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800题)1、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是氧化产物,K2SO4是还原产物B.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5C.H2SO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 mol电子发生转移【答案】 C2、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下面关于化学教材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B.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视听材料是教材C.教师教学参考书不是教材D.学生实验
2、手册是教材【答案】 C3、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1B.化学与生活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答案】 B4、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A.导向功能B.选拔化学人才功能C.反馈调节功能D.检查诊断功能【答案】 B5、关于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指学科课程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答案】 D6、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A.化学课程目标B.化学教学内容C.学
3、生的科学素养基础D.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答案】 A7、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D.物质结构基础【答案】 D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1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C.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是进入20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答案】 D9、“操作规范,注重示范”这一要求适用于( )。A.演示实验B.学生分组实验C.探究实验D.家庭小实验【答案】
4、A10、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作业评价D.档案袋评价【答案】 A11、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C.氧气瓶通常是黑身黄字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答案】 D12、教材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化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说法错误
5、的是( )。A.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B.教师可以随意提高教材内容的难度C.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D.教师要敢于质疑教材,超越教材【答案】 B1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答案】 D14、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答案】 C15、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6、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答案】 A16、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某教师按照“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假设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否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了什么反应酸和碱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该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是( )。A.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主线B.以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主线C.以学生体验探究活动为主线D.以现代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答案】 C17、对CH,Br进行亲核取代时,以下离子亲核性最强的是( )。A.CH3COO-B.CH3CH2O-C.C6H5O-D.OH-【答案】 B18、下列教学
7、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化学式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 A19、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答案】 A20、在“中和滴定”一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述中和滴定原理,接着进行规范的演示,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完成某一动作,借以形成中和滴定的技
8、能、技巧。该教学片段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演示法C.参观一调查法D.练习法【答案】 C21、听评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 )部分。A.B.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C.D.【答案】 D22、初中阶段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课程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 A2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A.自主、合作、探究B.参与、合作、活动C.讲授、练习、探究D.反思
9、生成、探究【答案】 A24、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 )。A.B.C.D.【答案】 C25、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答案】 B26、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简约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绿色化原则【答案】 C27、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
10、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答案】 A28、“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 D2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1固体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答案】 D30、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
11、无机非金属材料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答案】 A3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答案】 B32、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情谊类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答案】 C3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
12、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 B34、讲授法是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体为中心,有组织地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下面关于讲授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讲授法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B.讲授法的最大缺点是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C.讲授法就是照本宣科,不再适用于当今化学教学D.讲授法中可以用启发式教学【答案】 C35、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成分是( )。A.主体B.行为C.条件D.程度【答案】 B36、对于
13、化学知识分类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化学事实知识B.有机合成与推断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属于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反应限度与平衡属于化学情意性知识【答案】 C37、提问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须经历的事情,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的是()。A.基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置问题B.设置开放性问题C.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D.针对优秀学生设置问题【答案】 D38、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C39、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 )。A.B.C.D.【答案
14、 A4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B.课程目标C.课程结构D.课程理念【答案】 B41、“概念形成策略”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策略之一。根据这一策略原则,在给初中学生讲授“置换反应概念”时,通常讲授顺序应选择( )。A.首先讲概念,然后讲通式A+BCAC+B,最后举实例B.首先列举实例。然后讲授概念,最后抽象出通式A+BCAC+BC.首先写出通式A+BCAC+B,然后归纳,最后讲概念D.首先讲概念,然后举出实例,最后总结、归纳出A+BCAC+B【答案】 B42、(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
15、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A.教学方法B.教学设计C.教学策略D.学习方法【答案】 C43、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 )。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D.物质结构基础【答案】 D44、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A.汤姆逊B.张青莲C.门捷列夫D.侯德榜【答案】 D4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四个部分。A.诊断建议B.实施方法C.实施建议D.教材编写【答案】 C46、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含有电子和原子核B.发生化学反应时一
16、定有新物质生成,但原子种类不变C.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气体D.氧原子只能两两结合形成气体【答案】 D47、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A.实物导入B.旧知导入C.直接导入D.社会导入【答案】 D48、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答案】 B49、关于化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
17、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答案】 A50、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A.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B.物质的化学变化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答案】 B51、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答案】 A52、()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
18、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答案】 B53、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答案】 C54、下列不属于教学设计工作一般步骤的是()。A.设计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媒体C.设计教学策略D.设计教学模式【答案】 D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
19、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答案】 B5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A.以系统观点作指导B.科学性原则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D.要从实际出发【答案】 B57、下面关于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规定,说法错误的是( )。A.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B.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C.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合一D.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答案】 C58、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在( )时,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
20、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A.101kPaB.103kPaC.105kPaD.108kPa【答案】 A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B6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
21、学键类型相同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答案】 D61、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并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人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答案】 D62、某教师在进行“酸和碱”的课堂知识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B.C.D.【答案】 D63、“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
22、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答案】 D64、对于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Y一定是氯化钠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8C.X可能是CuCl2或Cu(NO3)2D.Y可能是Na2SO4【答案】 C6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A.自主、合作、探究B.参与、合作、活动C.讲授、练习、探究D.反思、生成、探究【答案】 A66、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
23、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答案】 D67、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 )。A.支架式教学B.情境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答案】 B68、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答案】 A69、下列关于自主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B.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C.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D.自主学习就是上自习课【答案】 D70、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
24、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答案】 B7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只有B.C.D.【答案】 D72、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关于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答案】 D73、关于化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
25、空气的成分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答案】 A7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A.1/2B.1/3C.2/3D.3/5【答案】 C75、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答案】 D76、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 )。A.B.C.D.【答案】 A77、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D78、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
26、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答案】 C79、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化学教学时最常用的工具和手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学语言具有的特点( )。A.科学性B.逻辑性C.启发性D.人文性【答案】 D8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答案】 C81、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
27、金属性逐渐减弱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S、SO2和Si、SiO2四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各自又能与某些酸反应D.N、Si、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SiO2和SO2【答案】 C82、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答案】 C83、STS思想的实质是(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
28、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答案】 C84、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酸”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的性质,然后总结出了酸的通性。该教师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归纳法B.演绎法C.实验法D.探究法【答案】 A85、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C86、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B.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
29、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答案】 B87、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一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正极【答案】 C88、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 )。A.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B.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C.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30、D.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答案】 C89、( )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A.成长记录袋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纸笔考试D.作业评价【答案】 C90、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答案】 C9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价目标规定“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A.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
31、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答案】 D92、下列对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重联系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可视化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答案】 B9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答案】 D94、()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A.展示和提问B.演示和展示C.展示和板书D.演示和提问【答案】 B95、在普通
32、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答案】 A96、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 、Ca2、Cl一、S042B.Fe2、H+、so32、Cl0C.Mg2+,NH4、Cl一、S042D.K+、Fe3+、N03;、SCN【答案】 C9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A.物质的化学变化B.化学物质的多样性C.身边的化学物质D.化学与社会发展【答案】 B98、化学课程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
33、类方式,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哪类课程(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活动型课程【答案】 A99、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HCO3是( )。A.两性化合物B.酸C.碱D.盐碱【答案】 A100、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答案】 A101、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增才干,
34、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 )。A.B.C.D.【答案】 D102、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B.C.D.【答案】 B103、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C1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葡萄糖能水解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B.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的硫酸钠、硫酸铜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l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l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D.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
35、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答案】 C105、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答案】 B1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C.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减少或不变的反应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答案】 D107、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 )。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答案】 C108、
36、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它们两两间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a、b、c、d的顺序正确的是A.H2SO4、Na2CO3、BaCl2、HClB.HCl、H2SO4、Na2CO3、BaCl2C.H2SO4、HCl、Na2CO3、BaCl2D.BaCl2、Na2CO3、HCl、H2SO4【答案】 B109、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
37、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答案】 B110、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人【答案】 A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可用浓硫酸与铁反应增大生成H2的速率C.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并影响平衡的移动D.增大反应物固体的量可促使平衡正向移动【答案】 A1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
38、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r(Y2-)r(Z2+)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X的弱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答案】 D113、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A.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B.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C.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D.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答案】 A114、重在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式是( )。A.纸笔测验B.档案袋评价C.作业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答案】
39、 D115、化学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 C11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答案】 D1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
40、KI【答案】 B118、某学生在预习烃类物质时,根据烃的组成和结构将烃分为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进行学习。该学生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分类法【答案】 D119、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B.用滴定管量取液体时,开始时平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D.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答案】 B1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
41、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 C121、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成分是( )。A.主体B.行为C.条件D.程度【答案】 B122、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材应协调、处理好的关系 A.知识的分析、阐述与学习方式改进的关系B.化学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之间的关系C.要反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D.化学原理知识与化学应用型内容之间的关系【答案】 C123、下列不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的是( )。A.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联系一预测策略C.知识结构化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答案】 D124、分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A.全部正确B.C.D.【答案】 C125、下列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 )。A.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B.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交流合作能力C.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D.知道并熟记常见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