混凝土顶板配筋验算
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Mxmax=0.0449×113。29×42=81.39kN·m
Mymax=0。0158×113。29×42=28。64kN·m
M0x=-0.1027×113.29×42=—186。17kN·m
M0y=-0。0775×113.29×42=-140.49kN·m
混凝土的泊桑比为μ=1/6,修正后求出配筋.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
Mx=Mxmax+μMymax=81.39+28。64/6=86.16kN·m
αs=|M|/(α1fcbh02)=86.16×106/(1。00×14.30×4.00×103×375。002)=0.011;
ξ=1—(1—2×αs)1/2=1—(1-2×0。011)0。5=0。011;
γs=1-ξ/2=1-0.011/2=0.995;
As=|M|/(γsfyh0)=86。16×106/(0.995×360.00×375。00)=641.71mm2。
实际配筋:678.58 mm2 > 641.71 mm2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My=Mymax+μMxm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