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T 1879-2022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湖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9261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63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T 1879-2022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湖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DB42∕T 1879-2022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湖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DB42∕T 1879-2022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湖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DB42∕T 1879-2022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湖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DB42∕T 1879-2022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湖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3.080.99 CCS A 20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8792022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Social work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of mental disorder 2022-06-28 发布 2022-08-28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18792022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2 5 基本要求 . 2 6 服务流程 . 3 7

2、 服务方法 . 4 8 服务内容 . 7 9 合作资源 . 11 10 管理要求 . 11 11 服务评价与改进 . 13 附录 A(资料性) 社区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转入单 . 14 附录 B(资料性) 基本情况登记表 . 15 附录 C(资料性) 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 . 16 附录 D(资料性) 精神状况综合评估表 . 18 附录 E(资料性) 社区康复服务分类评估表 . 20 附录 F(资料性) 助医服务流程 . 22 附录 G(资料性) 助医服务流程 . 23 DB42/T 1879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

3、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民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UBS/TC0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民政局、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卫红、文芳、张宏、周文林、刘巍、陈宇、李珊、何苗苗、涂桂林、赵丽娟、张运。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民政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27-88226002,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武汉市江汉区民政局,联系电话:027-85865877,邮箱。 DB42/T 187

4、92022 1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服务流程、服务方法、服务内容、合作资源、管理要求、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开展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MZ/T 071-2016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 094 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 MZ/T 095

5、 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 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 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3.2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for mental disorder 旨在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终摆脱疾病、 回归社会的一种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 3.3 精神障碍社会工作服务 social work service for mental diso

6、rder 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运用专业方法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个人探访、服药训练、躯体管理、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及支持、社区宣传和资源链接等方面的专业性服务, 以协助精神障碍患者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基本原则 DB42/T 18792022 2 4.1 生命至上原则 将精神障碍患者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原则。 4.2 接纳原则 保持非批判、无歧视、无偏见的态度,接纳精神障碍患者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独特性。 4.3 尊重原则 尊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尊严、价值、权利,提供平等的服

7、务。 4.4 知情同意原则 服务开展应建立在精神障碍患者或其家属知情、 同意的基础之上, 在提供服务前需与精神障碍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订服务对象知情同意书。 4.5 保密原则 在精神障碍患者不危害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以及不涉及违法行为的基础上,为患者保守个人隐私。 5 基本要求 5.1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质及要求 5.1.1 机构资质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质如下: a) 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b) 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c) 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d) 近三年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e) 未被“信用中国”网站和“中国政府采购网”

8、网站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f) 项目实务服务申报单位应参加年检的,须通过上一年度年检,且结果为“合格”。不符合参加年检条件的,须提供申报单位无不良行为记录承诺书。 5.1.2 机构职责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职责要求如下: a) 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章程、行业规范和服务准则,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b) 为有需求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社区康复服务,严格保护服务对象资料和隐私; c) 有完善的社工岗前和在岗培训计划, 帮助上岗社工提供专业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培训,每年培训时长宜不少于 120 学时; d) 定期对社工进行跟踪

9、管理和督导,协助一线社工开展的个案、小组、精神障碍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指导; e) 开展家庭照护者居家康复、照护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家庭照护者学习交流; f) 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g) 应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康复转介机制,与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就业转介机制。 DB42/T 18792022 3 5.2 社工资质及要求 5.2.1 资质 社工应具备以下资质之一: a) 获得国家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国家承认的社会工作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 b) 接受过系统培训 (精神障碍相关基础知识、康复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社会工作技能等方面),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领域有相关工作和实践经验

10、。 5.2.2 要求 社工要求如下: a) 熟练掌握社会工作服务专业价值观和伦理守则,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专业工作方法; b) 熟练掌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知识技能; c) 负责开展康复活动,心理疏导和支持,协调社会资源等; d) 为新入机构的精神障碍患者介绍各项规章制度; e) 与街道、社区、精神科医生、患者家属等做好多方联动工作,通过家庭调查,社区走访、病情评估、功能评估等建立服务对象个人基本信息档案; f) 根据个人基本信息及家属康复需求,共同参与制定康复计划,根据康复计划提供康复服务; g) 根据患者服药记录、康复训练等内容,做好康复服务档案; h) 督促服务对象依据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11、按时复查; i) 做好社区康复站点中场地、办公物品、水电以及危险品、器械的保管及交接班工作,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安全与整洁; j) 建立社区康复站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机制。 6 服务流程 6.1 转入 患者可自行前往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申请加入,参照“社区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转入单” (见附录A)填写;或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自行发现患者或社区转介,经评估符合,引入康复站点。 6.2 登记建档 对参加康复服务的患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及时登记建档,主动告知患者和监护人(照料者)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权益和义务等,患者同意参加,填写“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录B)。 6.3 基线评估 6.3.1 对刚进入社会工作服

12、务机构参加活动的患者,应与其及监护人(照料者)进行面谈,详细了解患者当前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居住环境、成长过程、兴趣爱好等情况,收集资料并填写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见附录 C)。 6.3.2 社工链接精神科医生进行精神状况医疗评估,并填写精神状况综合评估表(见附录 D)、社区康复服务分类评估表(见附录 E)。 6.3.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五级分类康复计划,并开始提供针对性康复服务: a) 康复一级(034 分):进行服务转介,转介至医院或其他专业机构; b) 康复二级(4075 分):开展定期医疗上门服务,动态监控康复状况; DB42/T 18792022 4 c) 康复三级(80

13、115 分):采用个案管理方式,提供一对一个案服务; d) 康复四级(120155 分):引入康复站点进行能力提升训练; e) 康复五级(160 分):提供就业链接服务。 6.4 转出 6.4.1 康复良好的患者根据自我意愿,经评估之后可协商结束社会工作服务。 6.4.2 康复良好、已经回归社会的患者,定期开展跟踪服务。 6.4.3 患者康复需求如发生变化,可转介至其他相应康复机构,原康复机构应将患者相关档案复印后交给患者带至新康复机构。 6.5 应急处置 6.5.1 应制定应急预案,当患者病情突变,应及时联系患者监护人(照料者)、所在社区、精神医生以及户籍警察, 及时稳定患者情绪, 避免重大

14、事故发生, 在必要时可协同社区与派出所将患者送院治疗。 6.5.2 为避免患者参加活动时突发紧急情况,应协助提前购买安全保险,同时如遇突发情况及时通知监护人(照料者),做好急救与转诊工作。 6.5.3 当患者间起冲突,应及时隔开双方,进行分别调解,同时及时做好其他患者的情绪引导。 6.5.4 患者无故缺席活动或无法取得联系,应及时联系监护人(照料者),调查患者近期病情、身体状况,根据调查情况适时调整康复计划,采取个别化服务。 7 服务方法 7.1 精神障碍患者个案工作 7.1.1 个案工作 以有需要的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为服务对象,运用个别化的工作方式,增强其解决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其

15、与环境和谐发展。 7.1.2 个案接案 个案接案内容: a) 对患者进行医疗评估; b) 了解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的来源和接受服务的意愿; c) 邀请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参与并澄清其期望; d) 介绍社工的职责、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 e) 初步收集与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有关的信息; f) 初步评估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的困境和需要; g) 与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建立专业关系; h) 根据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的需求及社工自身的能力,做出接案与否的决定或转介的安排; i) 填写个案工作接案记录表。 7.1.3 个案预估 个案预估内容: a) 收集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个人的生理、心理及社

16、会等方面的资料; DB42/T 18792022 5 b) 收集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社会环境的微观、中观、宏观系统等资料,主要是家庭及社区信息; c) 收集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对自己及处境的感受、观念和期待; d) 以需求为导向,与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讨论其需要、困境或问题; e) 以资源为导向,识别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及其所处环境中的资源、优势与障碍; f) 以服务为导向,与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讨论选择适当的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 g) 个案预估工作在 15 天内完成,并填写个案工作预估表。 7.1.4 个案服务计划制定 个案服务计划制定内容: a) 制定服务的目的与目标;

17、 b) 选择介入的服务模式; c) 制定具体的介入策略、行动步骤和进度安排; d) 明确社工和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各自的任务并签订个案工作服务协议; e) 确定服务评估方法; f) 填写个案工作计划表。 7.1.5 个案介入内容 个案介入内容如下: a) 促使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发生正向改变; b) 协调和链接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促使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学会运用现有资源并积极发展可用资源; c) 激发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能力建设; d) 促使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与环境相适应; e) 及时跟进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的困境或问题解

18、决情况,如实填写记录; f) 患者或监护人 (照料者) 面临多重问题或障碍时, 由社工统筹协调服务过程, 促进跨专业合作,进行个案管理。 7.1.6 个案评估 个案评估内容: a) 对服务成效进行评估,包括评估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的改变、目标的实现、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满意度等; b) 对服务过程进行评估,包括评估过程中运用的理论、模式、方法;进度的把握和调整;工作人员的表现;对专业的反思等; c) 填写个案工作评估表。 7.1.7 结案及跟进服务 结案及跟进服务内容: a) 确定合适的结案时机; b) 如遇突发特殊情况,经与家属协商终止服务; c) 回顾服务过程,增强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

19、)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d) 巩固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及其所处环境已有的改善; e) 结束工作关系,妥善处理离别情绪; DB42/T 18792022 6 f) 填写个案工作结案表; g) 对需要转介的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做好转介安排; h) 必要时提供跟进服务。 7.1.8 个案记录要求 个案记录要求如下: a) 个案工作会谈开始时的情况; b) 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与社工彼此传递的具体事实及相关回应; c) 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基本资料; d) 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来源和求助事由; e) 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家庭结构图; f) 问题陈述,主要是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对问题

20、的看法和期待; g) 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的主观问题陈述,其他相关人士对问题事实的陈述; h) 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基本资料; i) 问题叙述及相关人员对问题的预估情况; j) 患者或监护人(照料者)及社工在会谈过程中的感受以及会谈结束的情况; k) 个案工作服务过程与结果的记录。 7.1.9 其他个案工作 其他个案工作服务方法符合 MZ/T 094 的规定。 7.2 精神障碍患者小组工作 7.2.1 小组工作目的 小组工作目的如下: a) 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个人成长, 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掌握基本认知行为技巧与生活技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发展; b) 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集体进

21、步,有利于患者彼此交流和理解,分享经验,相互支持。 7.2.2 小组工作时间 小组工作时间要求如下: a) 开展的频次: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有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记忆力相对较差,因此开展的频率应该安排在一周一次或者两次, 这样能够保证小组成员对前一节小组的内容有基本的印象, 有助于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内化与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b) 开展的时段:精神障碍患者易出现精神衰退,因此小组的时间应尽量避开早上与午休的时间,选择上午和下午,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避免生理因素对小组成员的影响, 是小组成员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c) 开展的时长:小组时间宜控制在一个小时内,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

22、,过短则会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 7.2.3 小组工作前准备 小组工作前准备如下: a) 经全面评估,确定每位成员当下的病情是稳定可控的,不会对社工及其他成员造成伤害; DB42/T 18792022 7 b) 提前掌握每一名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服药习惯、发病征兆等; c) 精神障碍患者小组工作至少需要两名社工带领; d) 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7.2.4 小组工作场地 小组工作场地要求如下: a) 场地不宜太小,以便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b) 场地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危险物品对患者造成伤害; c) 应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保护患者的病情和隐私。 7.2.5 小组工作技巧 小组工

23、作技巧如下: a) 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的小组工作应该善于借助活动的力量, 给患者带来直接的体验, 更好的激发患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b) 应注意使用非语言技巧,比如眼神的鼓励和掌声等,让患者感到舒适,增长信心,更好的参与到小组工作中。 7.2.6 小组工作内容 小组工作内容如下: a) 药物管理; b) 情绪管理; c) 生活技能提升; d) 社交技能训练; e) 职业技能培训。 7.2.7 小组工作后续 对小组成员进行探访,了解小组成员的康复情况,定期开展一些康复患者的主题活动等。 7.2.8 与精神障碍患者有关的小组工作 与精神障碍患者有关的小组工作内容如下: a) 小组成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

24、或监护人(照料者)的,可以开展康复知识教育小组、家属互助成长小组、社会网络支持小组等类型的小组工作; b) 针对社区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开展工作技巧培训、介入方法等类型的小组工作。 7.2.9 其他小组工作的服务方法 其他小组工作的服务方法符合 MZ/T 095 的规定。 8 服务内容 8.1 探访服务 8.1.1 电话探访 DB42/T 18792022 8 8.1.1.1 电话联系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本人了解精神状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以及现实需求等情况,每季度探访不少于一次。 8.1.1.2 语言简洁清晰、态度真诚,避免追问。 8.1.2 入户准备 8.1.2.1 核实人员名单。 8.1.

25、2.2 了解患者病程居住发病史、家庭困境其他等注意事项。 8.1.2.3 开展高风险人群筛选。 8.1.3 入户探访 8.1.3.1 以街道为单位制定入户探访名单,并反馈街道、社区,原则上每年开展入户探访不少于 2 次。 8.1.3.2 制定入户探访时间安排表,对接社区专职工作者,在征得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或本人同意后入户。 8.1.3.3 联系社区专职工作者一同入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联系精神科医生协同入户。 8.1.3.4 社工宜穿便装入户,不应穿短裙、短裤,或夸张色彩、装饰的服饰。 8.1.3.5 态度诚恳,语言平和,忌言语情绪、动作等起伏过大。 8.1.3.6 拍摄工作照片需征得同意,拍摄

26、精神障碍患者背影。 8.1.4 患者档案建立 8.1.4.1 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情况、政策情况、监护人(照料者)情况、康复现状、需求情况、服务计划等内容,建立个人档案。 8.1.4.2 结合精神障碍患者病情、个人能力、康复现状进行综合评估,进行分类评估。 8.1.5 家庭康复服务 通过健康讲座、交流互动、联谊会等方式开展,帮助家属学习照顾患者、面对及处理困难的方法。家庭支持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分享照顾患者的经验和技巧,教给家属一些情绪自我调整、自我减压的方法; b) 提高家属陪伴患者或代替患者复诊开药时的就医技能, 如准确表述患者病情、 日常作息等情况; c) 培养家属对复

27、发征兆、药物副作用、自杀伤人先兆等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处理方法; d) 传授家属在服务对象出现轻生、暴力、打砸、伤人等不可控行为时的应对技巧,如快速自我镇定、避至安全地带报警求助、求助时准确说出地址及现场情况等信息。 8.1.6 助医助药服务 8.1.6.1 在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家属或监护人(照料者)无法仅靠自己的力量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时,社工可以联动社区、医院等协助患者就医,并协助家属处理住院期间有关治疗、政策补助等相关事宜的服务。助医服务可按照助医服务流程(见附录 F)进行。 8.1.6.2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照料者)无法在复诊时间内前往医院为患者开具药

28、物时, 社工可以在核实相关需求和情况后前往专科医院代买药物的服务。 助药服务可按照助药服务流程(见附录 G)进行。 8.2 社区康复站点服务 8.2.1 社区康复站点筹建 DB42/T 18792022 9 8.2.1.1 根据街道、社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设置康复站点,可利用现有阳光驿站、阳光家园等阵地开设康复站点服务。 8.2.1.2 宜配备 2 名工作人员,其中至少 1 名为专职社工,定期有精神专科医生坐诊服务。 8.2.1.3 应有完善制度,制度包含入站出站办法、站点学员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等。 8.2.2 社区康复站点服务内容 8.2.2.1 服药训练 8.2

29、.2.1.1 以小组或个案工作的方式,使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全病程治疗的理念、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对、预防复发的技巧。按照患者自主服药程度的不同,对训练进行分级。训练分为以下5 个等级: a) 第一级:药物由社工管理,社工摆好药物,进行药物知识宣教(药物用法、注意事项、识别药物的副反应及求助方法),介绍药品名称、剂量、性状、用法、服药时间,使患者认识药物,培养患者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 b) 第二级:药物由社工管理,患者在社工帮助下自己摆药,由社工确认后,按指定的时间在社工面前服药,使患者学会药物的自我管理; c) 第三级: 药物存放在社工指定的个人药柜内, 患者在社工的陪伴下定时取药,

30、 在社工面前服药,使患者学会药物管理; d) 第四级: 药物存放在社工指定的个人药柜内, 患者按时取药无需社工监督, 需在社工面前服药,使患者学会药物的自我管理; e) 第五级:药物由患者自行保管在所属储物柜内,自行定时取药、服药,无需社工督促,使患者养成药物自我管理的习惯; f) 第六级:患者养成药物自我管理习惯,并能向社工准确表述出服药后身体出现的不适反应。 8.2.2.1.2 应对每级进行训练,达到目的后可进行下一级训练,如患者在服药过程出现差错,社工应进行观察,如该过程出现两次差错,降回上一级重新训练;如患者精神状态出现问题,应首先稳定其情绪及病情,在此期间服药方式按 a)进行,稳定后

31、再对其进行服药测试,如表现良好,可维持发病前训练级别,反之则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训练级别。 8.2.2.2 躯体管理训练 采取针对性措施,增强患者体质、缓解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躯体健康水平,采取的训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可以组织患者进行慢跑、快走、打太极、跳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 b) 集体运动时鼓励协作,可通过趣味性吸引患者积极参与; c) 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鼓励家属参与健康打卡,养成习惯。 8.2.2.3 生活技能训练 采用场景模拟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活技能训练,采取的训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洗脸、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个人卫生训

32、练; b) 洗衣服、整理内务、做饭等简单的家务劳动训练; c) 规律上床和起床时间等作息训练; d) 见面打招呼等基本礼仪训练; DB42/T 18792022 10 e) 智能手机使用,乘公车地铁等交通工具训练; f) 履行相应的家庭职责训练,如与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参与家庭事情的讨论,关心和支持家人等。 8.2.2.4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社交训练课程,开展以下常用技能训练: a) 基本技能(如倾听、表达积极的感受、提要求、表达不愉快的感受)、会谈技能(如发起并维持谈话)、有主见的技能(如拒绝要求、抱怨)、处理矛盾的技能(如妥协和协商、不同意他人的观点而不争吵)友约会的技能(如邀请)、职业技

33、能(如面试)、维护健康的技能(如看门诊)等; b) 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社交活动、工作面试、与邻居同事产生矛盾等场景,虚拟矛盾场景需考虑患者的经历,尤其是创伤性体验。 8.2.2.5 职业康复训练 以小组形式学习、训练,采取的训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遵守工作制度,准时上班; b) 听从具体的指令; c) 个人卫生及职业着装; d) 正确利用工作休息时间; e) 正确接受工作中的表扬与批评; f) 完成工作的责任感; g) 帮助同事及求助于同事的能力; h) 遵守工作中的规则、纪律。 8.2.2.6 心理疏导服务 心理疏导服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与患者建立平等协作关系,予以感

34、情上的支持; b) 实施心理疏导措施应贯穿于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环节; c) 通过个别咨询、支持性小组活动、各类活动等形式开展。 8.2.2.7 社区宣传 社区宣传服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宣传讲座、公益宣传活动; b) 经评估可参与社会融入服务、有融入意愿的患者,通过爱心义卖、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 8.2.2.8 同伴支持 同伴支持者(康复较好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务前,应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评估确定是否符合条件,并由社区医生、社工、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护士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精神疾病知识、组织沟通能力和服务要求等方面的培训。同伴支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35、情感支持; b) 疾病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 c) 社交和生活技能交流等; DB42/T 18792022 11 d) 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需要有社区医生、社工、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护士等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督导和强化培训。 8.2.2.9 家庭支持 通过健康讲座、交流互动、联谊会等方式,帮助家属学会照顾患者以及处理困难的方法技巧,训练内容包含但不限于: a) 照顾患者的经验和技巧; b) 提高家属对复发征兆、药物副作用、自杀伤人先兆等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处理方法; c) 让家属学会掌握一些情绪自我调整、自我减压的方法。 8.2.2.10 资源链接 链接各方资源,帮助患者及家庭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8.

36、2.2.11 其它社区工作服务方法 其它社区工作的服务方法可按照MZ/T 071-2016第5章确定的服务内容与要求、第6章确定的服务流程与方法。 9 合作资源 9.1 医疗机构 9.1.1 应与精神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9.1.2 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开展定期的健康体检、社区和家庭康复知识宣传讲座,与合作医疗机构做好服务对象的病情管理对接工作。 9.2 政府部门 9.2.1 畅通与政府部门沟通渠道。 9.2.2 获取政府部门关于资金、场地、技术、制度规范、服务对象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9.3 街道与社区 9.3.1 与服务对象所在辖区的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建立稳定的服

37、务关系。 9.3.2 向街道与社区了解服务对象居住信息,包括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社会人际交往状况,以及社会救助保障情况。 10 管理要求 10.1 质量管理 应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服务程序的规范性、专业性; b) 服务档案的完善度、管理的规范性; c) 服务内容的针对性、服务方案制定的适用性; d) 服务对象服务满意度。 DB42/T 18792022 12 10.2 培训制度 应对社工开展多层次培训,培训内容如下: a)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特别注重与社区康复精神障碍患者实际生活相关的政策与办理途径; b) 精神

38、障碍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c) 精神障碍和大众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精神障碍的种类、表现,精神障碍与心理问题的区别,患者症状识别,药物不良反应识别及处理,严重精神障碍复发先兆识别,风险评估与自我保护技术,应急处置,以及大众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预防; d) 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技能。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实践经验等; e) 情绪支持基本知识。给予社工心理支持。 10.3 督导要求 宜具有5年督导经验或3年以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经验,遵循专业伦理、熟悉专业知识、掌握督导技巧。 10.4 风险管理 应建立与服务内容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 确保服务对象和服务人员处于安全环境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9、 a) 掌握与服务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符合规定; b) 确定何种风险会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造成影响, 量化不确定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c) 制定社工应对风险的措施,如购买人身保险、定期体检; d) 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预案,保证所有服务人员会遵守这些规定; e) 做好风险事故和处理方法的记录; f) 志愿者培训,了解基本服务信息和危机处理分工。 10.5 档案管理 10.5.1 管理制度 应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保密、利用、销毁等相关制度。 10.5.2 建档 档案收集应以真实、 完整为主要原则, 其中应包括服务对象个人基本情

40、况信息表、 家庭基本情况表、五级分类服务评估表、访谈记录表、服务记录表等基本信息和表格。 档案的建立以“一人一档”的标准,用独立的档案袋进行装存;并在档案袋封面应进行统一编码。 10.5.3 保管 档案应用专门的文件柜或书柜进行单独上锁储存, 避免任何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破损、 遗失等。 档案保管年限一般为3年。 10.5.4 利用 档案查阅和借出需提交申请,征得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项目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办理借阅或借出。 DB42/T 18792022 13 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项目负责人或机构应及时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补救。 确保档案存档和管理

41、安全,内容应保密。 10.5.5 销毁 对已失效的档案, 应有两名以上的项目人员在场进行监督记录, 然后通过专业的销毁设备进行处理。 10.6 投诉与争议 应建立服务投诉与争议处置制度,包括: a) 应建立畅通的渠道,收集与服务质量相关的投诉和改进建议; b) 应对收到的投诉和建议应及时予以回应和反馈; c) 应根据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11 服务评价与改进 11.1 服务评价 11.1.1 应建立全面有效的服务评价管理制度。 11.1.2 评价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 a) 服务对象满意度; b) 家属满意度; c) 服务效率; d) 有效投诉结案率。 11.1

42、.3 评估方式应包括但不限于: a) 观察法; b) 问卷法; c) 访谈法。 11.1.4 反馈评价结果。 11.2 服务改进 11.2.1 依据服务评价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对服务进行持续改进。 11.2.2 跟踪服务改进过程,保存服务改进记录。 DB42/T 18792022 14 附 录 A (资料性) 社区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转入单 社区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转入单见表A.1。 表 A.1 社区精神康复社会工作服务转入单 姓名 性别 民族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住址 监护人(照料者)姓名及电话 与患者关系 康复需求 转介至 机构名称: 评估机构名称 评估人 评估时间 DB42/T 187

43、92022 15 附 录 B (资料性) 基本情况登记表 康复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见表B.1。 表 B.1 基本情况登记表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姓名 性别 民族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住址 我已理解工作人员讲解的内容,自愿接受康复服务。 患者签名: 签字时间: 年 月 日 婚姻状况 已婚 未婚 离婚 丧偶 分居 其它 居住情况 独自生活 独自生活,但家人定时支持 直系亲属共同生活 亲友或朋友共同生活 家庭电话 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电话 共同居住者 父母 配偶 子女 父母配偶 配偶子女 三代同堂 亲戚 朋友 同学 同事 无 其他 相互关系 很差 差 一般 良好 好 居住环境 很差 差 一般 良好

44、 好 经济状况 好 一般 较差 贫困(按当地贫困线标准) 经济来源 工资 积蓄 家人支持 政府救助(低保 残疾人补贴) 其他 金钱管理 自行决定支出 由家人协助管理金钱 由家人管理金钱 既往行为 攻击、冲动行为史犯罪史严重自伤、自杀行为史药物、酒精滥用史 有犯罪史 目前行为/危险 已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存在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 已发生自杀自伤行为 存在自杀自伤的危险 无上述行为或危险 服药依从性 规律 间断 不服药 医嘱勿需服药 服药方式 自行服药 他人给药自己服 强制给药 注射给药 多途径 医嘱停药 治疗药物及剂量 药物不良反应 震颤 静坐不能 肌肉僵硬 眩晕 乏力 嗜睡 恶心 便秘 呼吸

45、困难 月经紊乱 体重增加 QTC 延长 饮食异常 其它 治疗效果 痊愈 好转 无变化 加重 其它 注:在符合的项目上打“”,或者填写相应内容。 DB42/T 18792022 16 附 录 C (资料性) 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 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见示例C.1。 示例C.1: 评估目的:基线/阶段性/总结性 评分标准: 5 表现完全符合正常水平 (能独立进行) 4 表现接近正常水平 (少量提下进行) 3 表现尚可 (较多提示下进行) 2 表现欠佳 (表现不合宜,需要关注) 1 完全不符合正常水平 (表现不合宜,需要密切关注) 0 该项目不适用 序号 项目 0 1 2 3 4 5 1 社交技巧 1.

46、1 眼神接触 1.2 社交距离 1.3 思想表达 1.4 情感表达 1.5 面对批评 2 人际关系 2.1 与康复者接触 2.2 与家人接触 2.3 与工作人员接触 2.4 与到访人员接触 2.5 与人共处 2.6 与人合作 2.7 与异性相处表现 3 社区适应能力 3.1 参与社区活动动机 3.2 使用交通工具 3.3 使用电话 3.4 使用路标 3.5 运用社区资源 3.6 寻求帮助 3.7 应付生活压力 3.8 解决困难 DB42/T 18792022 17 序号 项目 小计 1 社交技巧 合计 1.1 至 1.5 的单项分数/25 2 人际关系 合计 2.1 至 2.7 的单项分数/3

47、5 3 社区适应能力 合计 3.1 至 3.8 的单项分数/40 其他需要关注行为 酗酒 有 否 详情: _ _ 金钱管理问题 有 否 详情: _ _ 暴食或厌食 有 否 详情: _ _ 滥药或弃药 有 否 详情: _ _ 吸烟问题 有 否 详情: _ _ 沉溺行为 有 否 详情: _ _ 其它 有 否 详情: _ _ 评估后跟进项目: 评估人员签名: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DB42/T 18792022 18 附 录 D (资料性) 精神状况综合评估表 精神状况综合评估表样式见图D.1。 评估目的:基线/阶段性/总结性 1.一般外表及仪容(可多选) 整齐干净 打扮合宜 衣服脏乱 蓬头垢面

48、其它/详述: 2.一般行为(可多选) 正常无异 活动增加/过量 活动减少/过少 异常行为(请详述): 强迫行为 对抗行为 攻击性行为 怪异行为 破坏性行为 其它/详述: 3.情绪(可多选) 正常无异 经常抑郁 经常高涨 经常焦虑 恐惧 周期性转变 其它/详述: 4.思维(可多选) 正常无异 意念飘忽 思维散漫 思维迟缓 答非所问 语词新作 重复言语 言语贫乏 不言不语 强迫观念(请详述) 自杀念头(请详述) 妄想(请详述) 被迫害妄想 被控制妄想 夸大妄想 关系妄想 罪恶妄想 身体/疾病妄想 其它/详述: 5.幻觉(可多选) 没有 幻听 幻视 幻嗅 幻味 幻触 其它/详述: 6.认知 专注能力

49、: 少于15分钟 15至30分钟 超过30分钟 近事记忆: 完整 部分受损 完全受损 远事记忆: 完整 部分受损 完全受损 领悟能力: 好 一般 差 定向能力:清楚知道日期 是 否 清楚知道时间: 是 否 清楚知道你是何人: 是 否 清楚知道身处何处: 是 否 7.自知力 不相信自己有任何精神问题 明白自己有精神问题,但不是精神病 明白自己有精神问题或精神病,但不愿意接受治疗 图 D.1 精神状况综合评估表样式 DB42/T 18792022 19 明白自己有精神问题或精神病,同时愿意接受治疗 疾病认识: 不认识 部分认识 完全认识 接受疾病: 不接受 部分接受 完全接受 接受治疗: 不接受

50、部分接受 完全接受 主动复诊: 完全依赖 部分直接协助 大量口头提示 口头提示 独立完成 8.服药情况 主动服药 完全依赖 部分直接协助 大量口头提示 口头提示 独立完成 按时服药 完全依赖 部分直接协助 大量口头提示 口头提示 独立完成 9.药物使用情况 药物名称和剂量: 10.其他躯体疾病病史: 11.睡眠 很充分 充分 普通 不充分 很不充分 12.程序训练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3.整体印象及建议 评估人员签名: 评估日期: 年 月 日 图 D.1 精神状况综合评估表(续) DB42/T 18792022 20 附 录 E (资料性) 社区康复服务分类评估表 社区康复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