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制造和使用磨光石斧、石铲、木铲、骨耜、双齿木耒、石锄、石刀、陶刀、骨镰、蚌镰等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牲畜饲养业也迅速而普遍地发展起来,且牲畜的饲养由原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材料所述状况( )
A.密切了氏族之间的联系 B.造成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C.促进了早期国家的出现 D.易导致贫富分化的出现
2.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一件瓦片墓志(下图),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此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极力削弱六国经济实力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
3.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 )
A.统治基础的扩大 B.崇尚教育的思想
C.儒家思想是主流 D.重文抑武之风气
4.李白诗曰:“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杜甫诗曰:“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王维诗曰:“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李、杜、王皆为当时有代表性的诗人,据此可知唐代( )
A.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现象 B.多种思想流派并存发展
C.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思想主流 D.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5.明代的土地卖产契文中大体包括卖产人姓名、田土来源和性质、坐落、卖产原因、买主姓名、价格、中介人等21项内容。此类契文如果加盖官印,即为“红契”,否则就是“白契”,两种契约都被认可。这种做法( )
A.体现了土地买卖制度化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带有资本主义萌芽色彩 D.推动了小农经济瓦解
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颁行,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的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这(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败因 B.说明各界对条约内容漠不关心
C.反映了国人的愚昧无知 D.表明晚清仍具有天朝上国观念
7.李鸿章把1887年怡和、华泰两洋行对津通铁路贷款索息五厘,称为“轻息”;张之洞在1893年为湖北织布局向国外赊购机器需付七厘年息时称:“岁息七厘,并不为多。”据此可知( )
A.洋务运动始终面临资金问题的困扰 B.洋务运动中存在着利用外资的现象
C.洋务运动中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D.洋务派未认识到抵制外资的重要性
8.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9.1972年,新中国于“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周恩来批示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办公室;次年,直属于国务院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它们成为国家环保局(后改组为生态环境部)的前身。这一进程说明,新中国( )
A.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 D.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10.1950年我国普通水稻平均亩产282斤,大抵相当于宋朝太湖流域的水稻亩产量。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1998年达到900斤,2021年试验田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1853斤。水稻亩产量的变化得益于( )
A.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 B.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
C.世界饥饿问题的妥善解决 D.脱贫攻坚战役的历史跨越
11.15世纪末,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博物馆的建立( )
A.源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推动了启蒙运动不断深入
C.反映了科学革命迅猛发展 D.折射出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2.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该法案宣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英国此举( )
A.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B.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压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限制了国王的专制权力
13.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下列法律文件属于“大陆法系”的是( )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1787 年联邦宪法” D.《法国民法典》
14.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法国在19世纪初也成立了一批国家卫生机构,欧美的其他国家也先后采取了相应措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升 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逐渐确立 D.工业革命加强了政府公共职能
15.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 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矛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反映了( )
A.英国制约美国的霸权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浮动汇率已成当时的主流 D.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16.下表是美国1960—1993年间科技研发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情况(%)。表中数据说明美国科技发展过程中( )
年份
1960
1980
1990
1993
政府
64.6
47.1
40.6
36.3
企业
33.3
49.4
55.0
58.9
大学
1.1
2.1
2.9
3.1
A.经费来源结构日趋合理 B.市场调节作用明显增强
C.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小 D.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减弱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所集体编写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宋代部分是钱锺书先生执笔的,他在其中说道:“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得数到宋代。”从多种文化脉络来看,宋代都处于重要位置。
——摘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宋高宗在位的晚期,市舶司的收入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最高额一倍。由此可见,南宋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了北宋,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三个方面概述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外贸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948年国家资本与民营资本航运企业实力对照表(指数:1935年吨位=100)
年份
全国总计
国家资本
民间资本
国家资本占全国(%)
轮船(只)
轮船吨数
轮船(只)
轮船吨数
轮船(只)
轮船吨数
轮船
轮船吨数
吨
指数
吨
指数
吨
指数
1935
3895
675173
100
28
71117
100
3867
604056
100
0.7
11
1946
2351
669474
99
533
302418
425
1818
367056
61
23
45
1947
3615
1032305
153
612
450670
634
3003
581635
97
17
44
1948
4032
1092217
162
464
477086
671
3568
615131
102
12
44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
(1)据此数据,请至少提出2个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推论并予以说明。(推论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以上仅为单一的经济项目统计数据,若要验证的你的推论,请谈谈你的研究思路。
19.农耕文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可原产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开始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广。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
——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材料二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在各州投资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营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描述可可传播的洲际路线。结合所学,评述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农业机械使用的特点,概述19世纪后半期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2023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分目录。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
……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
上述教材目录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官员选拔管理、法律教化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有何内在关系,请以古代某个王朝为例进行阐述。(要求:内在联系的阐述要基于史实)
试卷第7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中国。据材料“其中牲畜的饲养由原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逐渐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结合所学可知,不同家庭的饲养能力不同,这会导致氏族成员内部出现贫富分化的现象,D项正确;材料中的变化不利于密切氏族之间联系,排除A项;原始社会晚期,虽有社会矛盾,但相对于阶级社会,其矛盾并没有错综复杂,排除B项;夏商周时期才进入早期国家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4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不更’是低级爵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墓志瓦文中的“东武”指的是今天的山东武城县,据此可知,这是在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之后,因为山东武城县应该属于东方六国故地,所以当地设县应该是秦朝建立之后,据此推断出该墓志应该不早于秦朝建立的公元前221年,B项正确;该墓志瓦文使用的字体小篆是秦朝建立后统一的文字,后来隶书也成为通行的文字,而材料所给时间并不确定是秦朝的哪一阶段,所以不能据此推断小篆是当时唯一通行的文字,排除A项;由“居赀”是指以劳役抵偿罚款的役人,可推断出当时存在劳役代替罚款的规定,并不能据此得出秦国极力削弱六国经济实力,排除C项;“不更”是低级爵位,但并不能从中判断这种爵位是怎么获得的,所以不能据此推断出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至北宋时期(中国)。据图表可知,西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主要归功于科举制的实行,科举制不注重家世门第,而是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的比例,这有利于扩大封建王朝的统治础,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晋至北宋时期官员中寒门出身的子弟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据材料无法得出这一时期崇尚教育,排除B项;C项说法符合题干时段的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晋至北宋时期官员中寒门出身的子弟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据所学可知这主要和科举制的实行导致统治基础扩大有关,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重文抑武的社会风气,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是一个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朝代,多种思想流派并存发展。材料中李白诗“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反映了道教思想;杜甫诗“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反映了儒学思想;王维诗“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反映了佛教思想。李、杜、王皆为当时有代表性的诗人,据此可知唐代多种思想流派并存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思想主流 ”,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外政策,且儒学、道教都是本土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A
【详解】材料中的“红契”和“白契”体现的是当时土地买卖的规范化、制度化,A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B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材料未涉及,C排除;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D排除。故选A。
6.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不是很情愿地接受这一历史事实,不准备认真执行,这表明清王朝愚昧,仍具有天朝上国观念,不了解近代国际外交的形势,D项正确;材料是关于《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如何处理的,没有揭示鸦片战争的败因,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颁行,使得社会各界对条约的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而不是不关心,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颁行导致国人不了解,不能体现国人愚昧无知,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材料“1887年怡和、华泰两洋行对津通铁路贷款索息五厘”“张之洞在1893年为湖北织布局向国外赊购机器需付七厘年息”体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注重对外资的利用,B项正确;A项错在“始终”,排除;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项;材料与抵制外资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关键语句为“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关税税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关税收入也得到增加,对外国商品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有利于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排除B项;当时国民政府并未完全取得关税自主权,税收的增加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但没有达到健康发展的程度,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72年中国。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后不久就加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成立环保相关机构,可见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的环境改善,因此说明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的发展,C项正确;多边外交涉及多个国家,材料没体现,排除A项;B项“明显提升”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和国际秩序变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B项正确;水稻产量和食品安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世界饥饿问题至今依然存在,并未妥善解决,排除C项;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在2021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7-18世纪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欧洲国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主要和西欧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从世界各地带回陈列品有关,D项正确;博物馆的建立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才是博物馆建立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博物馆建立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博物馆展现科学革命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34年(英国)。根据材料“(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可知,英国此举强化了世俗国王的权力,促进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英国宗教改革促进了英国国教的诞生,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所述并未与自然科学有关,排除C项;材料所述强化了英国国王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法系又称为世界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或成文法系。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多称民法法系,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所以《法国民法典》属于“大陆法系”,D项正确;《大宪章》属于“英美法系”,排除A项;《权力法案》属于“英美法系”,排除B项;“1787年联邦宪法”属于“英美法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国在19世纪初也成立了一批国家卫生机构”及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各种社会问题增加,对政府在社会管理的要求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府的公共职能提升,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政府的行为,没有涉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虽然政府的公共职能提升,但此时期尚未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此时西方国家普遍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普遍确立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黄金储备遭受损失,且美国已完全丧失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瓦解,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英国制约美国霸权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浮动汇率成为主流,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1993年(美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提供的经费比重逐渐下降,而企业的比重逐渐上升,体现出市场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经费来源结构是否合理,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美国内部事件,与国际竞争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能看出政府投资比重下降,但不能得出政府投资数额是否减少,排除D项。故选B项。
17.【参考答案】(1)地位:文学: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备受人们喜爱。
绘画: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思想: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变化:南宋时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不畅,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原因: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技术条件;唐宋抑商政策松动促进海上贸易发展(或重视海上贸易)海上运输能力比陆路大。
【详解】(1)地位:依据材料“文学就说‘唐宋’”,结合所学可知文学: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备受人们喜爱。依据材料“绘画就说‘宋元’”,结合所学可知绘画: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依据材料“学术思想就说‘汉宋’”,结合所学可知思想: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起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变化:依据材料“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得出南宋时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不畅,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原因:从宋朝技术进步分析,得出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运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技术条件;从唐宋重农抑商政策角度分析,得出唐宋抑商政策松动促进海上贸易发展(或重视海上贸易)海上运输能力比陆路大。
18.【参考答案】(1)历史推论: 1935年—1948年之间轮船航运业有所发展。
国家资本企业的实力逐渐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说明:1948年时全国轮船吨位总数与1935年时相比,仅仅增加了一半多一点,而同期国家资本轮船吨位总数则增加了近6倍;在全国轮船吨位数的比例中,国家资本轮船企业从1935年占ll%增加到几近一半的44%。
(2)研究思路:结合当时轮船航运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营收进行验证。根据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营收说明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状况,同时佐证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状况。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统计表看,1948年时全国轮船吨位总数与1935年时相比,仅仅增加了一半多一点,而同期国家资本轮船吨位总数则增加了近6倍;在全国轮船吨位数的比例中,国家资本轮船企业从1935年占ll%增加到几近一半的44%,从这个角度看,这期间轮船航运业有所发展,轮船航运业中国家资本企业的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不言自明。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可以结合轮船航运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营收进行验证,验证民族轮船航运业有所发展,轮船航运业中国家资本企业的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19.【参考答案】(1)路线:从美洲传到欧洲,由欧洲推广到中美洲各群岛,并传到非洲、大洋洲等各大洲。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粮食种类,使世界人口激增;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2)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原因:美国政府的重视;私营团体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推动。
【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20世纪上半叶(欧洲)。第一小问洲际路线,据材料二“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可知从美洲传到欧洲,由欧洲推广到中美洲各群岛,并传到非洲、大洋洲等各大洲。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物种交流与传播)可知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粮食种类,使世界人口激增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小题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后半期(美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可知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三“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可知美国政府的重视;据材料三“还有许多其他私营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可知私营团体的推动;据材料三“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推动。
20.【参考答案】国家的主要职能是推行国家制度,进行社会治理。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推行的前提是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官员的道德水平和能力不同,影响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效果。宋代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糊名法、眷录法、锁院、殿试等成为定制,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繁荣了文化。
法律和教化是官员推行国家制度且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宋代以来,法律与教化合流,儒家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先读题干可知,确定教材目录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官员选拔管理、法律教化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有何内在关系,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说明其中一个关系,如:国家的主要职能是推行国家制度,进行社会治理;再选择某个王朝为例进行阐述,如:宋朝;选择宋朝的话可以从宋朝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宋朝的法律和教化两个角度分别去讲;也可以选择其他角度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